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因此很多人都会亲切地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养。可是,生活中虐待小动物如虐猫、虐狗、虐熊等现象却时有发生,其中除了不谙世事的儿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成人所为,这不仅让人有些费解——为什么这些人的心理变得如此残忍,喜欢从血淋淋的虐待中得到快乐?
案例
一些儿童以虐待小动物为乐
杨女士为了让自己经常一个人在家的五岁的女儿排遣寂寞,给她买了一只可爱的小狗。一开始,女儿和小狗玩得很开心,可是慢慢地她发现,女儿经常虐待小狗,不是把小狗的腿打断了就是烧小狗的毛,而且以此为乐。杨女士非常担心,怕女儿长大后会变得性格凶残。
无独有偶。韩先生在一家私企工作,平时工作很忙,而他妻子是医生,两人平时都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可是,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夫妻俩却经常指责孩子不争气。有一次韩先生惊奇地发现,孩子正在用针刺他家的小京巴,孩子似乎很兴奋,还看到了孩子久违的笑脸。
原因
孩子借虐待小动物寻求发泄
长春市心理医院首席专家、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郑晓华教授介绍说,虐待这种行为会给他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和心理上的恐惧,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被强迫以自己不情愿的方式去做一些事情。
虐待包括使用人身暴力和性暴力、威胁和恐吓、情感虐待和经济剥夺。儿童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可能是孩子心理问题的一种表现,是孩子发泄心中郁闷、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有的孩子虐待小动物,一是想用欺强凌弱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再就是孩子被别人欺负过,曾经寻求帮助或者只是期待着情况改变,结果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这种情神压力也让孩子无法以正确的心理状态对待事物,最终演变成压力下的情绪爆发。“人类个体具有攻击和破坏的本能,当他遭遇心理压力和挫折境遇时,就可能重新激发他的侵犯动机,出现攻击性。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对侵犯者还击时,往往会找一个替罪羊发泄一番。”
后果
不良行为易使人格偏离
郑教授说,成人的很多能力和人格大都形成在幼儿时期,这是心理学上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的感受爱的能力,敏感期也是在童年。所以,如果在童年时期没有让孩子感受到爱或者没有加强这种感受的机会,有可能就失去了这种能力。如果在后来的成长环境中没有好的人际交往,失去了调整的机会,就会形成人格的偏离。现在的孩子的精神压力过大:一方面要对付繁
|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