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究专家把混沌未开的宝宝与学富五车的大科学家们相提并论,曾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还真是这么回事,探索欲望促使我“发现”和获得知识的过程,确实与科学家是一样的。 每次洗完澡后,妈妈都用一条雪白的浴巾包裹轩轩。有一天换了干净衣服,妈妈没来得及把浴巾晾起来。轩轩在屋里走动,不小心踩在浴巾上,发现浴巾上留下了黑印。这是什么?她又踩了一脚,又一个黑印。干脆两只脚都试试,果然两个黑印。哇!太奇妙了!她接着踩、踩、踩……一会儿,妈妈过来了很生气:“谁把雪白的浴巾变成了大花脸?”轩轩听了妈妈的话却高兴地“咯咯”笑个不停。 研究发现,婴幼儿的知识并不是父母耳提面命传授的直接结果,而是自己积极主动建构的成果。这就是说,任何外来的知识宝宝都不“认可”,只有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与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对上号”了才会“认可”外界教给他的知识。 所以,孩子天生都有探
儿童强迫症 所谓强迫症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本症多见于10-12岁的儿童,患儿智力大多正常。 一个正常的儿童,在他发育的早期,也可能有轻度的强迫性行为。如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手抚摸路边的电线杆;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脚踢小石子,有的孩子爱反复地计算窗栏或凉台栏杆的数目等等。这类行为不伴任何情绪障碍,而且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一个有强迫症的儿童,除此以外还常有其他强迫性症状,如强迫意向、强迫观念、强迫情绪等。其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如强迫计数,反复数天花板上吊灯的数目,反复数图书上人物的多少,强迫计数自己走了多少步路等;有的表现为强迫洗手,强迫自己反复
大人们的很多事情都让孩子摸不着头脑,比如妈妈说“张阿姨的肚子里有个小宝宝在睡觉”这件事。他们会好奇:“宝宝在肚子里做什么?”“宝宝能从肚脐眼往外看吗?”“宝宝怎么从肚子里爬出来呢?”面对这样的提问,我们该怎样把握分寸呢? 经典提问1: “宝宝在肚子里面有玩具吗?” ·推荐答案: 当然有了,比如说他从他妈妈那里获得营养用的“胶皮管”——脐带。他有的时候抓住脐带玩,有的时候只是数数自己的手指头。因为宝宝太小了,所以不需要更多的玩具。 ·贴心提示: 其实胎儿在肚子里的活动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跟小孩子没有必要说太多,以免引起他的丰富联想。只告诉他笼统的概念就可以了。 经典提问2: “宝宝是不是整天在睡觉?” ·推荐答案: 不是。他就像我们一样,有时候睡觉,有时候醒着。阿姨睡觉的时候他可能会醒着,白天的时候他也会睡得
学习不能症 学习不能症又称特殊发育障碍,它是指在群体中有一类特异素质儿童,表现为新闻记者困难、计算困难、感知障碍、画写不能的多种原因产生的一种综合征。 目前国内资料表明,在我国大约有10%的男孩和3%的女孩在不同的程度上患有本症。学习不能症的患儿,既非低能,亦非主观上不要学习,而是由于这些儿童在学习能力上,存在有一种或几种不足,从而引起了学习上的某些困难。 学习不能症的病因 近年学者们认为,学习不能症是由于儿童发育上有偏移所引起的,可能是由于在某一方面的发育尚未成熟,致使学习能力出现了障碍。根据美国神经病学家奥尔顿的研究,学习不能症可能是由于左右大脑半球之间,缺乏功能上的协调联系,大脑缺乏正确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碰到残暴、血腥的突发事件,这往往会对幼儿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成人后的精神障碍。专家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淡化创伤记忆,尽快忘掉不愉快的事。 专家说,在目击恶性事件之后,幼儿情绪的早期表现是因害怕、紧张而引起的哭泣、烦躁和不安,他们会经常在晚上做噩梦。 随着时间的推移,性格开朗的孩子会慢慢忘记残暴场面,但也有一些孩子仍然会想起恐怖的场面,挥之不去的记忆使他们害怕接触陌生人,患上社交恐惧症。据临床观察证实,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在幼儿时期有创伤经历。 如何帮助精神受伤害的孩子平安度过心理危机,专家建议家长,首先要多给孩子一些保护,比如多接近他们,多抚摸他们,最好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呆着,让孩子有安全感。 其次是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让孩子生活丰富多彩,做他们特别喜
