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孩子2岁半送幼儿园和3岁送幼儿园,有哪些区别呢?
    孩子2岁半送幼儿园和3岁送幼儿园,有哪些区别呢?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父母们就会思量着把他送去幼儿园了,那么孩子应该在2岁半还是3岁送去幼儿园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姣姣是个风风火火的妈妈,工作起来够利索,抚养孩子长大也够利索,前一段时间她不知道听从了谁的“教导”,觉得孩子越早受到教育,大脑的开发程度会越高,将来也会越聪明,直接找起幼儿园想要把自己只有2岁半的孩子送去学习。幸亏幼儿园的院长明事理,告诉她2岁半的孩子入学时会遇到的种种事情,终于打消了姣姣的念头。 那么孩子2岁半送幼儿园和3岁送幼儿园会有哪些方面的区别呢?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 1.自理能力方面 2岁半和3岁看起来只是差了无关紧要的半岁,其实对孩子的自理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1岁的孩子刚刚开始走路,2岁的孩子活动范围刚刚扩大,2岁半的孩子一般都是由父母等长辈手把手照顾,而3岁的孩子才刚刚有点自理的影子

  • 孩子应该怎样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孩子应该怎样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孩子应该怎样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呢?这是很多父母所要考虑到的,为了不让孩子少走弯路,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 坚韧,面对困难时依然前进 - 坚韧,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百折不饶。 一般来说困难有两种困难,一种困难是客观的苦难,一种困难是主观的困难。 在家庭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教育条件大大改善的今天,对于孩子勇敢、坚韧能力的培养,被大大忽视了。优越的条件、顺利的环境,越来越让更多的孩子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了一点儿点儿委屈和挫折,更不要说失败的打击了。可以说这是严重的教育缺失。 这方面的弥补,既可以通过设置挫折课程来改善,比如多米诺骨牌活动,比如足球比赛,这些都能让孩子体会失败,体会真正实现一个目标的艰辛。 还有一些事情本身就是挫折,比如孩子在院子里玩被蚊子咬了一身包,有的家长就会领着孩子来幼儿园兴

  • 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高度,父母的眼界左右孩子的格局!
    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高度,父母的眼界左右孩子的格局!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那么你知道吗?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父母的眼界也左右着孩子的格局。 早上看到姐姐在朋友圈说她编剧的网络大电影《时空送货人》已经拍摄完成了,明年即将上映,不由得感叹姐姐真的很厉害,心里感到很惊喜也很自豪,当然还有对她深深的艳羡。 可回头投入到一天忙忙碌碌的生活的时候,我却没来由的一阵悲哀。姐姐在北京追求自己的梦想,我却呆在这个三线城市每日为房贷车贷和孩子的奶粉钱奔波,为什么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呢? 小的时候,伯父在县城工作,伯母在村里的小学教课。他们还住在老家,伯父平时住在县城的宿舍,周末回村里。我和姐姐吃喝用度都一样,我们在一块玩,在一块学习,学习成绩也差不多,见识的世界一样大。那时我们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 后来伯母通过努力,考到镇里的中心小学教书,姐姐也随之到镇小学读书,等到小学毕业

  • “妈妈,我数学没考好,只考了99分”
    “妈妈,我数学没考好,只考了99分”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这样的故事,小明考了99分,被父母一顿责骂,小天考了59分,父母们鼓励道只差一分就及格了。不得不说,每个家长的教育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下班去接儿子,休息室只有几个小朋友了。 接到儿子,他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我们数学测验了。你猜我考了多少分?”我随口问:“考了多少分?”他故弄玄虚,说:“你猜?比上次考得多。”我又问:“上次考了多少分?”他想了想说:“忘了。” 然后,他又忍不住地跟我说:“妈妈,我考了90分。”我说:“不错啊,有进步。”印象中,儿子数学考过一次99分,除此之外,再没超过90分。基本都在85分左右。 这个成绩当然是倒数的啦。我可能不是亲妈,觉得只要能考80分以上,智商没有大问题就行,无非是马虎、审题不清错几题,很正常。 陪他高兴了一下,这事就过去了。 在休息室里,我和其他几个小朋友随便

  • 好爸爸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家老公是吗?
    好爸爸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家老公是吗?

