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心理> 性格心理> 儿童多动症全解析-儿童心理健康

儿童多动症全解析-儿童心理健康

2006年11月18日 14:53 出处:温州儿童网 作者:亲亲宝贝网 阅读次数:333
宁宁的妈妈满面愁容,因为,宁宁所在的那所私立幼儿园的老师多次找她反映宁宁的情况。宁宁同班小朋友的家长经常到幼儿园告状,说“宁宁老是打人,照这样下去,我的孩子
长“望子成龙”心切,加上幼儿园、学校的教学压力造成早期智力开发过度或教育方法不当,因而给予孩子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的程度,也会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此外,多动症也与家庭气氛不和谐、父母生活习惯不良、对孩子关注不够等有关。而家长和老师对多动症儿童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过于溺爱或过分严格等,都可能促使孩子已有症状加重。

  国内资料表明,在多动症患儿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中所谓的“严格管教育”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过分溺爱者占7.05%。国外亦有学者认为,暴力式管教会使患儿增加新的症状,如 口吃、挤眉、眨眼等。

  区别“多动”和“好动”

  注意力与兴趣的关系

  多动症儿童没有明显的兴趣爱好,注意力无论什么时候都很难集中。而好动的孩子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可以全神贯注,只有当他觉得所从事的事情枯燥乏味时,才会动来动去,或故意捣乱。

  行动的目的性

  好动的孩子行动目的性明确,并有计划和安排。多动的孩子行为具有较强的冲动性,杂乱无章,缺乏明确的目的。

  自制能力

  好动的孩子在严肃、陌生的场合,会有自我控制能力,规规矩矩不吵闹。而多动的孩子却不能分清场合,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

  多动症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将来的发展危害都很大。部分多动症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其症状会逐渐减轻乃至消失,但有一半以上患儿在成年后仍会表现出一些多动症状。其学业、职业、人际关系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且会影响心理健康。而且,多动症的治与不治,早治与晚治,在疗效和愈后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的一些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有些“多动症”并没有多动表现

  多动症研究专家最初是从异常多动的孩子中发现并认识这组症状的。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与分析,发现确实有10%-15%的多动症儿童没有明显的多动表现,却表现出其他症状,其中以注意力不集中最为突出,而且以女孩为多见。

  因此,较多专家认为,对多动症比较合理的描述应是:在需要自我控制的场合不能克制自己的行动,注意力不集中,目的多变,易给人一种活动过多的印象。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没有明显的多动症状表现就不求医,对存在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症状的孩子,应该及时找医生诊断、治疗。
1 2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