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性教育
  • 性格养成很重要!别再让你的宝宝拿哭闹当“武器”了
    性格养成很重要!别再让你的宝宝拿哭闹当“武器”了

    不少妈妈都会有同一个烦恼,宝宝好像经常会用哭闹来作为“武器”,为了一颗糖或者一个小玩具就哭闹不止,我们怎么劝说都没用,就势要达到诉求才会停止。这个现象可以称为“习惯性哭闹”,其实这现象的形成也是有原因的,那么知道了原因以后我们又要怎么来解决呢? 为何养成/造成? 1、宝宝还小,不会表达 有时候原因很简单,宝宝还小,还未学会说话或者是表达能力还不强的时候,有些时候想跟父母诉求一个事情又无法让父母一下子理解,宝宝就很容易心急又烦躁。这时候宝宝只能以哭闹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是因为着急而无法不以哭闹表达。 2、尝试到哭闹的甜头 宝宝其实十分的聪明,只要他有一次以哭闹作为“武器”成功了的经历,他就会把这个记在心上。下一次无论有理的或无理的诉求都会以哭闹来争取。 3、尝试去挑战规则 每个人都会有尝试去挑战规则的欲望,宝

  • 孩子自私、不肯分享竟然是对的!
    孩子自私、不肯分享竟然是对的!

    以下情景,各位妈妈熟悉吗?A宝宝在公园玩,有个小朋友想摸摸A宝宝的娃娃,TA生气地说:“是我的!”B宝宝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B宝宝把玩具拿出来一起玩,B宝宝哭着说:“我的,我的,不给!” 如果你跟我一样,有个2岁左右的孩子,就会有同样的烦恼——本来孩子挺大方的,怎么突然间变得那么自私,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分享呢? 真的是孩子自私小气,不懂分享吗?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威廉·希尔斯认为,2~3岁的孩子有很强的占有欲,是十分正常的。 美国一首儿歌描述了,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奇怪又有趣的物权意识: 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从你手中夺过来,那东西就是我的; 那东西我刚拿过来,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远不会看来是你的; 如果我

    标签: 自私幼儿教育
  • 有些特征的孩子,将来真的很适合做领头人
    有些特征的孩子,将来真的很适合做领头人

    孩子平步青云扶摇直上飞黄腾达走在人生巅峰,估计是所有家长对孩子一生的期盼了,孩子将来有没有当领导者的可能,要看看有没有这些能力,有这些能力的孩子很适合。 能倾听别人意见 身居高位的人是能够听进去别人意见,并能行动起来的,孩子犯错误或者在做事情的时候,家长的一些教训和建议,孩子都能听进去,并且真正的用起来,说明孩子还是很有潜力的,能听得进去话。 胆子大能表现自己 胆大勇敢这个是最基本的要求了,如果孩子腼腆害羞,面对众人都会紧张,那如何做好领导者,胆大一些对孩子总归是好的,未来进入社会的时候才不会让人过于担心,至于孩子的这个能力,家长可以具体询问下老师,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是缩头生怕被老师看到,还是积极的表现自己。 非常具有责任心 一个真正的领导者是非常具有责任心的,具有责任

  •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打人了!我该怎么办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打人了!我该怎么办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开始人生的第二次成长之路。今天睿欣老师宝贵的分享,希望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定点,哪怕一路跌跌撞撞,最后却可以将忧虑转为安稳。我家宝宝在幼儿园打小朋友了!遇到这种情况要不要带着宝宝去小朋友家认错?还是大人去就行了? 我怎么跟她道歉她都不回应,昨天晚上我家先生见到她后,她说就得找幼儿园要说法,不是针对我们家,如果针对我们家,早就找上门了。我不想让宝宝上幼儿园了!等明年他能正常跟人交流了再送。 孩子送出门,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过吗? 很多父母时间到了就送出去,没想过为了什么。 也有妈妈是等不及送出去,因为快被孩子在家整惨了。 还有父母怕孩子没赢在起跑步,想赶紧把孩子放到升学火车上占位子。 你呢? 对我来说,孩子上学,是入社会的开

  • 说了100遍孩子也不听?这都是“超限效应”惹的祸!
    说了100遍孩子也不听?这都是“超限效应”惹的祸!

