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晚接孩子放学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晚接孩子放学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某天,由于忙着工作的事情,把接孩子放学的事情忘记了,当我忙完后突然回过神来,糟糕!天色已晚,当我匆匆忙忙赶到孩子学校,老师们也已经下班,孩子一个人和保安叔叔坐在铁闸里面东张西望,走近一看眼睛鼻子通红,应该是哭了很长时间。孩子见到我的第一眼说了一句“妈妈,你忘记我了”就已经抽噎不止……当晚睡前一再跟我确认,第二天要第一个去接他。心里充满愧疚啊,从此每次接孩子都会调闹钟。 朋友小巴妈是个工作狂,她儿子小巴是个可怜的娃,小巴妈每天风雨不改,都是最后一个接他回家。小巴妈每次跟我们转述老师的话,我们都有种想揍她的节奏:放学铃一响,小巴从一秒前的活泼突然安静下来,随后就是站在教室的一角默默地看着其他小朋友被一个个接走,眼里满是惆怅。当最后只剩下几个小朋友后,他总会带头自主地搬起小板凳放在幼儿园的铁栅后面,然后坐下来,手里抱着书包,样子像极了一只受伤的小兽。

  • 家有亚斯伯格症儿童? 4疗育方式父母必知
    家有亚斯伯格症儿童? 4疗育方式父母必知

    【亚斯伯格症儿童的早期疗育与训练方式】 方式1/社交行为训练 *多製造机会协助其发展社交行为,经由观看其他同学互动来模仿与注意社交线索。 *藉助与鼓励班级中的团体活动来树立适当的社交技巧与礼仪。 *当遇到困难的社交情境时,教导其适当的寻求协助技巧。 *请有意愿及能力协助的同学,协助其建立友谊与关係。 *更换学校与老师常会造成其情绪不稳,所以尽量减少更换行程与上课环境。 方式2/沟通与语言技巧的练习 *要小孩记得特殊用途的句子,如「开场白」或「长辈问候语」。 *学习如何向他人澄清不清楚的陈述,希望他人重复、简单化、澄清或甚至写下来。 *鼓励儿童要学习承认自己不知道答案,不要随便回答。 *模仿其他儿童学会诠释会谈中的线索并学习回应、中断与转移话

    标签:自闭症
  • 儿童依恋发展的阶段包括什么方面?
    儿童依恋发展的阶段包括什么方面?

    儿童依恋发展的阶段一: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 儿童依恋发展的阶段有几个划分阶段,根据是鲍尔比(J.Bowlby)、安斯沃思等的研究,依恋是婴儿在同母亲较长时期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的。 这个时期婴儿对人反应的最大特点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婴儿对所有的人都会做出一定的反应,不能将他们进行区分,对特殊的人(如亲人)没有特别的反应,喜欢所有的人,喜欢听到所有人的声音、注视所有人的脸,看到人的脸或听到人的声音都会微笑,手舞足蹈。刚出生时,他们用哭声唤起别人的注意,似乎他们懂得,成人绝不会对他们的哭置之不理,肯定会同他们进行接触。随后,他们用微笑、注视和咿呀语同成人进行交流。这时的婴儿对于前去安慰他的成人没什么选择性,同时,所有的人对婴儿的影响也是一样的,他们与婴儿的接触,如抱他、对他说话,都能引起他高兴、兴奋,都能使他感到愉快、满足。此时的婴儿还未有

  • 宝宝口欲期怎么度过?让宝宝安全顺利度过的关键
    宝宝口欲期怎么度过?让宝宝安全顺利度过的关键

    宝宝口欲期怎么度过:注意宝宝安全 要注意宝宝入口物的安全问题,筛选大小合适的玩具给宝宝玩,把容易吞进肚里的、容易咬掉的或者太硬容易伤害宝宝的玩具收起来,把危险降到最低。一定要记得,收好家里的东西,如果你不想把某物给宝宝玩,一定不能让她看见,否则她会哭闹着要,如果你妥协,她就会继续使用哭闹这一招达到目的。 宝宝口欲期怎么度过:清洁宝宝常咬物品 宝宝常爱咬的几种玩具,妈妈们可以定期清洗,并且将玩具消毒,所有玩具都要定期清洗干净。如果想带着宝宝去户外,可以自备一个干净的玩具以防宝宝在外咬不干净的东西导致生病。 宝宝口欲期怎么度过:不要制止宝宝咬东西 宝宝咬东西时,不要强行制止,那样她会觉得很有意思。特别要注意的是,小宝宝还不会逆反的,她只是觉得好玩儿。因此不要对宝宝咬东西感到生气,更加不要强制夺走宝宝正