    每一个爸妈都想要有一个好孩子,但是成为好孩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那就是爸妈都要付出自己的心血,不能凡事都要靠妈妈。爸爸对孩子的侧面影响是不能低估的,而且有些事情最好是爸爸出面,那样的话孩子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当然了,一个合格的爸爸也是会主动的分担这些事情的,那接下来看看,你老公是不是一个好爸爸呢? 有时间陪孩子 孩子不是妈妈的专属品,虽然妈妈在孩子的成长中,付出了很多心酸和苦累,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但是这里也不能抹杀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因为那些有爸爸照顾的孩子会更加的有担当,有责任心,当然了也会更加的理性,因为这样的男孩子学会了男性本有的那种立场与坚定。以后会更加的具有男性的气场。 没有不良嗜好 这个不良嗜好就是指爸爸们吸烟,喝酒,赌博,甚至还有暴力倾向。因为孩子是喜欢有样学样的,爸爸错误的做法会误导孩子沾染上不

  • 每天拥抱孩子,居然有这样的效果!神奇
    每天拥抱孩子,居然有这样的效果!神奇

    不管孩子有多大,家长都可以每天拥抱一下孩子,这不仅能增强你们的亲子关系,还会有这样的神奇效果。 最近暴雪,打电话给闺蜜,关心一下她和孩子,却得知她在医院。于是,我把孩子们托付给老公,赶紧驱车去了医院。 现在,闺蜜的孩子已经没有大碍,只是哭得太激烈了,所以晕了过去。 闺蜜抱着孩子,肿着双眼说:“下次,她要我抱的时候,我一定会去抱她。” 还原一下事情的经过: 闺蜜在家做曲奇饼干,她女儿在玩芭比娃娃,可是,不一会,女儿就说,要妈妈抱抱她。 正在忙碌的闺蜜就说:“这么大了,还抱什么啊,你自己玩吧。”结果,女儿不依不饶,一定让她抱。 闺蜜很生气,莫名其妙地就要抱抱,何况她在忙着给她做饼干,说不抱就不抱。 母女两个僵持很久,丫头撒泼打滚,直到后来晕了过去。 医生责备闺蜜,本来一个拥抱就可以

  • 富养与爱养孩子的区别在哪里?
    富养与爱养孩子的区别在哪里?

    到底是富养还是穷样孩子?穷人就不能富养孩子了吗?富养与爱养孩子的区别在哪?下面看看餐桌一幕,就能看出富养与爱养孩子的区别。 有两个孩子:一个刚出生两个月就被妈妈送回了老家,由姥姥姥爷抚养,妈妈每天通过隔着电脑看孩子从小逐渐长到大,每隔一两个月回老家陪孩子几天,为孩子带去很多好吃好玩的。直到孩子三岁半,妈妈将孩子接回自己身边,但由于工作忙碌,无法照顾孩子,孩子的姥姥远离老家,在妈妈身边替妈妈继续带孩子。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妈妈工作忙碌,没有办法陪孩子过,于是为孩子定制一个美丽的公主蛋糕,并留下一句话后离开,这句话是这样写的“宝贝,妈妈爱你。妈妈为了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去打拼了,请你相信妈妈一定会给你最好的生活。” 这个长大的孩子看着很文静乖巧,不太爱说话。 一个从出生就由妈妈亲自抚养。这位妈妈亲眼见证的孩子的第一次抬头、第一次翻身、第一次爬行、第一次叫妈

  • 不能因一时气愤,导致伤害了自己的孩子!
    不能因一时气愤,导致伤害了自己的孩子!

    既然有了家庭和孩子就要当负起责任,最近看到一个新闻关于丈夫痴迷网游,不管产妇和宝宝,没想到最可怕的时候,居然是妻子置气出走却没成想害了宝宝! 很多妈妈都会说,自从当上了母亲才明白女人的不易,再苦再累也得坚持。而回过头看看孩子爸爸,则好像大部分都很悠闲,关于带孩子的事情很少帮忙,高兴了过来陪宝宝玩会,闲闹腾了干脆就找个借口出门了。这是大部分男人的通病,其实也不能说他们不爱孩子,只不过男人们本就没有那么好的耐心比较贪玩罢了。 小吴今年24岁了,在2年前嫁给了现在的丈夫,丈夫和小吴同岁,因为两人都接触社会比较早,所以家人也就催促着他们早早把婚结了。一年前小吴怀孕了,小两口很高兴,每天都宅在家里保胎,平平淡淡的过日子,可也难免无聊,就这样小吴每天以看电视打发时间,而丈夫则迷上了网络游戏,每天打的昏天黑地直到半夜。经过漫长的等待小吴终于生下了孩子,孩子很健康出生6.5斤

  • 做好这4件事,专治孩子拖拉磨蹭!
    做好这4件事,专治孩子拖拉磨蹭!

