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生活中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相信你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论,但是父母不管住自己这3点,再爱孩子也没用! 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眼里长不大的孩子,甚至把他们当成掌中宝,生怕他们受到一点风吹草动。即使这样家长们还是会给孩子造成一些伤害,这是为什么呢? 1逼孩子向他人打招呼,伤害他的自尊 假期间,莉莉带女儿多多回老家,出门前就跟女儿说见到长辈们要大声问好。可到了老家,孩子怎么都不开口,羞涩的躲在妈妈背后。 莉莉喊了好几遍,“快喊舅舅?”女儿就是犟着不喊。莉莉急了:“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为了缓解尴尬场面,莉莉只得无奈地说,“不好意思,我家孩子太内向了!” 见人打招呼,见了亲戚长辈问好,这是基本礼貌,是孩子为人处世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但若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基本礼仪,而“逼”孩子打招呼,往往效果会事与愿违。 这位妈妈为
说起批评,父母都不会陌生。 每当孩子犯错,出现不良行为时,批评就成了父母的一种教育方法,但是怎样批评是一种艺术,一旦处理不好, 很可能伤害孩子或者不良行为愈演愈烈。 想要做到正确的批评,这三个底线,父母需慎重触碰。 1 对人不对事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批评孩子时,口无遮拦,只顾着发泄情绪,将批评的矛头指向孩子本身,而不是孩子的行为。 比如父母不满孩子学习,说:“你就是笨!”而不是说:“花的功夫不够。” 比如孩子做错事撒谎,父母说:“你这个撒谎精!”而不是说:“撒谎是不好的!” 当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就事论事,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而不是任性、放纵地指责孩子的人格和品质。 “笨”和“花的时间不够”,"撒谎精”和“撒谎的行为”,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客观评价孩
家里有个萌娃,宝妈别提会有多开心了。那么,家里有个会撩人的小萌娃,宝妈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很多网友妈妈表示已经被自己家的萌娃撩出了少女心。 @花月牙儿:有次我逗我儿子说他长得丑,他对我说,妈妈,我不丑,因为我是妈妈生的,妈妈很漂亮。所以我也很好看。 @歪歪:今天被两岁的女儿撩了,她捧着我的脸说,妈妈,我好爱你啊!想想她最近被我不停的凶,真是惭愧啊! 孩子的爱是最直接最纯碎的,时常让人感动不已,萌萌的可爱至极! @qzuser:前天正在炒菜,六岁的女儿跑过来说:“妈妈,你炒的菜有种味道,别人都闻不到,只有我能闻到”“哦,什么味道?”女儿回答:“是爱的味道。”天啊,我个小人精!你在哪学的,老夫的少女心啊,萌化了。 每个女人都有一颗少女心,只是没有碰到对的人。当你的老公没有恋爱时的甜言蜜语,上帝已经赐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变得更加优秀,希望能够比自己生活的更好,那么你都不上进,凭什么逼孩子努力! 希望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么首先你得是,无愧于一颗能提炼出靛青的蓝草。 01 与好友M电话,她给我讲了一段笑话。 开学在即,M要求10岁的女儿,定下新年学习的目标,好为之努力。为了让女儿领悟透彻,她找了许多身边人,低学历,混的吃力的案例。对话大概是这样: “如果你不努力读书,就只能像小姑那样做苦力活,每天扛水爬几十层楼送水。” “这么辛苦啊,那小姨读了大学吗?” “读了啊,所以她每天在空调房里工作。” “那妈妈你读了大学吗,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妈妈没有读大学,我的目标不是大学,是当老板。” “那你现在是老板了咯,你目标实现了。”
再过几天,就是小毛佳9岁生日,小家伙十分期待。 昨天我们一起商量他的生日party怎么举办。小毛佳很有主见的提出想在必胜客进行,并要邀请他的许多好伙伴、好同学一起参加。 在策划活动过程中,我提出:“小毛佳,你邀请好朋友一起参加party,我和妈妈都非常赞同,但是爸爸有个小建议,想和你探讨下?” “什么建议,老爸?” “以前你们同学生日party,大家都会准备礼物,更多的是选择一款玩具送给他。老爸我认为这不太好。”我抛出我的观点。 “同学过生日,我们不送玩具?那送什么礼物?”小毛佳睁大圆溜溜的眼睛望着我。 “让我想想,你也开动小脑筋,看有没有更有意义的方法。”我拓着下巴开始思考 。。。 孩子过生日,小伙伴们、大人们给孩子准备些玩具做为礼物。是件很平常的事儿。为什么我要提出“反对意见”呢?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都会做出很多牺牲,比如会为了孩子买学区房,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父母的这个行为,竟是伤孩子最深的毒药! 我有个朋友,孩子4岁,原本是有房子的,但不是学区房。 为了能让孩子上好的学区,结果把房子卖了,凑了全部的积蓄,换了一个又破又小的老学区房。带着老人,一家四口挤在50多平米的空间里,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但她却说: 为了孩子的未来,就是得有所牺牲的。 前阵子再看到她的时候,竟是憔悴了许多。 问起来,孩子现在转到了一家知名的私立国际双语幼儿园,平时还报了绘画、英语培训班。想到孩子未来的教育,夫妻俩除了工作外,又找了份兼职。 我劝她别这么拼,但她很倔强: 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有钱的。孩子的教育就是用钱砸出来的,这钱必须得挣出来。 看着她的样子,我不知道
