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烦恼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烦恼

    成长中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烦恼。   当孩子遇到烦恼时,家长如果不及时去了解孩子的烦恼,不去帮助孩子克服烦恼,轻者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重者会使孩子走入极端。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当他们的美好愿望与现实产生矛盾时,就会有烦恼。那么,作为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烦恼呢?某小学副校长刘昕说,家长帮孩子解决烦恼,可这样做:   多与孩子沟通   父母多与孩子接触、沟通,创设家庭民主氛围,让孩子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参与家庭讨论,有自己的主见。   当孩子有烦恼时,他(她)就乐于讲给父母听,让父母帮助解决、克服。   多关注孩子的烦恼   如果父母忽略了孩子的烦恼,以自己工作忙、事务多为由对其置之不理,必会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当孩子烦恼时,不妨

  • “早笑”的孩子更聪明
    “早笑”的孩子更聪明

      孩子笑得越早,聪明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这不是完全可信的迹象,但它是个象征。很早就开始笑的婴儿常常会成为聪明活泼的儿童。 非常聪明的儿童在出生时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尽然。理由是:大一些的健康的婴儿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怀孕时得到良好营养和关照的母亲生的。这些母亲也更可能在家中给予她们的宝宝最好的教育和帮助,这在后来的智力测验中会表现出来。较重的婴儿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优势,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孩子更快活。例如,他们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频繁地喂养,可以把精力转向更多的智力活动方面。此外,父母因不必忙于给孩子喂食和清洗,会认为孩子可能是社会型的人,于是就可以对他采取不同的做法。因此,从一出生起,与较轻的孩子相比,较重、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会发现他

  • 幼儿常玩生殖器是毛病吗
    幼儿常玩生殖器是毛病吗

    问:我的孩子最近常爱玩自己的“小鸡鸡”。我们管过他,说过他,可收效不大。另外,近些日子有时突然会问:“我为什么是男孩”,“我是从哪里来的”、“孩子怎么会在妈妈的肚子里”,我觉得孩子已经有了一些“性意识”,我很着急,可又不太清楚怎样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请指教。  答:对待孩子玩生殖器的问题,家长不必太焦虑。因为,小孩玩弄自己的生殖器,本来是一件很正常,很自然的事。因为生殖器也是人身体的一部分,小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某一部分感到新鲜、好玩,在他幼小的心里并没有任何用意。我们常常看到婴儿用嘴吸吮自己的手指,玩弄自己的脚,也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熟悉自己身体上的每一个部分,包括生殖器在内。另外,生殖器是手很容易触摸的部位,在玩弄时也许还会产生一种朦胧的快感,这是儿童在性成熟之前性欲的一种早期体现,也是完全

  • 学龄前宝宝性心理的发展
    学龄前宝宝性心理的发展

    在进行性教育启蒙时,有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即弗洛依德的性学说。弗洛依德认为一个人在不同年纪,获得身体快感的能量会在不同的位置,因而将人类的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时期,而在学龄前,家长要注意的是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三大阶段,而其中部分时间有所重叠:   1.口腔期(初生~2岁)   根据弗洛依德的理论,在这个阶段里,口腔活动是孩子感觉外界事物,及获得快乐、安全感的重要管道,因此孩子不管拿到什么东西,常直接往嘴里塞,而这方面的需求若过分满足或不满足,将影响其心理、人格发展。   2.肛门期(1岁半~3岁左右)   肛门期通常也是家长开始训练孩子大小便的时候,这时孩子快感的来源转而来自于控制自己的肛门。而家长在训练孩子如厕自理时,太过放任及太过严格,对他都不是件好事。   3.性蕾期(3~6岁)   渐渐的到了性蕾期,差不多是孩子就读于幼稚园阶段,孩子身体满

