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吃点亏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吃点亏

    “妈妈,表妹看到我的玩具很漂亮,非要抢我的玩具……”这样的话语,在过年的时候经常听到。   过年总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难得一见的表兄妹们,总是会玩得特别开心,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经常会为了一个玩具吵闹、争执,而现在家家都是一个宝贝,全家人都是捧在手心里,生怕孩子受委屈了,孩子一有委屈就只有向父母求助,变成朋友眼中的“告状王”,时间长了兄弟姐妹们都不愿意与他交往。   很多孩子受到欺负的时候,大致会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告诉家长或者老师,由大人来解决;二是以牙还牙,不能吃亏。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显然无法使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标准。如果纵容孩子这样,很可能会让孩子建立起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喜欢告状的孩子,过分依赖大人来帮忙解决问题。这样手足、朋友的关系肯定会受到影响,容易被朋友孤立。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难得体会手足之情

  • 限制行为,但要允许情绪
    限制行为,但要允许情绪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限制孩子的某些行为,但是不应限制愿望或者情绪。  大多数的纪律问题包括两个部分:愤怒的情绪和愤怒的行为。不同的部分应该不同地处理。情绪应该得到理解地处理,行为可能需要限制和纠正。有时,理解孩子的情绪可能就已经足够解决问题了:  妈妈:你今天看上去很生气。  罗南:我是很生气!  妈妈:你心里感觉有点不舒服。  罗南:你说对了!  妈妈:你生某人的气。  罗南:是的,我生你的气。  妈妈: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罗南:你没有带我去参加小小联盟比赛,但是你带史蒂文去了。  妈妈:是这个让你生气啊,我打赌你一定在心里说:“她爱他超过爱我。”  罗南:是的。  妈妈:有时你真的那么想。  罗南:我确实会这么想。  妈妈:你要知道,亲爱的,当你这么想的时候,应该过来告诉我。  有些时候,必须要有限制。当四岁

  • 不同年龄的孩子怕什么?
    不同年龄的孩子怕什么?

    害怕或恐惧是一个人的本能,但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近年,国外医学、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害怕或恐惧其实从一出生便开始了。作为父母,了解孩子的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指导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这种感觉非常重要,促使儿童的身心健康地生长发育。  恐惧对生存的积极意义  害怕或者说恐惧的含义是什么?恐惧是对真正或可感知到的威胁做出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当危险解除后,恐惧就会消失。恐惧可以使人做好准备避免危险,或在危险不可避免时抵抗伤害或压力。因此恐惧对一个人的生存是有积极意义的。  恐惧与外界环境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对它在感觉和理解上的巨大差异,直接影响恐惧的出现及恐惧强度。比如,能够激起婴幼儿恐惧的刺激,可能并不会使学龄儿童害怕。  儿童害怕或恐惧的特点  儿童存在的害怕或恐惧,一般情况都较轻微,并有年龄特点,也是暂的。有些恐惧,会随着儿童正常发育过

  • 新解几种儿童行为
    新解几种儿童行为

    笑   说到笑,不少父母仅仅看成是孩子活泼、健康的表现。科学家却独具慧眼,看到了笑的更深层意义,那就是与智力发育的关系。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专家新近报告,爱笑的孩子多较聪明,聪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发笑年龄比一般儿童更早,次数也更多。由此启示人们:早期开发儿童智力又有新招,即让孩子多笑。   从宝宝的发育进程看,一般生后2——3个月便可在父母逗引下发出微笑,称为天真快乐反应。这是婴儿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在心理发育上是一次飞跃,对大脑发育是一种促进,被誉为“一缕智慧的阳光”。年轻的父母应及时抓住这“一缕曙光”,作为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契机与方式。   具体做法是,多向宝宝微笑,或给以新奇的玩具、画片等激发其“天真快乐反应”,让宝宝早笑、多笑、长大后智商会更高。   不过,有些婴儿笑得少,每小时仅笑1——2次,小脸严肃,表情呆板,乃是体内缺铁所造成。若能在1

  •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要点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要点

    埃里克森通过自己的临床与实践,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做了重大的修改,建立了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形成理论,他强调“自我”的作用。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看作是自我与社会要求之间矛盾冲突的表现。他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乳儿期:此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基本信任感克服基本不信任感。本阶段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家庭以母亲为中心按社会文化要求组成育儿方式,使婴儿获得舒适及安全的感觉。如果此时缺乏来自护理者的爱抚,或照料无规律,那么就会产生基本不信任感及不安全感。(2)婴儿期:此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意志的实现。由于在此期间肌肉和神经系统具有了更大的整合能力,而增强了自我力量。这期间明智的父母对儿童的行为要注意掌握分寸,既要给予其自主权,让儿童去做他力所

