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喜欢控制孩子,家长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是自己的孩子的爱。其实,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控制,并不是强者的作为。
控制,并不是强者的作为
在我的咨询者中,有一位中年男士,他是送自己的儿子来接受咨询,但最后发现,原来自己也需要心理治疗。
这位男士称得上成功人士,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他人生中唯一的问题就是他的儿子。儿子今年才十六岁,但已经自杀过两次。他尝试了一切教育的办法,甚至曾经想把儿子送进精神病院。
对我而言,他儿子的问题很明显。因为这位男士一直在对孩子进行着所谓“斯巴达”式的精英教育,甚至要求孩子在冬天洗冷水澡。孩子达不到要求,他便会进行打骂。
但是,这位父亲却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任何错误。
他说:“家长如果不严格要求,孩子怎么会有出息?”
我问他:“所以,你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是正确的?”
他回答:“无所谓正确不正确,反正咱们国家祖祖辈辈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我妈妈也是这样教育我的。我小时候也恨过她,但自己做了父亲以后才理解了她。”
原来,这位男士自己从小就在母亲的严厉控制下长大。母亲掌握着家里的一切事务,包括为他和父亲的行为定下一系列规则,比如晚上不论几点睡觉,早上起床的时间不能晚于六点半,如果起晚了,妈妈就会埋怨唠叨一整天,给父子俩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从小到大,母亲掌控着他生活中的一切细节,包括穿什么样的衣服,搭配什么样的鞋子,剪什么样的发型,去哪里该坐几路车。他只要稍有违背,母亲就会伤心难过,抱怨不停。
“但是,母亲是爱我的。如果没有她对我的严格要求,我也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他说。
有趣的是,即使这位男士一再强调自己已经“理解”了母亲,在他的表述间,还是流露出对母亲的种种不满。他说,母亲一直对他的成就嗤之以鼻,认为他做得再好也是自己教导有方,是理所应当的;反过来,如果有什么事情他没做好,就是因为他对自己要求不严,违背了母亲的标准。
这位男士的表现,是一种很典型的“合理化作用”。
我认为,他其实根本没有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理解并原谅了母亲,只是为母亲的不合理行为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也用这个借口安慰了自己,令自己受伤的感觉不再那么强烈。
在与他的交谈中,我逐渐了解到,他的母亲出生在一个旧式大家庭,父亲有好几房妻子,每房都各有子女,而母亲的生母在她出世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因此,母亲必须将自己的一切行为规则化,这是她不受到责罚的唯一有效办法。
同时,因为身处那样一个庞大复杂的家庭当中,母亲极度缺乏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她很难从亲人身上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于是当她成年、有了自己的家庭,便会无意识地刻意夸张强调自己的重要性。
这所有的行为背后,透露出母亲害怕受到惩罚的恐惧,以及需要被别人认可、为别人所爱的巨大情感需求。
然而,或许是因为时代的局限,这位母亲没有机会理清自己的情感,更无法治愈自己的伤痛,于是,她成了一位苛刻、唠叨、怨气十足、控制欲极强的母亲。
当这位男士意识到,强有力地掌控着一切的母亲原来竟是如此软弱,他潸然泪下。
而更令他遗憾的是,他从未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内心深处,仍然活着一个战战兢兢、害怕受到惩罚的孩子,而他自认为正确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将自己受过的伤害,又再传递到自己儿子的身上。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