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孩子犯了错,不要总想着打,试试这个办法或许会好些
    孩子犯了错,不要总想着打,试试这个办法或许会好些

    有很多家长,只要孩子犯了错,上去就是一顿打。其实这种教育方式真的对孩子伤害太大了,不如试试这个办法吧!可能会好点。 1. 调整自己的情绪 孩子把自己气的狠了不要先发火,你一发火孩子也许会闹腾的更加厉害,面对孩子你先平复一下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分析问题,或许问题就不会是自己刚刚想的那么让人不可忍受,给孩子一个机会听听孩子的心声,你会发现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很顺利的解决。 2. 接受孩子的情绪 有些孩子的脾气可能属于比较倔强类的,自己一不顺心就会没有理智给你耍脾气。作为父母我们只能让着孩子,帮助孩子安抚情绪,等到孩子恢复理智了再找机会和孩子讲道理,这时候孩子的心是平静下来了,比较能够听取你的意见道理这样更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 3. 先把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 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在你想要打孩子的时候,想想如果

  • 掌握这4个技巧,在家就能给宝宝拍“唯美大片”
    掌握这4个技巧,在家就能给宝宝拍“唯美大片”

    常常会被宝宝呆萌可爱的样子所吸引,这个时候就非常想把这一刻保留下来。其实这真的不难哦,只要掌握这4个技巧,在家就能给宝宝拍“唯美大片”。 1. 参照物颜色多用色彩鲜明 新生儿眼睛只能辨别明暗,色彩鲜明的物品既可以刺激宝宝的视觉系统,也会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选择拍照的时间一定要以宝宝的作息时间为主,宝宝精气神好照片效果才会好,拍照时不要强行让宝宝抬头,婴儿时期宝宝的脊柱特别脆弱,以免损伤。 2. 选择干净的背景 可以在家里以窗帘、卧室里的床、干净的墙面为背景抱着宝宝拍亲子照,多用自然光作为光源,拍照的区域尽量收拾整洁,房间里的自然采光亮度也会得到提升,家里没有反光板的话,可以用白色的床单代替反光板起到反射光线,为阴暗的地方补光,家长也可以穿着白色衣服抱着孩子拍照,切记不要使用闪光灯!!! 3. 摆POSE

  • 孩子有这三个特征说明天生就是学霸,当妈的可就偷着乐吧
    孩子有这三个特征说明天生就是学霸,当妈的可就偷着乐吧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和女儿都可以成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能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其实就长不必担忧,你家的孩子有这三个特征说明天生就是学霸,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有才之人。 一、性格独立 我们总是强调要培养孩子从小独立,但是有人会质疑孩子独立和学习有什么关系了。独立性强的孩子,遇到问题喜欢独立思考,不会一味的依靠家长和老师,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也喜欢挑战比较难的题目,喜欢钻研深奥的知识,这样的孩子学习能不好吗? 二、喜欢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前辈们总结出来的名言还是很有道理的。了解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书,从书中获取你想知道的任何神秘的事情,激发兴趣,投入精力,这是读书的力量。 孩子小的时候喜欢读书,喜欢阅读,孩子可以从书中获取未知的奥秘,激发孩子探索思考的欲望,让孩子爱上读书。

  • 你家孩子会讲话了吗?他多大会喊“爸爸”和“妈妈”的?
    你家孩子会讲话了吗?他多大会喊“爸爸”和“妈妈”的?

    你家孩子会讲话了吗?你家孩子多大会喊“爸爸”和“妈妈”的?爸妈该用什么方式教孩子说话?宝妈用这种方式教孩子说话,会影响发育害了孩子。 前几天朋友圈有一个事情很火,一位年轻的妈妈为了让自己1岁的孩子尽早说话,就直接用食物引诱孩子说话。每当孩子能够重复出一个物品的名字时,她就让孩子吃一颗糖,最后孩子肯说话、会说话了,却吃坏了一口牙,这位妈妈带孩子去看医生,被医生知道后怒斥她影响孩子发育,是在害孩子,真是让人可怜又可气。 虽然说小孩子开始说话的时间一般在一岁左右,但是如果你的孩子说话少、说话迟,家长也不可找一些歪招去诱导孩子讲话。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语言的发育早晚因人而异,家长不能太过心急。同时家长也要反思自己的原因,看孩子说话晚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对?或许和下面这2点原因有关: 1. 有没有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如

  • 总被父母批评的孩子,一生都走不出“坏”角色!
    总被父母批评的孩子,一生都走不出“坏”角色!