  • 亲子依恋的不同类型
    亲子依恋的不同类型

    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依恋是逐渐发展的,生后6—7个月时开始明显,3岁后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   亲子依恋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安全型:这类儿童跟母亲在一起时,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出明显的苦恼和不安;当母亲回来时,立即寻求与母亲的亲密接触,继而能平静地离开,只要母亲在视野内,就能安心地游戏。   回避型: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并无忧虑表现;母亲回来了,往往不予理睬,虽然有时也会欢迎,但是短暂。这种儿童实际上并未形成对母亲的依恋。

  •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然而,不少来自幼儿园的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      1 .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不恰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

  • 尴尬性问题要怎么回答
    尴尬性问题要怎么回答

      随着孩子的长大,对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充满了好奇心。那么如果孩子问你一些关于性方面的问题,你要怎么回答呢?要觉得尴尬吗?看看以下十三个问题的回答,是否能够解决你的困惑?   1.孩子指着父母的生殖器官问那是什么时,该怎么说?   答:这样的问题往往令很多父母不知所措,在回答与不回答之间发生一场严肃的心理战争。但请你无论如何都别忘了,孩子此刻仍用期待的眼神,等候着你的答案。若你的小孩只是个学龄前的小朋友,你只要简单易懂地告诉他那叫阴茎即可。爸爸的尿会从那个地方流出来。   2.可不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澡?   答:当然可以,和学龄前的小孩一起洗澡,也是一种性教育,因为通过亲子共浴,你可以教给孩子很多有关人体的知识。孩子长大到他不想和你一起洗澡,或者开始有些低触时,就是停止亲子共浴的时候了。   3.我该将裸女画拿下来吗?   答:如果你把那一幅

  • 幼儿为何抗拒“早期教育”
    幼儿为何抗拒“早期教育”

    问:我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听人讲孩子的智力越早开发,孩子长大了就越聪明。因此,我们也给孩子报了好几个辅导班。平时在家里,我们轮换着教孩子识字、数数,大人虽然很累,但一想到孩子的将来也就咬着牙坚持。可是,孩子一点也不配合。刚开始时,还有点热情,时间一长,教什么都不愿学。我很发愁,如果早期教育跟不上,将来怎么办?  答:早期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已被许多家庭所共识。早期的一些训练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中外名人大多受过良好的早期影响。对于智力落后儿童,越小训练越有效,这些都是我们的实践证明了的。  但是,许多家长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早期智力教育混为一谈,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提早期教育就认为是给孩子上几个辅导班,上学之前能识多少个字,会背多少个儿歌。把孩子时间都占得满满的,连一点游戏,嬉闹的

  • 孩子为何想不开和出现“人来疯”
    孩子为何想不开和出现“人来疯”

    儿童问题之一:小小少年为何想不开 儿童抑郁是指儿童对紧张事件长时间的感到悲哀、烦恼和痛苦,且严重地妨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病例 淇淇才10岁,聪明伶俐,是学校广播台的“小喇叭”主持人。可谁也没料到小小年纪,她竟用两团棉花塞住鼻孔,采用憋气的方法来“自尽”。母亲发现之后还以为她在做游戏,谁知道她竟冒出一句:“活着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的好!”,着实让妈妈吓了一大跳。原来她偶然听到妈妈和爸爸要离婚的消息,爸爸不要她了,妈妈又要再婚,而她将面临被送往一个亲戚家里寄养的命运。从此,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老气横秋,整日惶恐不安,没有一丁点儿灵气。 诱因分析 很明显,淇淇是无辜的,也是不幸的,一夜之间,昔日疼她、爱她的父母竟然都要弃她而去。小小年纪如何经受得起这么大的打击!像这样遭父母抛弃,再好