    很多妈妈也许之前都没听说过这个词,包括我自己。也是前不久,在一个亲子讲座上听到,觉得特有意思,和我们育儿息息相关,所以今天拿来和妞们分享。 ● ● ● 什么是超限效应? 分享个故事吧:是关于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据说他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一开始,牧师的演说特别打动他,他感动的想立马捐款。过了大概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滔滔不绝,马克吐温决定1分钱也不捐了。一直到冗长的演讲结束,马克·吐温不但没捐款还气冲冲地走了。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说白了,就是啰嗦。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会当这样的“超限”父母。当孩子把玩具堆的满屋又不整理的时候,很多妈妈会生气。 妈妈:我和你说了几次了,怎

  • 教孩子学会交朋友,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
    教孩子学会交朋友,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

    我们也不能怕孩子吃亏,给他灌输一些错误的交友理念。要知道,不肯吃亏的人,永远占不到便宜。 1 轩轩的父母生孩子比较晚,所以轩轩可谓是爷爷奶奶盼了多年,终于盼来的大孙子。再加上老人家本来就喜欢男孩子,因此轩轩就被宠的无法无天。 然而,这个在家里做惯了小皇帝的孩子,在幼儿园却事事不顺心。比如当小朋友在那里玩玩具时,他会突然跑过去,一把抢过来,玩上不到三分钟扔掉,然后又去抢下一位小朋友的。 于是,一段时间下来,小朋友们都躲着他,不肯跟他一起玩耍。因为大家跟他在一起不愉快啊。 这样的情况导致轩轩自己也不怎么爱去幼儿园,每天都是被爷爷奶奶哄骗着送进去的。 轩轩就是一个典型的,因为霸道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根本原因在于家里人对孩子的骄纵。这种娇惯式的溺爱,导致孩子自我意识过分膨胀,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以取

    标签: 社交能力
  • 孩子最渴望这些事,尤其是最后一个,做好了直接受益终身
    孩子最渴望这些事,尤其是最后一个,做好了直接受益终身

    文|文儿 父母绝对的爱 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无疑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了,平时多多的向孩子表达你的爱,睡前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和一个吻,平时有时间更要多和孩子玩玩,孩子要的不多,只想自己的父母多多的陪伴自己而已。 父母的鼓励和尊重 孩子的优秀有时候是父母鼓励出来的,孩子的自尊也是由父母的尊重培养出来的,孩子遇到事情后,别忙于责骂,鼓励可能更使其进步,平时多多的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一个选择,孩子的自我意识才能慢慢的培养出来。 父母不干预小伙伴 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小伙伴的,小伙伴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母有责任帮孩子选一些小伙伴,或者不要干预他交朋友的权利,尤其是对于异性朋友,有所把持但也不过于干预。 父母的榜样 父母就是孩子的带路人,无论是想

    标签: 亲子关系亲子
  • 你的孩子,有这种罕见的能力吗?
    你的孩子,有这种罕见的能力吗?

    1 前不久孩子放学回家,说妈妈我心情不好。 “为什么啊?” 孩子一脸迷惘的样子,“我也不知道!” 没过几天,孩子又说他心情不好。 “为什么呢?说来听听啊。” 孩子一脸烦躁,甚至发火了,“哎呀,我说不明白,你别问了。” 2 是啊,孩子念小学后,就常有莫名其妙心情不好的时候,问为什么,孩子要不然发懵,要不然发火,最后垂头丧气说他也不知道。 其实作为妈妈,我很想告诉孩子,就连我们大人,也常有莫名其妙心情不好的时候啊。 或许是某天下班的时候,做什么都觉得难受,不做也难受,我们试着分析这是为什么?但是,基本上,很难。 要是这时候孩子还淘气,还捣乱,老公还不配合,还给添堵,那就更麻烦了,火气是抑制不住,一定要发的了,发完觉得都是孩子的错,怎么就这么倒霉啊,别人家

    标签: 情绪情绪控制
  • 两岁孩子为什么这么难搞?怎样和小怪兽愉快相处?
    两岁孩子为什么这么难搞?怎样和小怪兽愉快相处?

