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耶鲁大学一项连续进行了12年的研究表明,与爸爸相处时间越长的孩子智商更高、精力更旺盛、更擅长交际、学习成绩更好。 当孩子成长到一定时期,家长们会发现:在家活泼热情、雀跃开朗的孩子,一到外面就变得内向、害羞,无论是遇上熟人还是见面较少的朋友都不打招呼了;或者是之前都蛮热情的一个孩子,最近面对外人不是把头扭过去,就是藏在大人的身后,时不时的用眼睛瞄着,就是不说话。 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正常情况,家长无需焦虑但是要进行适当的疏导,特别是爸爸,因为爸爸是孩子的社交引领者! 1.这三种行为家长不能有 孩子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害羞 、怕生是与多种因素有关的,包括性格内向、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成长心理变化等等。所以,如果发现孩子不爱打招呼,家长首先不能犯以下三种错: 1、数落孩子: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起跑线,在很多人看来是父母起决定性因素,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看完下面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说到“起跑线”,我们往往能想到的就是名牌早教机构、名牌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最好的大学,以及数不清的兴趣班和课外辅导班。 也有的人说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家长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孩子的起跑线自然就高不了。这种说法是智巧多余,听起来很俏皮、很巧妙,但它不解决问题。 我们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让孩子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和各种课外班,其实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提高孩子的认知类技能。但是心理学家提醒我们,真正决定一个人幸福和事业成就的往往是那些非认知技能。 小时候我们都做过这样的数学题,一个水池,一边是进水口,一边是出水口,两个口同时打开,问什么时候能够注满水池。非认知技能就像那个出水口,如果它的速度和进水口一样,那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总是会有点不知所措,如何教育孩子?你掌握方法了吗?不合格父母的10大表现,中5个就不是合格家长!你及格了吗? 错误的育儿观念肯定是存在的,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大人都不希望孩子犯错,但是很多家长却沉浸在自己错误的育儿观念中不自知。我们对自己的错误全然不知,但是不意味着对孩子的伤害会减少。育儿路上,无论我们多么努力,都应该审视一下我是合格的父母吗? 不合格的家长往往不是一个单一问题存在,而是一些列错误行为的叠加。错误的行为和语言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极大创伤。今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不合格父母的共同特征,从而来审视我们自己,你我合格了吗? 1、孩子说真话,也被爸妈责骂 有时候孩子做错了事情,孩子勇敢的承认了错误。但是作为父母的我们还是责罚了孩子,而忽略了孩子勇于承担的勇气。 2、当着外人,教
小李是单位的业务能手,不但自己部门的工作样样“门儿清”,连机关里有大项工作,也常常借调他帮忙。 于是,他被提拔为某业务部门负责人。 可没想到,上任没几天,他的部门就鸡飞狗跳,让领导皱起了眉头。 原来,小李虽然业务能力强,但为人处事却不擅长,尤其是对下属说话的时候,总是很“冲”,不给人留情面。 两个职工暗中闹意见,他在例会上义正辞严地说:“我们部门绝对不能因为这种不团结的事情而影响工作!” 当事人很没面子,也从此对他也心生怨愤; 一个老职工工作没做好,他直接拿出对方以前抱怨“薪酬低”的言辞,说:“你干的活配不配得上你的工资,自己想想吧!” 对方脸红一阵白一阵,恼羞成怒,拂袖而去; 一个同事的项目没来得及签字,他不满意地说:“你不用总去健身房减肥,勤快点就不长肉了!” 一个实习生搞
虽然时代在进步,但是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仍然还存留在一些父母身上,这种思想究竟有多愚蠢,有多可怕呢!!! 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思想不断地更迭进步,重男轻女的思想毒瘤已经渐渐被消除,可仍然不乏有些愚昧心狠的父母,一心只想生儿子。 当孩子出生后未如所愿时,就仿佛只是排泄了一次体内肮脏的废弃物一般,将女婴随意遗弃,没有一丝愧疚和不安。等日后得知女婴长大后成才有出息了,又急忙上演苦情戏,前去攀血缘关系,倘若孩子真的开口叫声妈,有脸答应吗? 朋友念念就是如此,只因为是个女孩就被亲生母亲在寒冬腊月抛弃。幸运的是在养父母的悉心照顾下健康的长大,如今念念在家外企工作,年薪几十万,生母又找上门来认亲,念念直接把她撵了出去。念念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才是最大的谎言,有些人根本不配为人母。 重男轻女究竟有多愚蠢? 原先,人
