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心理> 性格心理> 男孩女孩,偶尔角色交换

男孩女孩,偶尔角色交换

2007年12月14日 15:01 出处:太平洋女性网 作者:亲亲宝贝网 阅读次数:52
若以“男孩是攻击性、女孩是情感丰富”两分法来解读孩子的行为,会有失准的时候。这是因为除了性别特征,孩子也会根据其内在感觉和行动状况,而有不同的反应表现,往往因为
若以“男孩是攻击性、女孩是情感丰富”两分法来解读孩子的行为,会有失准的时候。这是因为除了性别特征,孩子也会根据其内在感觉和行动状况,而有不同的反应表现,往往因为被刻板的性别表现要求,而没有表现出来,实际上男孩、女孩都有基本人性。

  1?女孩也会动怒:这里指的动怒,是指对周围事物有积极反应的情绪。由于女孩子被要求要“含蓄”,因此很多情感表现方式都有限制。虽说男孩比较容易动怒,但实际上只要抛开女孩的束缚,女孩子对自身的事物也会以积极的情绪来反映。

  2?男孩也有情感表现:其实男孩也有自己感受到的感觉,会清楚表现在脸上或用语言来表达。只是和女孩比起来,会让人觉得喜怒不形于色。

  3?女孩也具攻击性:一般来说,男孩在性向上比女孩子更常用身体行动来做出击反应,然而女孩偶尔也有激烈的行为出现。

  偶尔角色交换会比较好

  孩子身上其实同时具有“男孩特质与女孩特质”的不分性别气质,只是父母在无意识下,要孩子“像个男孩”或“像个女孩"的要求下,使男孩和女孩的性别不知不觉定位化。若要采取“不分性别”教育态度,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根据性别在情感表现上的差异很小就开始,这除了是因为生理上的不同,还有社会认知与父母无意识的观念灌输等多种原因的使然。

  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其理由是根据两性的情感表达特质自然衍生而成。男性在传统上要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而女性在传统上也要负责照顾家人和教育子女的工作。

  当女性在照顾孩子时,可从孩子脸上的表情,就能了解他心中的想法、有怒气时也能尽量克制,这些女性特质对人的敏感度及温暖度的社会性表现,似乎比较适合扮演照顾家人的角色。而男性能将怒气做最大化表现成为爆发力,又将负面情绪的恐惧、悲伤、痛苦等,做最小化表现的这种特质,刚好适合在社会上竞争。

  另一方面,母亲对于女儿比儿子在情感的表达上更为丰富,例如在念“看图说话”时,为了配合图画中的情景叙述语句时,替女儿念的话,会大量使用快乐、悲伤、恐惧等感情用语,却减少攻击性的行动力叙述。然而替儿子念的话,情况就相反,会增加行动叙述而减少情感描述。像讲故事时,会为女儿强调“漂亮的公主”,对于男孩则强调“勇敢的男孩”。

  这也就是父母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希望女儿减少攻击式的跃进反应,也不希望看到儿子有悲伤怯弱的表现。父母偏执观念将无法培育出回归人性化的不分性别的孩子。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