    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8、9岁了,还非常胆小,对很多事情都不是很自信,那么如何让孩子能够放得开呢?总被父母批评的孩子,一生都走不出“坏”角色! 按照我的理解,这位家长所说的“放得开”应该就是自信吧。今天我们不妨就来分析一下,这种“放不开”的孩子,他们的自信是如何被一点点毁掉的。 想象一下,那个挨了批评后低头不语的孩子,他的内心在想什么?如果你猜不到,那么请回忆一下你小的时候,被父母批评了,或对你说“你看看别人家的某某”时,你心里是什么感受?如果记不起当年,那么想想现在,在单位里,当领导批评你时,你是什么感受?你会觉得被打击还是被鼓舞?你会更喜欢领导还是在心里怨恨?接下去你的表现是会更积极还是更消极?…… 是的,我们在这两种时刻的感受正是孩子挨我们批评时的感受!孩子也不舒服,只是他小,他没有力量与我们对抗,所以不敢表达,只好

  • 9岁女儿藏在小盒子里的情书,妈妈是这样做的!
    9岁女儿藏在小盒子里的情书,妈妈是这样做的!

    在懵懂的年纪,小女生收到了同学送的情书,偷偷的藏在了盒子里,作为她的母亲并没有歇斯底里的扼制这件事,而是选择这样做。 01、堂姐向我求助,说看到小侄女写的东西有点不知所措。 紧接着,发上来一张照片。仔细一看,居然是一封小小的“情书”,大意是对一个叫小俊的男生表达喜欢,然后还问小俊,为什么更喜欢另一个女生琪琪,她觉得自己跟琪琪一样优秀,希望小俊也能跟她多玩。 “情书”里不仅有文字,还有水彩笔画的图案,有些文字是用拼音代替的,看上去童心满满,十分可爱。 我们都感慨小侄女的情书图文并茂,写得真棒,然而堂姐却觉得这事一定得重视,小侄女才九岁,她要找小侄女好好谈谈。 我们问起堂姐是在什么地方找到这封信,她说是书房的一个小铁盒里,是放小侄女平时最珍爱物件的地方。 “既然她选择自己放在铁盒,那代表她很重视这封信,这也算是她的

  • 关乎孩子的智商,作为家长需要了解这些!
    关乎孩子的智商,作为家长需要了解这些!

    说到孩子的动作发展,父母大都比较重视“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十二走”等大动作的发展,孩子这些发展稍微滞后一点,家长就会十分着急。 “怎么办?我家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的确,大动作发展水平是衡量孩子发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发展得不好,势必会影响到孩子协调能力、视觉追踪、认知、注意力等能力的发展。 但关于孩子的精细动作的发展,却常常被父母忽视。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从大脑机能定位图可以看出,不同感觉区域在大脑皮层中的投射部位比例不同,其中手和口所占比例最大。可见,对个体而言,手和口的发展与人类的智能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手和口在大脑皮层的投射部位所占比例最大 我们主要从手的动作发展来看孩子的智力发展。心理学家普遍认为,6岁之前,是孩子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而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发展是以动作思维为主。 特别在3岁之前,孩子是通过对

  • 孩子把保姆的被子弄湿了,家长是这样做的!
    孩子把保姆的被子弄湿了,家长是这样做的!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是什么样子,直接能反应出一个家庭的教育情况是怎样的,所以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做到严于律己。 01、周末,带儿子去参加朋友女儿的生日party。 家长们一起准备吃的,孩子们在院子里玩。不一会,一个朋友的孩子跑过来说:“姐姐在用水枪射击一床棉被。” 在院子里,朋友的女儿背着水壶,手里拿着水枪,正对着棉被“射击”——棉被是军绿色的,水渍就像笔一样,她打算在被子上“画”一只小兔子。 朋友呵斥女儿,让她停止手上的动作,因为女儿弄湿的是保姆李姐的被子,她让女儿去给李姐道歉。 结果,她的女儿说了一句让我们特别吃惊的话。 “她就是一个干活的保姆,我为什么要和她道歉?”说完,孩子就走开了。 朋友无奈地摇摇头说:“这孩子真是没有办法。” 而李姐站在旁边,轻声地说:“没事,她还