即使做父母的都知道“打在孩身,痛在娘心”这简单的道理,但是为什么每次还是忍不住扬起你那只有力的手??? “打在孩身,痛在娘心”,这是很多家长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好像这句话可以为他们冲动的粗暴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 说实话,大多数家长在打完孩子后,都会后悔,可等孩子再次不听话惹毛他们,之前所有的愧疚就又统统消失于无形,再次扬起手来。究竟是因为孩子不听话,还是出在家长自己身上? 原生家庭遗留所致 每个人都是从原生家庭走出来的,原生家庭会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模式,70%的情况下会重新运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因为自己小时候犯错时,父母就是用打骂来教育的。 无法控制洪荒之力 每当孩子不听话,撒泼哭闹尖叫,做出一系列恼人行为时,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如何宣泄心中的怒火,更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洪荒之力”。这类
家长们白天忙于工作,孩子们白天忙于上学,相聚的时间往往开始于餐桌上,相比下吃饭是小事,家长和孩子们的交流更为重要。 但是本来应该是孩子们欢乐的用餐时间,却有很多家长,偏偏是选在这个时候给孩子上思想教育课,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给孩子进行说教是有很大的问题的: 影响孩子的食欲 在全家人都在的时候给孩子进行一些思想教育,你觉得孩子还会有心情好好的吃饭吗?当然是不会有什么好心情了,你觉得孩子的心情不好,哪还有心情去吃饭呢。孩子吃不下去饭,时间久的话,孩子真的就会营养不良,孩子的营养都不够了,就更不利于智力的发育了。所以家长最好不要在孩子吃饭的时候给孩子进行说教。 破坏心情 吃饭是很享受的一件事情,也会让人的心情很好,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家长给孩子说教,对孩子说你今天犯了什么错误,或者是说孩子今天的作业,你老师说你没
身为一个男孩妈妈,说不焦虑,那是假的。男孩子在成长中会出现很多很多让妈妈感到棘手的问题。 看着自家男孩调皮捣蛋的样子,妈妈内心常常会疑惑:我家娃这德行可怎么办啊?就现在这个表现,他真的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杰出男孩吗? 男孩上学以后妈妈的疑惑会更大。男孩家长会明显发现:不管男孩多努力,与班上的女生相比,差距依然比较明显。 前些日子我的朋友圈里看见下面这样一幅场景。 这几个留言和评论的都是男孩子的妈妈,我相信如果孩子已经上学,男孩子的妈妈看见这段话一定更有感触。 因为这是大多数男孩子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的表现,很多时候男孩子的这些表现会让妈妈抓狂,忍不住大吼大叫,一秒变后妈。 养男孩,真的比养女孩累得多,这个心理准备基本上男孩的妈妈都有。所以即使孩子发育比女孩迟,每天精力旺盛,调皮捣蛋动个不停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来说真的影响很大,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自私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家长,10拿9稳! 因为从事职业的关系,不免对家门口的孩子多了些关注,这些孩子也确实是体现了一些问题,并且很有代表性。 -1-鱼鱼 鱼鱼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今年只有6岁,还在上幼儿园,但每次到了周末就会涂上她妈妈的口红,拿上她妈妈弃用的包包,带上游玩的水果,走出家门,和人玩耍。 重点是鱼鱼不会和任何人分享本该由她奉献的水果,倒是扑上去抢别人的小蛋糕。 大家私底下都管鱼鱼叫自私鬼。 自私,算是有一些吧,如果你见过鱼鱼的妈妈,她的妈妈很精致,小小的瓜子脸,看不出年龄的装扮倒像是鱼鱼的姐姐,也是不管邻里除了什么事情都是不付出,但只要有好处,就会出来争抢,倒是觉得鱼鱼这样才是她妈教育出来的。
如何当一个“不累”的妈妈,是一个妈妈们必学的课题。没有离不开父母的孩子,只有离不开孩子的父母。孩子长成长的过程,父母也需要学会独立,这样才会“不累”。 1、台湾著名女演员张艾嘉,曾经像做事业一样地当妈妈。 她的儿子叫奥斯卡。 奥斯卡是电影的最高奖项,可见她对儿子的期望有多高。 张艾嘉理想中的儿子,是一个拥有贵族气质的全能天才,为此,她从小像教科书一样培养着奥斯卡,衣食住行处处留意,因为经济条件十分宽裕,一直给予奥斯卡最好的教育。 而丈夫王靖雄认为张艾嘉做得太多,评价她:“不像在养儿子,更像在组装电脑,把所有最先进最顶级的软件全部塞进去,却不知硬盘本身能否容纳。” 张艾嘉一家 奥斯卡很争气。 他4岁时,能说一口地道的英式英语,并能熟练地弹钢琴、拉小提琴;5岁时,可以在摄像机前讲台词,介绍