    有些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这可急坏了做父母的,如何培养孩子快速做事情的习惯呢?这个妈妈只用一招,就制服了孩子的磨蹭! 有位妈妈说,每天早上起床就像在打仗。 她起床以后把早餐蒸上开始催孩子起床。 好不容易催起床了,孩子还要在床上呆几分钟,她又要催着他穿衣服。 穿上衣服以后催刷牙,催洗脸,然后催着孩子坐上餐桌。 接着催吃饭。 有时实在来不及,会把早餐给他打包在路上吃。 吃完早餐催孩子拿书包,穿鞋,再催孩子出门坐校车……. 每天早上各种“催催催”让她精力在一早就消耗大半,到她上班的时候,情绪已经很差。 相信这种场景是我们很多家长都在经历的。 孩子磨蹭拖拉的原因并非是单一的,作为家长一定要首先准确判断出自孩子磨蹭拖拉的原因,再根据原因有针

  • 家有男孩,这本教养手册要熟知!
    家有男孩,这本教养手册要熟知!

    家有男孩,很多家长都想把他培养成栋梁之才,那么有男宝的家长一定要看看这篇文章,很长但很重要。 男孩的家长咨询的问题比较多,比如:上课做小动作、说话、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字写得差、背课文难,喜欢看漫画书,爱看电视,爱上网玩游戏等等。老师和家长都采取了各种严厉的措施,但都是收效甚微。 有的家长说,孩子的这些行为怎么就在我们的严格教育下反而更严重了呢? 有一个家长对我讲:她的儿子上课违反纪律,老师就叫家长,回到家爸爸就骂他或者打他。这个孩子不但没有改正错误的行为,在课堂上更是大声说话,戳戳这个同学,动动那个同学,搞得他周边的同学都受影响。 老师就再叫家长,儿子就再次挨打。有一次,爸爸又要打他的时候,儿子冲进厨房,拿起菜刀要砍他爸爸。这个孩子只有8岁。 我看到一篇帖子,是这样说的: 第一名是女孩子,班长是女孩子,

  • 为什么你总对孩子没耐心?
    为什么你总对孩子没耐心?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点:孩子表现出的任何跟她要求想象不符的行为,不管事情大小,都会让她有一种失控感,崩溃感。 这种崩溃有两种层面,一是外界的崩溃,二是内心的崩溃。外界的崩溃其实是内在崩溃投射出去的结果。这种感受仿佛地震一样会要了她们的命,所以她们会尽一切可能去让事情尽快恢复掌控,也就是对孩子、对事态的控制。 比如当孩子开始大哭的时候,她们就会有一些失控的感觉了,所以会反感。但是理智还在,于是她们试着去哄孩子停止哭喊。然而孩子根本没有买账,继续哭喊或是变本加厉。那么内心已经濒临崩溃的妈妈就很容易换成吼叫来吓住孩子,以此来控制住局面。 只要孩子的哭声停止了,一切又恢复了控制,那么她的内心也会慢慢平稳下来。 相反,如果她的吼叫依然没有控制局面,那么她就会陷入崩溃,陷入严重的破碎感——我真是太糟糕了,太差了,我什么也做不好,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我

  • “小骗子”修行记!
    “小骗子”修行记!

    诚信和欺骗的距离只在一瞬间,如果父母在孩子小时没有更多关注诚信,没有培养出诚信的优良品质,这为日后孩子犯下大错埋下隐患。家长朋友们要注意了。 所以,为了日后不会铸成大错,请父母多多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吧!意识到应该培养孩子的诚信已经很可贵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如何去培养,用对方法,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1、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能给孩子起到启迪思想作用的第一枚预防针,这第一针打不好,接下来孩子也就无法很好地面对来自外界的欺骗的侵蚀和抵抗不住来自内心的欲望,从而出现不诚信的情况,愈演愈烈,一步一步走向深渊。 父母要做出可以让孩子信服的诚信行为,比如,你承诺孩子考试能拿到第几名的名次,就答应给孩子什么样的奖励,你绝不能食言,许下诺言就必须去兑现,即使疏忽忘记付出行动,也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给

  • 明知道发脾气不好,孩子犯错时还是没忍住!
    明知道发脾气不好,孩子犯错时还是没忍住!

