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把握好宝宝情绪管理的黄金时期
1、别让恐惧降临在宝宝身上
恐惧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情绪,这种本能情绪从宝宝一出生便如影随形般开始了。恐惧本来是人类企图逃避或摆脱某个情境时产生的情绪体验,但是对宝宝而言,因为太小,缺少处理各种情境的经验和能力,从而表现出恐惧的情绪反应,可以说恐惧是宝宝常见的心理状态。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宝宝恐惧了?如何帮助宝宝赶走这些恐惧呢?
陌生人是宝宝的第一敌人
对0~3岁的宝宝而言,任何不熟悉的面孔对他们来说都意味着危险和威胁,所以怕生是大多数宝宝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不过怕生这个现象会慢慢随着宝宝的成长得到缓解直至消失。
对待怕生的宝宝,爸爸妈妈要尊重他,如果他不想让别人抱就不要勉强,爸爸妈妈可以将宝宝抱在自己的怀里。在宝宝离陌生人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让宝宝渐渐地适应陌生人,一点点地去接受。平时可以带着宝宝多出门玩耍,主动和左邻右舍打招呼,让宝宝有更多机会接近陌生人,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
黑暗中会有怪兽
3岁前的宝宝有一种独特的心理——泛灵心理,在他们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意识的,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宝宝会对黑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恐惧。加上宝宝很难区分现实和虚构,往往把故事、画册中经常出现的猛兽、怪兽与现实生活混淆,还有一些爸爸妈妈用不正确的方法教育宝宝,比如用鬼怪吓唬宝宝等,让宝宝对黑暗更加恐惧。
要克服宝宝的怕黑心理,如果宝宝还小,爸爸妈妈可以晚上陪伴宝宝,直到他睡着,并在离开宝宝房间的时候亮一盏小灯;宝宝大一点时,爸爸妈妈可以领着宝宝在黑暗的房间里做找东西游戏或玩捉迷藏,让宝宝在游戏中忘记对黑暗的恐惧,帮助宝宝克服恐惧心理。
这么大的声音一定是可怕的东西发出来的
0~3岁的宝宝对声音比较敏感,较大的声响会让宝宝感到恐惧,如听到鞭炮声、警笛、打雷声等都会被吓到。
宝宝因为噪声感到害怕时,爸爸妈妈应该马上抱起他给他安抚,还要给宝宝解释原因,并用温柔的话语安慰宝宝,鼓励宝宝,平时可以经常让宝宝接触这些声音。
妈妈不见了
宝宝的分离焦虑,即被遗弃感大约会在出生10个月以后出现,1~2岁的时候达到高峰。这时期的宝宝不懂得离开的人依旧存在,以为凡是看不见的东西就会永远消失,所以妈妈稍微离开一会就会吓得大哭。
所以,爸爸妈妈要在宝宝分离焦虑形成之前就开始训练宝宝学习适应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短暂分离,每次爸爸妈妈离开的时候都要和宝宝道别,并明确告诉宝宝要去哪里,以宝宝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时候回来,不管宝宝懂不懂都要坚持这样做。
小猫小狗也会咬人、吃人
0~3岁的宝宝处于智力迅速发展阶段,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也很丰富,在他们眼中,可爱友善的小动物们随时都可以变成咬人、吃人的怪兽,因此,他们面对动物时会有危险感,加上一些爸爸妈妈总是用小动物恐吓宝宝,说宝宝不听话就会被小狗叼走什么的,更加剧了宝宝对动物的恐惧心理。
想要消除宝宝对动物的恐惧,爸爸妈妈首先不要用动物威胁恐吓宝宝,避免让宝宝想象出动物的凶相。然后,给宝宝买一些动物毛绒玩具,先让宝宝接触玩具,再去接触活生生的动物。当然,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宝宝一起喂养动物,观察动物,在宝宝感到足够安全的情况下,让宝宝抚摸动物,消除宝宝对动物的恐惧感。
温馨提示
宝宝害怕时,第一时间便会向爸爸妈妈倾诉,哪怕他的“恐惧点”再荒诞可笑,爸爸妈妈都不应该生硬地勒令他不许哭、说他是胆小鬼、在日后宝宝不听话时以此吓唬他等。正确的做法是耐心地安抚宝宝,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科学常识,而不是简单地用“世界上根本没有怪兽”之类的语言敷衍宝宝。取得宝宝的信服十分重要,不仅可以让宝宝接触科学原理和知识,还能让宝宝相信爸爸妈妈的力量可以保护自己,恐惧感也会自然随之消失。
2、当宝宝无理取闹时别只有打骂
