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越无私的父母,越容易养出自私的孩子,那么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呢? 前段时间,和几个朋友聊天,谈到孩子自私的话题时,大家都颇有感触。 有一朋友说出了自家孩子的一件小事:孩子爷爷生日那天,一家人去饭店庆祝,期间点了一盘排骨,但孩子霸占着,别人谁也不许动筷子。 姑姑趁着孩子不注意,给爷爷夹了一块,结果孩子发现了大吵大闹:“爷爷吐出来!吐出来!” 朋友无奈地说:“当时我楞在一边,突然觉得自己的教育特别失败。” 为什么有的孩子越长大,越自私? 在许多家庭,孩子是家庭的重心,所有好东西都留给孩子,大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能省则省。 但即使如此,现在很多孩子,只关心自己的得失,不懂得心疼体谅长辈。 经常有父母感叹:我们对孩子这么无私,为什么孩子却越变越自私呢? 其实这跟孩子
我们都知道,情绪对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情绪的稳定可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父母如何保持情绪的稳定呢?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 工作不顺心的一天,回家看到调皮捣蛋的孩子、散落一地的玩具,马上就怒火中烧,忍不住对孩子咆哮起来,大人的指责、孩子的反抗,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 反之,如果是股票涨停、心情很棒的一天,面对同样的场景,反应就没这么激烈,甚至觉得孩子淘气地可爱,忍不住给他一个爱的抱抱,充满温情。 你看,多么“有原则”的父母,对待孩子同样的行为,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情绪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父母的情绪,常常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法。 而小时候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情绪的表达,都会影响孩子性格脾性的形成。 情绪化的父母,是孩子的一场灾难
穿着尿不湿长大的孩子,终于可以自己上厕所了,对孩子来说应该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事件了。如厕训练一波三折,打屁股能让孩子长记性吗? 如厕训练的过程中总是难免会有很多小“事故”,尿裤子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刚开始如厕训练,孩子总是尿裤子,那可能是时机未到吧,但如果已经训练好了,突然又总是尿裤子,这是怎么回事? 去年圣诞节过后,妞妞就满三岁了。圣诞假期结束后,她就升到托儿所的大班。在这个圣诞假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家里有了新成员,弟弟出生了。妞妞表现得非常大度,完全就是一个大姐姐的样子,特别喜欢照顾弟弟,也喜欢模仿弟弟。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她在托班最好的朋友没有和她一起升班。她突然变得非常非常抗拒去托班,哭得我和家里人都很难受(但据老师说我们走后她只哭了一小会儿就玩起来了)。一开始我们的注意力都在妞妞抗拒托班上,但很快,我们发现她变得很爱尿裤子……之前
孩子做事情磨磨蹭蹭的,是不是当父母的很着急,那么面对孩子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父母越急,孩子越磨蹭,解决孩子磨蹭用3招,招招管用! 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不可操之过急。要说孩子最让你发“火”的十个行为里,相信磨蹭一定是榜上有名,经常听到来自不同妈妈口中,孩子的同一种“磨蹭”! “早上出门,明明5分钟搞定的事情,非要花了20分钟,吼一下动一下,真的是不知道咋办了!” 相信每个父母都知道,发脾气是最差的教育,冷静之后你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解决,孩子依旧该磨蹭就磨蹭,那么作为父母的你,知道孩子为什么磨蹭吗? 1.父母不放手 很多家长会认为:什么是我不放手,明明孩子真的太磨蹭,我才会出手让孩子快点做完的。可就是这样的一次次出手,让孩子找到了磨蹭的借口,试想:孩子起床时穿衣服磨蹭了半天,你是不是急的赶紧帮他收拾
人的一生是场马拉松,从孩童跑到年老。有的孩子只是落后了一阵子,最终会赢得比赛,有的孩子本来只是落后一点,后来差距越来越大,连前面人的影子都看不到。同样是落后,为什么有的人最终可以逆袭呢? 我接触了很多孩子,他们本来也都天真可爱,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适应学业或者纪律,被贴上了各种“差生”的标签,好动,坐不住,注意力差,成绩差等等。家长都心急不已,如何改变现状,让孩子走上逆袭之路呢?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行为,点点滴滴的行为,汇聚成结果,你想让孩子逆袭,慢慢赶上来,你的理念是怎样的?很多时候,正确的思维方式,比所谓的努力更重要。显然,你过去的理念并没有令到孩子有好的成果,要不要来了解一些新的? 今天来聊聊,让孩子逆袭,你需要哪些思维? 1、别让评价系统单一 不要做一个单细胞动物般的家长,对孩子的评估永远
