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依靠,但是现在的家庭,很多孩子都带的娇气,什么都需要父母帮忙做,面对孩子的依赖,家长该如何去做? 现代家庭里,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孩子在两岁半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忽然“什么都不会”了——不好好穿衣服,非要妈妈给穿;不好好吃饭,非要妈妈喂,不想自己走路,非要妈妈抱……总之,并不是不会,而是“不想做”,总想依赖成人。往常一用就灵的“夸奖激励法”也不管用了,孩子不断地撒娇或撒泼,让妈妈们大伤脑筋。 面对这一情况,家长的处理方式尤为重要,但大部分家长却并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孩子的依赖行为,引导其真正自立。 【经常妥协,延缓其“自立”】 在孩子哭闹撒娇后,家长要么直接代劳,要么先“冷处理”,却禁不住孩子的哭闹,僵持一会儿后,还是代劳了。虽然过程不同,但最终都向孩子妥协了。而这种妥协背后的想法往往是“长
有些孩子性格慢,那么做事情也是很慢的,这急坏了做父母的,帮助小孩改掉爱磨蹭的习惯,从这几点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小孩总有一些习惯让父母烦心, 例如爱磨蹭,想想小孩每天从起床、上学、吃饭到睡觉,都要父母催催催,是多么让父母上火而又无奈的一件事。 小孩爱磨蹭,常常让父母叫苦不迭。总是催催催,不仅会耗去父母的大量精力和时间,而且容易让父母上火和发脾气,影响小孩成长和家庭和谐氛围。小孩的磨蹭让父母如此烦心,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父母帮助小孩改正呢? 1、告诫小孩迟到的后果 首先,父母需要明确的告诉小孩,他的这种磨蹭可能会造成哪些后果,比如不早点起床,会造成上学迟到,会被老师责罚等,而且他的这种磨蹭,还会影响父母上班,如果父母迟到了,会被扣工资,这样就会导致父母没钱给小孩买礼物等。 父母要让小孩懂的利弊得失,这样小孩经
为什么二胎比一胎累?为什么很多妈妈有过头胎就不想要第二胎了呢?女性在怀孕过程中,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怀二胎要比一胎要累,这是为什么呢?是女性的错觉还是实有其事呢? 生二胎时,相比一胎,女性有着更丰富的经验,理应来说,会比一胎更轻松一点,但是由于这4点因素的影响,大多孕妈会感到二胎比一胎更累。 1、年龄因素 一般来说,一胎与二胎会隔两年时间或者更长,其中也有一部分孕妈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开放,开始思量再要个小孩的,总体来说,生二胎是孕妈的身体素质大多会有所下降,再加上有些女性还要上班等,常会让感到累,动不动就腰酸背痛等,会有不想做家务、不想运动、不想工作的“三不想”情节。 2、家人的思想转变 怀一胎时,孕妇是全家人关注和呵护的焦点,家人总是想方设法全方位的照顾孕妈,不让她冻着、不让她伤着、不让她饿着,总之孕妇是家里的“小公主”
婆媳育儿观念有冲突怎么办?自古婆媳问题一大堆,如何处理好婆媳直接的关系是一门学问,下面来看看如何解决婆媳直接的育儿冲突矛盾。 说到与长辈的育儿观念不同,很是苦恼。如果是自己的妈妈还好,还能沟通,是婆婆的话要不就是容易导致冲突,要不就是完全没有办法只能让婆婆做主。下面就来讨论一下婆媳这个复杂的家庭关系。 一 | 婆媳关系为什么这么难处理 在所有人际交往关系中,婆媳关系可能是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关系之一了,它不可能像夫妻关系那样直接,可以有话直说。还因为婆媳之间本来就缺乏长期相处的理解,沟通也不可能太直接,很多微妙的心理在有了孩子之后,更会以观念上的不同为冲突点,各种心理更是被无限放大,而这种关系也会变得愈发难以处理。 一些宝妈会在产假结束之后重返工作岗位,婆婆全面接手,因为带娃方式不同极易引发摩擦;一些是家庭成员住在一起或住的比较近的,虽然是
孩子报课外班有必要吗?孩子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快乐的学习更加重要,那么给孩子报课外班到底是好是坏? 一提到课外班,特长班,很多家长都是一边抱怨费用贵、一边积极的送孩子去上课。其实大部分家长只是从众心理,认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去,自己家孩子不能落后。 还有一部分家长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很反感,本着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不给他任何负担,坚持不给孩子报任何课外班。我认识的几个没有任何课外班的孩子,放学后和大礼拜的时间并没有用来怎么开心的玩耍和读书,反而电视、电脑、手机是他们的主要“玩具”。 我一个同学家的女儿和我家二宝同岁,上幼儿园中班,她给孩子报了画画、古筝、口才、唱歌、舞蹈、轮滑这么多特长班。很多人可能会说她的孩子一定压力很大、不快乐。可我看到的是一个开朗活泼、思维活跃的全能小女孩。我家二宝和她一起上舞蹈课,我问她:“妈妈给报这么多班爱去吗,会
