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小的时候,总是会纳闷这样一个问题:爸妈为什么要上班?那么面对孩子的疑问,做为家长的你,是如何回答的呢? 小佳最近有了重返职场的想法。之前生小航航的时候,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和调养好身体,小佳毅然辞职了。从母乳喂养到孩子断奶,从拉着孩子学会走路到孩子第一次出声喊“妈妈”,小佳觉得自己陪着孩子成长了不少。现在小航航已经3岁了,家里的房子还要每月还贷款,老公一个人扛有点吃力。小航航还有婆婆照顾,小佳觉得再找份工作,给家里减轻负担,而且孩子也快上幼儿园了。 小佳这天和丈夫一起准备出门上班,小航航起床也挺早的,第一次看妈妈穿着正规的工作服,小航航也愣住了,问爸爸妈妈一起要出门干嘛,妈妈说要去上班,让他在家里待着,让奶奶陪着玩。好奇的小航航又发问了:爸妈为什么要上班? 一、错误的回答方式 1、“爸妈也不想上班,可是为了赚钱只能上班”
冲动是魔鬼,孩子闯祸后,父母的暴脾气都跳出来了,等待孩子的是一顿体罚!这样真的好吗?作为父母应该冷静,开导孩子、分析问题,认识错误。也别让自己犯错了! 1、昨天一整天,一起妈妈打死儿子的悲剧刷屏了。 1月5号晚上,黄桥某小区的一个妈妈,因为孩子把她的手机弄丢了,便把儿子给打死了。 当天晚上,这位妈妈还在小区物业群里,询问邻居们有没有捡到一个无卡手机。 到了第二天早上,有邻居在群里爆出了昨晚的惨祸。 6号早上,在某小区门口,看到了殡仪馆的车,还有一大群人在围观。 群众们议论纷纷,很多人不禁在问:“是亲妈吗?哪有这么狠的亲妈?” 而事实上,正是孩子亲妈,亲手打死了自己的孩子。 看到这个新闻,我感慨万千。妈妈爱不爱孩子?很难说不爱! 而网友的评论也透露了出这个妈妈平时一个人带着孩
当孩子一定大时,他就会有了自己的思想,在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拒绝时,有时候他还会学会了骂人。那么面对骂人的孩子,家长该怎么教育呢? 总会有人这么说:想要学会某个方言,那你就先学会这里的脏话怎么说的! 脏话属于当地最通俗的文化。 很多家长虽然会这么对外地人客套,对自己的孩子却是不允许说脏话的,毕竟,脏话也是粗俗的代表。 但有时候孩子还是很不听话地、偶尔地说出一两句脏话让家长一脸懵逼。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1忽略、检讨 『扑街』是很常听到的一句粤语脏话。 有一天,我从一脸天真的大宝口中听到这一句话时,震惊了! 我的做法就是:不理会他的这个行为。 在行为学上有一个词叫『强化』,用在孩子的养育上可以这么理解:当孩子犯一些错时,如果家长无视具体情况,一
教育孩子,不能只盯着他未来是否要有一番大作为,还有一堂最宝贵的课要教给他,那就是:要勇敢。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5》已经告终。但它留给我们的育儿经验却源源不断。 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期是,宝贝们需要交换爸爸。这对每个小孩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尤其是吴尊的两个孩子,比较依赖爸爸,所以我也一定以为他姐弟俩会表现不好。 但节目播出后,让人出乎意料。 当村长李睿单独问neinei:“你还记得第一次爸爸不在,你会哭吗?为什么变得那么勇敢?” Neinei想了想,认真地说:“因为爸爸告诉我,你要勇敢!” 而在屏幕后一直观看的吴尊,此刻听到女儿说这句话,眼眶一下就红了,满是泪水,几度哽咽。 吴尊看到女儿长大了,是一种欣慰的泪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做父母的只能陪伴儿女一段路程,接下来的人生要他们自己走,而
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三个关键期,是哪三个关键期呢?据说对未来生活会产生一定的作用,这是真的吗?看看就知道了! 虽然我们现在总是说男女平等,但是说实话,其实就现在的社会现状而言,男性的生活压力更加突出,而且对男性的要求也是很苛刻的。所以家有男孩,作为父母的一定要从小培养男孩子,在男孩子成长发育的这三个关键期起到积极作用,促进男孩的积极性,让男孩以后的生活更加的幸福。 如果男孩子培养得当,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是一个好孩子,好丈夫,好爸爸,甚至是一个好伙伴,好同事。所以父母要从小把握好男孩成长发育的三个关键期。 第一个关键期:0到6岁 孩子在幼年时期,大多都是由母亲抚养长大的,所以在这一时期孩子更多的与母亲亲,而且这一时期孩子更需要爱和安全感,然而这一切可以从整天照顾自己的母亲身上获得。其实在这一阶段父亲应该多协助妻子照顾孩子,同时也能增