勤奋和独立精神是儿童优良的性格特征,也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它与儿童的身心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是儿童成才的重要条件。无数事实证明,事业上有成就的人,无不在儿童时期,开始养成勤奋和独立的精神。 儿童的勤奋和独立精神,必须与防止儿童懒惰同时实行。儿童的懒惰往往表现在经常地不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怕累、贪图舒服成为习性。有的儿童害怕困难,不愿动脑筋去了解事物,学习知识;有的儿童能接受成人给予的任务,可是完成过程中马马虎虎,随时放弃目标,没有责任心等。 儿童懒惰的习性都是由客观环境和成人不正确地对待而形成的。父母对儿童"过分的关怀"和"包办代替"是形成儿童懒惰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些家长将儿童自己能做的事,不分大小难易,一律包办代替,经常如此,孩子就会故意撒娇,对自己做事失去信心而懒得去做。 有的儿童懒于做用体力的事,有的则懒于做动脑筋思考的事,这也是受家
加拿大科学家研究发现,对男性而言,一个人的同胞哥哥越多,他就越有可能成为同性恋。而且,与人们此前的看法不同,男性成为同性恋并非是因为有多个哥哥所带来的家庭环境影响,其同性恋倾向是当他还在娘胎里时就已经形成。 这为同性恋源于生理原因的说法提供了一个依据。 科学家发现,一名男子,他一母所生的哥哥人数越多,他成为同性恋的概率也就越大。这一观点其实在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但最新研究表明,对人的性取向造成这种影响的是出生前母体子宫内的情况,而不是人们此前一直认为的家庭环境因素。 从事这项研究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布罗克大学安东尼·博盖尔特博士认为,这意味着,至少对一部分同性恋男子来说,影响其性取向的是先天条件,而非后天原因。 加拿大多伦多市成瘾及心理卫生中心的雷伊·布兰查德等人在1
我叫遥遥,今年4岁半。我虎头虎脑,眼睛大大的,又黑又亮,别人都夸我特别可爱。可是我有轻微的孤独症。其实在我出生的时候,是非常正常的孩子。爸爸妈妈对我特别疼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只有我这么一个宝贝,更是高兴的不得了。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从我特别小时就非常注意给我智力开发、教育等,一岁我还上了中央电视台,获得了“一岁宝宝健康之星”的美称。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不让所有爱我的人失望。 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使我陷入了困境。就在我两岁多的时候,有一天莫名其妙突然发高烧,我亲爱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把我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必须给孩子打头皮针。”我当时迷迷糊糊,但是一听要往头皮上扎针,心里特别害怕,更不愿意打,可是爸爸妈妈、奶奶爷爷非常想让我早日康复,几个人一起按住又踢又挣扎的我,强行打了头皮针。当时我心里
谈到儿童的性心理与性教育,有的父母否定儿童有性心理问题,有的父母承认儿童有性心理问题,但拒绝应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认为孩子长大之后自然而然就知道了;有的父母不清楚儿童性心理到底包括哪些方面,也就无法持明确的态度。许多父母认为性教育就是性活动方面的教育。对儿童性问题持闭口不谈、听之任之态度的父母占绝大多数。 那么儿童究竟有什么样的性感受呢? 现代性心理学研究和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幼儿诞生后便具有肉体的快感。虽然幼儿获得肉体和官能快感的方式和途径与成年人不同,但却带有天生的性的特点,性感觉不是某一天突然降临到我们身上的。心理学家认为,幼儿乐于被人抚摸、搔痒、搂抱、亲吻等,这其中有相当成分带有本能的性的色彩。 孩子到
幼儿到了3岁以后,便开始意识到自己,就需要别人承认他的人格。这时孩子开始出现因自己的愚笨或做了大人不满意的事情而感到羞愧。心理学研究表明,羞耻心是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言行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 父母要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羞耻心理因素的产生与发展。一般来看,孩子在如下情况时羞耻心有明显的外向反应:1.自己做了错事或说了错话的时候;2.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的时候;3.申请加入某种组织或要求参加一项活动而未被准许的时候;4.公布“好孩子”名单而没有自己的时候。这时父母要善于配合幼儿园,细心体察孩子羞耻心理的微妙变化,审慎地去触及孩子最敏感的心灵,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要善于运用他们的羞耻心,去激发他们歉然、反悔的情绪;抓住这一思想转化的契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n