有些孩子的专注力不太好,那么这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毁掉孩子一生专注力的3件事,或许你正在做!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 为了孩子能出众、出彩,许多父母绞尽脑汁地在“努力”这一深水区,激励自己和孩子。 然而,纵观“学霸”群体,会“惊天地泣鬼神”地发现:决定孩子成绩和学习效率的,不是用时间堆积起来的“努力”,而是专注力! 但因爱得太过,或是太着急,往往在特别的时期,父母会做出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情。 以下3件,是常见。 1第一件事:0—3岁 打断、干扰 莲子妈记得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前段时间带小鹿回老家,习惯自娱自乐的他,在地板上专心地搭积木。
每当熊孩子耍赖、讨价还价的时候,做为家长的你会怎么应对呢?一顿吼叫甚至揍吗?不用这么“暴力”,试试这一招吧! 玩手机、打游戏、看电视没完没了,过了规定时间还会忍不住偷偷玩儿; 做作业总是需要有人监督催促,指望ta主动完成?门儿都没有; 一到外面玩就不想回家,“再多玩半小时嘛,妈妈”,半小时到了,“再玩10分钟嘛”…… 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自律性差,除非家长吓唬、发火儿,否则就别想消停。与孩子要斗智斗勇,时刻都在考验父母的智商、情商、财商还有逆商! 今天我们就来和各位爸爸妈妈介绍一招儿育儿秘诀,专治熊孩子耍赖、讨价还价、自律性差、自主能力弱,家有4-15岁儿童屡试不爽!也许你此刻将信将疑——究竟是什么高招儿,能让孩子学会管住自己,学会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呢?答案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花钱!这个答案可能有些出乎你意料,
生活中,有些孩子不听话时,总是会听到有些家长说“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不得不说,这句话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午后,我带着女儿到小区附近的游乐场玩。 临近傍晚时分,家长们大都陆续牵着孩子回家了,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还不肯走。 妈妈各种温情劝导、利诱,甚至把他抱起来强行带走,都不见效——“小正太”挣扎着蹬着腿蹦出了妈妈怀抱,很犟地赖在摇摇车里:“就!不!走!”。 妈妈着急了,气呼呼跟男孩扔了一句:“你这孩子太不乖了!再不跟着走,妈妈就自己走了!”话毕,她故意装着一脸决绝,头也不回地走了。 但“小正太”却一脸淡定,似乎对这一切不以为然,仍坚定地“留守”着。 正太妈妈皱皱眉头、咬咬牙,趁孩子不留神,迅速消失在他的视线里,侧身躲进一旁的“绘本馆”门后,“暗中观察”着孩子。 只见那娃独自在车里呆了十几秒,随后东
世界上没有完美,可是在宝宝的心中,父母总是完美的,不管你给宝宝打多少分? 宝宝都会给你满分! 曾有这样一个视频:一位记者采访一些父母和他们的孩子。 记者问父母:“如果给您的孩子打分,您会打多少分呢?” 爸爸妈妈们一个个开始细数起孩子的不足之处,然后迟疑地回答:“70分吧”“85分”“我觉得90分吧”…… 当记者问起正在玩耍的孩子们:“如果让你给爸爸妈妈打分,你会打多少分?”孩子们扬起稚气的小脸,骄傲地回答:“嗯,100分”“我给妈妈100分!”…… 在小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完美的,而在家长眼中,孩子都是有缺点的,十全十美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 宝宝在一岁之前,宝宝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几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父母照顾,如果有需求只会用哭来表达。 有一位妈妈说宝宝四个多月,
有了孩子,相信很多家长都在心里对自己说过:我要当个好爸爸,我要做个好妈妈......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妈妈呢? 昨晚女儿又有作业没有完成,在学校补的,今天英语老师私信给我,请我在家多加关注。 我心里马上一堵,女儿最近的情况我何尝不知道呢? 开学两周了,女儿久久不进状态,漫画和小说占用了她大量的时间。 在周末两天完成三个补习班、外出游玩一天的情况下,还偷偷地追大部头小说,她的作业质量可想而知。 爸爸也清楚地知道女儿最近的情况,在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面对申请学校和升学的双重压力,孩子还如此“顽劣”,说实在的,我在心里暂时无法接纳她的行为。 最近的一段时间,我们家可谓焦头烂额,女儿糟糕的“自制力”每天都在挑战我们。 春节过后一直到现在,漫画和小说女儿买了丢、丢了买,父女俩的“谈判场面”已经上演过好多幕了