有了宝宝之后,家中会多出很多的欢声笑语。但是,宝宝不是一直都那么乖的,有时也会耍耍小性子,无理取闹,某些时候还会让爸爸妈妈忍无可忍。其实宝宝都是用右脑思考的,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只是完成了右脑“看”和“认识事物”的任务,却没有完成左脑用语言表达感受的任务,他们越生气,左脑就会越关闭,越只能原始地用本能表达。比如,哭泣、尖叫、踢打等。这时,爸爸妈妈对宝宝只有责骂是不对的,打骂能在当时制止宝宝的无理取闹,但是不能阻止这些不好行为的反复发生。那么宝宝到底为什么无理取闹呢?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宝宝也会“怒发冲冠”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2~3岁的宝宝中有60%~80%的宝宝经常发怒,有的甚至每天发怒数次。发怒的原因是因为宝宝喜欢上了一样东西想拥有它,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或超市里。这时,如果爸爸妈妈不能满足宝宝,宝宝就会生气,踢打,往往令爸爸妈妈颇为尴尬。
这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冷静,不要高声呵斥宝宝,不理睬宝宝的怒气,并将宝宝带离现场,当宝宝怒火平息下来再向他解释为什么不能得到他想要的。
“哭”是宝宝的拿手绝活
宝宝很聪明,他知道“哭”这种恼人的声音一定可以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并让他们屈服,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每当宝宝喜欢表现自己,引起别人注意或希望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就会使出这一招,并且屡试不爽。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如果爸爸妈妈让宝宝通过某些行为能够达到他预想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纵容宝宝的这种坏习惯。面对宝宝的这种行为爸爸妈妈应该忽视他,或者把宝宝拥入怀中问他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宝贝,新买的玩具哪里去了?”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宝宝的天性爱打架
攻击是宝宝的一种天性行为,对0~3岁的宝宝来说,由于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加上年幼,他们还不能理性地表现自己,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往往通过打架的方式表现自己,特别是当他看到爸爸妈妈因为他们的行为感到震惊时会觉得非常有趣。
这时,爸爸妈妈要勒令宝宝停止这种行为,然后带宝宝离开现场,并告诉宝宝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能接受的,要告诉宝宝打架这种行为会伤害别人,是不好的行为。
屏气也许是宝宝的“恶作剧”
当宝宝愤怒异常时,为了引人注意,或表现自己,往往会挣扎着屏住呼吸,这时宝宝可能因为缺氧嘴唇、脸颊发紫,甚至导致暂时的昏迷。看到宝宝这样,爸爸妈妈一定会心急如焚,满足宝宝的心愿。宝宝从中获得了预想的结果,以后可能就会常常使用这一招来要挟爸爸妈妈。
其实屏气对宝宝的健康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利后果,爸爸妈妈不用太担心。遇到这种情况时,先要沉着冷静,让宝宝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同时要以充分的理由告诉宝宝他不能实现愿望的原因。
宝宝也会挑衅
0~3岁的宝宝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他发现自己可以对外界施加影响,于是会尽自己所能地增加这种影响,最常见的行为就是对爸爸妈妈说“不!”“不可能!”这也会成为宝宝的口头禅,是宝宝新产生的独立性的表现,是宝宝成长的一个正常阶段。
这时,爸爸妈妈的应对策略就是向宝宝提出很难直接拒绝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是非题改成选择题,比如爸爸妈妈可以问宝宝喝牛奶还是喝豆浆,而不是直接问宝宝喝不喝牛奶。
温馨提示
0~3岁的宝宝很矮小,也很脆弱,又不太会说话,爸爸妈妈必须留意宝宝的声音、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的变化,更好地掌握宝宝的情绪,知道宝宝的感受。只有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能明白他要干什么,才能够得到他的信任。
3、宝宝与心爱的东西分手时倾听他的情感
现实中宝宝常常因为心爱的玩具被弄坏或者不见了,伤心哭泣,还会哭闹不已,没有经验的爸爸妈妈对此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拿宝宝怎么办,或者只是觉得宝宝很可笑,为了那么件不值钱的小玩意就大哭大闹的。那么,爸爸妈妈有没有想过宝宝的价值观和成人有着怎样的差异?面对失去心爱东西的宝宝,爸爸妈妈该如何安慰他呢?