  • 为了减少亲子之间的冲突,作为家长可以这样做!
    为了减少亲子之间的冲突,作为家长可以这样做!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彼此之间难免会有冲突和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呢?以长辈的身份还是置之不理呢? 每次外出,我都会和家里的娃来一个简单的分离仪式,亲一亲、抱一抱,并告诉她们妈妈要去哪里,大概什么时候回来,好让她们能安心。 但并非每次,孩子们都能愉快地接受,尤其是宁宁。 有天早上,因为有事情要去工作室处理,临出门前,跟宁宁和小Lisa说拜拜,小Lisa现在还懵懵懂懂,我跟她挥手,她还对着我笑。 可是,宁宁一听见我要走,就赶紧扑上来,一手抱着我的大腿,一手高高举起要我抱。 我抱起她,她立马用双手紧紧圈住我的脖子“不让妈妈走,不让妈妈走。”还从眼里挤出几滴眼泪。 要是以前,我可能会在家跟小妞共情、倾听“周旋”半天,但这个方法也不是万灵药,共情虽然能缓解下情绪,但她有可能还是不让我走。 加上有

  • 父亲带大的孩子优不优秀,取决于这3件事!
    父亲带大的孩子优不优秀,取决于这3件事!

    父亲带带大的孩子,和妈妈带大的孩子,有很大的区别!在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上都会有明显的特征!接下来一起来文章中看看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分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男生变得越来越没有男子气概,不少词语如“娘炮、娘娘腔、gay里gay气”等相应而出,让人嗟叹。不少网友直呼,我们的社会怎么了,男孩子应有的样子去哪里了?这样的现象下其实隐藏着一个很现实的教育背景,那就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的缺席。 现代社会,受传统理念和生活压力影响,一家之主的爸爸挑起了家里的重担,奔波于一家的生计,而疏忽了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的陪伴占据了主要时间。然而父亲身上的品质和性格,是妈妈所无法展现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的陪伴越多,孩子就会表现的越优秀。 一、培养独立性 大多妈妈带孩子往往太过于宠溺,冬天太冷了怕着凉就不让孩子出门,担心大人身上的细

  • 孩子出现这6种行为,家长一定要反思!
    孩子出现这6种行为,家长一定要反思!

    家长们肯定都希望自家孩子聪明又健康,时刻关注着孩子的身体健康,那孩子的心理健康呢?往往被忽视了,现在发现还不算太晚! 孩子跟成人的最大差别就是:孩子缺乏适当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同时她们的心理活动也是很复杂的,其实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通常都属于心理问题,家长一定要多关注,并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帮助孩子纠正,这样日后对孩子的伤害才会减少很多。 下面这6种可能出现在孩子身边的行为就属于心理问题,看完后,家长要好好反思一下。 1、孩子大了还喜欢吮吸手指 一些较大的孩子还经常吮吸手指,通常是吮吸大拇指,甚至不吮吸手指就睡不着觉。这个行为在3岁之前是正常的,但到3岁之后就属于心理问题了,如曾受过较大的心理创伤,吮吸手指会起到抚慰作用。 家长:多与孩子沟通,找出心理问题的源头,另外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多让孩子用手

  • 小孩子总爱发脾气,父母却不知其中的原因!
    小孩子总爱发脾气,父母却不知其中的原因!

    有些孩子总是爱哭闹,爱发脾气,家长们不知道怎么面对,有时候哄也哄不好,小孩子总爱发脾气,父母很苦恼,却不知其中的原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对孩子也是越来越溺爱了,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如今的孩子脾气都很大,没事就哭闹不止,甚至有很多孩子无理取闹,让很多父母苦恼不已。 面对孩子的无理哭闹家长们是如何应对的呢?相信很多还在理想中的父母觉得,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就会让孩子变好。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很多自信的父母们,往往从开始的很有耐心,变成了最终的“怨妇”。 要是知道原因的哭闹还好,不过很多孩子往往无缘无故的就哭闹起来,让父母们完全摸不着头脑。比如:吃饭时,孩子无故的就开哭。带孩子溜达时,同样无故就哭起来。相信这样的例子,大家遇到过不少吧!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如今的孩子变得这样“无理取闹”呢?是家长平时的娇惯,还是孩子本身的

  • 语言羞辱是正向沟通的大忌,家长必看!
    语言羞辱是正向沟通的大忌,家长必看!

