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听说这么一句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学习大量的东西,家长时常会焦虑,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别人会慢一步。其实教育孩子,根本就不需要去追随别人的脚步,也并不需要去攀比。 三岁,原本应该是孩子们最无忧无虑的日子。 一位妈妈问我:“能推荐几个英语机构给我吗?” 我问:“你想学英语?” 她说:“不是,我想给儿子报英语班。” 他的儿子刚刚三岁,是我女儿的同班同学。 新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 一位妈妈问我:“有没有送二胎去早教班?” 我说:“没有。” 她说:“你还不赶快送她去早教,小心他输在起跑线上。” 我的儿子六个月,她的女儿刚刚两个月。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她还不算最早的,有些妈妈刚出生,就带孩子参加早教班了。 怀孕,是小生命
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当面对孩子犯错时,家长的处理方法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偷东西,撒谎,她用这四个字改变他! 最近,中国的父母很焦虑 让孩子自信,是父母最该做的事 你在婚姻里的所有委屈,终将由孩子帮你买单 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价值,而正面教育,能正能量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发现自己身上更多的光芒。 清晨一走进教室,小文就迫不及待给我告状: 他的练字单被人偷了。 偷东西的人是同桌昊昊,他偷改成自己的名字拿去交作业,把他脏兮兮的练字单改成小文名字。 我能认出我的字,再说怎么可能嘛,我的字会写得那么差? 说完,小文还气呼呼喘气。 天 ,才七八岁孩子,居然能做出这种“狸猫换太子”的事? 小文是班上出名的“书法家”,铅笔字写得横平竖直,
一个孩子出不出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母亲,她们的言情举止都会影响着孩子对于事情的判断能力。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习惯不往母亲性格的反方向发展,并多承袭母亲的优点呢? 1、进门前,忘记自己的不愉快 妈妈在进家门之前,务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单位里不愉快的事情,现在开始承担的是母亲的角色了。 孩子需要母亲很快乐,千万不要把与孩子无关的坏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无辜的。 2、孩子的小小荣誉很重要 当孩子兴致冲冲地告诉妈妈,他今天在学校得了表扬或者小奖品的时候,千万不要表现出厌烦或者不屑一顾,一定要和儿子一样高兴地表扬他。 最恰当的办法是说能不能让妈妈看看,要与他分享这个快乐,因为这个荣誉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3、"无知"的
很多孩子在平时上课中不专心听讲,回家做作业也不太听话,家长面对这种情况简直是急火攻心了,会对孩子大喊大叫的。别再对孩子大吼大叫了,这几招比吼一万遍管用! 浩浩是一名9岁的孩子,也是爸妈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经常上课不专心听讲、课下一做作业什么也不会,遇到期末考试,做的小测试经常只有四五十分……为此,班主任经常不是微信提醒家长,就是课下找家长谈话。 浩浩爸妈也很苦恼,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就是没什么效果。一边是繁忙的工作,一边是注意力不集中,老出状况的孩子,浩浩爸妈因此患上严重的焦虑症。 像浩浩的情况并非个例,作为一名孩子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想必也有过这样的苦恼。 家长苦恼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时不好好做游戏,学唱歌时不好好唱歌,坐不住,乱跑乱跳!” “我的儿子做作业,总是磨磨蹭蹭,一会儿动这个,一会
很多家长都很忙,在平时的生活中跟孩子的交流很少,,尤其是爸爸,那么你知道最伤害孩子的4种爸爸吗?怎样才能和孩子更好的相处?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在许多家庭里父亲似乎越来越忙了,于是便将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母亲,不难发现在各类家长会中出勤率最高的是母亲,很少看到父亲的身影。往往当问道孩子的学习负责人时,得到的回答九成都是母亲。似乎在家庭教育中 “父亲”的角色总是被视为家庭的供养者,父亲的作用被冠以主要是保证孩子成长的物质条件,如学费、衣食、医疗......“或许在教子过程中,母亲往往更具耐心,然而父亲的言传身教,会更有利于完善孩子的气度、性格和思维方式。 如果说:母亲的教育就像阳光,没有阳光我们会立刻感到生命的黑暗,而父亲的教育就像是空气,缺少空气生命也会慢慢窒息! 这几天,网络上的一段视频又戳痛了大家的心。 "爸爸,请你不要再看手机啦"
