为了孩子当班长不惜全家总动员,支持孩子请客送礼,帮助孩子写演讲稿,制作精美竞选海报,甚至找老师暗中使劲……家长的过多干预,已经使中小学生竞选班干部这堂民主政治的启蒙课变了味儿。 眼下,不少中小学校班干部是通过竞选产生的,不少家长反映,这一原本为选拔学习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协助老师、服务同学的平常事情,现在变得有些不平常了,变成了在一些家长和孩子眼里的“大事”。 “班干”竞选花样频出 “我们班这次的班长,就是靠请大家吃饭和送礼物当的。”某小学的学生菲菲说,班里一位同学请了很多小朋友吃饭还送礼物,所以最近班里选班干部,“大家都把票投给他。”“在班干部竞选中
有关孩子的新闻总是格外令人揪心。最近在南方发生了两起教育事件:一是11月23日下午,福建古田县两百多名小学生被暂停上课,身着校服站在县政府大院内的道路两旁,夹道等待前来开会的领导。二是,11月23日晚,成都一所中学从4000余名学生中遴选出19名“尖子生”享受“最优待遇”――和校长一同共进晚餐。 这两起事件没有“校车安全”那么扎眼(或许还有许多人见怪不怪),但伤害性不遑多让。之所以要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孩子们被当做“工具”来使用,而没有被视为一个有尊严的人来看待,这个“工具”又为权力服务,因此它带来的后果有多糟糕,对孩子的心灵伤害有多大,可想而知。 孩子们被挑选出来欢迎领导,在不少地方
在青岛市妇联举办的青岛市第二届“教子有方十大优秀父亲”评选中,平度市开发区高级中学矫鑫老师成功当选,他的女儿在开发区实验学校上六年级,在女儿眼中,他是一位温柔的爸爸。近日记者对矫老师进行了采访,让他畅谈教育孩子的做法与经验,与广大家长分享。 以身作则,做孩子榜样 “首先是以身作则,让孩子有一个好榜样。”在被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问到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时,矫老师的回答就是责任心,矫老师认为家长要成为孩子人格的榜样,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家长要和孩子共同阅读、一起写作。只有家长好好学习,a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就是保护伞、是英雄,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在平时,我们自己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待人,对自己的事业从不懈怠,从各个方面给孩子做一面镜子。&rdquo
“妈妈,把你的iPad送给我吧。”李女士的儿子点点只有5岁,上幼儿园中班,平常放学回家总喜欢缠着李女士要iPad玩游戏,今年“六一”儿童节,一台可以玩很多游戏的iPad是点点最想要的礼物。 在刚刚过去的第63个国际六一儿童节,像点点这样向父母索要礼物的孩子不在少数。根据中国青年报国内时事部与腾讯网的一项联合调查,今年“六一”,83%的受调者表示会给孩子送礼物,将近六成的受调者表示所送的礼物在200元以下,还有2%的家长表示送给孩子的礼物超过千元。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专家孙云晓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对儿童来说,不能以物质化为导向,物质化对于儿童是个误区。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喜欢吃穿,但也许玩儿比吃穿对孩子更重要,童年就是一个顽强
前几天,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偶然间提到批评孩子的问题,没想到,话题一挑开,许多家长开始抱怨不断,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真难管,犯了错误,你批评他,他根本就不理会你那一套。”有的家长说:“他甚至会恶语相向,好像犯错误的是我们。” 听到家长这样议论,我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没想过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吗?” “啥?孩子犯了错,难道还不能让我们当家长的说他几句?”一位家长气愤地说。 “当然,批评孩子是对的,但是,你们在批评孩子时,唠叨个没完,甚至翻出那些‘陈年旧账’呢?”我继续微笑着问道。 这个问题一提出,教室里立即鸦雀无声。 稍
80后妈妈晓笑家有3岁半小帅哥一枚,可当妈的每次面对别人的称赞都会这样说:“别看他长得可爱,真是调皮得要命。只要我在家,基本上就是在对他的大呼小叫中度过的,管不住啊!”而儿子对晓笑的评价也是一个字——凶。“前段时间在豆瓣上看到一本书,叫《如何打孩子》。”晓笑说,“书的内容我倒还没来得及仔细研究,可我发现关注这本书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妈妈!难道现在的家庭中,唱白脸的都是妈妈吗?” 晓笑的疑问带出了我们今天的话题——随着80后们为人父母,随着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随着妈妈们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严父慈母”似乎已转变成“严母慈父”。 我是个&
近日,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张乔峰在网上发帖,介绍近一年来他让7岁的儿子退学、自己在家教育孩子的体验和总结,并称将筹办“北京龙学园——美式家庭学校”。据了解,预计每个孩子学费是6万元,张乔峰一个人担当所有课程的老师。 “北京龙学园”是所谓的“美式家庭学校”,这种教育模式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在家上学运动”催生的产物,支撑它的口号是“提倡自由教育选择权”、“非制度化学校教育”等等。这种“学校”不同于现代私塾,不同于培训班,甚至不同于民办学校,它更像是一个同仁教育共同体——是志趣相投、教育理念接近的家长、教育人士组织起来的教育