    语言羞辱是正向沟通的大忌,因为父母对孩子说出羞辱性的语言时,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主导性动机、成就动机等所有能给孩子带来光明前途的力量,都被父母无情地摧毁了。 也许父母认为在和自己的孩子说话时,没有必要过多考虑选择自己的用语,反正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实际上,通常父母觉得自己讲的话没什么要紧的,但是作为倾听一方的孩子内心却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要知道,也许被别人羞辱,孩子不一定会当回事。可是,被自己最依赖的父母贬低、羞辱,他就很容易对自自己产生怀疑心理,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心理缺陷,如自卑、孤僻、具有暴力倾向等。 因此,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那么请换一种方式和孩子沟通,即使孩子有不对的地方,父母也要使用带有赞许性和不完全否定的话语。最主要的是,要把带有羞辱性的语言从与孩子沟通的措辞中剔除出去。 这里特意总结了以下几旬具有代表性的羞辱性语言。请家长

  • 怎么教孩子学会感恩?美国父母这样做!
    怎么教孩子学会感恩?美国父母这样做!

    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教育孩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教会孩子去感恩,那么家长们该怎么做呢? 现在有很多小朋友从小就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捧着宠着,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出门,什么事情都不会自己做,如果长期这样溺爱下去,孩子自然而然的会觉得一切是理所当然的,爸妈就应该无限满足他们的要求。 当然爸妈们都想对孩子好、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如果没有任何限度的话,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变得自私甚至不顾他人的感受。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美国妈妈是怎么教孩子学会感恩的,没有大段大段的说教,就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中,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学会感恩现在所拥有的生活。 1、为孩子创造惊喜,而不是给予他们过多的选择 惊喜会让孩子们将父母所给予他们的东西看作是一件真正的礼物,而不是一种理所应当的“权利”。当孩子们拥有太多的选择的权利时,反而会让他们变得不快乐——因为他们总

  • 妈妈的三观,时刻在陶染着孩子!
    妈妈的三观,时刻在陶染着孩子!

    孟母三迁、陶母退鱼、欧母画荻、岳母刺字,古代四大贤母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如今读来,那种舐犊情深和正气秉然的母爱仍令人感动不已。 喜欢读史的人可能会察觉,每一位成就卓着的人身后,几乎都有一位聪慧、有见地、三观正确的母亲。 母亲的爱,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母亲的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成就。作为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的三观是子女三观的来源。 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善良、勤劳、乐观、有见地和三观极正的母亲,就是子女最大的福报,就是家庭最大的福气。 妈妈三观正,孩子不入歧途 没有比读书无用、有钱为尊的三观更可怕的。在这种信奉物质至上思想的影响下,有些妈妈正在毁掉子女的一生。 南怀瑾曾谈到:“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

  • 优秀孩子背后的父母,都有哪些相似之处?
    优秀孩子背后的父母,都有哪些相似之处?

    优秀的孩子背后,总会有一些明智的父母,而这些父母也往往也存在着相似之处,那么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家庭聚餐,席间有几个孩子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一个已经大学毕业了,考入某大型国有银行,已经上班。一个在国内一所著名的大学读大二,大三准备保研。一个还是一名初中学生,成绩非常优秀。他们很淡定地聊天,不事张扬。很有礼貌地为大人敬酒,倒茶,时时处处显示着他们良好的教养。从小看着他们长大,和他们的父母彼此再熟悉不过。事后,我和家人针对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展开了一次讨论。我们努力从这些成功的父母当中找到他们共性的东西,我们讨论的范围扩展到身边的同事和我们所接触到的朋友。我发现,其实优秀孩子的背后父母其实有很多共同的特质。 01对孩子总是抱有欣赏的态度在和这些父母交往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欣赏有时候让你动容,欣赏并不等于不切实际的夸

  • 为什么你和家人“相看两相厌”?
    为什么你和家人“相看两相厌”?