孩子发脾气,能把人气晕,这居然是好事。是不是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其实,孩子“发脾气”其实和“开怀大笑”从性质上讲是一样的,都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3、注意,「共情」绝不只是技巧 之前我一直很困惑:我已经按照书上的说法,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对他说「我知道你很生气」,可他为什么更加歇斯底里了呢? 都在说孩子发脾气时要用“共情”,但大部分家长都是用错的。 我们所说的「共情」绝不仅仅是让孩子停止发脾气的一个技巧,而是真正做到用心体会孩子的情绪,替他表达内心的想法,从而达到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合理抒发情绪的作用。 如果我们的态度是功利的,孩子又怎会感受不到呢? 没别的办法,唯一的捷径,就是——用心观察。 想想我们什么时候最爱发脾气?是不是情绪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突然袭来的某件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由此可见,从古至今,读书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呢,这里有5大秘诀,家长们必看哦! 1、引导孩子去书中寻求答案 每一位孩子,都是爱发问的天使。孩子的好奇心非常重,这也是他们探求世界的动力。 面对孩子的发问,有的家长会凭借自己学富五车的学识,一一给孩子解答;有的家长会自己查阅资料,给孩子找出答案;还有很多家长,会不耐烦地训斥孩子,认为他(她)哪来这么多问题,问来问去,耽误自己的时间。 其实,当孩子问出“是什么”或者“为什么”时,家长最好的做法,是引导孩子去书中寻找答案。 孩子在书中寻找答案的过程,会引发孩子极大的求知欲,当他(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答案,这会让孩子得到极大的喜悦感
对很多家长们来说,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就是最重要的事情,那么,有哪些拉低孩子成绩的致命坏习惯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你的孩子是否语文背不出,写字歪歪扭扭? 数学是否经常计算失误,或是答案对了,步骤错了? 是否每天沉迷电子游戏,做事磨磨蹭蹭? 上述问题,如果你家孩子占了其中一条,就要小心了,这是成绩下降的预兆。 因为很多时候成绩下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坏习惯堆积所致。下面这些坏习惯,一经发现,请立刻帮孩子改正。 上课开小差,可不是小事 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随老师讲课的时间变化而变化。一般而言,老师会把重点知识放在15分钟之后讲,因为那段时间多数学生注意力保持稳定状态。 但不是所有的学生上课都安分守己,总有那么几个调皮孩子会带头开小差、吃零食,影响身边的
孩子的成长、教育,是离不开不父母的呵护和引导,那怎样做一个聪明的家长呢?将孩子的缺点转化成优点,做到扬长避短,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是鼓励,你们给过吗? 为什么同在一个班,孩子之间的差距那么大? 相信这是很多家长都想知道的问题,大树老师这里有9张图,看完或许你就知道答案了! 1、关于学习成绩 孩子的学习,每个家长都关心。但是在大部分家长心里,用来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指标就是成绩:成绩好,努力了;成绩不好,不用心。 这是当代教育的现状,也是很多父母的真实写照。其实,这也是导致孩子厌学、成绩差的重要因素。 举个例子:孩子之前每次都考80分,突然有次考了90分,这回再考80分,普通家长就会认为是孩子不努力不用心,所以成绩下降了。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努力的孩子是只能进步不能退步的! 而聪明的家长,会
家长在养育孩子时,一定懂得这句话: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你就去看看无知的代价有多大!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曾说过一句名言:“If you think education is expensive,try ignorance!” ——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是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整个社会都在给人们讲述这样一个奋斗努力的故事,告诉所有人你不努力就一定不行,事实上,谁都清楚,当下不努力有多爽! 干嘛非要熬夜写那些永远写不完的作业,早早躺下多好! 干嘛非要成千上万砸钱进辅导班,用来旅游多好! 干嘛非要逼孩子努力搞得关系紧张,安逸呆着多好! 任何年龄的人都会在放纵中找到欢愉,哪怕是病危严重的病人,也会因为偷偷的抽支烟而窃喜。他甚至在拿生命放纵,可这种放纵就是很爽!