  • 宝宝口欲期滞后的影响,追究宝宝爱吃手的根源
    宝宝口欲期滞后的影响,追究宝宝爱吃手的根源

    宝宝口欲期滞后的影响:心理发育迟缓 宝宝从两个月左右就开始认知世界了 “口”对于2~5个月大的宝宝来说是探索世界的工具,通过口来探索和体验周围的环境。所以他会碰到什么舔什么,这是宝宝正在学习呢! 4个月前的宝宝在吃手的时候,并不知道吃的是“手”,他在用口研究这个带着五个叉的东西。 6个月以内的宝宝吃手、吃玩具等是正常过程,在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应充分满足,有助于乳牙的萌出,有利于语言发展。 宝宝在1岁以前的“口欲期”现象并不是偶然现象,更不是不良习惯,一般情况下1岁半左右,幼儿的发育快速,活动范围加大,兴趣转移就可以自行纠正。 但是有的家长看到宝宝吃手、舔玩具等,怕不卫生,就对宝宝的行为进行阻止。如果这段时间家长仅用粗鲁或简单的方式制止宝宝吃手,婴儿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宝宝的口欲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在稍微大点的时候暴露出问题来,会让“口欲期”过度延长,

  • 宝宝口欲期有多长?
    宝宝口欲期有多长?

    宝宝口欲期有多长 口腔期(oral stage)通常在宝宝从出生到1岁左右出现。然而每个宝宝持续时间不一样,跟家长的代养方式有关系,如果家长的方式正确,宝宝一般在1岁左右可以很好的过渡口欲期,如果家长前期阻止过宝宝,宝宝的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可能到2岁。甚至3岁说不定都还要吃手等。 宝宝1岁左右时,正处在好奇和探索的敏感期,这个时候的宝宝对于什么都是很好奇的,把东西放在嘴里也是为了去探索。作为家长注意玩具的消毒,勤洗小手,让宝宝去吃,同时在吃的时候还要告诉他吃的是什么。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宝宝用嘴探索世界,这是正常的,细心的妈妈观察到宝宝有这种行为的时候,应该及时给宝宝准备更多的适合宝宝手抓嘴咬的玩具,满足宝宝的探索欲望,当宝宝对口腔的需要被满足得很好,通常口欲期会顺利结束甚至提前,但如果妈妈阻止了宝宝的这种探索,宝宝口腔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会导

  • 父母别老是说孩子胖 恐让宝贝更自卑
    父母别老是说孩子胖 恐让宝贝更自卑

    孩子开始为身材困扰的年龄逐年降低,雅虎大型调查显示,不分性别、40年前儿童及青少年开始为身材困扰的平均年龄为13岁,目前则降至9岁。 专家分析,孩子对身材产生自卑感的最大塬因是媒体过度宣传「瘦才是美」观念,以及青少年间的身材霸凌问题。 在1993名受访者当中,六成青少年表示第一次为身材烦恼,是因为同学或朋友取笑自己肥胖。叁成表示比较自己与杂誌模特儿穿同样衣服的照片后,觉得自己身材不好。 《好女孩不发胖》作者罗宾‧西尔弗曼(Robyn Silverman)指出,现在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纪,就从媒体接收到「特定身材才是美」的刻板印象。她说:「这个年代的孩子也比过去更急于穿上成人的流行服饰,作为长大的宣言。」 虽然同侪及媒体在儿童及青少年自我形象上扮演最重要角色,但也有25%受访者表示,父母的态度让他们对自己的身材感到更自卑。研

  • 孩子教养做对了吗?5技巧了解宝贝个性
    孩子教养做对了吗?5技巧了解宝贝个性

    要如何了解宝贝的天生气质呢?要以一般同年纪的儿童区分男女性别来比较,而且要考量生活习惯或是相关活动,不能以单一情境、单一观察来论断。 技巧1/固定生活规律型态 孩子日常生活作息和生理机能变化,像是睡觉、起床、肚子饿、上厕所、洗澡的时间等。规律性高的孩子,父母亲比较能掌握孩子的生活型态;规律性低的孩子则捉摸不定较难照顾。一般来说,让孩子有较为固定的生活规律,是比较恰当的。 技巧2/动作大小vs.活动量 孩子的动作快慢,与平时活动量大小有关係,有些孩子不太爱动,比较喜欢静静地坐在一旁;有些孩子喜欢跑来跑去,爬上爬下,坐不久。有些孩子动作慢吞吞;有些孩子动作迅速。通常「慢活」的孩子喜欢静态活动,也喜欢较慢的生活步调;对于活动量大、动作快的孩子来说,运动、户外活动、球类玩具等,比较适合他们。 技巧3/面对新刺激的态度

