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这些“私密话”你怎么跟孩子说
    这些“私密话”你怎么跟孩子说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逃不掉这一天,需要认真思考类似以上的种种问题——当初那团粉粉嫩嫩、趴在自己胸前咂嘴巴的小东西,不过就是在转眼之间,就神奇地越长越大,越长越大,一直大到你不得不严肃对待他们的性别特征。   这种转变,在英文的表达方式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英美语系的国家和地区中,人们在语言交流中使用不含性别色彩的“it”,来指代摇篮里的婴 儿。等到孩子直立行走、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比如喝水、吃饭、大小便)之后,就开始使用“he”和“she”来分别称呼女童和男童。也就意味着从这个时 期起,大家就开始把孩子当作一个有性别的“准成年人”来对待了。   父母的教养方式,呈现给孩子身为一个“男人”或“

  • 美国人如何解释“我是从哪里来的”
    美国人如何解释“我是从哪里来的”

      美国人如何解释“我是从哪里来的”?   有一天全家出门,在车上三猪突然冒出一句:“妈,小宝宝是从哪里来的?”   在两个什么都明白的大孩子面前,我有点犹豫怎么跟他讲,踌躇间,凯丽对弟弟说:“以后学校会专门上课的,你到时候就明白了。” 三猪锲而不舍:“我现在就想明白。”小州从前排回过头来建议道:“你到图书馆借本书看吧,这个问题别人不太容易说明白。”   我连忙点头符合道:“我们明天就去图书馆找书看。”   两个大孩子没有问过我这类问题,所以这是我第一次在图书馆查阅此类书籍。看到一本书叫“我是从哪里来的?”作者是Peter Mayle,封面特意标明该书已经发行了两百万册,我翻了几页,嘴巴大张,当真是吃惊又好笑。

  • 怎样观察孩子的性取向
    怎样观察孩子的性取向

      性取向是“持久性的对一个或两个性别产生的情感、浪漫和性吸引。”由此可见,在这个定义中没有提及性行为。所以,性取向和性行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这样的认识,即原来只听说在监狱、远洋航行的轮船和军队里同性恋多见,现在在大学、甚至中学校园里,同性恋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所以同性恋越来越多。由此引发了家长和青少年双方面的焦虑:家长们防孩子“早恋”还来不及呢,现在更担心的是,孩子可千万别被带成同性恋了;青少年一方面渴望了解更多的同性恋的知识,一方面会因为自己有些时候无法把握自己的性冲动(性梦里面有同性)或无法解释自己的某些性行为(被同性抚摸感觉也好)而担心自己是同性恋,从而纠结于心。   其实,家长和青少年这些担心绝大多数是因为缺乏关于同性恋的相关知识造成的。而基于知识层面的教育是最简单易行的了。现将和同性恋话题最相

  • 宝宝性启蒙应从0岁开始
    宝宝性启蒙应从0岁开始

      父母发现宝宝做“结婚”或其他“性游戏”时,不要粗鲁责骂或惩罚,使孩子觉得“性”是脏的,自己做了很坏的事,对今后的性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童心解密: 研究发现,两三岁的宝宝已对两性问题开始诧异和苦恼了,学龄前的孩子更是热衷玩“结婚”或“医生检查身体”等性游戏,这其实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年轻的爸爸妈妈此时要具备基本的婴幼儿性知识,给宝宝讨论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差异;当孩子模仿电视或者电影里的成年人,要告诉他大人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含义,当然,大人也要注意平时的亲近方式是否适合孩子。当发现宝宝做“结婚”或其他“性游戏”时,不要粗鲁责骂或惩罚,使孩子觉得“性”是脏的,自己做了很坏的事,对今后的性心

  • 中西合璧将孩子性教育进行到底
    中西合璧将孩子性教育进行到底

      中国的父母趋于保守,本身就羞于谈“性”,更别说对孩子侃侃而谈。即使觉得有教育的必要,也把责任推给了学校和老师,自己能避就避。但是在美国人看来,对孩子的性教育就如智商教育一样重要,而且并不像我们所想象中的那么难以启齿哦!中式和美式性教育各有所长,家长不妨混合选择,中西合璧,寻找专属你们的性教育理念原则。   “美国式”性教育   1、孩子性教育不需指定家长   孩子有了性的疑惑,如果是男孩,做妈妈的会说:“去跟你爸爸谈谈。”这种老套的观念完全没有必要。只要父母对性有正确的认识,母亲可以跟儿子谈,父亲也可以跟女儿谈。事实上,父母双方在一起对子女进行性教育是最好的安排,因为在讨论性和爱的时候,父母双亲是爱和被爱的最亲近的典范。   2、非正式谈性   郑重其事地谈性注定是要失败的。应该找机会多谈谈跟性有关的问题

  • 家庭性教育的6个步骤
    家庭性教育的6个步骤

      随着性侵案例的频发,我们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不过性教育如何进行呢?家庭性教育的开展有以下6个步骤,一起来看看。   一、孩子出生后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要有性别差异。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期望孩子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别,或双亲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均会影响孩子的性自认,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   二、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家长[微博]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   三、自由探索自己的身体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前等,很自然地让孩子

  • 如何进行性教育?孩子问or父母提?
    如何进行性教育?孩子问or父母提?