  • 男孩女孩,偶尔角色交换
    男孩女孩,偶尔角色交换

    若以“男孩是攻击性、女孩是情感丰富”两分法来解读孩子的行为,会有失准的时候。这是因为除了性别特征,孩子也会根据其内在感觉和行动状况,而有不同的反应表现,往往因为被刻板的性别表现要求,而没有表现出来,实际上男孩、女孩都有基本人性。     1?女孩也会动怒:这里指的动怒,是指对周围事物有积极反应的情绪。由于女孩子被要求要“含蓄”,因此很多情感表现方式都有限制。虽说男孩比较容易动怒,但实际上只要抛开女孩的束缚,女孩子对自身的事物也会以积极的情绪来反映。     2?男孩也有情感表现:其实男孩也有自己感受到的感觉,会清楚表现在脸上或用语言来表达。只是和女孩比起来,会让人觉得喜怒不形于色。     3?女孩也具攻击性:一般来说,男孩在性向上比女孩子更常用身体行动来做出击反应,然而女孩偶尔也有激烈的行为出现。     偶尔角色交换会比较好     孩子身上其实

  • 如何消除死亡给孩子带来的忧虑
    如何消除死亡给孩子带来的忧虑

    对于流泪、抗议。但他那亲爱的人还是再也不会同他在一起了。这不仅动摇了孩子认为自己有能力通过良好的愿望来影响事物的信心,而且使他感到自己无能从而产生忧虑,以致他有时会问:“妈妈,我长大会死吗?”“你们将来死了,还会爱我吗?”等等。 有些做父母的试图保护自己的孩子,使其免受失去亲人必然会有的痛苦和悲伤,如当死人的事发生时,不告诉孩子。 其实,喜、怒、哀、乐在家庭生活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应把孩子排斥在外。在失去亲人(或宠物)之后,应让孩子随意表达自己的悲痛。当孩子能够为生命和爱的终结悲哀时,他的仁爱之心会进一步加深,他的品质会变得高尚起来。 与孩子谈论死亡之类的事情,最好不要使用婉转的语言。如有人告诉一个5岁的孩子:“祖母到天国去了,成了天使。”这个孩子就祈祷,希望家中的人全都死去,好去当天使。父母要简明、真实的告诉孩子:人死后不会再有痛苦,死去

  • 宝宝生病情绪会“说话”
    宝宝生病情绪会“说话”

    健康的宝宝有时难免会有病痛,而年幼的宝宝往往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不适,家长怎样才能及时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呢?儿保专家表示,可以通过以下五大征兆了解宝宝病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多汗   生理性的小儿多汗常见于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盖被过厚等,还有的在吃饭或吃奶时全身出汗或额头冒汗,这些都属正常现象。且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也比成人多。   而病理性出汗往往出现在小儿安静或睡眠状态下,如:平卧或睡眠时,也可能大汗淋漓或出汗不止。病理性多汗除多汗外,往往还伴有其他的疾病症状,如营养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身体虚弱的小儿在白天过度活动,晚上入睡后往往多汗,但深睡后汗逐渐消退,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患儿多见于此类多汗;而空腹多汗应该警惕低血糖。   专家提示:给孩子勤洗澡、勤换内衣和被褥,以保证皮肤的清

  • 儿童性教育应该怎么教
    儿童性教育应该怎么教

    ★性的问题一定要给予解答   中国的父母趋于保守,本身就羞于谈“性”,更别说对孩子侃侃而谈。即使觉得有教育的必要,也把责任推给了学校和老师,自己能避就避。但从心理医生的角度,他们主张“性方面,父母是老师,家庭是课堂”,对孩子进行正面性教育是启蒙的必要,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证。   据介绍,在18岁之前,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时期:3岁前是口唇期,宝宝喜欢吃奶嘴,吮手指;3岁是性朦胧期,孩子开始探索性的问题;6-8岁是学龄期,男孩和女孩发育相对偏差不大,可以在一起游戏;10岁左右是青春前期,男女生逐渐疏远;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激素影响,女生乳房发育,男生睾丸增大,中晚期时女生月经来潮,男生射精。他们一方面会惊恐自己的身体变化,另一方面对异性的身体会特别好奇,如果此时向父母提问得不到解答,就