孩子撒谎是好事吗?为什么孩子会撒谎?孩子撒谎是怎么回事?孩子越大越难带,虽然小的时候夜奶什么的导致妈妈们觉都睡不安稳,但是和长大后的孩子相比,至少那时候孩子不会说话啊!这可是天大的好处啊! 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盼着孩子说话,会说话之后又盼着孩子闭嘴。除了孩子每天十万个为什么外,还有孩子说谎的问题也让家长很头疼。孩子到底为什么要说谎,又有什么方法很好的改变孩子说谎的问题呢? 一、孩子为什么说谎 1、想被注意 孩子在六岁之前,他们的世界就是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那么孩子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让爸爸妈妈注意到自己,这对于孩子来说只是获取关注度的方法,而不是说谎的表现。 如果孩子发现自己说谎后能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那么孩子可能会持续说谎,导致有了说谎的习惯。 2、想象力丰富 孩子想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你平时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父母在育儿中常犯的几种错误,你有犯过吗? 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很多,但是家庭教育却是最不能忽视的一环。家庭对小孩影响无处不再,穿衣打扮、待人接物、性格脾气等无处不带有家庭的烙印。 家庭教育对小孩至关重要,父母一定要避免这几种错误的育儿方式,给小孩最好的家庭教育。 1、宅在家里 有一部分父母,由于平时工作压力大,身心劳累,一到周末等空闲时间就喜欢宅在家里,陪小孩看看电视,玩会电子产品等,不愿去户外活动。但是长期以往,可能会对小孩的成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宅在家里,会让小孩由于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和免疫力都会遭受损害。 其次,宅在家里,可能会造成小孩由于缺少光照,为小孩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造成困难,从而影响体内钙的吸收,以及身高的增长。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那么你的孩子聪明吗?情商高or早熟?孩子有这2种情况一定要注意了! 现在的孩子从小接触的面就比较广,有时候语出惊人,家长对孩子是早熟还是情商高傻傻分不清楚。 高女士是我们平台的粉丝,她反映了这么一件事情。自己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平时对其他小朋友都挺好的,也懂得分享,幼儿园朋友挺多。有次中午,电视机正在播放都市片,高女士自己都理不清楚,孩子很轻松就说出了里面的人际关系。她可只是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啊! 幼儿园老师也经常夸孩子经常语出惊人,像个小大人一样。我估计着这不是什么情商高,而是孩子早熟的表现。 其实,孩子如果出现了这两种情况,多半是孩子早熟,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一、语出惊人 这里的语出惊人,并不是聪敏机灵那样的语出惊人,而是说大人的话,像大人一样看某些事。比如说之前《喜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也很美好,对于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孩子有这3种行为,毫无疑问是聪明的表现!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机灵,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差,甚至差一星半点儿都不行。那么孩子现在还没有正式上学,又怎么能知道孩子聪不聪明,以后学习成绩好不好呢? 有这种急迫心理的父母都是正常的,而且老话就说“以小见大”、“三岁看老”,这都是与一定道理的。只要爸爸妈妈细心观察,还是能看出孩子聪明不聪明的。 如果你的孩子在从小就说这些话,有这些行为,说明你的孩子很聪明。 一、关联事物 关联事物,就是孩子能把不同的事情串到一起,看到这件事情,能想起之前发生的事情,或者把一件事情用某个特定的事物表述出来。 比如妈妈戴了很大的遮荫帽,孩子看到之后,说这顶帽子就像是动画片里的飞碟一样。这就是孩子联想之后起
家长总是希望能够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希望孩子多才多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会让孩子学很多东西,宝宝潜能要这样开发,过度教育只是在提前透支孩子未来! 孩子在校的时候都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但是现在社会提倡开发孩子潜能,提倡“起跑线”,各胎教、早教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那么这样做对孩子真的有益吗? 在小孩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看上去不孩子还要着急。孩子从襁褓中出来就指望孩子会坐,孩子刚会坐的时候就指望孩子会走,甚至想直接省略掉孩子爬行的过程。 像小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有些人抓住这句话就开始提倡识字认字,认为宝宝是可以随便图画的白纸。我们说宝宝就像白纸一样,说的是宝宝的心灵像白纸一样纯洁明净,而不是说是可以丧逼安图画的白纸,这两者还是有根本区别的。 