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分析三步法
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
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
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
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P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降低2×0.08)。
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第一步:看PH值定酸碱
通常pH值为7.35-7.45。 pH值<7.35提示酸血症,ph值>7.45提示碱血症。
7.35 < pH值<7.40 偏酸, 7.40 < pH值<7.45 偏碱 ,PH值正常三种情况:正常,代偿性,混合性.
第二步:看原发因素定代、呼
在HH公式中, HCO3ˉ和PaCO2的 比值较量 决定着PH值偏向。24比40时PH值为7.40,谁的变化大,PH值就偏向哪一方。
代偿规律3时提到:原发失衡的变化大于代偿变化,原发失衡的变化决定PH偏向。 换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谁强谁老大”,谁就是原发性变化。
第三步:看继发变化定单、混
PaCO2和HCO3ˉ两者中一旦某一项确定为原发因素,那么另一项则为继发变化。
若二者变化方向相反,必为混合性酸碱失衡。 若二者变化方向相同,可以使用预计代偿公式计算。
第四步:看PaO2定呼衰
若PaO2 <60mmHg 且 PaCO2正常或下降则判断为Ⅰ型呼吸衰竭 若PaO2 <60mmHg 且PaCO2 > 50mmHg 则判断为Ⅱ型呼吸衰竭
第五步:看AG 等定多重,根据AG值判断多重性酸碱失衡
第六步:看临床符合性
但单凭一张血气分析报告单作出的诊断,有时难免有错误的。为使诊断符合病人的情况,必须结合临床、其它检查及多次动脉血气分析的动态观察。
1.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2.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P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3.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
4.二氧化碳总量
TCO2是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95%为HCO3一结合形式,少量为物理溶解的C02。它的浓度主要受代谢因素的影响,呼吸因素对TCO2也有影响。
【正常参考值】
24 ~ 32 mmol/L
5.缓冲碱
缓冲碱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阴离子)的总和;包括HCO3-,HPO4-,Hb和血浆蛋白。正常值45~55mmol/L,平均50mmol/L。HCO3-是BB的主要成分,几乎占一半(24/50),BB不受呼吸因素、CO2改变的影响,因CO2在改变BB中HCO3-的同时,伴有相应非HCO3-缓冲的变化,在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稳定的情祝下,其增减主要取决于SB。
【正常参考值】
45 ~ 55 mmol/L
6.剩余碱与碱不足
BE是指血液在37℃PCO25.33kPa(40mmHg),Sa02100%条件下滴定至pH7.4所需的酸或碱量,反映缓冲碱的增加或减少,需加酸者为正值,说明缓冲碱增加,固定酸减少;需加碱者为负值,说明缓冲碱减少,固定酸增加。正常值为±2.3mmol/L,由于在测定时排除了呼吸因素的干扰,因而BE是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的指标之一。
【正常参考值】
-2.3 ~ 2.3 mmol/L
7.氧分压
PO2是指血液中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人为从9.97~13.3kPa,可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氧分压与细胞对氧的利用有密切联系。
【正常参考值】
9.97 ~ 13.3 kPa(75~100mmHg)
【异常结果分析】
缺氧PO2降低,<10.6kPa(80mmHg)为轻度缺氧;
<7.9kPa(60mmHg)为中度缺氧;
<5.3kPa(40mmHg)为重度缺氧。
<2.67kPa(2OmmHg)以下,脑细胞不能再从血液中摄取氧,有氧代谢停止,生命难以维持。
8.氧含量
氧含量是指每升动脉血含氧的mmol数,正常参考值为7.6~10.3mmol/L。包括物理溶解的02和Hb结合的02两部分,是判断缺氧程度和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参考值】
7.6 ~ 10.3 mmol/L
9.氧饱和度
SaO2是指血液在一定的PO2下氧合血红蛋白(HbO2)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即Sa02=HbO2/(HbO2+Hb)以百分率表示,其大小取决于PO2。正常人动脉血SaO2为93%~98%,静脉血为60%~70%,SaO2和PO2可绘制氧解离曲线。
【正常参考值】
95 ~ 98 % 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
血液SaO2与PO2的关系;呈"S"形曲线。称为氧结合/解离曲线,当SaO2在50%时的P02称为P50,正常参考值约为3.60kPa(27mmHg)血液Sa02受Hb对02的亲和力的影响,有许多因素可使氧解离曲线的位置移位,可用P50表示.
【正常参考值】
3.19 ~ 3.72 kPa
【异常结果分析】
右移,P50>3.99kPa(29mmHg)时,Hb与02的亲和力降低,O2的释放容易,有利于组织摄取氧。
曲线左移时P50低,即<2.66kPa(20mmHg),表示Hb与02有高度的亲合力,即02的摄取力加强,但不利于组织摄氧
10.二氧化碳结合力
CO2Cp是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浆后,与正常人肺泡气(PCO2=5.33kPa,PO2=13.3kPa)平衡后测得血浆中HCO3-所含CO2量,正常为22~31mmol/L(50~70vol/L),它主要是指血浆中呈结合状态的CO2,反映体内的碱储备量,其意义与SB基本相当,在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时,它能较及时地反映体内碱储备量的增减变化。
【正常参考值】
22 ~ 31 mmol/L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