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行为心理> 性教育> 怎么正确地对孩子实施性教育

怎么正确地对孩子实施性教育

2013年01月14日 09:04 出处:互联网 作者:leonad 阅读次数:267
标签:学龄前教育
怎么正确地对孩子实施性教育呢?父母应该如何做才好呢?怎么才能让宝宝知道性知识呢?

  在基本上了解了孩子性心理发展规律之后,我们究竟该怎样对其实施正确的性教育呢?鲁迅先生早年在提出要重视儿童早期性教育时,他认为“知”比“无知”更有益,不能把性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性知识教育,而应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伦理诸多方面。性教育就是一种生活教育、卫生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和人格教育,我们应该以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为科学依据,抓住生活的细节,因人而异,灵活又不失原则地进行健康性教育。

  1、家长要引导孩子充分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幼儿期待对身体特征的进一步探究。比如在厕所里,孩子喜欢观看小朋友的生殖器,或向小朋友展示自己的生殖器;比如在家里,孩子会好奇地追随爸爸妈妈上厕所,他们发现有差异,并希望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家长不必惊慌,更不必觉得尴尬,而应当很自然地将不同和相同展现给孩子,让孩子在平静的心态下接受事实并理解事实。因为在孩子的眼里,性就是性,还没有社会和文化的色彩,是最纯最简单的,面对他们,我们不妨也简单起来,回归自然,给孩子真实的答案。

  而有些家长表现出来的惊慌失色,遮遮掩掩,甚至对孩子的拒绝都会留给孩子更加困惑和焦虑的印象,更不利于帮助其形成稳定的性别角色认同,这将影响他以后渐渐发展起来的性别角色心理和行为。

  2、呵护对生命思考的萌芽

  这时幼儿不仅关注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特征,而且,他对人的生命也颇感兴趣。“我从哪里来”“妈妈你为什么又流血了”“为什么爸爸不能生宝宝”等等这些令爸爸妈妈们头疼的问题其实并不难,纯粹给孩子灌输科学的解释孩子可不一定能理解,也并不一定会很专注倾听,所以需要家长们动脑筋想点巧妙的办法。或者直截了当一句话告诉孩子怎么回事,比如“你是从妈妈肚子里钻出来的”,如果孩子还不满意,就告诉他:“爸爸给妈妈种了一颗种子,然后发芽了,开花了,结果了,就变成了你,你还要长大,所以就从肚子里跑出来了!”这样基于一定的科学事实又富有童话味道的答案会被孩子接受。有的家长开玩笑告诉孩子说他是从垃圾堆上捡回来的,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情绪低落时,这种玩笑会强化孩子的感受,是不利于孩子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的。

  如今有许多精美的画册或者图书、光盘是用来设计给孩子和家长看的,很形象生动地讲述和展现了生命的孕育、发展过程,男人和女人的不同等等。家长们不妨与孩子一起阅读、观看,相信孩子会对生命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而这恰恰是一个人的思维变得深刻的开始。

  3、帮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生活

  当孩子有了基本的男女概念,也观察到父母是由男女构成的这一事实时,自然他们就会对两性关系产生兴趣。“结婚”成了他们最爱讨论的话题,然而他们在讲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结婚的故事时神秘和害羞的眼神分明又告诉我们,他们感觉到了其中美妙的滋味。我们成人在小时候也大都玩过“过家家”的游戏,女孩扮新娘或妈妈,男孩扮新郎或爸爸,他们模仿成人互相关心爱护,模仿成人各自做各自擅长的事情,比如“妈妈”喂“孩子”吃饭,“爸爸”开车送“孩子”上学等等。这种模仿成人化的生活会在他们童年的记忆里留下美丽的颜色,当然这样的体验也会帮助他们长大后适应成人社会而打下一定的基础。

  4、性别角色教育不容忽视

  在孩子初步认识到自己属于男性群体还是女性群体之时,这方面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它甚至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1)父母要做到让宝宝乐于接受自己的性别,并自信地塑造自我

  一个老师讲了这么一个故事:班里一个乖巧的女孩忽然变得调皮捣蛋,“疯”得不可控制。一问才知道,这个老师曾在和别人聊天时无意间说自己更喜欢调皮一点的孩子,结果被小女孩听到了,所以小女孩就努力要让自己“调皮”起来,让老师喜欢自己。只因为没有从老师那里获得对自己的肯定和接受,这么纯真的孩子却做出了这样的牺牲。

  要想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并且很好地扮演自己的性别角色,除了明确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性别,还要让孩子喜欢并乐于接受自己的性别。来自父母的欣赏和喜爱,会令孩子信心百倍,更加努力地学习扮演自己的性别角色。

  (2)父母要表现出鲜明的性别特征,给宝宝带来生动强烈的印象

  爸爸和妈妈是孩子最先接触的性别代表,在外形上我们应该很自信,父母给予孩子的印象和暗示不容置疑。我们很少能发现带着孩子的妈妈打扮得像个男子,或者带着孩子的爸爸打扮得像个女子,这种现象几乎是不存在的。除此之外,我们更需要从内在塑造性别角色特征,让孩子有一个强烈的体验和比较。

  孩子在妈妈温暖柔软的怀抱里吮吸乳汁,甜甜入睡;转过身来却被爸爸有力的双臂高高举起,就在那激动人心的刹那,眩晕的同时,宝宝越过爸爸的头顶,看到了更远的地方。妈妈是根,让我们的生命滋润丰满;爸爸是主干,让我们的生命充分伸展!从肢体的接触,眼神的传递,直到与孩子沟通的话题,共同参与的游戏、事件等等,爸爸和妈妈的表现都能够让孩子感觉到不同,并且渐渐适应和接受这种不同。

  (3)我们还要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规范训练。

  在孩子很小时,我们就对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其性别角色而加以赞许和批评。孩子从赞许或批评的强化中会逐渐感悟到怎样做才符合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例如,男孩子爱玩枪、炮,对汽车感兴趣;而女孩则喜欢“芭比娃娃”,对色彩、造型等颇为敏感。如果女孩子舞棍弄枪,我们会说这个女孩儿怎么疯疯癫癫;如果男孩子抱着布娃娃柔声细语,我们会担心这个男孩缺乏阳刚之气。于是,我们会从外在形象到内在行为规范,从名字到兴趣爱好到性格特征等等不同方面对孩子进行引导,于是就有了在黑暗中给妈妈壮胆的“小男子汉”,有了在爸爸劳累时,细心问候的“小棉袄”。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反映了社会对于男孩和女孩的性别角色期待,它是在社会文化范围内被允许和支持的一种教育引导,正是这种引导塑造着一代又一代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男人和女人。

  (4)我们还要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伙伴,在游戏中学习体验性别特征。

  “过家家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今独生子女缺少了兄弟姐妹的成长环境,城市化生活也使得孩子们无法与小伙伴们充分接触和交往,这无疑使得孩子失去许多学习的机会。幼儿园是孩子走出家庭所进入的第一个社会场所,为孩子们提供了结识小朋友的空间和时间。孩子们一起听故事,一起做游戏,一起吃饭,一起睡午觉,甚至一起上厕所。孩子们正是通过这些生活细节不断地观察着同性和异性,并塑造着属于自己性别特征的心理和行为。建议家长们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回到伙伴中间。幼儿园也好,社区大院里也好,让他积极主动地认识别人,并让别人认识自己,在共同的游戏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相信从小能与不同性别的伙伴友好相处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