宝宝最小的时候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呵护,需要补充营养,需要安全感,而不是需要看各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那么你在平时会给孩子挫折教育吗?孩子有这种行为一定要及时引导,你有这样做吗? 马上就要到假期了,妈妈群又开始天南海北的聊了起来!看看假期要带孩子去哪里透透气,换换心情!不过小米妈妈随口说起的旅途中的一件事却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去年夏天我和一个同事结伴到西安去旅行,在途中,两个孩子玩起了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说好赢得刮对方鼻梁。没想到同事的孩子连输两回就恼火地扑向他的妈妈,朝胳膊上就是咬,还举手打他妈妈的脸。当时,看到这一幕,我和我儿子都惊呆了...... 没有人是天生的勇士,也没有人是天生的强者,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挫败感,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试想一下,上面的那个孩子如果不经过父母的正确引导,长大后将是什么样的境遇...... 输不起”是一种天性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
孩子的成绩是父母永远关心的事情,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呢?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做些什么?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家长的态度决定! 有经验的老师会发现,即使是在同一个班级里,接受同样老师的教学,不同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是不同的。比如: 有些学生是为了考高分而学,他们对于所有和考试无关的内容都不关心; 有人是为了掌握这些知识或任务而学,他们更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遇到错误,有人的归因是:这因为我不擅长这科; 有人的归因是:这是因为我付出的努力还不够,或者方法策略需要调整。有的学生把学习看做是完成别人的任务,像干活一样; 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他乐于为自己的学习而操心:规划、管理、总结,他对错误负责,为进步而欣喜…… 那么,这种差距来源于哪里?你希望孩子是哪种? 如何培养后面这种—— 为自己的学
你跟孩子的关系好吗?平时有跟孩子交流吗?你平时会陪伴孩子吗?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孩子,你有做到吗? 无论再忙,孩子的成长都不能重来,要陪伴孩子,但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呢?父母一定要在有限时间内,把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满满地表达出来。 一、在3个关键点陪伴孩子。 1.特殊年龄。0-3岁是形成亲子良性依恋的关键期。3岁以前,父母不要与孩子分离,不宜在外地工作,要与孩子生活在一起。若此时亲子关系不畅,会导致今后关系紧张。建议孩子6岁以前,家长都要经常陪伴左右。 2.特殊日子。如孩子生日、节日、毕业典礼、进新学校第一天等,在孩子最需要亲人关爱时,让他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3.特殊事件。在孩子生病、受委屈、成绩下降、友情破裂、受到惊吓、亲人去世时,父母要多陪伴,并及时抚慰孩子。 二、多鼓励,少唠叨。 亲子交流时
你想要自己的孩子足够优秀吗?那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你注意过自己的言行吗?家长有这3个行为,无论如何都无法教出好孩子! 总是能听到许多大人簇在一起,讨论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优秀,谁谁家的孩子又得了什么奖,一群人越说越来劲,一想到自家孩子怎么怎么不争气,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回家就是一通数落,搞得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平白无故改了一顿骂。 大人们总是在孩子身上挑毛病,却从来不会在自己身上找毛病。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孩子身上有的毛病,基本都源于家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儿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尤其是一些年轻气盛的父母,本身三观还未完善,又要去教育孩子,又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 有些父母本身就有诸多缺点,特别是有以下三种行为的父母,永远都教育不好孩子。 一、品德有问题 有的家长爱占小便宜,大到待客,小到买菜,都喜欢占尽小便宜。