没有跟爸妈一起睡过的孩子是最可怜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些都是有根据的哦!家长朋友们看完这篇文章就知道原因了。 现在的人都说自己很缺乏安全感,对这个世界有很多的不信任,感觉世界上到处都是恶人和坏人,没有一个好人,但是说实话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是大有人在,你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是为什么很多的孩子是没有安全感的呢?听一个好友的故事你也许能想到一两点原因。 好友从小的时候就是奶奶带大的,自己没有跟妈妈睡在一起过,体会不到妈妈对自己的陪伴当时奶奶也是对她采取的放任政策,就觉得怎么长大是好友自己的事情,她的奶奶不会管她。但是后来,慢慢的她就开始对这个世界不是很信任了。好吧,看来从小没有跟爸妈睡过的孩子真的是很可怜。其实那些从小不跟爸妈睡的孩子还真的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1、人际关系变恶 这样的孩子在晚上的时候,没有爸妈的陪伴,很是担心受怕,而且
宝宝的这几个坏毛病,在爸爸妈妈看来是非常嫌弃的,但是这不只是坏毛病,也是孩子高智商的表现,不信?来文章中看看吧! 很多家长经常吐槽自家宝宝简直太难带了,坏习惯一大堆,再好的脾气也是要炸毛的。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孩子调皮磨人,而是家长不清楚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甚至将孩子变聪明、智商高的表现,误认为是坏毛病。如果你家宝宝有下面这几个“坏毛病”,恰恰说明他的智商高,妈妈可别再误解宝宝了,你该偷着乐呢。 1. 吃手啃指甲 宝宝喜欢吃手啃指甲,令很多妈妈尤其是洁癖妈妈头痛不已,担心细菌会随之进入口中。然而越是干预,孩子就越来劲。其实,宝宝吃手啃指甲这种看似简单的行为,却需要大脑、神经、运动系统的协调配合来完成,这种行为能够积极的促进大脑思维功能的发育和完善。 吃手也是婴幼儿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他们可以通过这个动作来获得心理满足,对宝宝安全感的建立
孩子是,在小的时候大概能发现长大之后会一个什么样子,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你值得拥有! 都说好的习惯受益终身,这句话一点都没错,这就告诉我们爸妈一个道理,想要孩子以后变得优秀,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那么你知道孩子最应该培养哪些好习惯吗?如果你家孩子已经具有了下面这几个习惯,那恭喜你,孩子将来不会差,还有大出息,爸妈赶紧看一看: 1.喜爱读书 虽然说读书不能当饭吃,但是从小就喜爱读书的孩子,就算没有能力去行万里路,通过读书也可以看到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拥有一个更加丰盈的心灵和开阔的视野以及心胸。并且通过读书,孩子能够和许多伟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受到他们良好品质的激励和影响,从小就树立起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自己的人生方向,看世界的眼光也更加准确、透彻,可以更好的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诱惑和选择。 2.肯吃苦
小孩子3岁或者3岁不到,就被送到幼儿园去了,什么都不知道年龄,就要接受新的环境,认识新事物。其实3岁并不是孩子理想的上学年龄! 一、3岁并不是孩子理想的上学年龄 1、3岁的幼儿处于亲子依赖时期 心理学专家表示,3岁左右的幼儿还处于亲子依赖时期,这就代表着孩子这时候不能离开父母、家庭的时间过长,最好还是以家庭抚育为主。在亲子依赖时期的孩子,心智发展还不成熟,这时候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去上学,孩子容易变得没有安全感。 2、3岁的幼儿抵抗力差易生病 不管幼儿园的教育有多好,照顾孩子也不是一对一的。3岁的幼儿去上学,吃饭的时候老师照顾不过来,孩子在吃饭上一时照应不到,孩子的营养跟不上。孩子年龄小,身体各功能还未发育完全,抵抗力相对较弱,再加上和父母的分离焦虑,孩子的身体容易被病毒入侵,孩子容易生病。 二、
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同时,我们会有很多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可是你真的跟孩子有深入的交流吗?别再低质量的陪伴孩子了,时间越长伤害越大! 说起教育孩子,家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陪伴”。 是啊,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于是许多家长一有空就守在孩子身边,等孩子休息了,自己再去做饭洗衣,忙里忙外,一天下来十分辛苦。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劳累的家长能有多少精力去培养好孩子呢? 还有一些家长,虽然表面上是在陪伴孩子,实际上却是在玩手机,缺乏与孩子的互动。尤其是在外面的时候,家长玩手机太入神,导致宝宝乱跑不能及时发现,容易出现危险。 长时间低质量的陪伴,不如短期的高质量陪伴。其实高质量的陪伴并没有你想象中复杂,只要每天坚持做好下面几件事,就能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怀和爱: 1.一起做游戏 所有