  • 宝宝肛欲期有什么症状?及时发现让宝宝顺利成长
    宝宝肛欲期有什么症状?及时发现让宝宝顺利成长

    宝宝肛欲期有什么症状1:憋大小便 宝宝每次憋尿的时候,都很紧张的样子,脸发红,夹紧腿,说想尿尿。家长带宝宝上卫生间后,他又尿不出来,转眼又尿在裤子里了。还有的宝宝会出现憋大便的现象。宝宝憋大便的时候,总是蹲在家长不能看见的角落,满头大汗、一动不动地呆着。这时家长如果走过去,叫宝宝上卫生间,宝宝会拒绝家长靠近。可是过一会儿,宝宝就把大便解在裤子上。 宝宝肛欲期有什么症状2:尿频 宝宝在肛欲期会出现尿频的现象,有时候一个小时的时间要去近10次卫生间,白天玩的时候,去卫生间的次数也比平时要多。这时家长带去医院检查,宝宝身体健康,没有什么问题,那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宝宝在反复体验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所以,当宝宝出现尿频的现象时,如果排除了疾病的因素,可以归为是肛欲期的表现。 宝宝肛欲期有什么症状3

  • 宝宝肛欲期怎么办?肛欲期宝宝排便训练原则
    宝宝肛欲期怎么办?肛欲期宝宝排便训练原则

    宝宝肛欲期怎么办?肛欲期宝宝排便训练原则一:接纳和尊重孩子肛欲期的表现 父母要懂得孩子肛欲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明白这是孩子性发展的一个阶段,才能够真正做到从内心接纳和尊重孩子的发展。不可以将孩子尿湿裤子或者大便在裤子里作为家人的谈资,更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家庭成员对待孩子肛欲期表现的态度要一致,否则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导致这个阶段的延长。 妈妈没有接纳孩子肛欲期的表现,对孩子发脾气会导致孩子紧张不安,当孩子承受不了父母给她的压力时,就会出现退缩的状态,她希望自己回到小的时候,那时她尿裤子妈妈不会打骂她,这是孩子在寻求自我保护的方法。 宝宝肛欲期怎么办?肛欲期宝宝排便训练原则二:不可以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憋尿或者憋大便 父母不要对正在憋便的孩子说:“你看你已经憋不住了,快去洗手间啊!”不可以将正在憋便的孩子直接抱进洗手间

  • 肛欲期怎么能治好?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肛欲期怎么能治好?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肛欲期怎么能治好 宝宝一般在1-3岁度过肛欲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对宝宝如厕训练得当,宝宝在通常状况下都能如厕自理,但是也有许多宝宝在3岁以后还经常会尿裤子尿床,许多家长感觉心里感到很急切。那么肛欲期怎么能治好呢? 其实肛欲期只是孩子心理发育成长的第二个阶段。根据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应该经过口唇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在肛欲期孩子未获得良好的训练或者未得到排泄的满足感,比如家长特别严苛斥责孩子排便的过程,那么很可能造成宝宝肛欲期延迟。 宝宝肛欲期延迟的家长,首先建议家长可以带去就医。 如果是尿裤子尿床非常常见,可能宝宝是有生理性疾病,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查看肛门的括约肌有没有正常的收缩功能,看看有没有其它的肛肠科疾病,这样检查后才能给出治疗的方案的。 如果宝宝表现出极度害怕排泄,又排

    标签:心理障碍
  • 宝宝肛欲期一般是什么时候到?
    宝宝肛欲期一般是什么时候到?