英国专家指出,遗传基因可能是导致儿童孤独症的主要原因。 人类迄今为止还没有真正搞清引发儿童孤独症的病因,人们怀疑一种叫MMR的疫苗可能是致病原因,但英国一些专家指出,遗传基因可能是导致儿童孤独症的主要原因。 英国儿童精神病专家安东尼奥·巴利博士说:“多数专家认为,儿童孤独症可能不是由一个而是由数个遗传基因共同引起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因。” 统计数字表明,全世界每1000个儿童中就有1~2名患有儿童孤独症,其中大多数为男孩。 巴利博士坚信,基因研究将是解开导致儿童孤独症谜团的钥匙,人类肯定能在将来的某一天找到治愈孤独症的良方。
细心的家长有时会发现,有的孩子在交往中模仿成人拥抱亲吻。在对待这类问题时,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大多数孩子与异性伙伴拥抱亲吻,往往是一种纯模仿性的行为,他们用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动作语言来表达这种天真的喜爱之情,实际上并不理解这种动作的真实含义,所以家长对此不必过于担忧。 2、切不可把孩子之间的这种现象当作笑料宣传或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这样会促使孩子模仿,以为这是成人赞同的,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得到强化,给孩子以后的心理发育带来不良的影响。 3、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这种行为后大打出后,大骂孩子“下流”,会在孩子在心灵中留下阴影:有的孩子由于逆反心理促使他更繁地模仿这种动作;有的孩子产生自卑感,从此不敢和异性伙伴游戏接触,导致日后人际交往的困难。 外国孩子童年时也常玩这种游戏,因为受
现在我们周围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的孩子可能学习成绩不错,显示智商颇高,但情商可能偏低。不仅交往能力不足,而且不会妥善处事。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可能是长久关闭在与爸妈的小天地里,没有同小朋友玩耍的环境,更难交得知心朋友而导致的性格变异。作为家长你能随时发现孩子在心理上的细微变化吗?孤独症离我们还远吗? ●孤独症你了解多少? 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与重复为特征,多数始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前就出现发育异常和受损,男孩发病显著高于女孩。 孤独症的行为表现在孩子与孩子之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并且随着发育,不同年龄也有不同表现。孤独症与儿童期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是以厌食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特点的疾病。本病以女孩为多见,病前多有拘谨、保守、偏食、焦虑、强迫或癔病样性格的特征。家长过分溺爱,养成孩子挑食、偏食的习惯。也可能与之有关。 神经性厌食的表现特点 1.体重至少比原来减少25%,比同年龄和身高的标准体重至少低15%。 2.以苗条为美,惟恐长胖,有意控制饮食,宁愿挨饿。 3.闭经至少三个月(女孩患者)。 4.心动过缓,消瘦,呕吐,发作性食欲亢进等症状。 5.无其他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 6.发病年龄在10岁以上。 神经性厌食的治疗 主要包
厌学病儿童厌学症的原因 1.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缺乏内在动力。 2.对所学的学科缺乏兴趣。 3.未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学习,缺乏乐观稳定的情绪。 4.在学习上屡遭失败,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 5.缺乏勤奋学习和热爱知识的精神。 家长如何对待“厌学”的孩子 唤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注意力的最大动力,所以在矫治孩子因注意力涣散而引起的厌学情绪时,宗旨是要唤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方法有以下几点: 1.应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利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作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 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占据优势地位。 这个发现印证了今日美国的一个崭新的教育思路——双性化教育。“双性化教育”是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研究者认为,在教育幼儿时,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