很多严肃的男人,不管他多么的不近人情,遇到女儿他的心都会变的很柔软,有些爸爸甚至会心甘情愿的成为”女儿奴“。 父亲的陪伴对于女儿十分重要,可以增加她的安全感,培养出自信、开朗、果断等性格。 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宝爸会发现女儿似乎没有那么黏自己了,甚至学会了害羞,连换衣服都拒绝让宝爸帮忙,宁愿把宝妈喊过来。有些爱女心切的宝爸可能一时难以接受,认为女儿不再乐意与自己亲近了。 其实,在宝宝三岁左右,性别意识开始萌芽,开始能模模糊糊的区分出男女,接着会对男女的着装打扮、行为举止等形成较为全面的意识。女儿在潜意识当中,认为爸爸是异性,许多事情都不自在。 当爸爸的也要注意,在女儿三岁之后,下面几件事还是由妈妈来代劳吧: 一、给女儿洗澡 家长总认为宝宝小,在性教育方面不用在意。事实上,在女宝出现性别意识时,宝妈就
如果说,父母是一个骗子,你可能会表示同意,那么如果说父母是世界上最大的骗子,你还会表示赞同吗? 有一种爱,掩藏在谎言下,那种爱就叫父母之爱。 远嫁外地的表妹,决定今年回家过年。 表妹在大学毕业后,就穿上婚纱远嫁了。 姑姑当时苦劝:妈妈舍不得你嫁太远,怕你受委屈。就在家这边结婚,也好有个照应。 爱情至上的表妹还是远嫁了,姑姑为此偷偷哭了好久。 婚后第一个春节,表妹迫不及待地想回家过年,却没想到姑姑一口回绝说,道太远,别折腾啦。 第二年,姑姑又说,孩子太小,别回来啦。 一来二去,表妹回家的心也就冷了,一赌气,干脆几年都没回家。 前几天,姑父给表妹打电话,絮絮叨叨聊了半天,最后在快要挂电话时吞吞吐吐地说,孩子,要不.....今年你就回家过年吧? 表妹气哼哼地说,我妈也不想
养育一个孩子,我们希望他诚实,胆大,自信,出色.......然而每一个优点的背后,但是需要家长好好教导的,那么家里的孩子太胆小,这该怎么办呢? 养育孩子的过程让我们有机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本期,我们将通过一位妈妈的教养成长记,体会帮助孩子战胜自己需要做的那些事。 亲爱的孩子: 一眨眼,你已经要3岁了,看着你像小马驹一样到处奔跑,在人行道上跑等我来追你,在家里跑来跑去捣乱,在花园里跑和我躲猫猫……我为你的茁壮成长感到欣喜,心里满是幸福和喜悦。 可是最近我发现,你似乎并不总是这样阳光,并不总是让我欣慰和自豪。 你遇到妈妈的朋友或同事,让你叫个“叔叔、阿姨”,你总是往我身后蹭,眼神有时候害怕有时候很不友好,我拽你过来“怎么回事,这么胆小?”,你挣开我扭来扭去不情愿。 还有一次,你和一群孩子在游乐场玩,大家都
关于男孩女孩这个话题,家里有男孩的总是会羡慕有个女孩,家里只有女孩的又会觉得有个男孩是各种的好。 很多父母其实都想生个女儿的,因为女孩温柔体贴,乖巧懂事。 小侄女每次见到我们笑得甜甜的,嘴巴也甜甜的。 而我家那个小子呢? 嗓门大就不说了,还动不动就是说屎呀、尿呀、屁呀。 你也别指望着他能乖乖地待一会。 家有男孩,是什么样的体验? 走路是跑的,像风一样,甚至还挑起衣服说是翅膀。 总是有用不完的精力。 要他安静一会的办法是用好吃的东西堵住他的嘴,否则一直在说说说啊! 喜欢追着赶着找你跟他玩打架游戏。 他们渴望展示自己的力量和勇气,喜欢身体碰撞。 每次去上学,都要给他修理好指甲,说好不打架,但是兴奋起来,也会不小心抓伤好伙伴。 而女孩呢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存在很多坏习惯,有些坏习惯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有些坏习惯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改掉,否则难成大事! 3岁半的亮亮有一个让妈妈非常担心的坏习惯——磨蹭。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紧不慢的,几乎每天早晨都会上演这样一幕: “亮亮,快起床了,都8点了,再不起来就该迟到了。” 妈妈一边急急忙忙地帮亮亮收拾书包,准备早餐,一边喊亮亮起床。 “妈妈,让我再睡一会儿吧,我好困啊!” “不行,快点吧,马上就要迟到了!” 5分钟过去了,亮亮还没有起床,妈妈又开始催。 过了10分钟,亮亮才穿好一件上衣,却躺在床上看起了幼儿绘本。 “亮亮,都8点半了,马上就要迟到了,快点吧。” 妈妈有点无奈了,可是亮亮仍然无动于衷。 于是,妈妈气得亲自上阵,帮亮亮把裤子、鞋穿上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有的时候也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如果发现孩子撒谎,家长要直接指出来吗? 家长对待孩子的撒谎问题,既不当面戳穿孩子、给孩子贴上“撒谎”的标签,也能在适当的情况下向孩子表达了自己已经发现她在说谎的暗示,会更好地激发了孩子的自主意识,让孩子主动纠正撒谎行为。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2-3岁时并不是真的撒谎,这时孩子的心智在悄悄发育他们会经常幻想一些场景出来。比如:跟几个看不见的“朋友“玩过家家。孩子在这个时候是分不清现实跟幻想的。所以这个就需要父母仔细观察了。如果是幻想的话,这个是不用管的。 