宝宝有自己的价值观
宝宝的价值观和大人不同,特别是0~3岁的宝宝,他们对时间和金钱的价值没有任何的意识,因此宝宝判断一个东西有没有价值不会以时间和金钱来衡量。一件只花十几元的小玩具,可能在宝宝眼中是最漂亮、最美好的,一旦坏了或者丢了就会悲伤不已,这种悲伤不亚于大人一下子失去价值百万的东西时的感受。
而很多爸爸妈妈不明白宝宝的这种心理,当宝宝因此哭闹时只会对宝宝说:“乖宝宝,这只是不值钱的小玩意,明天再买一个新的给你。”这样的言语安慰对宝宝而言是不起作用的,无法让宝宝感觉到爸爸妈妈理解他内心的痛苦,使宝宝的不良情绪无法得到有效地释放,还会让宝宝对爸爸妈妈产生疏离感。
请听听宝宝的心里话
当宝宝失去自己心爱的东西,感觉到非常难过伤心的时候,爸爸妈妈别再说什么再买个东西赔偿他,而是要用“宝贝乖,告诉妈妈你现在心里的感受。”“看到你这样伤心,妈妈也很难过。”……这样的话给宝宝肯定的感觉,从而引导宝宝说出他内心的感受,很好地疏导宝宝的情绪。等宝宝情绪稳定后你就可以再用其他方式来安慰宝宝了。
同时,这也是给宝宝解释一些道理的最好时机,比如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宝下面的这些道理:
1.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会有失去的一天,好好珍惜和它在一起的美妙时光就好了。
2.在心爱的东西离开自己后,把那段回忆好好地保存起来,放在心里不让回忆丢失就是对心爱的事物作了最好的交代,可以让自己以后变得更加快乐。
不管宝宝能不能明白爸爸妈妈的意思,至少这样温柔的话语能让宝宝体会到爸爸妈妈对他们的关心,更容易让宝宝接受。而且从小向宝宝灌输这样的思想,更有利于宝宝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让宝宝在正确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温馨提示
当宝宝失去心爱的东西时,爸爸妈妈别再承诺给宝宝重新买一个,或者嘲笑宝宝的行为。承诺给宝宝再买一个,会让宝宝认为得到一个东西太容易了,从而不懂得珍惜。这样对宝宝以后的成长非常不利,有可能会让宝宝成为一个自私自利,不懂感恩的人。
3、无名火别烧到宝宝身上
爸爸妈妈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下班回家后本来已经很烦很累了,但是宝宝偏偏要缠着你陪他玩,给他讲故事;或者当爸爸妈妈正在为某件事心烦意乱的时候,宝宝偏偏要去横插一脚,不是把这个东西绊倒了,就是要你给他整理玩具……面对这种情况,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对宝宝大发雷霆,把无名火烧到宝宝身上。那么,当爸爸妈妈这么做时会对宝宝产生什么影响呢?