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走法,你不能要求别人和你是一样的做法。比如带孩子,你也不能随便去指点别人。 这个春节,一个亲戚家喜得白胖的大孙子。给娃娃办喜宴的时候,一圈人围住一个小媳妇儿和她怀里尚在襁褓中的新生儿,你一嘴我一嘴地夸孩子,夸这家人好福气。 这时候有个大嗓门的女人问了句:你是喂奶粉还是吃母乳啊? 小媳妇儿轻轻答:奶粉。 那女人一听就激动了,开始满腔热情地强调,母乳有多么多么好,孩子吃了不容易生病!你怎么给他喂奶粉,又费钱又不让人放心,你这么年轻身材也好恢复的……blablabla。 她说得当然正确无比。然而在她用心用力地说了半天,那个小媳妇终于忍不住了,红着脸说:婶儿,我知道母乳好,可是我有乙肝。 话音一落,整个空气里都是尴尬。 儿子学校边上,有对烤烧饼的年轻小夫妻。他们常年驻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从小缺乏两种教育,金钱教育和死亡教育。一个关乎生,一个关乎死。死亡教育教我们如何面对死亡和对待失去,金钱教育则教我们如何获得和对待拥有。 图片来源:电影《千与千寻》 2017年2月,重庆开州12岁男孩小爽,在打赏女主播的时候,刷新了整个网络的消费新数据:5秒钟6万元。 记者问他:「为什么打赏这么多钱?」 男孩:「我觉得她很搞笑,非常喜欢她,就打赏了。」 记者:「钱从哪里来呢?」 男孩:「刷妈妈的支付宝,还有自己的压岁钱。」 记者:「你刷钱的时候,不会想一下吗?这么多钱,一下子花出去。」 男孩:「想什么?我喜欢就买道具,然后打赏咯。」 记者:「可是妈妈挣钱很辛苦的。」 男孩:「很辛苦吗?我没感觉啊。」 许多孩子对于钱的认识,
很多孩子出生时的智商已经比一般的孩子要高出很多,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没有及时发觉到,那么如何知道孩子的智商高于同龄人呢?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简单的如何辨别孩子智商高低的办法,孩子智商的高低都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父母可以通过孩子的一些特征来判断孩子的智商。 特征一:擅长玩游戏 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思维逻辑比较清晰明确,游戏能加快他的智力发育,思维运转的能力明显增强,肢体的协调性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大脑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此类孩子的智商肯定是不会低的。 特征二:以搞恶作剧为乐 孩子如果热衷于搞恶作剧,学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现,请不要责骂或者是惩罚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时,你会发现孩子的智商其实是很高的,恶作剧来源于孩子大脑中的想法,在构建整个过程时,孩子的大脑已经都在思考问题,这也意味着孩子的智商是很高的,没有高的智
家长们的思维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知道这些思维习惯,是会让孩子受益一生的。 1、跳出“二元” 灵活、宽容 其实很多成年人的思维还停留在非对即错、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当中。二元思维这个框架,挡住了人们对于真实的多彩世界的认识。 二元思维中的人,很难深切理解真实世界中的各种事、各种人。他们的思维比较僵化,比如我经常遇到妈妈问我,遇到孩子打人的时候,应该怎么办?遇到某某情况,怎么做才对孩子好? 他们较难理解,孩子打人,可以根据情景有完全不同的处理,并没有一以贯之的处理方法;而且同一种情况也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家长不同的态度也可能没有优劣之分。 各种育儿理念各有所长,并非谁对谁错、泾渭分明。有句话说“生活中的每件事,至少有三种正确的处理方法”,我觉得很多时候可能十种都不止。这样