最近在育儿话题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妈妈为宝宝的辅食问题,睡觉问题,奶头混淆问题着急,现在写下这些经验,希望能对那些宝宝还比较小的妈妈有所帮助。 大徐现在快满6个月了,在同年龄的宝宝当中,属于比较好带的那一种,果汁白水都喝,奶瓶奶头都认,给什么都吃,不生病,自己可以自己睡觉,不需要大人抱着睡,平常不闹,可以自己和自己玩。 归结起来,我觉得是月子里头和第二个月的好习惯养成了,以后就好带了。月子里的习惯非常重要。 坐月子的时候,大徐和我就是在一起非常嘈杂的环境中,电视声,孩子的跑步声,尖叫声,夫妻吵架声,大人骂小孩声,什么声音都有,虽然算不上什么噪音,但是相对于一个新生宝宝来说,也是比较吵的了,但是也许一开始大徐就在这种环境中,所以大徐非常适应,这样,以后我自己带大徐的时候,他也就对周围的干扰不是很敏感,在电视声,窗外小孩的吵架
我特别苦恼,无论说什么,爸爸妈妈都会追问一句“真的假的”。我都15岁了,他们还不相信我。有一次,我给同学补物理,晚上9点多才回家。一进门妈妈就审问我去哪了。我跟她解释,她也半信半疑,还说:“你们这个年龄的男孩就爱拉帮结派,不定捅什么篓子呢。”连父母都不相信我,还有什么意思啊? 小海说出了很多孩子的烦恼。人的一生有两个断乳期:一个是一岁左右的生理断乳;另一个则是青春期时的心理断乳。小海此时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在精神上萌发了成人意识,必然会对父母产生反抗。孩子讨厌父母的不信任就是如此。而一旦父母表现出怀疑,他们就感到自身被否定,心生委屈,甚至逆反。 小海所以如此烦恼,也因为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信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父母的信任是他们建立自信的催化剂,也是他们建立人
一、孩子的嫉妒,不仅在家有,在幼儿园里也有 大约从一岁半到两岁起,人的嫉妒心理就开始有了明显而具体的表现。起初,孩子的嫉妒大多与母亲有关。如果自己的母亲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孩子身上时,孩子就会以攻击的形式对别的孩子发泄嫉妒。例如,当母亲去抱别家的孩子时,孩子就会很快地跑过去,叩叩他的头,或抓他的脚,想把那个孩子支开,甚至骑在他的身上,等等。这是幼儿在家里常出现的嫉妒。在幼儿园,幼儿之间相互比较的机会相对地增加了,嫉妒的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在幼儿园里,她常常偷偷地把老师喜欢的那些孩子的东西藏起来或搞坏。又如在幼儿园上课时,如果老师夸奖别的孩子,他便会大声喊叫:“我也会啊!”……,这样的例子在幼儿园可真不少。 二、孩子的嫉妒具有明显的外露性,有时还具有攻击性,破坏性 幼儿的嫉妒具有外露性。幼儿嫉妒与大人嫉妒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不能有效地控制
目前,中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普遍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二是对长辈及他人的施爱行为反应迟钝、冷淡,共情能力差。这是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课题中引人注目的结论。 沈德立说:“创造力与共情能力差作为共性问题出现,表明在少年儿童身心成长过程中,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认知普遍存在误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升,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认知存在八个误区:对于孩子,大人们“关注成功重于失败,关注物质需求重于精神需求,关注学习结果重于学习过程,关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关注‘是什么’重于‘为什么’,关注外显行为重于内隐心理,关注共性问题重于个性问题,关注单向说教重于双向交流”。 沈德立认为,这八个误区导致大人对孩子“爱”之愈深,孩子对大人“拒”之愈切。大人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