    并不是每个人的家庭都是温暖并阳光的,也并不是每个孩子和家长之间都是和和睦睦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你和家人之间“互相看不惯”呢? 近日,北大学子王猛(化名)写万字长文斥责父母、亲友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其造成的伤害,并立flag——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的事情成了热点。文中的某些叙事也戳中了很多网友的痛点,一时间,大家纷纷开始讨论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期遭遇的类似事情。 其实,“儿童忽视”和“情感虐待”普遍存在于中国家庭中,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生长的家庭。而我们的父辈们,经历过物质贫乏的时期,家里又多兄弟姐妹,同样是在被忽视和被冷暴力中长大的,人格不健全是为正常。而诸多的人格缺陷延续到下一辈身上便形成了不容乐观的亲子关系,通常表现为互相看不惯。经常听到身边有人这样评价自己的父母:“我妈/爸是一个奇葩”“理解不了我爸妈的行为”“快受不了我的极品爸妈了”……

  • 妈妈的保质期有多长?只有10年!
    妈妈的保质期有多长?只有10年!

    龙应台说,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孩子十岁以后,任凭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补偿,也无济于事,因为你们过期了,很残酷,但也很现实。 电视剧《中国式关系》中,有这样一段: 45岁的马国梁与妻子刘俐俐准备离婚,两人争夺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各不相让。马国梁天真地认为,自己为这个家庭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归自己天经地义,却连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 给孩子做的饭难吃得连自己都吃不下,还责怪妻子有意拉拢,妻子反问道: “孩子都这么大了, 是谁想拉拢就拉拢得过来吗?” 老马无言以对。任凭老马百般努力,孩子最终还是选择了妈妈。不要等到孩子都长大了,才想到,“哦,我应该多花点时间好好陪陪孩子。” 有用吗?不好意思,晚了,孩子已经不需要你的陪伴了原因很简单,已经过了有效期。 龙应台说:“过期后的父母再

  • 我有为你遮风挡雨的权利,你也有选择淋雨的权利!
    我有为你遮风挡雨的权利,你也有选择淋雨的权利!

    给予和接受是两种对等的权利,父母对孩子为了孩子好,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给予,那么孩子也是有可以拒绝的权利,给予孩子过多,只会让孩子喘不过气来。 01、今天是女儿到校的时间,昨天晚上商议好,今天早起坐地铁去。从家到学校乘地铁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 闹钟定到6点,我不到5点就醒了,开灯看了一下表,迷迷糊糊又睡了过去。听到闹铃后,醒了一下神儿,6点10分起床,叫醒女儿。 我洗漱,换衣服,然后给自己倒了杯温水喝了,把昨晚买的面包放入烤箱加热,就去女儿房间开灯,女儿用温柔的哼叽声抗议关掉。 我路过她门口,她坐在床上跟说我:妈妈,我在换衣服了! 她是在告诉我:你不用催促我! 母女搭档这么久,我们已经知己知彼了。 我一边先自己吃早餐,一边觉察自己的情绪:一开始看到女儿没动静,我有那么一丁点儿着急,但是很快就平静了,上学

  • 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那么你就是个“强盗”!
    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那么你就是个“强盗”!

    孩子可爱时,你喜欢他是个孩子;孩子顽劣时,你希望他像个大人。这是思想上的强盗,强压孩子希望孩子能有大人一样的思维模式。 01、最近半个月,因为流感,儿子一直留守在家。连续15天,全天24小时无缝隙的陪伴,渐渐耗光我的耐心,亲子关系越发堪忧。 有一天想带他出门吃饭,等我穿好厚厚的羽绒服站到门口,才发现他还坐在沙发上看书,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十分暴躁地催他快一点。 结果这孩子不仅没开始穿衣服,还慢条斯理地走到我面前,特别认真地看着我,问:“妈妈,我觉得你最近好像变坏了,是这样吗?” 我没搭腔,只是继续催他穿衣服出门。 到商场后,我想直奔饭店,可儿子赖在玩具店门口,一直磨蹭了很久。 在饭店坐定后,我在点餐,他绕着桌子来回转圈,一会儿坐到我旁边,一会儿坐到我对面,后来又把水在两个杯子里倒来倒去。 我强压着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