      女儿5岁,zzh是女儿同班同学, 跟我们同住一个小区。女儿一天突然说:妈妈,上次在zzh家玩结婚的游戏,zzh说结了婚后, 他的小鸡鸡要和我小便的地方相碰。   我抱着女儿,对女儿轻声说:小便的地方是女孩子的隐私,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除了妈妈外,不可以让别人看,不可以让别人摸。   女儿问:那爸爸呢。   我说:女儿长大了,爸爸最好也不可以接触。   我内心有点着急, 问了下:那你裤子脱了没有?   女儿说:没有。   我说:那怎么碰到一起呢?   女儿做了挺肚子的姿势:像小便这样。   女儿说:zzh还非要我脱掉裤子,说如果不脱掉裤子,就不和我玩了。   我说:你们都玩什么游戏了,说给妈妈听听?   女儿说:玩了黑色幽灵的游戏。   于是女儿把游戏内容告诉我, 关掉灯, zzh做幽灵, 女儿假装碰到幽灵的女孩, 看到幽灵,吓得晕倒。   我说:这个游戏里有

  • 注意儿童的性别认识障碍
    注意儿童的性别认识障碍

            儿童性识别障碍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行为表现与自己真实的解剖特征相反。孩子以与其实际性别不同的身分表现出现于公众场合,如男童穿着女装,行为爱好像女童,或否认自己身体具有男性的解剖特征,硬说自己是女孩。    正常儿童在3岁左右即可识别自己是男是女。到三四岁时,则可正确识别玩具娃娃是女性还是男性。日常行为具有明显性别差异,如女孩喜欢玩洋娃娃,而男孩喜欢玩枪弄刀。有性识别障碍者,到了相应年龄仍不能识别自己的性身分或举止行为酷似异性。   按理说,看一个人是男是女,是在生物学基础上看其生殖器的结构,然而社会因素对发育中的儿童性别身分的自我识别和认同影响极大。家庭环境在童年早期对儿童性特征行为的不同要求具有明显影响,如让男孩着女装,鼓励他斯文听话,或从小生活在女孩儿丛中,慢慢地男孩认同自己

  • 别把微小青春期误当“性早熟”
    别把微小青春期误当“性早熟”

      最近收到有些家长反映,家里的小朋友出现提早发育现象,很是担心。对此我们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董关萍董主任医师进行解说。 听专家解码   关于微小青春期,家长常常会发现几个月大的宝宝双乳增大,有硬结,家长往往很担心,我的宝宝怎么会这么早就发育,会不会影响宝宝今后的生长发育?其实家长不用太担心,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微小青春期”,这一时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之间的负反馈联系在新生儿和婴儿早期已经建立,但其抑制功能尚不成熟。此时,促性腺激素呈高分泌状态可达青春期水平,故称为“微小青春期”,常常发生在2岁以下的孩子。   为什么两岁以下的小婴儿比较容易发生?   在胎儿期,下丘脑-垂体-性腺(睾丸或卵巢)轴作为体内重要内分泌调节系统之一虽已存在,但因胎盘产生大量的雌激素,使该轴暂时被搁置。出生后,随着脐带被剪断,胎儿与母亲

    标签:性早熟
  • 中国家庭性教育的普遍误区
    中国家庭性教育的普遍误区

      我们都知道中国家庭谈起性,都难以启齿。在性教育问题上,很多父母不知道怎么做,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性教育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   专家指出中国父母对孩子性教育的诸多误区———   误区一:性教育观念上,父母对性的问题持回避及排斥态度,谈“性”色变,如临大敌。   误区二: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不需要性教育,“树大自然直”,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自然会懂。   误区三: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所以,没有必要那么早进行。事实上,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都需要一些相应的性教育。   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那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父母应该采取哪些适宜的方式进行性教育呢?下面来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2-5岁的幼儿:   会好奇“我是从哪里来的?”&