很多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总是磨磨唧唧的,不能够快速做完,这让父母觉得有点想要纠正孩子的习惯,那么有什么妙招能够改善这种状况呢? 数学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决定着现阶段数学学习的成功,也将为他们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然,这些好的习惯也将浸润到其他学科,影响他们终生的行为与命运。 好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有意识地重复某种好的行为,直至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自然而然的科学的行为。 下面笋干老师将和你分享,在小学数学的家庭辅导中,哪些习惯有助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这些习惯又该如何培养。 1读题三遍 认真理解题目要求 ■ 第一遍:看清每一个字 孩子用手指指着题目文字,家长领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太长的句子可以断开分两三次读。 这个过程是孩子们看清每一个字的过程,所以可以较慢或者断开
孩子成功步入名校读书,这位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好学校不只是一所可以好好读书的地方,更多的是资源、人脉、生活范围,自己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周围的人也都是一样的。 一位知名企业家说:“我告诉你,我公司的员工没有一个是从重点大学毕业的。” “所以你不是世界500强”,张雪峰一句话,说的企业家们哑口无言。 不过这句话,也说出了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学历到底重不重要?或许只有经历面试淘汰的人才会知道。所谓“读书无用论”,也是出自高学历人群之口。 在这里,我想告诉所有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一定要让你们上名校。 1、名校,拥有更好的学习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人人皆知。虽然名校也出过一些道德败类,走上犯罪的道路。但是,我想更多的学生还是优秀的,严格律己。 都说“环境造就人”,一所好学校真正厉害的地
有些小朋友在学校里跟其他的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会发生冲突,那么小朋友打架是避免不了的,孩子经常被打不还手,家长该怎么办? 我的宝宝2岁9个月了,我现在很困惑,究竟还要不要教孩子谦让这种传统美德?因为我的孩子总是挨小朋友的打,而且他还不还手。我该怎么教他处理被打这件事?我告诉他:“你不要主动打别人,但是别人打你,你就还手。”可是他还是被欺负,这可怎么办? 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打是幼儿在社会交往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充分,缺乏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且无法预测自己的行为会对其他小朋友产生怎样的影响,所以他们之间经常会产生冲突。并且当冲突升级时,会直接以打架的方式解决冲突,比较弱的一方自然就显得吃亏了。当然,利益的冲突不仅仅是引起打架的唯一原因。嘲笑、小孩子的攻击性倾向等也可能引起打架。 冲突的解决方式不恰当,会导致孩子产生社
孩子在学校被孤立,交不到朋友,我带她去电影院看了《奇迹男孩》,希望她也能被集体接纳,得到一份真挚的友谊。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10岁的男孩奥吉,因为天生基因缺陷,脸部显得特别怪异。一出生,医生断言他活不过3个月,但在家人的不懈努力和爱的灌溉下,奥吉健康地长大了,经过27次面部手术之后,奥吉能够“看见”与“听见”,除了看起来比较怪异丑陋之外,几乎与正常孩子无异。 怪物、外星人、蜥蜴脸、变种人……在小奥吉的背后,永远有着这样的窃窃私语。 奥吉调侃地对同学说:“我可是拼了命才让自己这么帅。” 没错,《奇迹男孩》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勇敢长大,走出家庭,融入学校的故事。在奥吉的身上,有着很多内向的孩子的影子,ta们能从这个电影里看到,自己当初是如何走出内心的小世界,学会交朋友,让集体接纳自己的。 电影的叙事角度很特别,分别通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能成为有所建树的人,可是却忘了如何去和孩子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就被孩子嫌弃了。 每天晚饭后,儿子就会自己找一些事儿做。 有时候是玩拼插积木。 有时会涂涂画画,或者拿着游戏书自己连线、找不同。 碰到看不懂的问题就会找我。 有时,我就打起了小主意。 当儿子拿着找数字规律的游戏题目过来问。 我赶紧引导他做了个位数的加减及如何找数字规律。 然后心里就想着趁热打铁教教他十位数的加法吧。 但是小家伙就很抗拒。 因为他急着翻开下一页,并不喜欢爸爸给他讲太多。 而我却想着让他多学点。 幸好,最后我还是会按照他的节奏,点到为止。 做父母的,总是想着让孩子多学点就好了。 让孩子多吃点就好。 让孩子多明白一点
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拓宽知识面,也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让他们不再是井底之蛙。所以在孩子的一生中,一定要学会阅读。 1、前几天,朋友家大宝过生日,他说打算给班上每个小朋友送点礼物。 我说送书吧,每个孩子一册精装绘本,多好啊! 他微微一笑,跟我说:“送书不好,拿回去也没几个人看呀!不如让他们吃吃喝喝乐一乐。” 然后他买了一堆的糖果和蛋糕送到了幼儿园。 其实朋友的话也有道理。 书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 而且在我们的身边,读书的地方不多,可以说太少太少。 随便哪个小区边上一看,麻将馆、茶室数不胜数,但是书店没有一家。 在那些综合商场里。 美食街、游乐场、游戏厅也是扎堆,开了一家又一家。 遗憾的是没有一家书店。 为什么会这样?
