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孩子还跟你玩儿不够呢,现在他就只想整天腻着爸爸。你有些尴尬,有些莫名其妙。究竟发生什么了?
“今天一下午,我和我的2岁的齐齐玩儿得很开心。我们讲故事、搭
积木。可是当他爸爸下班进门之后,我就好像成了上个星期的剩面包——齐齐嚷着、追着爸爸,让他喂饭、让他抱、只跟爸爸玩儿,我呢,就瞬间被‘出局’了!”
“晚上我总希望能有一次机会哄桃桃睡觉,可几乎每个晚上,他都会跳出我的怀抱,奔向他妈妈,嘴里还喊着‘我要妈妈!’从吃饭到洗澡,几乎什么都是只有妈妈能接近他!我简直要疯了!我努力让自己平静,可他是我儿子,我觉得每次都特别没有面子!”
也许你也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类似的情形吧?其实,有90%的父亲或母亲都会遭遇到被他们两三岁的小宝贝“淘汰出局”的痛苦——有些时候他们只喜欢爸爸或妈妈,只要跟其中的一个在一起。
为什么会有“最爱”和“次爱”呢?
两三岁孩子那“著名”的爱发脾气、爱闹“独立”的性情总是会让他们的父母无可奈何也不知所措。而他们反复无常、任性偏爱的特点也是历来折磨人的。他们也许会一星期都只要吃包子,而到了第八天,他就坚决不吃包子而只吃米饭了!所以,当孩子像家里唯一的“老板”那样喊着:“走开!我要妈妈!”的时候,爸爸妈妈你们千万不要气恼,他的话绝对不带任何的人身攻击性!
反正你们都爱我!
事实上,当孩子出现这种要谁不要谁的状况时,正是他表现出与你们感情深的时候。洛杉矶Cedars-Sinai医疗中心的儿童心理学家Krista L. Swanson博士告诉父母们:“这说明孩子很自信你们任何一方都是很爱他的,并且他知道,他真的知道,即便是他‘抛弃’了你们谁,你们依旧还是会以永恒不变的温柔怀抱来期待他的。”
让我也参与到“关系”中来!
这种一会儿“最爱”、一会儿“次爱”的感觉,实际上也是孩子情感和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标志。它帮助孩子去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还有那些有关亲疏远近内容的奥秘。它训练孩子在其中锻炼自己与人保持距离的能力,还帮助他逐渐真正地认识什么叫自己的独立性,并且如何更好更适宜地表现它。
“孩子可以离开一个人,也会粘住一个人,这是他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日记增长的结果。他在向父母也在向自己展示,他已经有能力和其他的个体发生各种特别的关系。并且他还意识到,如果单独和父母的一方呆在一起,他就会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