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在孩子三岁以前,孩子所谓“慌话”与品行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他们有时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自己的想象。如果“谎言”被当面揭穿,会使孩子充满挫折感,丧失幻想能力,变得内向。
专家支招: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世界里充满想象、幻觉、自我中心的诠释。比如一个孩子说爸爸是警察,虽然是谎话,但是确实像借此来消除“爸爸不是警察”的遗憾,恰当的做法是不要当面拆穿他,事后可以肯定孩子喜欢警察的情感,让孩子觉得妈妈是理解他的,然后我委婉地表示“爸爸是警察”只是孩子的想象。点到即可,无需过分深究。
父母对孩子的“说谎”要宽容一些,我们应该关注如何解决问题,而不要一开始就责备孩子。父母对孩子更多一点理解,更多一些爱心和耐心,不要轻易认定孩子说谎,不要把孩子一时的表现认定为一辈子的特点,对儿童的积极行为给予重视,那么孩子的谎言便会逐渐消失。
其实说谎在每个人小的时候都会有,长大后多不会再出现,这就要求家长要从容应对,首先要把谎言理解成孩子的希望,不要上升到孩子的品行问题,理解多于责备。另外在处理方式上面不要走极端,在肯定孩子想法的基础上委婉的否定应该称得上是比较好的方法了吧。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