    作者|橙子 养娃的你,对“terrible two”(糟糕的两岁),简称T2,应该有所耳闻吧。T2指的是小娃长到两岁多的时候,突然某一天开始就不可理喻了起来,整天发脾气,万事不合作,动不动鬼吼鬼叫,难搞得要命。 因为最近果果小朋友进入了t2状态,我重新体会了家有小怪兽的酸爽感觉。 这些日子,我在与果果斗智斗勇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了一些感悟,所以今天就写一下如何搞定T2阶段的孩子吧! 两岁娃从天使到小怪兽,一言不合就变身 果果小盆友一直都很天使,婴儿的时候就能吃能睡,适应环境,不太爱哭,会走会跑了之后,也一直是软萌系的,你逗她,她就咯咯笑,你没时间理她,她自己玩纸片也挺开心,饿了就去翻冰箱,困了自己抱着小毯子就去房间睡了,乖得像个奇迹。 我一直以为,一定是老天看我被她哥哥折磨得太惨了,所以派下这个

    标签: 亲子沟通亲子
  • 孩子哭闹、抱怨的时候,他们真正想说什么?
    孩子哭闹、抱怨的时候,他们真正想说什么?

    1 1次手术悟出的2个真相 祖拉的胳膊骨折了。上周四一大早,两根钢针下去,规避了愈合时断处移位的风险。 麻醉的作用刚过去的时候,祖拉且嚎了一阵儿,理解、安慰、拥抱,都没能止住她一波强过一波的发泄。祖拉哭诉的内容包含3方面:想把疼痛赶走、想喝水吃东西、马上就要吃冰激凌。她还警告我做好思想准备,因为她马上就要打人了。 真相1:事情的真相 大约20分钟以后,我稍微放大了音量,调高了音调,语气坚定地告诉祖拉:“很遗憾,你6个小时以后才可以喝水吃饭,今天之内也不能吃冰激凌。不过你可以哭,也可以叫,我不会因为这样生气或者离开你。好消息是,现在正有一些药水流进你的身体,它们是医生派来的信号兵,跑去通知大脑,让疼痛消失。但是那需要时间。” 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即使听起来不是那么理想,但祖拉还是接受了,过了一会儿沉沉睡

    标签: 亲子沟通亲子
  • 你了解亲子依恋吗?
    你了解亲子依恋吗?

    孩子在6个月左右开始形成与父母之间的特殊的情感联结,这种联结随着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不断加深,到孩子2岁左右,形成稳固的依恋关系。 研究者通过一项“陌生情景测试”来观察孩子不同的表现,把孩子的依恋类型大致分为三种: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也叫缠人型);另外还有一种混乱型,因为比例较小,在此不做赘述。 安全型依恋的宝贝情绪发展良好,能更好地发展与小伙伴之间的友谊,更容易成为领导者,主动发起与同伴的游戏,受到同伴欢迎,好奇心强,自主性高,学业成绩良好,拥有最理想的发展。 不安全依恋的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更退缩,不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好奇心不强,另外缠人型的孩子也容易表现出攻击和破坏行为。 安全型依恋场景再现 轩轩与妈妈在一起时,能够安心地玩玩具,并不需要总是依偎在妈妈身边,偶尔需要靠近或者接触妈妈,更多是微笑和远距

    标签: 亲子
  • 内向宝宝的养育秘籍
    内向宝宝的养育秘籍

    家有内向特质的宝宝,大多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场景一 与爸爸妈妈一起出门,碰到爸爸妈妈的朋友,会不好意思,低下头,把自己的视线不知道转移到哪儿去了,如果非得打招呼会很不情愿地抬起头打招呼,打招呼的声音也就只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才能听得到。 场景二 比较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在他玩玩具时候催促吃饭,经常是催几遍都没有反应。 场景三 和小朋友玩耍时被人欺负了不敢大声讲理,更不敢反抗,一味忍受,回家后哭泣。 场景四 带宝宝去商场,看到玩具,想要妈妈买,妈妈不答应给他买新玩具,就会不开心,然后生很长时间的闷气,要安抚很久才会好起来。 相信经历过大部分场景的妈妈一定会抓狂的,不知道怎么应对才好。如果自家宝宝刚好是这种气质“安静、不爱讲话、执着、个性敏感、有小脾气”的类型,父母需要特别注意对他们的养育方式,