  • 儿童性启蒙 从游戏开始
    儿童性启蒙 从游戏开始

      很多中国家庭都忽略了儿童性教育,但是你知道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性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呢?如果你认为对孩子谈性难以启齿,不妨先从游戏开始吧。   很多妈妈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大概在10个月之后,都会无意识地触摸自己的生殖器。女孩子会摩擦双腿,或在凳子上面摩擦阴部,男孩子会玩小鸡鸡,甚至大的孩子会互相脱了衣服好奇地察看对方的生殖器等等。很多父母会很紧张,害怕是孩子早熟。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的过程。   宝贝的性游戏对他们性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他们认识男女两性的性器官、性别知识、初步明确自己性角色都有帮助。大多数宝贝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初步的性知识,为成年后的性活动打下了基础。   这种性游戏,父母不要想通过打骂斥责去改变,即便转移注意力也只是让他短暂地改变,那么改如何引导?   首先要了解产生这种行为的根源,其实对于小孩子而言:   第一个原因就是:对人体感到好奇探究

  • 十大妙计 让孩子远离性骚扰
    十大妙计 让孩子远离性骚扰

      很多地方都出现孩子被性骚扰的新闻,让很多家长十分担心。如何才能避免孩子被性骚扰呢?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十件事,孩子必须学会喔。   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指出,一些不科学的性教育容易导致不良后果。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自慰,由于不了解这是性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宣泄,反而觉得非常耻辱,对孩子大声训斥甚至打骂,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日后对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有负罪感。   预防性骚扰,孩子必须学会的10件事   1、人的身体是属于自己的。“你的身体是属于你自己的。你的身体是隐私的,特别是性器官部分。没有任何人有权利看或是摸你这部分的身体,除非是爸爸妈妈为你洗澡的时候,或是医生为你检查的时候。”   2、不需要帮坏人保守秘密。“如果有人看过或碰过你这部分的身体,或是有人企图或要求这样做,你都一定要告诉父母。如果这样的事情

  • 生活中开展儿童性教育的技巧
    生活中开展儿童性教育的技巧

      随着社会发生多个儿童性侵犯的案件,让很多家长意识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必要性。适当的性教育能够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呢?   一、电视机前   如果你觉得很难在生活中找到恰当的时机和孩子谈“性”,那就错了。生活中有太多的线索,关于男女、关于性、关于差异。电视节目就是一个例子。不论是新闻、卡通、综艺节目甚至孩子喜欢的偶像剧,都时常见到有关男孩女孩、生理健康、亲密性话题穿插,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此时,爸妈可以用轻松、幽默的口吻,提供给孩子适当的性知识。无须长篇大论、小题大做,别忘了,你们还在欣赏节目呢。就一个小小的要点,提醒纠正错误信息、延伸重要的概念、或是生活情境的联结,除了事实的提供,也可以增加孩子对这些内容练习自我判断的机会。   二、阅读、对话   目前许多关于两性关系、性教育的书籍,不适合学龄儿童阅读;事实上

  • 如何让宝宝有性别意识
    如何让宝宝有性别意识

      对于宝宝来说,还没有认知性别的能力,不知道男女之间是有分别的。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宝宝的性别意识,让他们知道男女有别呢?   男孩篇   不要阻止男孩对身体的探索。两三岁的男孩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许多男孩喜欢摸“小鸡鸡”,有时他们也会要求摸妈妈的乳房,跟妈妈一起洗澡。面对这些情况,父母表现出来的态度越坦然,越有利于孩子接收正确的信息。   男孩在洗澡后或起床时摸生殖器,父母完全可以视而不见,但要告诉他,生殖器是隐私部位,不可以在公众场合摸,同时给他穿上闭裆裤以减少这样的行为。妈妈完全可以跟4岁内的儿子一起洗澡,帮助他认识女性的身体特征。如果妈妈对此感到不安,也可通过图画书满足孩子的需求。   多包容男孩的调皮。男孩天性好动、容易冲动、喜欢对抗,在养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男孩女孩的天然差异。如果男孩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女性化的环境中,教养者希望

  • 进行儿童性教育要避开的三个误区
    进行儿童性教育要避开的三个误区

      父母在进行性教育的时候,都会小心翼翼,害怕伤害到孩子的弱小心灵。但是有些父母的行为,例如隐瞒、欺骗孩子等现象,反而会影响到孩子接受性教育的效果。在对儿童进行性教育时,要避开以下几个误区。   压抑好奇心   当儿童问父母“我是怎么生出来的?”等有关性的问题时,那仅仅反映出他的求知欲。高度发展的求知欲就是对真理的矢志不渝的追求的动力,如果父母非但不回答反而斥责他们,就会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压抑求知欲望只会使孩子变得愚昧,并会歪曲他们对性的认识。   欺骗孩子   如告诉孩子他们是拣来的,或象孙悟空那样从石头中蹦出来的也不是明智的方法。因为,当善意的谎言被孩子识破后,他们也会变得虚伪起来。但出现这样的结果,责任不在孩子。   粗暴对待性问题   当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一旦涉及性问题,如玩“过家家”游戏,用手触摸生殖器或骂脏话时,父母的斥