  • 让孩子从小学会爱父母
    让孩子从小学会爱父母

    心理学研究证明,独生子女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自私,心中无他人,劳动观念差等消极特点。主要是家庭教养不当造成的。前苏联儿童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影响最大。”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大多是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当成“小祖宗”“小皇帝”,对孩子百依百顺,给他们无限关怀与疼爱,却不注意培养他们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使孩子以为众人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的,而不懂也不会去爱别人。表现为:   一、心中无他人,不知爱父母   例1:一位初中的男同学,在与父母外出游玩等汽车。 同学一箭步窜上车,神情坦然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站在自己身边挨挤的父母漠然。车上的一位老者说:“孩子,应该让你的父母坐下。”还没等男同学作出反应,他的父母急忙对他说“你坐吧,我们不累。”可是男同学的父亲明明让旅行包坠的站立

  • 宝宝为何喜欢乱咬东西
    宝宝为何喜欢乱咬东西

     有些小孩子很喜欢咬东西,抓起什么就喜欢往嘴里塞,大一点的孩子甚至爱咬人。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李杰主任医师提醒家长,孩子爱咬人、咬东西,可能折射出孩子有情绪问题,家长要注意疏导。   专家分析,小宝宝爱咬东西,往往是对这个世界比较好奇,因此总会把东西咬上一口,通过这个方法来了解陌生事物,这也是比较正常的。而大一些的孩子,例如上了幼儿园或者更大的孩子,如果还喜欢咬东西甚至咬人,那么这可能暗示出他们有情绪上的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如果孩子喜欢咬东西、咬人,家长应该首先寻找原因,看宝宝为什么爱咬人。如有的孩子就是在看到其他小朋友动自己的玩具,或者自己的妈妈抱别的宝宝的时候,或是感到不高兴的时候,会通过咬东西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疏导宝宝的坏情绪外,家长还可以提醒孩子用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

  • 家长忙碌脾气躁孩子易患孤独症
    家长忙碌脾气躁孩子易患孤独症

    据哈市儿童医院统计,目前,儿童患孤独症的人数是以往的3.5倍左右。专家认为,这与家长工作紧张,无暇陪伴孩子或对孩子表现得急躁、缺乏耐心有关。   该院副主任医师曲文军介绍,儿童孤独症过去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左右,现在为千分之七左右。今年,他们已收治训练了30名儿童孤独症患者,而过去每年只有几个这样的患者。患孤独症的儿童多有语言障碍、多动、不合群等。这些孩子上学后多会出现学习障碍,长大后在与人交往时也会遇到困难。   医生分析,如今患孤独症儿童增多,除可能是母亲怀孕时过多接触电磁波等先天因素外,还与婴幼儿的家庭氛围有关。据调查,患孤独症的儿童一半以上父母性格急躁、经常训斥孩子或家里只有老人单独带孩子。   孤独症被称为精神疾病中的癌症,目前基本

  • 6岁孩子想要钱正常吗
    6岁孩子想要钱正常吗

    问:我的孩子6岁了,最近他总是向我要钱,想要买这买那。我觉得孩子这么小就学会花钱不好。因此,我一直不答应。可孩子坚持说,别的小朋友手里就有钱,都是爸爸、妈妈给的。我有些拿不定主意,小孩想要钱好吗?   答:孩子小小的年纪就知道要钱,这不是偶然的。因为,孩子两、三岁以后就开始与金钱打交道了。他们要吃冰棍和巧克力,知道得用钱去买;有时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议论谁发了多少,以为孩子小,不在意。其实,耳清目染,孩子也会知道钱的价值和作用。  春节到了有“压岁钱”,过“六一”,过“生日”家长不是给钱就是买东西,挺小的孩子知道要钱,这并不稀奇。说到底,这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  所以,完全不让孩子接触钱是不可能的。不让孩子直接支配一分钱,一切用品由家长包办代替,这样做在孩子不懂事时是可以的,当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后,家长仍把钱管