网上有一段印度视频,是孩子和父母玩“我比划你来猜”的游戏。 一开始,男孩的父母玩得很开心,可是,还没玩多久,他们就没办法,再乐呵呵地猜下去了。 因为孩子比划的动作,还有眼里的恐慌,让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我的儿子被叔叔性侵了。 跟其他同类型电影相比,这部短片始终都在用温暖的色调,来营造生活的希望与美好,可还是没能抹去两个孩子遭受的巨大创伤。 我们是看电影的局外人,却也是社会中的参与者,不再对儿童性侵这个话题沉默,或许是我们所能尽的绵薄之力。 没有孩子的人不知道,养个孩子,太难太累了。 自从有了孩子,我经常因为三件事,活得提心吊胆:孩子被拐卖,孩子因意外死亡,孩子被性侵。 很多身边的妈妈也谈起过,她们变得越来越难以相信陌生人。在儿童性侵的相关数据披露后,现在连熟人也不敢轻易相信了。
.bizsvr_0 {max-width: 100%;min-height: 1em;text-align: center;} .bizsvr_1 {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izsvr_2 {max-width: 100%;min-height: 1em;} .bizsvr_3 {font-size: 14px;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color: rgb(62, 62, 62);font-family: 微软雅黑;letter-spacing: 0.544px;text-align: justify;widows: 1;} .bizsvr_4 {max-width: 100%;min-h
中国的父母很喜欢攀比,总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优秀怎么厉害,却忽视了自己孩子的心理感受,好父母,从不逼孩子给自己挣面子! 中国人大多好面子。 比车子,比房子,比享受,比孩子,好像只要有了面子,生活就会变得美好起来。 《我的前半生》中有句台词:“面子是人最难放下的,又是最没有用的东西。” 对于父母而言,太好面子,有时候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很多父母眼里,孩子等于面子 天下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好,如果孩子各个方面都十分出色,父母会觉得欣慰和自豪,这无可厚非。 只是很多时候,这样期待扭曲变形了。 我和几个朋友讨论这个话题时,大家都深有体会。 有个朋友说:“我妈就这样,小时候,和别人比我的成绩,长大了,比我的工作。就连我结婚的时候,都在和别人家比排场,比彩礼钱,比摆了多少桌酒席,仿佛婚礼就
你家孩子的成绩好吗?有些孩子明明成绩很好,但是有时候却发现孩子的成绩下滑, 这4大迹象表明孩子成绩正在退步,你发现了吗? 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很多,家长不能都怪到他们头上。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的一些行为就已经早早地告诉你“我的成绩要退不了!”提前做出针对措施,就能有效避免了。 1喜欢某门课或讨厌某学科的老师 如果孩子出现偏科,往往是因为两个原因:对这门学科没兴趣,或喜欢在家长面前抱怨老师。 一旦出现苗头,家长就要当心了。因为一门科目拖后腿,导致总成绩落后,被列为差生行列。这样极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进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 应对策略: 对老师的憎恶或喜好,有时是孩子出于自我保护本能和情绪影响。家长首先教孩子学会理解
眼看着孩子们快放暑假了,小区的妈妈群又炸锅了,大家都在讨论如何趁着假期给孩子加加码。 “英语班必须报,我是吃尽了英语差的苦头!” “已经报了4个班了,今天又看中一个逻辑思维课……” “听说有个三万块的夏令营,周末去看看。” 看着各种琳琅满目的兴趣班,想象着一群四五岁的孩子每天马不停蹄地奔走其中,说不出的无奈和心疼。 欢欢妈妈问我给乐乐报了什么班,我说什么都不想报,只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她顿时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孩子现在是快乐了,将来上不了好的小学,上不了好的大学,一辈子都快乐不起来。” “孩子现在什么都不懂,我们得为孩子负责任,优秀的人生才会更快乐。” 眼前浮现出欢欢家里飘扬在空中的卡片,满眼的字母、数字和文字…… 欢欢是听着妈妈的唐诗宋词出生的,2岁认
你在平时的教育中会打孩子吗?有的家长推崇“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打孩子”是正确的儿童教育方式吗?家长思考过吗? 孩子经常无理取闹,到超市就要买这买那,不给买就坐在地上哭闹。到别人家去就乱翻乱动,还会到人家沙发上乱蹦,无论你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话。每次气就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痛打一顿,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生怕打孩子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良的阴影。 到底该不该打孩子?打了孩子后应该怎么办呢?这或许是困扰了很多家长的问题!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