    标签: 性格
  • 宝宝没问题,心里也不苦,宝宝只是内向~~
    宝宝没问题,心里也不苦,宝宝只是内向~~

    内向和外向的人为什么有差别? 具体说,内向的人更多使用大脑前叶,他们思考时神经回路更长、更复杂。这一特点的结果是,他们的大脑更忙、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而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内向人的一些特点:他们凡事三思而后行;有时显得犹豫迟疑反应慢;爱静不爱动——因为他们的大脑经常处于忙碌工作状态;长期记忆力更好,但是有时提取记忆很费劲,因为他们脑子里存了太多的东西,所以当被突然问到时他们显得迟钝,即兴回答能力差;思想有深度、学习效果更好;他们常常大器晚成——因为大脑前叶发育较晚,约在25岁才发育成熟;行动力差,因为他们想得太多…… 另外, 内向人更多使用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这使得他们的神经系统倾向于“减速”。所以内向人有自觉地抑制自己的倾向,而不是冲动行事。 而最重要的差别,是内向和外向的人,他们对能量的处理方式不同。外向人通过跟人打交

    标签: 性格
  • 黏人的孩子不自信?别再错怪孩子了……
    黏人的孩子不自信?别再错怪孩子了……

    铛铛妈的烦恼 铛铛才上幼儿园,最近特别黏妈妈:妈妈做饭时,他待在厨房里;妈妈打电话时,他坐在妈妈的身边;玩玩具时,总要叫着妈妈一起玩;妈妈上厕所,铛铛坐在小板凳上在门外等着;在外面玩,无论妈妈走到哪里,他都如影随形一路紧跟,有时还不肯走,要妈妈抱……凡此种种, 铛铛成了妈妈名副其实的“小跟屁虫”, 妈妈说铛铛简直成了一个她避之不及的“小魔头”。 为什么孩子入园后爱黏人? 孩子变得特别黏人,是很多孩子入园后都会有的一种表现。就像案例中的铛铛妈,对家长来说是一个考验。但是,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就会理解他为何有这样的行为。如果孩子能像我们成人一样交流,他一定会这样说: 一整天都见不着妈妈,待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与一群陌生人相处,还要在那个地方吃饭睡觉,真是太可怕了!我想出去玩,老师不让出去;我想玩那个布娃娃,被东东先拿走了,我只好等,等了很久也不给

    标签: 行为习惯性格
  • 是你阻止了自己成功?l 关于“冒充者综合症”的研究
    是你阻止了自己成功?l 关于“冒充者综合症”的研究

    一、她再次错失升职机会 一周之前,辛迪的上司琳达告诉她,公司的行政总监麦克已经准备退休了,她准备推荐辛迪接替他的职位。 琳达觉得辛迪是这个职位的不二人选,近20年工作经验,在本公司任职已经超过十年,曾经负责过两个分公司筹建。为人低调、谨慎、细致,人际关系良好。前行政总监麦克也有意将这个职位交给辛迪。 辛迪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非常兴奋,她觉得这是对她最大的认可。然而不久之后她开始感到焦虑,前行政总监麦克拥有某常春藤学院博士学位,曾在3个国家大企业任职,和董事会成员关系良好。而自己和他比起来,简直差得太远了。 不久之后,辛迪又听说了另一件事让她更加担心起来——除她之外,还有另外两名竞争者。一位来自集团公司,一位是猎头找到的候选人。 她的担忧越来越多,她确实在公司工作了很多年,经验不少,但是她真的有资格胜任吗?她的能力配得上这个职

    标签: 性格心理
  • 连爱因斯坦都有社交恐惧,孩子有点内向你怕个啥?
    连爱因斯坦都有社交恐惧,孩子有点内向你怕个啥?

    宅、执着、狂热的热爱兴趣所在,渴望却不知如何与人交往。 说白了就是社交障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我儿子tony同学开始显露出这种类似的问题,在群体中无法控制与人交往的分寸,内心却极度渴望被接纳。笨拙的与人聊天,玩耍,却总是不能让对方感到舒服。 他很困扰,我也很困扰。 01 令人头疼的礼物交友 他有一段时间迷上了送礼,每天零食不舍得吃,要拿去幼儿园分享。一大包从美国带来的芒果干,他吃一片觉得超好吃,第二天就拿去和小朋友分享个精光。我们想规劝他,又怕打击他的交友积极性。 有一天同学家长投诉说,Tony把维C泡腾片当成礼物在幼儿园与一个小朋友进行了分享。 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了。 晚上,卧谈会。我说:“儿子,你为啥这么喜欢分享。”儿子:“我要交朋友,只有我拿了东西分享,他们才会做我的好朋友。” 什么鬼

    标签: 社交能力性格
  • 宝宝的心思好好“猜”
    宝宝的心思好好“猜”

