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生活> 百科常识>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

2016年06月14日 17:11 出处:亲亲宝贝网 作者:cz 阅读次数:9233
标签:药材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有哪些?生地和熟地都是地黄制成重要的一种,但生地和熟地的功效略有不同。生地通过炮制可以制成熟地黄。区分生地和熟地,除了概念不同外,从外观上小编教你如何正确辨别生地和熟地的区别。
1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概念有所不同

生地也叫生地黄,取用地黄新鲜的根部,晒干而成,晒后一般直接切片生用。生地颜色为泥黄色。

熟地也叫熟地黄,取生地加酒、砂仁、陈皮辅料反复蒸晒,直至外表发黑,质地变得柔软粘手。熟地颜色为黑色。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1

2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对象有所区别

生地擅长于养心肾之阴,所以适用于血热阴以及阴虚发热者。

熟地主要养血滋阴,所以适用于精髓亏虚者。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2

3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功效不同

生地黄:性寒,功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由生地为主所制的六味地黄丸,就是千古著名的补肾良方,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熟地黄:性温,其功用也发生变化,为补血要药。配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者少食,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

所以生地黄和熟地黄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无论在外型上还是药效上都有所不同,所以购买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3

4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外观不同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4

5

生地和熟地的释义

生地(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别名生地黄,野地黄、山烟根等,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

地黄中含有有效成分(R-BP-F),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生地黄还含有止血的作用,经过实验研究证明,生地黄能够缩短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功效;生地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抗凝血酶的作用,以此来产生抗血管内凝血的功效;能够治疗肝炎,生地黄配上甘草一起服用,临床实践证明,有治疗肝炎的功效。

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的块根,又名熟地黄或伏地,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熟地又名熟地黄或伏地,属玄参科植物,是一种上好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

生地和熟地都属于地黄,只不过是一生一熟而已,生地是被晒干的药品。《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生地黄炮制成熟地黄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酒熟地,二是蒸熟地。

酒熟地炮制方法是:取生地黄加30%黄酒炖至酒吸尽取出,晒至外皮粘液稍干时即成。

蒸熟地是:取生地黄,蒸至湿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即成。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5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