无名火只会助长宝宝产生自卑心里
宝宝需要爸爸妈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这样他的自信心、自尊心才会不断地增长,真正成为一个有自信和自尊的人。如果爸爸妈妈无故对宝宝发火,会让宝宝觉得一定是自己没做好爸爸妈妈才这么生气,才这么讨厌他,时间长了会使宝宝产生自卑感。
另外,爸爸妈妈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是宝宝最亲近的人,同时也是宝宝认识自己的第一面镜子,如果宝宝在家中老是因为爸爸妈妈发火得不到认同就会自卑,没有自信,从而不愿意与人交往,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不合群,没有朋友,在精神上感到无聊寂寞,没有团体观念,这种性格对宝宝走向社会是非常不利的,会无法让宝宝很好地融入到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做温和的爸爸妈妈
身在职场的爸爸妈妈,经常会被工作生活紧逼,身心疲惫,烦躁,容易发脾气。面对宝宝的缠闹,能始终保持温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脾气上来,忍不住就对宝宝爆发了。当对宝宝发完脾气后,自己往往也会非常自责、愧疚。那么,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爸爸妈妈在宝宝面前要怎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呢?
冷处理,无论宝宝怎么哭喊,就是沉默不语。有时候爸爸妈妈的沉默不语对宝宝也是一种威慑,说不定比发火还有用。所以在自己容易生气的时候,让自己以“冷处理”的方式避其锋芒,可以让自己慢慢冷静下来,心情平和的时候再和宝宝交流,这样不至于在火头上让宝宝有受伤的感觉。
转换环境,用微笑去面对宝宝。当爸爸妈妈感觉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让自己想想开心的事或放松一下心情。比如,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听听音乐,或想点好玩的事来调节心情。实在想发脾气就赶紧让自己转移注意力,或者让家里其他人来看宝宝,自己出去透一下气,很快气就可以消了,自己感觉轻松了再回家,这里要提醒一下,发泄完以后一定要保持微笑,这样才不会把坏情绪带给其他人。
另外,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有几点需要注意一下,尽量不要开口,一开口可能就会得罪人,一定要开口的话就让自己深呼吸一下,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可以给自己找一个发泄的方式,在外面发泄完了再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
很好地控制脾气也是给宝宝一个好的榜样,宝宝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他们也会时不时地发小脾气,爸爸妈妈的自制可以帮助宝宝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他人,让宝宝养成积极、豁达的性格。
4、成功应对宝宝“三期烦恼”
宝宝如约问世,对于很多新爸爸妈妈来说可能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陪伴宝宝的漫长岁月里烦心事可就多了。就说出生后的第一年,有三个阶段会让爸爸妈妈们烦恼不堪。那么,这三个阶段是什么呢?爸爸妈妈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宝宝日夜颠倒期
很多宝宝出生后作息时间完全颠倒,白天酣畅入睡,晚上则精神十足,这让身在职场的爸爸妈妈常常觉得筋疲力尽,无可奈何。因为,宝宝原先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都是黑暗世界,没有机会去适应昼夜的循环,加上睡眠调节功能尚未成熟,只要自己吃得饱,睡得好,被窝干燥、暖和就心满意足了,根本不去在乎是白天还是黑夜。
爸爸妈妈想要解决这一难题,可以试一试以下几招:白天尽量逗宝宝玩耍,减少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间;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到一小时时间里给宝宝洗澡,这样可以使宝宝放松,易于入睡;调整宝宝喝奶的时间,适当提高宝宝睡前最后一次的牛奶浓度,并增加奶量,还要减少宝宝睡后喝奶的次数,以免干扰宝宝睡眠。如果宝宝夜里闹着要喝奶,可以用开水代替牛奶,慢慢戒掉宝宝半夜喝奶的习惯。
宝宝长牙期