    以上的问题你是不是会觉得似曾相识,好像……我家宝宝也有这样的问题。作为新手爸妈的你们,宝宝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就会欣喜若狂好像中了亿元大奖。当然,宝宝有一点让你无法理解甚至头疼的问题,你就会格外抓狂。 那今天,超级育儿师就来跟你们说说大部分宝宝都在想些什么! 自信美丽小女皇 ▲ 女宝宝心理分析师:庄彩霞这个宝宝给自己画里的人物穿上了花裙子,小编第一反应就是:哇!这个宝宝一定很爱打扮吧! 果然,分析结果不出我所料。 这个宝宝是一个活泼,自信,爱美,很敢于表达自己想法,而且很爱打扮的宝宝呢!同样不止花裙子,这个“奇形怪状”的树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力。宝宝比较细致地画了树,说明她已经有比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认知,换而言之!她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她融入不了集体啦!但是!爸爸妈妈也不能过分保护哦。从画上看出,宝宝对家长的依赖还是比较强的,自己的独立性会差一

    标签: 儿童心理
  • 婴儿对父母的“依恋心理”是如何形成的?
    婴儿对父母的“依恋心理”是如何形成的?

    1.生存需求的满足 孩子的依恋心理首先体现为在生活上对父母的依赖,而不单纯是情感上的依赖。对于这个月龄段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解决生存的问题,吃喝拉撒要得到及时的照顾,生理各方面的需求要得到及时回应和满足。这种对父母的依恋关系,帮助他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生活下去。 2.看护人依恋关系 当宝宝在生理上得到满足以后,就会发生出心理需求。比如,婴儿独处时会感到孤单需要父母的陪伴,喜欢妈妈给他做抚触,喜欢别人跟他说说话。但是这种心理上的需求不仅仅体现为对父母的依赖,关键是对看护人的依赖,谁平时与婴儿接触得最多,婴儿就会自觉建立起与这个看护人之间的依恋心理。 3.不亲爸爸为哪般 现代家庭中,很多宝宝与爸爸关系不亲,实际上就是因为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爸爸没有与其建立起一种链接关系,没有与宝宝在生理和心理上形成依恋关系。所以,要想改变这种不亲密的亲子关系,只要爸爸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亲

    标签: 亲子
  • 难缠的宝宝都是潜力股,别给孩子乱贴标签
    难缠的宝宝都是潜力股,别给孩子乱贴标签

    你见过这么难伺候的宝宝吗? 十一假期,终于和M见了面。 自从M当了妈,将近两年时间里,我只在她家宝宝办满月酒时见过她一次,平时微信群里她很少露面,对朋友的邀约总是一句话:“走不开啊,我闺女太黏人。” 聚会时,在M的描述下,我们终于知道了她闺女有多黏人—— 从孩子出生到周岁,M家实行“夜班制”:晚上8点到午夜12点,姥姥姥爷值班;午夜12点到凌晨4点,M值班;凌晨4点到早上8点,爸爸值班……值班内容就是:抱睡。 M的闺女是个“落地醒”,放下就醒,醒了就哭。为了既保证孩子的睡眠也保证大人的休息,一家人就这样倒班一年。 有位妈妈惊呼:“你没试过把她放下吗?让她哭几次就好了。” “试过啊,但我做不到看着她哭不管,我们全家都做不到,索性轮班抱睡了。”M淡定做答。 睡觉黏人

    标签: 性格
  • 你们争吵1次, 孩子却受伤100次、1000次,甚至更多……
    你们争吵1次, 孩子却受伤100次、1000次,甚至更多……

    可是等你们成为父母之后,这段痛苦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就被抹去了一样,于是但凡有点小问题,你们就开始争吵、冷战、甚至拳脚相向,于是孩子就成了当初那个捂着耳朵、闭着眼睛、表情痛苦的你。 心理学研究表明,夫妻之间经常吵架,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将高达32%。父母间频繁争吵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要比离异更大,这种伤害更像是一种慢性病,内隐,且病程漫长。这种“慢性病”在孩子身上的症状可能是: 1. 性格方面存在缺陷,如自卑、敏感、怯懦容易暴躁等。 2. 不自信的悲观主义者,遇事容易消极。 3. 社交恐惧伴随亲情淡漠,心理防线高,难以敞开心扉。 4. 安全感缺乏,影像恋爱和择偶观。 5. 不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们曾经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很多误入歧途的少年,感慨他们的遭遇,同时又谴

    标签: 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