    孩子的存在,瞬间的温柔消失不见,妈妈们所幻想的母慈子孝,都只能是幻想了。怎样才能扼制这样的行为习惯呢? 问题不在于怎样才能不发脾气,而在于如何提前防止孩子出现不恰当的行为。很重要的一条是抱有积极的态度,进行积极的抚育,在孩子消极行为发生之前就去阻止事件发生,这样我们和孩子之间有很多的不愉快就可以避免。 1、确保孩子一整天都有事可做,多给他安排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要知道厌倦可能是孩子出现糟糕举止的一大诱因。 2、别给孩子太多的机会说“不”。直接告诉孩子你的打算,或者给孩子提供有限的选择。给孩子机会说不,接着孩子当然要去违背您的意愿,刚有自我意识的孩子非常喜欢借违背旨意显示自己的能力。 3、短暂分离,给自己冷静沉淀情绪的时间。如果在照管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困境,那么不妨试着跟孩子分开一段时间,不管时间是多么的短,分开的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有时间理

  • 每天朗读15分钟,对宝宝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每天朗读15分钟,对宝宝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如何增强宝宝的语言能力,使得宝宝伶牙俐齿、头脑聪慧呢?可以在宝宝很小的时候,由爸爸妈妈大声的朗读,培养宝宝的求知欲。 识字早、语言能力好是“早慧”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对他大声朗读非常重要,也是一条捷径。你每天15分钟的朗读,可能改变宝宝的一生。 Q:妈妈想知道 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对宝宝大声朗读呢? A:专家认为 从宝宝出生起就要这样做 宝宝从出生起就怀有强烈的求知欲,并非像你想象的那样只知道吃奶、睡觉、玩闹。宝宝出生不多久,就开始学习使用语言了,如果你在家里讲不同的语言,如汉语和英语,宝宝也能很快学会。出生第一年对宝宝的语言学习非常重要,它为阅读大厦打下了基础。 开始时,你给宝宝读什么不重要,无论是小说还是报纸都可以,重要的是你的声音和语调。等宝宝3个月大的时候,听过故事书的宝宝就能够表达出哪本书是他

  • 妈妈我想对你提点意见,你不要生气
    妈妈我想对你提点意见,你不要生气

    孩子长大后,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如何去尊重人。有时候孩子也会小心翼翼的给大人提意见,你想听听他们怎么说吗? 今天我加班到家又晚了,老公说今天没来得及烧饭,建议到外面吃,顺便感受下圣诞气氛。 女儿今天也早早把作业全部完成了,正好一起前往吾悦广场。 在餐馆,我发现女儿现在自己点菜很麻利、很自信,非常主动,还会搭配荤素,就像个小大人,还会考虑到爸爸妈妈和自己喜欢吃的,也会咨询大家的意见。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真高兴呀:仅仅是几个月的时间,之前有些胆怯害羞的女儿,不知不觉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圣诞节,大家可能为了感受热闹的气氛,都到外面吃饭了,人比较多,所以上菜的速度非常慢。 在等餐中间,我跟女儿一起玩起了锻炼小肌肉的游戏,我们互相手指推顶。 女儿更有创意,

  • 孩子在学校被排挤怎么办?
    孩子在学校被排挤怎么办?

    孩子在学校受到排挤怎么办?你想知道它的根源是什么吗?答案会让你意想不到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我和这个妈妈约在中午见面聊。 跟妈妈简单文字交流后,我的第一直觉是这个孩子自信心不够。当妈妈带着孩子在我面前坐下,孩子的表现证实了我的知觉。 妈妈说:这是老师,你不是认识?叫老师啊。 孩子坐在那里,头不断的往下缩,缩到不能缩还在缩,身体还不断往后退。 我阻止了妈妈再一次的催促,给小女孩一个微笑,示意她没有关系,并且告知妈妈:我的餐已经点好,你们随意。 妈妈去点餐,我和小女孩开始聊天。 我:我听你妈妈说,你在学校里很不开心,可以说说吗? 小女孩带着恐惧的眼神看着我,我一直微笑着看着她,等待着她说话。 慢慢地小女孩缓过神来