    宝宝肛欲期一般是什么时候到? 宝宝肛欲期,也叫肛门期(anal stage)。肛欲期是从1岁到3岁,这一阶段宝宝的性敏感区转到肛门。 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如果你的孩子在一岁左右,那么可能此时宝宝已经进入了肛欲期,这个时候宝宝会通过排泄获得快感。在这个时间开始宝宝大小便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家宝宝到三岁了还是不能大小便自理,那么可能是在肛欲期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训练,导致宝宝的肛欲期延长。这个时候家长也不要心急,逐步对孩子进行排便的训练,特别是要了解到孩子心理是什么原因导致对排便的不良情绪。孩子就算是故意尿湿,都没有恶意,他可能是在练习控制排便。 什么是宝宝的肛欲期 弗洛伊德认为,宝宝的肛欲期时,宝宝会开始关心与肛门有关的活动,大便是他们最大的一种乐趣。大小

    标签:儿童心理
  • 你家孩子分房前跟谁睡?会影响一生的性格
    你家孩子分房前跟谁睡?会影响一生的性格

    从她一出生刚满月,爸妈就到外地工作,她被留在老家,跟年老的奶奶一起生活一起睡,她经常因为想念爸妈而对着相片掉泪。 5岁那年,有一天晚上朦胧中被奶奶的呻吟声吓醒,一个劲儿地推奶奶但推不醒,她被吓哭了。她凄厉的哭喊吵醒了邻居,奶奶被抢救回来了。后来,每当入夜她总会莫名醒来,看着安静的奶奶,她会不由自主地学着电视的样子用手试探奶奶的鼻子是否有气息,她时常会因为担心奶奶静悄悄地死在自己身旁而内心充满恐惧。那时候的很多年,她一直在想,如果家里有爸爸妈妈或者一个大哥哥就好了。 如今奶奶已经去世多年,她跟爸妈生活了也差不多十多年了,虽然爸妈待自己很好,但总觉得爸妈给自己的温暖,始终不及奶奶,这就是童年陪伴带来的依恋。成年后的自己对各种事情也带着怀疑和不安,睡大房间会心慌;床一定要靠墙,睡觉时要睡在贴墙的那侧;每当睡觉前都要看一看床底是否有不安全的东西;每次到一

  • 孩子性格内向的表现
    孩子性格内向的表现

    孩子性格内向的表现 1、与人不亲近 通常自闭症患儿不会对亲人表现出过多的亲密,从而母亲在与孩子玩耍或喂食时,孩子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依恋感,及时离开母亲也不会哭闹,患儿还不喜欢他人抱自己,也不会对人微笑。性格内向的孩子对外人也不会表现出亲密感,但是,孩子去对自己的父母非常依赖,从而表现得很亲密。 2、社交能力 自闭症患儿通常对外界发生的事,无动于衷,及时他人遇到困难,孩子也不会有任何反应,患儿不会通过眼神或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情,而且,不会与他人进行主动交流,及时对方主动与之交谈,孩子也不会有过多的表现;患儿通常喜欢一个人玩,不喜欢与他人一起玩耍,经常发呆不理周围事物和人。而性格内向的孩子,通常愿意与他人交流,但是,出于害羞,常常不会主动亲近他人,但是,如果别人需要帮助,孩子也会帮忙;孩子喜欢与他人玩耍,但是,由于放不开,所以,变

  • 孩子性格内向的原因
    孩子性格内向的原因

    孩子性格内向原因一:环境的改变 一个有着正常心智的幼儿对环境的变化会很敏感,他们需要对自己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一些幼儿会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环境中表现得自由自在。而另外一些幼儿对新环境适应得会慢一些,他们往往表现出胆怯、活动性差等等,这种幼儿往往被当成是内向的幼儿。 解决方法: 1、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如和邻居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玩耍,这样可以让孩子进入一个儿童世界,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会学到原来不懂的新知识,并享受到和同伴在一起的乐趣。 2、锻炼孩子独立的性格 让孩子锻炼独立爸爸妈妈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独立完成某种事,如买东西、去邻居家借东西等。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性格就会比以前开朗多了,可以让孩子更大胆地去接触一些他所感兴趣的事情,孩子性格内向就会

  • 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培养
    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培养

    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培养 1、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这样可以让孩子进入一个儿童世界,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会学到原来不懂的新知识,并享受到和同伴在一起的乐趣。 2、为孩子选择一两个性格开朗、身体健康、年龄比他略小一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相互帮助。 3、平时要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整洁、卫生、安全等顾虑较多,因而总是限制孩子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这样会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应鼓励孩子去玩沙、玩泥巴,踩雨后的积水,爬石子堆、黄沙堆等,其实只需穿上合适的衣服,注意安全即可让他尽情地玩。这样无拘无束的自由玩耍,会使孩子的性格开朗起来。 4、和孩子一起感受快乐。例如给孩子讲讲笑话和幽默故事,互相开开玩笑,参加孩子们的游戏,带孩子出去玩等等。 5、耐心对待孩子,不要对他提出过高的要