如何和自己的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但是你想过没有,逼孩子优秀前,请先问问自己:你是孩子的骄傲吗? 之前兼职当家教,碰到过一对关系非常不好的母女。 我教语文一门功课,其余功课分别有别的家教来教,家长算是花了大成本在孩子的教育上。 基本我每次去,都能听到女孩在和她妈妈吵架,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可这位母亲脾气一上来就止不住,孩子也正在叛逆期,两个人就像两座火山,一直在对喷。 女孩的主观学习意愿很差,每次布置给她的内容她都不会学,也从来不会预习和复习。有一次跟女孩闲聊的时候,我对她说不要这样浪费家里的钱,毕竟我们家教每个小时的收费也不算少。 “反正都是她打麻将赢来的钱,不花白不花。”女孩一副不在乎的态度。当时我就懵了,原来这女孩一副吊儿郎当学习的模样,是故意做给她妈妈看的。 期中考试成绩
之前发过一篇文章《爸爸带的孩子更聪明?是,但不是你认为的那样》,很多妈妈纷纷留言,这样的文章再来一打。今天,小爱就请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的副教授吴宝沛老师,给大家谈谈,爸爸的存在对女儿的影响有多重要。吴宝沛老师的女儿也刚出生不久,他的文章值得多看看。 爸爸缺失的家庭,女孩更早熟 1972 年,美国心理学家赫瑟林顿想知道父母分开对女儿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分开的理由很多,有正当的有不正当的,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分开的时间也有长有短。 于是,她找了三拨女孩,这些女孩儿年龄在 14 到 17 周岁,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像,包括家庭经济状况、他们母亲的年龄、她们的宗教信仰。唯独在一个方面不一样:这些女孩的家庭构成。有的父母俱在;有的来自单亲家庭,爸爸死了,妈妈没有再嫁;还有的来自离婚家庭,父亲正式或非正式地跟母亲离婚,反正女儿很小就不知道爸爸去哪儿了。
二十九岁的姑娘A,最近经历了一场不忍吐槽的相亲。 相亲对象叫小C,在他妈妈嘴里,小C能答应和A见面,简直是A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我儿子啊,985大学硕士学历,大公司总监,长得一表人才,做人彬彬有礼,对女孩子是温柔体贴又大方,从小就是学霸、校草,追他的小姑娘乌央乌央的,但我都不太看得上。” 然而,和小C吃了一顿饭后,A在给妈妈的电话里,差点笑掉了大牙。 小C这个人,除了高学历不假,学霸不假,但通过小C递过来的名片,A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所谓的大公司,不过是一个三人组成的小公司。 其他两个人,一个人是“董事长”,另一人是“总经理”;而所谓的“一表人才”,A实在看不出小C哪里有一点称得上帅。 长相姑且不说,都是爹妈给的,不应随便攻击,但“彬彬有礼,对女孩子温柔体贴又大方”呢,就实在无力吐槽了。 点菜的时
电影《芳华》有很多朋友已经看过了,看完之后让人引起深思,情绪有点沉重。父母们希望孩子的芳华,不会因为纯真而受伤。 上周末去看了冯小刚的《芳华》,第一次在美国的AMC影院看中国的片子,还是纯粹中文语音,心里顿时觉得好激动,看见影院里黑压压的人群(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仿佛有一种身在家乡的感觉。特别是看到片头响起那熟悉的八一制片厂音乐,以及看到片中中国军人的飒爽英姿,一种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不过整片看完后,心情还是有些沉重,因为主人公刘峰实在太单纯了!他一直默默地为这个集体做好事,从不争从不抢,每次进京都大包小包地为战友们捎各种各样的东西,战友结婚他花了几天几夜为他们打造了一套沙发,甚至指导员给他的读大学名额也被他拱手相让 … 刘峰做的好事数不胜数,多到整个文工团都麻木了,他们已经习惯于刘峰的默默付出,一方面享受着刘峰的奉献,另一方面有些
每只丑小鸭都得靠自己的努力,才可以变成白天鹅。如果学大人利用关系就可摆平一切,谁还肯老老实实做小孩呢? 女儿每天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跟我讲班里的事情。这样的时光,安静,美好,像入夜的第一盏灯。 “妈妈,我们班长说,他老爸是卖牛奶的,可脾气特倔,从来不给奶牛喂激素。”“今天我同桌说,将来要挣很多钱,让他的妈妈给自己买营养品时,就像给他买一样大方!”“班里要排练课本剧,准备在家长会演出呢!我演主角,就是那只后来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哦!” 可是,自从新转来的罗罗成了她的同桌后,女儿的每日播报里,迷惑与烦恼日渐增多。 “妈妈,罗罗说,她爸爸妈妈是很有办法的人,跟校长吃过饭。”“罗罗要抄我的作业,还说如果考试也给抄的话,会送我巧克力。”“罗罗想演丑小鸭,她说,只要她妈妈一个电话,老师马上就会换人!” 我有些诧异,去学校时,我见
负面情绪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孩子情绪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是对从负面情绪的体验和处理过程中,孩子得到了成长。 很多朋友跟我聊天时说道,孩子平时活泼、可爱,像天使一样!但是当他有情绪,发脾气的时候,就像个小恶魔,让人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跟他好好讲道理没用,态度强硬也压不住他,遇到这种情况真是非常头疼! 养孩子的时候,我们自己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无可避免的。我们既会享受到和宝宝在一起的开心时刻,但也必须学会接纳孩子的不高兴,愤怒或沮丧的情绪表达。而后者似乎对于父母来说,很难。关于负面情绪(negative emotions),有些事情我们是必须要知道的。 负面情绪是情绪的表达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之所以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甚至会引爆自己的负面情绪,是因为家长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的理解存在很多误区,赋予了它太多的特殊意味。