  • 一位北大学霸妈妈的8大教育手记,后悔没早点看到!
    一位北大学霸妈妈的8大教育手记,后悔没早点看到!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而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早早开放,有的却需要时间等待。下面是是一位培养了北大学霸的母亲的教育心得,希望能给各位家长带来一些启发。 1、孩子的拖延症得治 成绩差的孩子,99%都是拖延症!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绝对不会今天做;假期里能先玩的,绝对不会先写作业。拖延症的坏处在于,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不但学习上拖拖拉拉,生活上也会变得磨磨蹭蹭。 其实,有很多小事都是孩子的本分,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比如吃饭、穿衣、擦屁股。当家长过度代劳的时候,孩子做事就没那么积极了。 所以说,改变孩子拖延毛病的第一步,就是适当对孩子“狠”一点,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放下强势,多反思 在亲子关系中,作为强势群体的父母亲,若能在亲子冲突中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责任,孩子也许就会更加体谅你的难处,更容易依赖

  • 孩子听话是懂事,还是在掩饰?
    孩子听话是懂事,还是在掩饰?

    还能冲动,表示你还对生活有激情,总是冲动,表示你还不懂生活。那么孩子听话是懂事,还是掩饰? 每当我听到家长用“一直很听话”来形容自己的孩子,我并不感到很欣慰,而是心疼。因为做一个一直很听话的孩子,意味着需要在父母面前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努力去迎合父母提出的要求,满足父母的期待。 很多因为考试焦虑来咨询的孩子,当我和他们探讨关于成绩的意义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边哭边说:“我不想让我的父母失望”。而当我问他们是否和家长讲述过自己的学习压力很大来源是父母的期待,孩子们往往都说:“说不出口,怕父母担心、失望。” 这类孩子和父母的沟通很多时候都是非常“客套”的,因为深层的问题不敢讲、不能讲,所以这类孩子在压力来临的时候会尤其脆弱和焦虑。而这种压抑自我式的表达模式也会影响到将来的职场生活,他们也会不敢很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怎么教孩子学会自保?远离恶魔的10大要点
    怎么教孩子学会自保?远离恶魔的10大要点

    家长们含辛茹苦的养大孩子,其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很难估算的,而社会上又存在着那么多危险,那么家长该如何教孩子学会自保呢? 回顾2017年,发生的一幕幕性侵事件,让我们触目惊心又撕心裂肺。 两个名人,因为年幼时被性侵,被折磨多年后不堪重负自杀身亡; 一个16个月的婴儿,还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就被残忍地玷污了。 有人说:恶魔在人间,地狱空荡荡。 那些恶魔固然是千夫所指死不足惜,我们没法改变恶魔,我们可以远离恶魔啊! 可是,在这些孩子遭受性侵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在哪里? 在这些孩子遭受性侵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有没有告诉过他们如何预防? 没有,他们什么都没有做,他们甚至还放心地把孩子交到了恶魔手上, 他们甚至还以自己孩子被性侵为耻辱,让孩子苦不敢言。 美国时间7

  • “任性”的孩子,家长该怎么管?
    “任性”的孩子,家长该怎么管?

    相信很多家长都比较喜欢乖一点的孩子,那样就容易管教了,可是“任性”的孩子,家长们好好管教也是很厉害的。 女儿1岁半了,她的调皮、任性越来越让我头疼。从一睁眼就开始动个不停,一不留神就给你出点“节目”,比如抓花盆里的泥土,拿扫把扫地,或者把抽屉里的东西翻腾出来……制止了,她一会儿还犯。也没少骂她打她,可就是没用。还有,她的脾气特别急,一不高兴就抓自己的脸、头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管她了! 这个问题很多父母都特别困惑。我们很容易从自己的层面想事情:她现在还那么小,就给我们添了很多麻烦,将来可怎么办?从这个层面说,孩子是有一点任性。 但是从积极的一面看,你会发现孩子的坚持性比较高。坚持性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能够帮助孩子克服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种特质。是不是一定不让孩子有坚持性呢?适当的时候我们还要鼓励这种品质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