高质量的父爱带给孩子的影响是很大,不能因为工作的繁忙和辛苦,拒绝和孩子沟通,不要错过孩子的每一个第一次,他们的童年不允许你的缺席。 父亲影响着女儿的择偶标准: 父亲是女儿人生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男性形象,而父女关系,则是女儿在人生中与男性建立的第一段关系。好爸爸会让女儿有更高的择偶标准,高质量的父爱,能让女儿在与男性相处时,更坦然,更自然,也更有底气和信心。 父亲影响着女儿的性格与人生: 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份研究论文中曾经提到,父亲爱做家务的家庭中,女儿对未来期望职业种类也更加丰富,她们更可能成为医生、警官、会计师、科学家。而在母亲独自承担家务的家庭中,大部分女儿会将职业范围限定在护士、教师、图书管理员和家庭主妇等传统的“女性职业”中。 父亲的爱,是勇气、智慧和眼界。高质量的父爱,会让女儿更坚韧,拥有更多的安全感。 所
孩子们已经很努力了,可是考试的成绩却不让人满意,平时都能轻轻松松解决的问题,考试完了却不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呢? 上课听懂了,下课会做了,考场出错了,真让人捉急! 孩子考完试刚出考场,突然发现有个题自己做错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成绩出来,考得不好,孩子懊悔,家长责备,大家的心情都像笼罩了一层乌云。 这种情况对于许多家长来说都很熟悉吧?说是说不要对孩子的成绩太在意,可是“分、分,学生的命根”,也不到你不在意呀~ 上课听懂了,为啥考试就不会了? 老师上课时都会把知识点先细化,采用“通俗易懂、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等等的教学艺术,所以孩子能听懂知识点不是难事。 而且俗话说“眼高手低”,接受知识远比理解知识容易。一看就懂,一做就不会很正常,就像学游泳和学开车,哪怕那些动作在看别人做的时候烂熟于心,一到自
比起调皮的孩子,相信很多家长往往会更喜欢乖巧懂事的孩子,可是你知道吗?孩子有这三种行为,往往情商爆表。 在孩子的成长初期,总会有很多值得“调侃”的地方。“谁谁谁家的小孩成绩真好;谁谁谁家的小孩真听话;谁谁谁家的小孩真调皮......” 在很多家长眼里,成绩是评判孩子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而调皮的孩子总是那么不受欢迎。 很多家长都说自己家的孩子太调皮了,整天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其实,孩子的这些特质很可能暗示着他有着高情商。家长需要做好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认为孩子在调皮捣蛋,认为是坏毛病,无情的抹杀掉。 究竟孩子的哪些行为暗示着他们有着高情商呢?下面这几点,做父母的可以对照自己孩子分析一下。 一、随时随地“多动症” 有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在上课时,总喜欢动来动去,想让他们安安静静听课,不“动手动脚”,恐怕
很多孩子在刚开始进入幼儿园时,总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认可这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孩子从受精卵开始的发育,就要先经历脱离母体接触万千世界,出生以后还要经历断奶,饮食要从大自然界中获取,之后便要进入幼儿园,这标志着孩子开始社会化。这些都是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有些家长先于孩子就已经焦虑了,这种情绪会感染到孩子。因此,不论孩子有没有开始感到焦虑。你都要始终以一种放松的状态去面对他,用你的实际行动去暗示他,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这是你必须要经历的一件事。 再者,合适的入园时间如果能把握好,对于减轻焦虑也是很有帮助的。那什么时候是合适的入园时间呢?2岁,3岁,3岁半?理论上,3岁是比较合适的入园时间。但也要因孩子而异。最重要的是观察孩子的行为,如果他表现出来特别喜欢找小朋友一起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