家长带孩子出去玩,孩子往往很开心,但是有时候孩子会提出很多的要求,如何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说“不”?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很多孩子跟父母出去玩时,都有要东西的习惯,看见喜欢的东西就会忍不住让父母买。特别是现在的商场也越来越“缺德”,儿童游乐场的边上往往都是玩具店,导致这一现象越来越多,父母想躲都躲不掉。而面对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作为父母的我们,一方面害怕一味的拒绝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方面又怕满足太多就会造成溺爱。然后就很容易陷入到焦虑中,生怕自己没能做到不偏不倚,成了一个失败的家长。 在这一点上很多家长是被育儿书上的观点误导了,这不前两天猫爸就看到一个这样观点:那些因为物质索要被拒绝的人,将来或将发展成内在匮乏型的人格。因为曾经要求被拒绝,所以他们会在潜意识形成这样的认知:我不够好,我不配得到。于是,长大以后,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他们都不敢争取自己的利益,因为害
很多孩子都有磨蹭的习惯,可是家长你知道吗?孩子磨蹭并不是坏习惯,不要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看问题! 孩子磨蹭对于不少家长来说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早上起床磨蹭、吃饭磨蹭、穿衣磨蹭,越是时间紧张他越“不着急”,家长急得火冒三丈,孩子却是慢条斯理。 其实,磨蹭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给孩子贴了一个负标签,家长认为的磨蹭就是坏习惯吗? 误把专注当磨蹭 凡凡平时酷爱飞机模型。每次画飞机,他都会非常认真地勾勒出飞机的每一个线条,不仅如此,他还会在原有的图形上加以改装,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新型飞机。 有一次下午放学后,凡凡一边等奶奶来接,一边学叠飞机。正起劲的时候,奶奶来了。老师看凡凡正在专注地叠飞机就没有打扰,对奶奶说:“让孩子再叠一会儿吧,您耐心等等。”奶奶却说:“这孩子就知道玩,玩起来没完没了。” 于是,不顾老师的劝阻,走到凡凡的身边
教育好一个孩子,家长是要花费很多努力的,当智慧的家长和孩子沟通时,他们往往能忍住“但是”。 “我们家孩子挺好的,但是……如果他能把这些缺点都改掉就好了。”这样的家长可能一次又一次明确指出孩子身上的毛病,可孩子为什么非但不改,还很烦、很生气,原因就在于家长说的话孩子不爱听。 智慧的家长和孩子沟通时,能忍住每次脱口而出的“但是”,把对孩子的否定咽回去,只说肯定孩子的话。暂时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或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时,宁可闭嘴不说话。 忍住“但是”,因为“但是”就像浓浓的大蒜气味,是一种带着否定气息的“口臭”,熏得孩子难受。有的家长说:“我先夸孩子的优点,最后再说‘但是’。”就像有人说“我吃了大蒜后,嚼点茶叶”,张口冒出来的是茶叶加大蒜的味道,无论先说多少优点,添加多少肯定的“作料”,“但是”之后,孩子闻到的还是大蒜的臭味儿。 有家长
好动不是多动,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不少家长朋友把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画了等号,人为弄宽了儿童多动症的外延,让孩子无辜蒙冤。 01儿童多动症究竟有什么特点?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难于集中,情绪不稳,有的还有一些感知障碍。多动症的病因有遗传方面的因素,也有神经心理学、生物化学、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 也就是说,尽管有些孩子的确很好动,很像多动症的症状,但并非多动症。 02造成孩子好动的原因有哪些呢? 1年龄特征 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如果像个老太太似的坐在那里沉稳不动,反倒是令人担忧的事了。孩子刚上学,还没有养成安静学习的习惯,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2气质特征 人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多血质的孩子就是活泼好动,情绪不稳,注意力和兴趣容易转移,做事常常不够专
孩子们都是一张白纸,家长就是那只可以描绘白纸的笔,可是家长你可以给孩子爱,但不要去决定他的思想! 时间是治疗心灵创伤的大师,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周三好,下周孩子们就要开学了,在寒假和春节期间被暂时遗忘的家庭教育问题又要重新被放到重点之中。对于这个话题,小淘想分享黎巴嫩诗人Kahlil Gibran(卡里尔·纪伯伦)的一首充满智慧和哲理的小诗“On Children”,让它引导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本质,并重新审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被家长们放在心上,如果发现孩子在异性感情有“风波”时,家长你会怎么做呢? 记得以前收到过后台一位粉丝的留言:我孩子早恋啦,怎么办? 我问她孩子多大? 她答:6岁,读大班,去接他放学时拖着一个小女孩的手不肯放,说是要带回家一起睡被窝。 当时就把柚子妈逗乐了。6岁,多么天真无邪的年龄,怎么能跟早恋扯上关系? 我回复:你是怎么对待孩子这个行为的呢? 宝妈:我肯定是严厉批评啊!你说他这么小,就要把异性带回家一起睡觉,长大了还了得? 我:那你有没有问孩子,为什么想带小女孩回家睡觉? 宝妈:没有。 我:那你去问问,听听孩子的回答我们再聊。 十分钟后,收到了宝妈的回复:他说小女孩经常分糖给他吃,他们一起玩得很开心,所以他舍不得跟她分开。 我笑了,你看,