你的孩子是否一直苦学无效?不管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好成绩?其实,他可能不知道,有时候低质量的努力也是一种懒惰。 并不是所有的勤奋努力都理应得到回报,关键是看最终所取得的结果。没有效率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这篇文章转给你的孩子看看吧。 1 低质量的勤奋是伪装起来的懒惰 很多学生勤奋的背后,掩盖着懒惰的本质。 低质量的勤奋,就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表面上很刻苦,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学习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就拿学习来说,从晚饭后到半夜十一点,你给自己塞了满满的单词、公式定理、历史年份,却没有工夫想哪些是自己没有掌握的,哪些是做了无用功。 你看了教辅排行榜,学霸笔记、教材详解、5年中考3年模拟,你一个也不舍得放过,却没有细细品尝这些教辅里经典例题的详解考察知识点,更别提一一消化。 这样毫无目的的忙碌
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家长常做这10件事,孩子更自信 不少父母存在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不要老跟别的孩子比 拿自家孩子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这对孩子不公平。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拿孩子跟他以前比,只要孩子这段时间有进步,就应该为他感到高兴。 2、不要嘲笑孩子 有些父母开玩笑似的嘲笑,有时候也会打击孩子。因为孩子分不清是玩笑还是真的嘲笑,有的家长会说:“你这个小笨蛋!”在大人看来可能是昵称,孩子却不太理解。 3、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 这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要求受重视,比如孩子提出:“妈妈,你陪我玩一会儿!”如
经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答案是令人震惊的,家长们,别再对孩子大吼大叫了! 我们常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们真是操碎了心;孩子开学后,家里又要鸡飞狗跳、大吼大叫起来。 但是如果你知道孩子被吼后心里在想什么,那你在下次爆发前一定能控制住自己。 因为虽然一句吼能让孩子马上安静下来,但是给孩子所带来的伤害,简直超乎想象。 大树老师好朋友丸子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她给我说自从孩子上一年级以来,感觉自己的脾气差了很多: 孩子早上赖床,催了两次还不起来,就开吼;孩子做作业慢了、老出错了、考试成绩差了,都忍不住吼。 因为一年级前没有什么学习压力,所以不管孩子慢一点、懒一点也都没太在意,但一年级后压力大啊,不催不行。 可是每次一吼,看着孩子那怔怔的、可怜的样子就心疼,而
妈妈带着卉卉参加同学聚会。餐桌上,为了让女儿好好吃饭,妈妈说道:“你看苗苗姐姐吃得多好啊,你要向姐姐学习!”卉卉听后,大声嚷嚷起来:“哼!我才不要吃那么多呢!会和苗苗姐姐一样,吃成一个大胖子!”旁边的苗苗顿时放下筷子,满脸通红,大人们一时都尴尬不已。 类似的情形你是不是也遇到过? 三四岁的孩子,可能经常干些让家长感到难堪的事情。有些家长觉得是孩子不懂事,没有教养,不懂礼貌,缺乏为人处世的社会性,但有时又会觉得这是孩子内心单纯、思维简单,应该保有孩子的童真。因此,家长常常感到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引导。 孩子心直口快,受限于心理理解能力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孩子之所以心直口快,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心理理解还存在着局限性,能力发展得不够好,水平不够高。 何为心理理解能力? 心理理解能力( Mi
“孩子越大越难管”,这几乎是很多父母感到最无力的一件事,我也经常有这样的受挫感。但我一直会进行积(a)极(Q)对(jing)话(shen):孩子哭闹不是需要我们管,是在向我们求助。我们感觉无力了,说明我们的技能需要升级,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这样的对话可以说是我这将近4年来一个人带娃却始终保持比较稳定情绪的法宝之一,毕竟孩子还要带,与其“她哭我发火”这样的两败俱伤,不如尝试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对自己对孩子都好。 而且特别神奇的是,当我思路转变后,我真的发现,尽管孩子面对各种问题表现出的行为是不同的,但是大部分的问题本质是一样的,通常来说有这三大类。 1、情绪问题 成长的过程就是自我与外界规则不断的碰撞,当孩子发现“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按照他们想的那样进行”时,就会有情绪问题,沮丧、生气、愤怒、伤心等等。 如果我们只看到的是孩子大