近日,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张乔峰在网上发帖,介绍近一年来他让7岁的儿子退学、自己在家教育孩子的体验和总结,并称将筹办“北京龙学园美式家庭学校”,招募和儿子同龄的学生。该帖引发网友热议,教育专家指出,家庭自主教育更能体现孩子的性格个性,但家长不能盲目,而且家庭自主教育与目前的义务教育法相违背,并不合法。(6月4日《新京报》) 众所周知,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成就是靠母亲的耐心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但是,笔者想说,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爱迪生,“家庭学校”还请三a思。 首先,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已经变了,诱惑越来越多。在校园里,统一的规范管理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暂不论家长有没有时间无时不刻地关注着孩子,一个心智尚未发展健全的7岁孩童,脱离了集体,很容易变得自我
西安市一小学给差生戴“绿领巾”引发的争议还未消散,“差生”被不公平待遇的事件又陆续上演:江西南昌市一中学的初三年级“差生”被安排在教室外、冒着寒风考试;无锡部分学校老师要求班级里的差生去医院做“智商测试”。 在家长、老师眼中,平时过度活跃,爱玩不爱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低下,或老是无法按时交作业等等,是常见的“差生”标签。孩子因此常被扣上“笨”、“蠢”的帽子。然而有多少人会注意并了解到,“差生”中间,有相当比例的人其实未必不爱学习,智力未必比别人差,在这些标签、帽子背后,其实隐藏鲜为人知的心理因素。 患病孩子智商通常正常 &nbs
“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会热吗?会冷吗?你就这样穿着出门吗?别忘了钢琴课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练!出去外面玩,别玩太疯,别闹太凶。今晚不准玩电脑!我说了算!我是你妈!……这是一首风靡网络的以妈妈的各种唠叨为歌词的《妈妈之歌》,这首歌之所以受到关注,引起人们的共鸣,是因为很多人都有个“唠叨妈”,有关调查显示,九成孩子认为妈妈太唠叨,有人甚至说“唠叨”是“妈妈”的代名词,你也是一个唠叨妈吗? 唠叨妈觉得自己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不领情,早已经不耐烦,甚至产生了厌烦和反抗心理。妈妈们爱唠叨的原因是什么?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不唠叨又效果好呢? 孩子心声 妈妈,别唠叨了好吗?
很多妈妈太喜爱自己的孩子,以至于到溺爱的程度;吃饭、穿衣、如厕等等生活技能均要代劳或者帮助,有的孩子到了上小学还不会基本这些的生活技能!如果您是这样的妈妈,你该想想你能帮孩子走多久? 1、拿杯子喝水 交给孩子塑胶或压克力的杯子,让孩子自己学习拿住杯子喝水。 2、走路 孩子扶着东西移步、独自站立到迈出步伐走路,代表着他的世界理加扩大且丰富了。所以宝宝学会走路后,每次出门尽量让他自己走路,避免抱或是坐手推车。上下楼梯也尽量让他自己爬。 3、自己吃饭 对孩子而言,自己吃饭不仅仅是吃而已,还是一件新奇、好玩的事。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弄脏地板,衣服而自己喂孩子吃饭,剥夺了孩子练习的机会;其实让孩子学会自己喂食,比桌椅、地面整齐清洁要来得重要,父母可在地面
成长的烦恼 15岁的女儿中考完放假,趁我们不在家想闹出点动静试着做做饭,结果意外烫了脚。伤不重,但是关于孩子是不是要做家务的问题,又在我家燃起战火。 时代不同了,什么都不一样。今天40岁往上的人大概都能认同,我们从小帮家长做家务,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的哥哥姐姐从十来岁起就成家务“一把手”的,也不少见。现在可好,正相反,孩子不做家务才理所当然!没听说几个孩子因擅做家务受到广泛赞誉的,如今人所艳羡的是那些能做奥数的;新闻里确也偶见个别孩子承担了家务的报道,却都带着悲情,不是这孩子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就是这家的家长出了大问题。 为女儿是不是应该适当做些家务,从孩子两三岁开始家里就起了争议。专家说,孩子三四岁时进入一个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那时我就琢磨,该让女儿知道,一个家庭每天必做
学校一放假,不少家长就开始发动亲朋好友,为孩子遍寻名师家教,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家教中介公司也打着名师、速成、高效等各种诱人的旗号招揽生意。固然,聘请家庭教师、送孩子到培训班是现在比较常见的辅助教育手段,短时间内也确实可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成绩。但是,“家教”并不是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个别错误的教育理念、急于求成的心态只会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让孩子对“家教”乃至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得不偿失。 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家长给孩子请家教、送培训班,初衷就是为孩子的成才助一臂之力。但是部分家长缺乏对孩子“因材施教”的理性分析,把“家教”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孩子的考试分数上,一方面忽略了对孩子是否养成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是否提高的关注;另一方面,过于功利的辅导方式也缺