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成就非凡,出人头地,可却很少有家长反省自己做的够不够好。那么做为家长,你能做到这样教育孩子吗? 1、没有负担 有这样一个家庭,儿子的成绩很不好而且越来越差,有一次考了全班最后一名。父亲接过儿子的试卷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以后你没有什么负担了!”儿子大吃一惊,忙问:“爸爸,你是不是病了?” 父亲说:“没病,你想一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呢?不用担心再有人超过你,但你只要往前跑,肯定有进步。” 儿子受到启发,心里就高兴起来。第二次,考了全班第29名,父亲看到了儿子的试卷,兴奋地说:“太好了儿子,你比上回前进了十几名了!” 第三次,儿子考到了全班第10名,父亲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只差9名了。” 就这样,不管孩子的成绩是好是坏,父亲总是坚持正面激励,从不训斥责骂,而孩子
孩子多动症是怎么回事?孩子多动症有哪些表现?孩子“皮大王、淘气鬼、大马虎”是不是病?能不能治?下面看看孩子如果真的有多动症该怎么办? 新学期开始啦!可总有一群父母在揪心: 孩子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 多动任性,调皮捣蛋,情绪不稳定; 不受其他小朋友欢迎,孤立不合群…… 如果有以上症状,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 多动症就是活泼好动吗? 老百姓常说的多动症,在医学上有个专有的名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这个疾病在学龄期儿童中广泛存在,以注意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为特征。中国儿童总体发病率为5.7%,如果一个班级有50个学生,那么就可能有2-3个学生患有多动症。 它可不仅仅是活泼好动、调皮捣蛋那么简单,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任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深,孩子最害怕和最讨厌父母做哪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而父母对孩子的惩罚和责骂也是很常见的,在我们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也能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某些教育方法上的错误呢?虽然父母也是为了孩子好,但也需要讲究方法。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在乎的事情很多都是和父母有关的,孩子最害怕、最讨厌父母做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知道这些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不知道,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害怕爸爸妈妈吵架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机构对3000多名学龄期儿童做了一次心理调查,当被问到“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很多孩子的回答都是“我最怕爸爸妈妈吵架”。可见,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孩子想要看到的是爸爸妈妈相亲相爱。在孩子面前吵架,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对于心理承受力差的孩子来说,很容易产生
很多父母选择忙事业而少了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面对选择事业还是陪伴孩子这个问题,如果想通这三点,这道题就会做了。 每到假期结束的时候,你的孩子是否出现以下症状: 特别粘你,甚至连上厕所都想和你一起。 要抱抱,要亲亲,要举高高。 忍不住问:“爸爸/妈妈,你可不可以不去上班?我不想你去上班……” 原来,孩子和你一样,舍不得假期结束。因为假期结束往往意味着爸爸妈妈无法整日陪伴身边,忙碌而劳累。 看到孩子的这些表现,一些父母难免又陷入了纠结之中:常常说自己很爱孩子,那么为什么不能为他放弃事业?放弃事业可能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下滑,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究竟要怎么选? 总之,工作还是家庭,从来都是一个问题。选哪个都觉得有亏欠有损失,两者兼得拥有超高难度系数。实际上,想通以下三点,这个难题也不难解了。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