一般来说宝宝在出生后五六个月便进入长牙期,这期间,宝宝流口水频繁,还时不时地将手伸入口中,津津有味地吮吸,甚至还会咬衣被。情绪上宝宝也变得比较暴躁,不容易安抚,常常让爸爸妈妈手足无措。
其实爸爸妈妈不用这么紧张,做好以下几点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宝宝度过这个时期:喂食以后做好清洁,可以用干净的湿纱布或手帕将宝宝牙龈清理干净(由于宝宝牙龈很娇嫩,清洁时一定要轻柔。到了长牙后期,可以使用那种小头、软毛的牙刷给宝宝刷牙。)宝宝进入长牙期后喜欢“一试锋芒”咬咬硬的东西,爸爸妈妈不妨给宝宝一些磨牙的东西,比如可以将苹果、胡萝卜或其他稍微硬点的果蔬切成条,让宝宝咬咬,锻炼锻炼牙齿;宝宝进入长牙期后,往往情绪不稳定,爸爸妈妈要适时呵护与关怀,让宝宝感觉温暖、舒适,减少脾气暴躁的发生;定期抱宝宝到医院牙科做牙齿检查,了解宝宝长牙的情况,并向医生请教保护宝宝牙齿的办法。
宝宝厌奶期
宝宝的厌奶,大多发生在宝宝出生6个月之后,也有提前到4个月左右的,厌奶现象一般持续一到两周的时间。主要因为宝宝逐渐对周围环境产生好奇,对吃奶之事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吃腻了单一的食物,加上4个月之后爸爸妈妈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宝宝可能因“喜新厌旧”,变得不再钟情于吃奶。这段时间,妈妈每次给宝宝喂奶就像打仗一样,奶嘴一放进宝宝的嘴里,他就号啕大哭,奋力挣扎,好不容易吃上了,可没吃几口就会吐出奶嘴又开始哭。此外,宝宝还显得很烦躁,常常使劲嚷嚷等。
这时候爸爸妈妈要注意了,不要随意更换牛奶,因为宝宝已经习惯了所喝的牛奶口味,如果换了新品种,容易引起宝宝的反感而“绝食”;有的宝宝因为吃腻了单一的食物而厌奶,爸爸妈妈不妨在食物的种类上做点小文章,比如,宝宝已经吃了一段时间的辅食,妈妈可以往食物里添加胡萝卜、瘦肉、青菜、蛋黄等,在颜色上下点工夫,让宝宝更好地接受食物;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良好的环境包括:亮度适当、光线柔和、安静,并注意驱除有害气味或强烈刺激性的气味等;提供营养足够的替代品,比如宝宝不喜欢喝富含钙质的牛奶,可改成其他含钙的食物替代品,如骨头汤等。
温馨提示
这三个时期是宝宝情绪比较烦躁的时期,往往也让爸爸妈妈们很为难,但是这三个时期把宝宝教育好了,不仅可以让宝宝身体更加健康,还有益于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比如规律作息,不挑食等。
家庭育儿小提示:发泄发泄——宝宝也有烦躁期
专家指出两岁是人生第一个反抗期,1~2岁的宝宝行动和思维正在逐渐成熟,并慢慢开始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见解,也有了一定的逆反心理,逆反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形成了自己的处世观点,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如果这个时期发展得好可以让宝宝成长成一个既自主又懂事的幼儿,如果发展不好的话,则可能变得骄纵任性。爸爸妈妈使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
宝宝和成人一样有情绪变化,一样会失望、愤怒、哀伤、害怕,这里要提醒一下爸爸妈妈,当宝宝有了负面情绪时,宜“疏”不宜“堵”,让宝宝适度宣泄。宣泄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让宝宝淋漓尽致地吐露自己的忧愁、委屈、牢骚和怨恨等不快,使其达到心理平衡。
适度地让宝宝宣泄,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益处。如果宝宝心中的积郁、不快长期得不到宣泄,就会导致宝宝注意力不集中、神经失常、行为呆板、精神不振、人际关系紧张,严重时还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危害。有些孩子长大后闹事、出走、轻生,就是因为不良情绪的积压造成的。
因此,爸爸妈妈最好在宝宝不高兴时先任由他尽情地发泄,等宝宝发泄完了再和宝宝沟通。另外,爸爸妈妈还要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与宝宝交心,增进感情。只有让宝宝把你既当父母,又当朋友,他才会向你吐露真情。和宝宝交心时,要注意两点:爸爸妈妈要专心,谈心时,爸爸妈妈最好不要一边看电视或报纸一边和宝宝交谈,要让彼此相对而谈;爸爸妈妈要经常抚摸宝宝、亲亲宝宝,让宝宝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爱,时时刻刻沐浴在爱的春风之中。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