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行为心理> 性格心理> 父母过分溺爱宝宝 不利于宝宝成长

父母过分溺爱宝宝 不利于宝宝成长

2013年03月26日 09:09 出处:互联网 作者:ping64cs 阅读次数:231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养育的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程度往往超过了自己的想象。以下五个过度溺爱的情况,你有没有犯呢?对于孩子,千万不能宠爱过度喔。

  3、替他收拾所有弄乱的东西

  到了3,4岁正是孩子顽皮捣蛋的年纪,他们绝对有旺盛的精力将家里的一切东西弄得又脏又乱。当然,如果到了家长忍受的临界点,或许还是会爆发一下情绪,批评孩子一顿。但是溺爱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是忍耐着,默默地在背后收拾孩子的“烂摊子”。

  其实小编非常不提倡家长的这种为孩子“擦屁股”的行为。像这样的做法万一成为孩子做事的惯性,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在背后撑腰搞定,无疑会助长了孩子胡作非为的气焰。因此,对于孩子自己弄脏弄乱的房间,家长不但不该出手收拾,还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的事情,后果要自己承担。

  家长还需要引导孩子做事情前要想后果,家长让孩子知道“权责分明”,养成思前想后的做事习惯,孩子的行为也就会自律一些,自然也不会闹出什么乱套子的事情来。

  家长在教育孩子行为习惯上也应该遵循一向的原则,绝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撒娇或者泪眼汪汪而有所心软。建立家长的威严,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有了这样的习惯,孩子自然会在做错事的时候乖乖改正,而不再需要家长扯红脸皮批评或者低声下气去劝导了。

  4、有求必应

  现在家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宝宝作为父母的掌上明珠,自然在家中是集万千宠爱,可以呼风唤雨。家长无时无刻把最好的东西都给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家庭条件允许的几乎都是有求必应。孩子习惯了这种想要就能得到的生活,往往会变得自我中心、妄自尊大,甚至对父母亲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知感恩。

  孩子的这种心理其实是很可怕的,他们只追求自己的眼前,只在乎自己的需求,他们很容易会为了满足而做出一些可怕的事情来。因此,为免种下恶果,家长还是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对孩子的要求说“不”。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人的欲望应该是合理有度的,而且任何时候家长都有权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对于孩子的需求,家长也可以采取延迟满足的方式让孩子学会自律。延迟满足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是要求宝宝能够克服内心强烈的欲望,等待自己渴望的东西,而不是想到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

  比如宝宝想要吃雪糕,妈妈可以让宝宝等5分钟,在这个时段里,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分配一些小任务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因为延迟满足而变得有耐心,更有自控能力,长大了也就不会为求目的而胡作非为了。

  5、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家庭不和谐其实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一定的阴影,父母往往很难知晓孩子内心深处对于父母争吵的恐惧。父母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他难以理解父母争吵的原因,但是看着父母互相指责的样子,孩子害怕父母会不再爱自己,失去安全感。一些父母在争吵过后就不了了之,也不懂得去安慰孩子的情绪,或者家长一方会给孩子一些物质的东西来作为过错的弥补。

  孩子面对父母的争吵,内心的恐惧得不到宽慰排解,孩子要不变得更依赖父母,要不就是对家庭感情变得冷漠。逐渐变得向父母需索更多的物质安慰,或者有意去做一些极端的事情去引起父母的注意和关爱。

  因此,为避免在孩子心理留下阴影,家长应该要尽量避免在孩子争吵。如果事情当真发生了,首先父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和好,让孩子明确地知道父母吵架的事情已经过去,爸妈不再吵架并且一如既往地爱着孩子。

  其次父母也一定要安慰孩子,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不要憋在心里,再有针对性地加以宽慰解释。比如孩子说害怕,要弄明白具体怕的是什么,是父母当时的高声喊叫,还是怕父母不要自己了。然后向孩子解释,说爸爸妈妈当时是一时冲动,没有控制自己,等等。家长要知道,心灵的抚慰才是最重要的,最不要因为觉得对不起孩子就在物质生活上宠溺他,这种做法其实也只是宽慰父母自己罢了。

1 2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