生活中,有些孩子简直就是个捣蛋鬼,好像从来都不听话,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与其大发雷霆,不如先来看看8种保持冷静的方法。 1、深呼吸 吸气,呼气,重复。 有时候,冷静下来只是一瞬间的事。 你告诉孩子要把玩具收拾好,马上准备睡觉了。五分钟后,你再去看,发现玩具仍然散落得到处都是…… 你觉得自己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如果你怒气腾腾,此时跟孩子交流只会让孩子也情绪激动。 你要做的是:转身,闭上眼睛,深呼吸。花点时间冷静一下,让情绪稳定下来。然后把你想要说的话透彻地想一遍,再冷静地去表达。 2、认真教导不代表要尖酸刻薄 不要大喊大骂, 在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指导时, 要使用坚定又柔和的语气, 表明:我是认真的。 对孩子造成最大影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用给孩子钱的方式来让孩子做一些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做些小事也会要求报酬了,那么这是”小财迷“的表现吗? Q:我女儿3岁半了,平时感觉她有点小财迷的倾向,比如每次让她整理自己的玩具,或者帮我做点事情,就要给她钱,她才会干,为什么这么小就这么势利呀?该如何扭转她这种心理? 小编:在看到这个问题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在家里,是谁给了孩子这样的概念:在做了一些事情之后,要用金钱的方式给予回报? 或许平时,家人在和他互动的过程中,渐渐植入了这样一种观念。 有可能在孩子的意识里,他想的是:当我帮妈妈做一些事情、我参与家务时,我会获得报酬。 在这个提问里,宝宝是3岁半。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规则意识的敏感期当中。他们会对纪律性、规则性的事情有非常严格的执行,甚至是绝对的、百分之百的执行。 我个人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因为太牢固,才给了父母们去伤害它的底气——孩子们不会因为一次怒吼而走掉,也不会因此怀恨在心,他们常常以包容的心去对待每一次的伤害。 然而,为人父母的我们怎么会不知道:委屈是存在的,惧怕和慌张也是切实存在的。孩子们只是无力抗争罢了。 所以,如何才能戒掉被孩子惹毛的那个自己?试试给自己安装一个暂停键吧。 1.让家人成为你的暂停键 下班回到家,一身疲惫。结果一进门就看见孩子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并且在你的制止下继续乱丢乱扔。你和孩子讲道理,加之白天工作带来的烦闷,情绪已经堵在胸口、处于爆发的边缘。孩子是有错,但他有可能在此时成为你负面情绪的出口。 及时按下暂停键。叫来一位家人,替代你管教孩子,好让你赶在情绪爆发之前“撤退”。撤退后找一件事情分散注意力,洗碗、洗衣服、或者打开衣柜想想明天穿什么,总
孩子一生中的黄金8年,家长该做些什么呢?家长们要了解这些成长规律,这样当孩子遇到困难和麻烦的时候,家长就会更多一些底气。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了数千位孩子的真实成长,发现人类行为的发展完全是有章可循的,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在动作、语言、社会行为和情绪发展各个方面的表现和特点,是完全可以准确预测的。 1岁培养安全不可错过的一年 孩子一岁时,父母该做的,其实是多陪孩子玩就好。这胜过任何生硬的知识,因为他在这里已经学到了更宝贵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有人疼爱,知道自己是父母最珍贵的宝贝,知道有人会帮助他,还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每天都经历着挫折和困难,小小年纪,要千方百计地做自己力量所不能达到的事情。 他们特别喜欢有人在他们身边,注意他们的举动,逗他们开心,和他们说话,以及用一切最自然的方式跟
带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明明能走却赖着家长要抱抱,那么家长是抱还是不抱呢? 阳春三月,春天的脚步渐渐走近了。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都不甘心周末宅在家里,而是拉着孩子一起出行,爬山赏花各种活动走起,总之,不负春日好时光就对了。 可是,部分带着孩子出游归来的家长在群里悄悄吐槽:“下次再也不带他们去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爬山,还没走几步路。“爸爸,我爬不动了,要抱抱。” 赏花,在公园里走不远。“妈妈,我走不动了,要抱抱。” …… 在强大的母爱和父爱的支撑下,在孩子各种撒娇哀求声中,家长们只能硬着头皮扛着轻则二十几斤、重则几十斤的娃或上山或暴走,回家后还得照顾孩子的起居、陪玩,好不容易把孩子折腾睡了,一身疲惫躺在床上,发微信的手还在忍不住颤抖。 “孩子只要学会走路后家长就轻松了——这是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