  • 朋友,对孩子很重要的“氧气”
    朋友,对孩子很重要的“氧气”

    3 岁以下的孩子 小婴儿会对其他婴儿感兴趣,但他们并不会真正在一起玩——爸爸妈妈要好玩得多。幼童时期,置身于玩伴中时,小宝宝会非常关注其他的孩子, 并且会对自己看中的“目标”付出强烈的感情(对方不得表示拒绝)。但是 3 岁以下的孩子能好好相处的时间不会超过几分钟(至少,在没人引导的情况下不行),但是他们至少注意到对方了。友谊迈出了漫漫长途的第一步。 4岁或5岁的孩子 多数女孩可以很好地在一起玩了。她们最喜欢的是想象游戏—幻想和假扮的游戏。在几乎没有道具的情况下,她们所能幻想出的魔法世界是非常令人惊讶的。假扮游戏并不只是可以打发时间,它是创造力的基础——书、电影、音乐甚至科学都发源于此。任何事都是要先想到,才能做到。你的女儿要么和自己,要么和朋友们在一起快乐玩耍,就是最好的大脑发育的锻炼。 一起玩需要有

  • “性别问题”让宝宝伤心了吗?
    “性别问题”让宝宝伤心了吗?

    从封建传承下来的“重男轻女”思想,不知伤害了多少在性别上不能满足爸妈的孩子。 案例一:某地一刚出生的女宝,因为家里老大是女儿,父母极其想要一个男娃,可是二宝“不给力”,“Y”没有战胜“X”,出生后被医生抱到妈妈病床上那一刻,父母绝望了,偷偷将宝宝扔到垃圾箱,任凭婴儿嘶哑的哭闹,最后在垃圾堆里失去了呼吸。结局大家应该都能料到,父母被抓,可是孩子再也回不来了。 案例二:同样是“性别问题”带来的性别歧视,某个偏远地区,女娃从小到大都受着不同于其他青春烂漫的孩子那样的待遇,哥哥吃过饭才允许妹妹端着剩饭蹲在桌旁吃;哥哥的玩具堆满屋,妹妹连一个娃娃都没有;哥哥可以被带着串亲走戚,妹妹只能在家孤守。长大后妹妹为一家人做了饭,可是依然连桌都上不了,渐渐性格孤僻,最终得了严重抑郁症,被家人扔到医院。 案例总是残酷惹人生气的,

    标签:胎儿性别
  • 心理师:孩子被欺负和欺负人,四步骤情绪纾解法
    心理师:孩子被欺负和欺负人,四步骤情绪纾解法

    我没多问老师什么就带着孩子回家了。一路上,Lucas开始跟我说他今天被咬的事情,他说「我被某某人咬,痛痛。」我问他「那老师怎么处理呢?」他说:「老师叫他坐坐,不可以玩熘滑梯」。从Lucas言谈中,我知道他看到咬人行为的后果,他也学习到这样行为背后要付出的代价,我也开始趁机机会教育,询问他「那生气的时候可以打人吗?」他说:「不可以。」突然Lucas问我:「为什么某某小朋友要咬人?」我告诉他:「有可能是因为你跟小朋友抢熘滑梯时,某某小朋友他太生气了,不知道要怎么表达自己的生气,所以用咬的方式表达他的生气;生气是很好的,可是生气的时候可以咬人或打人吗?」,Lucas说:「不可以」。 回到家后,Lucas要求妈妈帮他擦药,唿唿,我也告诉:「下次如果感觉有小朋友要咬人时,你要赶快用你的飞毛腿跑走,然后报告老师,老师会处理,知道吗?」最后,我问Lucas说「你要塬谅某某

  • 用儿童画解密儿童心理?美国医生教你这样读懂孩子
    用儿童画解密儿童心理?美国医生教你这样读懂孩子

    用儿童画解密儿童心理?美国医生教你这样读懂孩子 美国资深的儿科心理医生博士会让家长和他一起评论孩子的画作,从对话中,医生能够获得更多线索,帮助他正确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 医生们也同时提醒:不要过度解读孩子画作的意义,而应该把画作当作探索孩子内心世界的一个“入口”——和你的孩子谈论他们的画,这是一个绝好的交流想法的机会。你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谈谈你的画好吗?” “画里的人物都有谁?” “他们在做什么事情?” 画心:从6副画中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以下是儿童心理医生对孩子几幅作品的分析,看过它们之后,不知道你是否能对自己孩子的画作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连接妈妈的绳子” 第一幅画是医生的一位11岁小病人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