  • 怎样纠正孩子马虎大意
    怎样纠正孩子马虎大意

    真的是“小马虎”吗?   小路: 我外甥女这次区里的统考又考杂了。看来这孩子以后进大学是没什么指望了。   小郭: 那可不一定。得找她老师聊一聊,看问题出在哪里呀。   小路: 据说是这孩子太粗心,所以把许多简单的题目都想得太复杂,结果就错了。   小金: 是不是真的粗心呢?会不会是孩子根本不懂,所以才错的。   小路: 也可能吧。可我看她爸爸老是骂她粗心嘛。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对孩子的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批评是无济于事的,无法弄清孩子出错的真正原因。建议耐心一点,帮助孩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1、 分析出错的原因:是马虎大意的错误还是“不懂”的错误。   2、 针对孩子的不同错误,制定不同的纠正措施。   如果是由于不懂造成的错误,家长就要根据孩子的弱点,一个个帮助克服。如果是马虎大意的错误,首先要求孩子审好题,培养孩子认真思

  • 心理学家发现读书给孩子听有五大好处
    心理学家发现读书给孩子听有五大好处

      心理学家发现,读书给孩子听有五大好处:使孩子情绪变得丰富;听话;率直、感性;帮助记忆词汇;增进母子亲情。  要取得这样的效果,你要这样做:  1、养成读书给孩子听的习惯  当然没必要花几个小时去读,一天读一次,一次10分钟就行了,但要每天坚持不懈。  2、掌握读书要领  在孩子安静的时候开始读书。当孩子尽情玩耍活动的时候,无论妈妈怎么喊,孩子是没有兴趣来看书的。  当孩子有了看书的兴趣时,妈妈就把孩子抱起来或面对面作出读书的姿势,这时重要的是妈妈要轻松愉快,要以享受读书时间的快乐心情来读书给孩子听。  3、打开儿童书后,妈妈要进入其中   如果妈妈只是把为孩子读书当作义务勉强读,或情绪紧张,那么孩子也不会快乐。只有妈妈进入到儿童书中的世界里去,才能绘声绘色地读,妈妈自己也可以充分享受读书之乐。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

  • “高峰体验”与心理健康
    “高峰体验”与心理健康

    什么样的人心理更健康呢?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那些最成功的科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书画家等是心理最健康的人。而且他们经常具有共同的感受: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文艺欣赏或投身于大自然时,感受到一种奇妙、着迷、忘我并与外部世界融为一体的美好感觉。这种使人情绪饱满、高涨的“高峰体验”往往难名其状。马斯洛认为:那些心理健康的成功者几乎都有这种“高峰体验”,而且次数频繁。他们的成就阈值更高,更有自信心,更少抑郁等消极情绪,因而他们的心理更健康。 马斯洛的研究一方面说明了心理健康的人会有更多的”高峰体验“;另一方面也说明“高峰体验”中高涨的情绪和美妙的感觉可以更好地愈合心灵创伤,使人振奋向上。这里所说的“心理更健康”,并非单指“善于适应环境”,而是泛指“更有自主性、更具独立性”。正像马斯洛所

  • 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上学,害怕学习,具有恐怖心理,故又称“恐学症”。 学校恐怖症的三个特征 1.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 2.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患儿去上学,会使其焦虑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则孩子焦虑马上缓解。 3.焦虑的症状表现为:心神不安,惶惶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呕吐、腹疼、尿频、便急等。 学校恐怖症的病因 1.内因。这类孩子均有以下的性格特点:胆小、仔细、敏感、多疑特别爱面子,经不起批评。&nbs

  • 儿童遗粪症
    儿童遗粪症

    儿童遗粪症 遗粪症是指4岁以后的儿童仍不能自行控制大便,但无明显器质性病因的一种疾病。本症发病率比遗尿症低得多。国外报道占1-3%,男:女=3.4:1。 患遗粪症的儿童常常不由自主地在当地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所不允许的场合下拉大便。往往是拉在裤子里,且呈反复发作,轻者1月几次,重者1日几次,且无器质性原因,也无腹泻,大便检查正常。 这类患儿平素胆小、害羞、敏感、不活泼。有的儿童自幼无良好排便习惯,有的病前有明显的精神创伤,或者病前曾生过其他重病,有的是由于母子关系不良或家庭不和睦,关系紧张所致。 在治疗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寻找诱因 对于因明显心理因素致病的儿童,应积极寻

  •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健康”新概念: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儿童时期是培养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时期,心理卫生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儿童的心理健康表现在6个方面:  一是智能发育正常,智力商数在70以上(包括130以上的超常儿童)都属于此列;  二是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热爱学习和工作,对生活充满信心;  三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乐于帮助别人;  四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不仅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有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五是有健全的性格,开朗、待人坦诚、勇于负责、正视困难;  六是能够正确对待现实,适应环境迅速,接受新事物、新概念快,思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