  • 为何宝宝见人就哭
    为何宝宝见人就哭

    宝宝生下来就会哭,而在认人阶段时,容易出现无理取闹的行为。当宝宝开始有哭闹的情绪反应时,爸妈应该及时安慰,适时搂抱或是分散他的注意力。只要父母足够的技巧与耐心,小宝宝就能安然度过见人就怕的宝宝认人期。   案例   妈妈带着刚满9个月的琪琪,到门诊注射疫苗,刚进门,琪琪就制盯着医师看,不一会儿琪琪的面部表情就开始僵硬,眉头紧缩,接着就放声大哭。这一哭便一发不可收拾,任谁也无法安抚,直到琪琪被抱离门诊,哭声才停下来。最近发展到一见陌生人就哭,而且很黏人,妈妈一走开就哭。医师说这就是典型的认人时期的正常反应,不必担心。   找出宝宝哭啼的原因   刚出生的小宝宝,对于任何周围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刺激,或是身体不适,都是用哭来表达。所以刚出生一两个月小宝宝的哭泣,一般不是因为认生。那时宝宝的哭泣多是肚子饿了、尿布湿了、惊吓或是周围环境让他感到不舒服等

  • 女孩为什么痛恨漂亮阿姨?
    女孩为什么痛恨漂亮阿姨?

    一位九岁女孩,见到漂亮的成年女性,就会说“我恨你”。为了弄清原因,父亲带她去找了心理医生。经过诱导,女孩说出了原因。原来有一天她看到父亲在和一个漂亮阿姨亲嘴,顿时又气又羞。女孩知道,妈妈晓得后会生气,于是保持沉默。但从此见到漂亮阿姨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女孩的父亲解开这个谜底之后,惭愧不已。他没想到自己的一段外遇会被女儿瞅见,并且会对她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这个苦涩的故事,不仅给女孩的父亲留下了教训,也带给我们思考。   审视许多“问题孩子”,几乎都可以发现来自家长的影响。心理疾患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大的隐患,甚至会使孩子的一生都蒙上阴影。专家指出,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要从大人身上找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那么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又是如何潜移默化着他们的呢——   孩子做了好事,兴冲冲告诉家长,有的家长会劈头一顿训斥:你

  • 如何面对独行侠和小霸王?
    如何面对独行侠和小霸王?

    ☆宝宝都是“独行侠”? 小强4岁,不理会小区里的小孩,也从不和人一起玩。他的“玩伴”很固定,就是电话机,如果阻止他,他就拿起电话乱按然后摔在地上,甚至哭到呕吐。每次问他,干吗不跟小朋友玩。他总说,不喜欢跟别人玩。带他出去,对任何人都不理睬。其实,我很注意教孩子和人打招呼,但他似乎完全听不进去。我担心他患上了孤独症。 ☆宝宝都是“小霸王”? “这些玩具都是我一个人的,不准你们碰。”“巧克力、牛肉干、薯片都是我爱吃的,你们都别吃。”……生活中,许多小孩子都不愿意与父母、小朋友分享自己的食物和玩具。特别是在与伙伴共处的时候,这种意识很容易显现。 不懂分享的孩子,易被群体孤立,长期

  • “巧妙”拒绝孩子不可取
    “巧妙”拒绝孩子不可取

    据新闻晨报报道,既想拒绝孩子玩电子宠物,态度又不能太过生硬,为此家长与孩子签下亲子协议,有意思的是,协议内容却大多难以完成。最近,一种名为“拓麻歌子”的电子宠物玩具在小学生中风靡,据了解,因为担心此类玩具会影响孩子,不少家长一改断然拒绝的态度,向孩子提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许诺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得到奖励。不少家长认为,用这种方式拒绝孩子更加婉转,但专家指出这种方式并不可取。  “如果当上了中队委员,或者连续3次考试都得100分,就奖励一个‘拓麻’。”这是家长王女士和儿子订立的协议。据王女士说,最近儿子班上好几个同学都把自己的“拓麻歌子”带到了学校里,再加上电视广告的宣传,惹得儿子非常眼红,缠着她也要买一个。“一开始我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搞了半天才弄明白就是升级版的电子宠物。”了解到这种玩具需要花时间来照料,

  • 独生子女的五种心理偏异
    独生子女的五种心理偏异

      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异。  1.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娇宠,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  2.对“独苗苗”百般袒护,长者不愿约束孩子。孩子在家庭这个最早加入的社会结构中,未能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走向外部社会也不懂得尊重别人。  3.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所以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  4.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工作,易于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  5.家长望子成龙,请家庭教师,买钢琴