有了孩子后,一些父母在亲热的时候都会选择在孩子睡着之后,可有些时候,尽管千小心万小心,还是被孩子看到了,做父母的便会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对孩子说。更要命的是,孩子会模仿父母的举动。这不,浩浩的父母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爸爸说“肚子疼”可以这样治 浩浩4岁了,是个听话懂事的小男孩儿,每天妈妈去幼儿园接他,老师都会夸奖浩浩,这让妈妈很开心。可是,这天妈妈去接浩浩时,情况不一样了。老师把浩浩妈叫到了一边,对她说:“今天,班上有一个小姑娘说肚子疼,还没等老师说话呢,你家浩浩冲上去就把小姑娘按在桌子上,还使劲儿亲人家,把小姑娘吓坏了。这是怎么回事啊,你们家长要注意一下。”浩浩妈一听,觉得自己的脸一直红到了脖子,赶紧拉着儿子跑了。 浩浩妈知道,这件事都是自己和老公&ld
暑假转眼又来了,想孩子安全愉快的度过这个长假,儿童安全手册要谨记。家长给孩子灌输安全知识是刻不容缓的责任。 暑假到了,这应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不用天天去上学,可以好好玩了。可是家长们却由此生出了许多额外的担心。如何确保中小学生安全地度过假期,则是社会、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的责任。 “交通安全”篇 假期里,孩子们外出的机会大大增加,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他们的交通安全格外让人担心,孩子们在骑车时被车辆撞伤、刮伤的事故时而发生。虽然一些事故属于意外,并不是孩子的过错,但如果家长能在平时注重一下对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这些意外完全可以避免。 横过马路时,一定要走斑马线。注意交通信号灯:绿灯行,红灯停。如果横过大型路口走到人行横道中间时,遇到人行横道的指示灯变成了红灯,
你的宝宝是否觉得钱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你是如何向宝宝解释钱的问题的?其实,只要仔细想想,问题并不难解决,把金融课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下面的五个建议会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你培养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玩硬币游戏 3岁的孩子不能理解不同硬币的相应价值,但是他依然能够通过玩硬币的游戏学习很多只是给孩子一些硬币玩(提醒他不要把硬币放在嘴里),向他指出不同硬币的面值、大小和颜色,让他去找出你藏起来的硬币,或者让他数硬币的枚数,并把这些硬币存入小猪储蓄罐里。玩硬币游戏可以提高他的运动技能,还能教他数数儿、分类等数学技能。 一起购物 4岁的时候,孩子开始对钱和购物之间的关系有所感知。这个时候就可以向他传达这样的观念:我们无法拥有我们想要的一切东西。 在去超市之前,和孩子一起列一张购物
怎么样才可以和孩子沟通得更好?家长可注意过自身的沟通能力和家庭氛围?本文列出了一些导致亲子间沟通困难的盲点,希望引起家长注意。 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否良好,首重在亲子沟通的技巧,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让家庭和谐、提升生活质量,也会使父母在教养子女上变得轻松许多,尤其近年来,许多亲子冲突的结果,造成了许多遗憾,更证明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呢?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亲子沟通。 关于“孩子最喜欢什么”这一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有23%的家长完全不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17%的家长笼统地认为孩子最喜欢玩。其余受访者的回答也不能让人信服,大都回答诸如喜欢看报纸、看电视、逛街之类的日常喜好。而回答喜欢画画、小发明之类的答案只占了10%左右
现今社会变化迅速,我们今天的教育体制已跟不上全球的变化及科技发展的步伐。很多时候在大学学了的技能,在毕业后已不管用了。因此,在教育下一代的基本生存技能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理财技能。这不但是让他们能够在这世界上生存下去,而且是生活得更美好所必备的技能。 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么样的孩子!父母的言行举止除了直接影响子女人格的发展及人生价值观外,在金钱的管理上,也会直接影响日后子女理财的行为。因此,理财观念早要在儿时殖根,并按由孩提时代至少年分为三个阶段,家长要多加留意。 1.萌芽期:(3-6岁) 当孩子踏上幼儿园时,已初步具备认知,语言及基本反应的能力。所谓3岁定80,3岁孩童已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及自主性,部分已发展出独立性。所以该时期是教育孩子接触社会的最好时机。这阶段的小孩,可以让他们接触金钱,让他们理
1,全面培养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普遍优秀,个别一两个科目突出也该在各科成绩都较优秀的基础之上。在小学与中学阶段,更应鼓励孩子德智体美劳并驾齐驱、全面发展。 2,让孩子多接触社会深居高楼更应让孩子常常走出家门,与邻居小朋友,尤其是异性同龄人多接触,与不相识的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一起。 也可以常让孩子去同学家串串门,交流交流感情,补充补充信息。 3,让孩子锻炼身体必要时可以依计划与孩子一起打球、踢毽、跳绳或小跑。经常走出高楼借上下楼梯与骑自行车也完全可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4,鼓励孩子参与公众场合的活动凡遇比赛、演出、征文、竞签等活动,应鼓励孩子参与,发挥所长,勇敢上阵,积极拼搏,并力争获奖。 5,尽可能劳逸结合一味追着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但会累坏孩子,而且效果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