  • 性教育的七大误解 家长可知道
    性教育的七大误解 家长可知道

      与外国不同,中国对性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低,导致孩子的性知识缺乏。不少家庭对性健康教育存在误解,认为没有必要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家长和学校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都有不可缺少的义务,以下这些观点是社会普遍存在的误解现象。   误解一:性教育导致过早发生性行为。专家认为,据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清楚地显示,性教育不仅不会导致性行为过早发生,反而能导致推迟的、更负责任的性行为。   误解二:性教育剥夺了儿童的“天真无邪”。专家认为,在幼年时获得科学准确、与年龄相适应的、完整的正确信息,是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的权利。由于缺乏这些正确信息,儿童和青少年会从他们的同伴、媒体或其他信息来源得到相互矛盾、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而优质的性教育通过提供正确信息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使儿童及青少年免受错误信息的误导。   误解三:给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是父母和广大家庭的事情。专家认为,我们必须要承

  • 中国进行性教育的三大误区
    中国进行性教育的三大误区

      在中国,很多家庭会忽略对孩子的性教育课程。性教育课程得不到重视,其实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根据专家总结,中国性教育存在不少的误区,值得家长来探讨。   误区一:青少年的性教育已经够多了。据杜蕾斯2004年全球性状况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首次接受性教育的平均年龄是13.7岁,在被调查的41个国家中排倒数第七。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发言人沃雷·罗迪亚博士告诉记者,他和北京一些大学生交谈时发现,很多人在性问题上还很无知。   误区二:性教育越早,发生性行为越早。这是很多父母不敢和孩子谈性的原因之一。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驻华代表处代表希瑞·泰丽雅女士说:“并不是闭口不谈性,青少年就不会发生性行为。中国和很多国家的实际情况是,未婚先孕的少女在增多,她们不是对性了解得太多,而是太少。”   误区三:性教育就是为了避免未婚先孕。世界卫生组织

  • 给“性蕾期”幼儿进行性教育的要点
    给“性蕾期”幼儿进行性教育的要点

      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孩子被性侵犯,如何才能保证孩子遇到性侵犯时能够自我保护呢?给孩子开展适当的性教育是关键,3岁左右的宝宝正好进入“性蕾期”,应该怎样开展性教育呢?   1、性好奇   当孩子开始意识到有男女性别的不同之后,可能会产生好奇心,很想看看异性的生殖器到底是怎么样的。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种行为,不应该打骂孩子,否则女孩容易因此产生“性罪恶”的观念,成年后易出现性冷淡,男孩会产生逆反心理,成年后容易出现“窥阴癖”。   2、性骄傲   当男孩发现自己有一个“小鸡鸡”而女孩没有时,有些男孩会有意在大人面前“炫耀”,如在亲友面前把小便射得高高的,以显示自己有个“小鸡鸡”而骄傲。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也不应打骂,可平静而自然

  • 对男孩进行性教育的三个原则
    对男孩进行性教育的三个原则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仅限于生活和学习上的教育,在社会快速发展得今天,对孩子的性教育也不能忽略喔。作为妈妈,要对男孩子进行性教育,要遵循什么原则呢?   建立正确“性别观”   3岁左右的孩子,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男生或是女生,可是也会好奇地询问,为什么女生要穿裙子留长发、玩扮家家酒,而男生穿裤子、留短发、玩骑马打仗的游戏,这是儿童的性别心理发展的开始。在此阶段,妈妈要注意两大原则,一是让男孩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其次是要男孩对身体的各部位有正面的意象。   其实,作为独生子女的男孩,从小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户外运动少,喜欢在家里看卡通片、玩电脑,习惯了跳跃式、非逻辑思维方式,不懂感受周围的人、事,容易变得自私冷漠。一些男孩到了婚龄,心智仍然像个孩子,根本没有“肩膀”的意识,担当不了重担。因此,妈妈培养男孩的性别意识,应该越早越好。

  •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

      性教育的范畴是很大的,宝宝踏入幼儿阶段,就开始萌发性别意识,尤其是已经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性别意识更是强烈。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呢?家长快来学习啦。   自从意识到自己是个小女生之后,桐桐就一直渴望能扎小辫子,只是非常可惜的是,奶奶总是怕她头发长了不容易打理或者长痱子,每次小家伙的头发稍微长过耳根,经过奶奶家时,就被“咔嚓”掉了。因为老人也是好意,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心想反正孩子总会长大,头发短一点儿就短一点儿吧!   但对于桐桐而言,这似乎成了一个心结。经常见她照镜子的时候,对着镜子一边梳头一边念念有词:“我好想有个小辫子啊”“这里可以扎个马尾辫,这里扎个朝天辫”……   “妈妈,你给我扎个小辫子好不好啊?”偶尔桐桐也会这样跟我请求。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