4岁以上的孩子撒谎,一般情况是出于想逃避大人的惩罚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自身欲望。这时候父母就需要温柔地引导孩子说出真相。温柔的引导比指责有用得多哦。如果妈妈看起来很生气,本来在嘴边的真话,都会被孩子吞下去呢。跟孩子一起弥补错误。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们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后,教育孩子就容易事半功倍了。 在孩子还不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和错的时候,他们会观察并模仿父母的行为。我们是否遵守了人生和道德的准则?是否在毫不自知地给孩子以错误的引导? 不关心 每天把孩子接回来以后,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开心吗?”一边问,一边忙着做饭,忙着收拾客厅。 我们表面上好像在关心孩子,但我们的行为却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了不被尊重,并学会敷衍别人。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请走心。 不回避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我们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
倾听孩子,是每个家长都得好好学习的事情,给孩子一颗“倾听”的心,让你们的亲子关系更接近。 “如果你不管教你的孩子,那你是不爱他。爱孩子的父母,小心地纠正,并从小引导他们。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就是在孩子还没引起严重问题的时,就给予足够的关怀来纠正不良好的行为。” 大约在我十岁左右,有件事如今都记忆犹新。在伯伯家做客时,妈妈给我和表妹每人买了一条裙子(按物价折算,这裙子放到现在大概是500元),我和妹妹很兴奋,过后我小心翼翼把裙子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当天晚上,妹妹说找不到裙子里,房间就那么大四处都找不到。伯母说,你看看你们的裙子有没有弄混放到一起了,我自己亲自整理的裙子,印象深刻,很肯定地说:没有。然而,他们最后竟然在我的行李箱里找到了两条裙子,当然其中一条是妹妹的。 我记得,我当时大喊:不是我放的。但裙子在行李箱的事实都在指向——我说谎了,然而,我的确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一个个阶段走来,发现有些力不从心,突然到3岁时候,孩子很喜欢问为什么,为什么天是蓝色的,为什么雪会融化,为什么小狗不回家,一个个问题问得你已经晕头转向,有时候可能只是希望引起你的注意,有时候可能真的是求知的好奇心占了上风,这时候的父母应该怎么引导呢? 宝宝老问为什么的原因 宝宝一天到晚围在妈妈身边问“为什么”,标志着宝宝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成长关键期——询问期。进入询问期后,宝宝的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语言和智力突飞猛进。 宝宝不停地提出问题,是因为他有了觉察,觉察到这个世界不是那么简单,因此,他已经不满足于对这个世界进行表面化的观察,而是想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宝宝提出问题后,表明他的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学习能力在悄悄萌芽,表明他探索世界的欲望和能力在逐步提高。 表明孩子开始关注除自我之外的事物,是孩子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总是期待着能快快长大,那样就可以脱离父母的管束,自由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然而长大后,我们却总是会羡慕起小孩子。 前几天因为禁止闺女看电视,她气呼呼地冒出一句:“我好忧伤……”当时就把我笑喷了,“那么点儿的小小人,知道什么叫忧伤哦!”面对我的嘲笑,女儿立刻表示不满:“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忧伤呢?”我怔住了,虽然这是孩子一句戏言,但确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每一个孩子都迫不及待地要长大,而长大之后又转过头羡慕小孩子,对他们说:“你们现在应该是最开心的年纪,什么烦恼也不该有。”全忘了小时候最不爱听的就是大人说这句话。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好慢。过完一次生日要盼好久好久,久到以为下次生日都不会来了。趴在地上看蚂蚁,养了几只蚕儿看它们吃桑叶,以为已经看了很久,一抬眼分针却连两格都没走到。 不像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