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结果:婴儿往往会采取极端方式(纠缠、哭闹)来获得关心照顾,有时会表现出愤怒和怨恨,容易形成抗拒型依恋。
妈妈的表现:对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的信号不敏感,反应不积极,对孩子缺乏兴趣,以自我为中心。
导致的结果:容易使孩子产生回避型依恋。
妈妈的表现:母亲或其他抚养者常常对孩子比较忽视,或有过躯体虐待。
导致的结果:使孩子心里产生矛盾冲突比较多,想亲近又害怕,不知道母亲何时会对自己好,何时会忽视自己。这类孩子容易形成组织混乱型依恋。
让宝宝亲近你,父母要做的:
3岁以前是关键
对于宝宝来讲,3岁之前是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因为,3岁之前,宝宝已经在和父母或其他抚养者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部工作模式,已经知道怎么做可以回避痛苦,可以获得爱抚。
人们经常认为孩子3岁之前没有记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孩子虽然长大以后不能清晰地回忆起3岁之前的经历,但是,照顾者对待宝宝的态度以及经历的特殊事件会以隐性记忆贮存在宝宝的脑海中。谁带大的孩子亲谁,就是这个道理。
发展心理学家的5个建议:
父母要和孩子建立起稳定、一致的合作关系。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发出的各种信号(包括言语和非言语信息)能够及时感应并准确做出回应,不因为孩子淘气或做错事情而喜怒无常,并始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总会在他需要的时候出现。
父母要和宝宝经常进行反射性对话。用他能懂的语言耐心解释他那没完没了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形成对他人和对自己的看法。这对他与他人交往十分重要。
父母要主动和孩子修缮关系。偶尔的情绪失控,或误解孩子是难免的,重要的是一定要在事后进行精心修缮。让孩子认识到生活中会有各种误解,父母也可能出错,但父母无论怎样生气都是爱孩子的。千万不要让恐惧和害怕的阴影在孩子与父母的交往中成为障碍。
父母要保持一致性的叙述。在平常和孩子的交流中,父母应该尽可能让孩子看到、听到、感受到一致性的事,形成对自己、家人或世界相对稳定的评价。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发生争执、或说话前后不一致,让孩子无所适从,对孩子建立安全依恋会构成障碍。
父母要和孩子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父母要关注孩子每天积极的变化,及时表达对他的肯定和鼓励。否定、怀疑、训斥、打骂孩子应该成为父母的禁忌,快乐的孩子必然会建立安全型依恋。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