  • 孩子反叛,可能是生理疾病
    孩子反叛,可能是生理疾病

      调皮的孩子总是动不动就弄伤了自己,有时候甚至需要专门派出社工去到孩子家里了解教育情况,这些都会增加医疗保障体系以及社会的开销。在家里,孩子捣蛋把家具弄坏,父母不得不花钱进行修理;孩子不听话,被学校送回家,家长也不得不请假回家照看他们。 这些每年平均要让家长多花4637英镑。  英国的精神病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养育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无论对家长还是社会来说,都是一项“昂贵”的任务。根据研究人员的计算,那些特别调皮的孩子,平均每年要让父母、医疗保障体系、学校和社会多花6000英镑。  据英国《泰晤士报》1日报道,这些数据是由英国伦敦精神病学院教授斯蒂芬·斯科特领导的小组计算出来的。该研究成果日前被发表在《英国精神医学杂志》上。  据介绍,研究小组一共对80个顽皮孩子的父母进行了访问。这些孩子的年纪都在3至8岁之间,其中三

  • 八个习惯造就儿童自信心
    八个习惯造就儿童自信心

      1 永远不把“蠢”和“笨”用在孩子身上。       2 帮助孩子结识他所钟爱的领域内的“高手”,如果父母不是的话。       3 尽可能的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能发挥作用的。       4 帮孩子完成一件他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让孩子感到他比自己想象的有本事。       5 每个月都让孩子尝试一件新的事物,最好是父母也没有做过的。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更好的学习和适应。       6 积极地看待孩子,同时教孩子积极的看待自己。       7 和孩子一起分析困难,告诉孩子能力是可以增长的,困难并非像自己想象得那么可怕。       8 向孩子展示自己的不足,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不能改变就悦纳它。

  • 儿童心理健康十项注意
    儿童心理健康十项注意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

  • 伤害孩子心理的牢骚话
    伤害孩子心理的牢骚话

    从宝宝降临妈妈肚子里那天起,妈妈就对宝宝充满无限疼爱。然而当宝宝把妈妈弄得筋疲力尽,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妈妈都或多或少会对宝宝出言不逊。妈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责骂,在宝宝心中可能会留下深深的伤痕,所以妈妈出口前一定要三思。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避免以下最常见的牢骚:   一、否定宝宝人格   “烦死了,自己去玩!”“笨!”“你怎么这么笨!”妈妈往往以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宝宝的行为。   妈妈带着宝宝到亲戚或邻居家玩,宝宝不愿叫“阿姨”,妈妈就会责怪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虽然是对别人说的,可是宝宝都听在心里。   正确方法:如果宝宝有能力而没有做好,妈妈也须耐心指导,而不是责骂。   

  • 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结合西方心理学理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学者总结出了比较适合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  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  正确认识自己 青少年自尊、自爱、自重,他们既能客观评价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把握自己。  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  稳定、协调的个性心理 健康者具有相对稳定的、协调一致的个性系统。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是: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坚韧的毅

  •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十个策略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十个策略

    21世纪将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在这重要的历史阶段,如果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也是对人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现在不少的家长,付出的努力,往往和效果不成正比。常听到不少人说:现 在的事真怪了!为了孩子的成长,老师急病了,家长急疯了,唯独孩子自己反而不着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家长不仅对未来的社会的需要不了解,不善于抓住培养孩子的关键内容,尤其是培养的方法不恰当。  后来,我们注意到,也有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比较自觉。早上,自己按时起床,洗漱的同时,捎带手还能把全家的早点热了;放学回家,自己抓紧时间完成作业……于是,我们经常注意向这些家长请教,时间长了,发现这些家长共同的

  • 帮助孩子克服夜间惊恐
    帮助孩子克服夜间惊恐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外来的刺激能引起梦,来自身体内部的刺激也能产生梦。一般来说,梦不会影响健康。但是,有些孩子常会出现夜间惊恐的现象,弄得爸爸妈妈束手无策。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分析孩子白天有无受过什么刺激或身体有什么不适的地方,最近一段时间是否经常这样,作出判断后再作处理。出现夜间惊恐现象的原因一般有: 1、孩子在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恐怖的故事,成人的责备和打骂等等。 2、身体内部的刺激,如有疾病(疾病会引起人体组织内生理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