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心理> 性格心理> 儿时虐待动物易人格偏离

儿时虐待动物易人格偏离

2006年11月18日 17:18 出处:温州儿童网 作者:亲亲宝贝网 阅读次数:260
动物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因此很多人都会亲切地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养。可是,生活中虐待小动物如虐猫、虐狗、虐熊等现象却时有发生,
重的学习,另外还要在家庭过严的教育下成长。家长都望子成龙,然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毕竟有限,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渠道进行缓解。这时,有些孩子就会做出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另外,经常施虐者成人后也易形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私欲极重,对社会对他人冷酷、缺乏好感及同情心,缺乏责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不顾社会道德法律准则和一般公认的行为规范。

  解决方案

如何纠正孩子虐待小动物的“怪癖”

  韩先生在发现孩子有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后,和孩子进行了交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和妻子加强了对孩子的关心,还经常领着孩子到动物园、海洋馆,给孩子讲解小动物的可爱、动物对人的益处,慢慢对孩子进行引导,后来,孩子虐待小动物的“怪癖”没再发生。

  专家指出,从普遍意义上讲,要纠正孩子虐待小动物的“怪癖”,首先要找出造成孩子这种不良行为的原因,然后再根据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去减轻、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在生活中要对孩子多些关心;当孩子在学习、交往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家长要帮助孩子及时解决,做孩子的好朋友,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另外,还要对孩子的不当行为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1 2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