经常听到这些话:养不教父之过,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这些都反映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家庭教育主要指什么呢? 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诚信、善良、尊重他人、有礼貌等更多品质方面。通俗的说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最开始是取决于父母的。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对家庭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孩子出现问题,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很少反思自己。在你控诉应试教育的时候,是否反思自己也是其中的推动者?你是否逼迫孩子报了很多的补习班?在指责社会无序时,你是否给孩子做出了表率…… 人民日报曾刊登过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其中提出的家长层次论有五层,家长们都来看看,你属于哪一层? 第一层次:
有些宝宝的脾气很大,一言不合就会动手打人,那么该怎么化解他的坏脾气呢?家长们该如何引导?今天小编和你一起来讨论一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宝宝开始打人了: 约了和妹妹一起玩,一见面就打妹妹一下; 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抢不过就打; 跟奶奶要零食,奶奶表示“不能再吃了”,宝宝气得直捶奶奶…… 我们不禁担忧:如果宝宝的“暴力倾向”发展下去,变成一个爱打架的小霸王可怎么办? 3岁前的宝宝的语言表达还不成熟,当他们想要表达却无法很好表达自己时,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使用他们更熟悉的方式,就是身体,于是就会出现我们大人眼中所谓的“暴力行为”-比如打人、踢、咬等等。所以,从孩子心智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打人行为是非常正常的,关键在于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引导。 宝宝具有攻击性行为是有原因的 1.他不知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自觉的完成作业,不要那么贪玩,可是总会有事情让孩子分心,永远不要逼孩子做这件事,影响孩子一辈子! “阿姨,睿睿在家吗?”邻居家的孩子敲门进来,可今天不是周末啊,小伙伴都在家写作业呢。 “哦,是岳岳来了,睿睿在写作业呢,你有事找他吗?” “没什么事,我想找他玩会。” “这可不行啊,岳岳。睿睿的作业还没有写完,明天你们还要上学去,交不上作业,会挨批评的。” “可我在家呆着没意思,阿姨,我妈太招人烦了。” “那你出门你妈知道吗?”我一看这孩子八成是偷着跑出来的。 “不知道。她老逼我写作业,我做什么她都不满意,我想做什么她都反对,就只知道让我好好学习。我讨厌学习!” 还好,这孩子没有被逼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愿意把心里想的说给我听。 “这样吧,岳岳,我先给你妈妈打
每个人都在声称孩子生下来不仅仅是要养,更在于教。 可教育二字说着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尤其是教育女儿跟教育儿子的方式更是截然不同。 但哪种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对于女儿最好的教育是极限教育 女儿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可随着女儿年龄的逐渐增长,不少父母都开始担心起孩子的安全问题。 孩子会不会早恋?会不会被男生给欺负了? 万一她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受伤害了今后可怎么办? 但面对父母的每次叮嘱:“你不要回家太晚,没事别老跟男生走得太近”。 很多女孩不仅不会觉得开心,反而认为父母的关心太过了,自己都已经十几岁了,完全可以自我保护。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之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说,有一个15岁的小女孩,跟一群平时玩的比较好的同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