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漠视规则,就是漠视生命。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教育这一课,父母要学,孩子要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就要做到言传身教!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会直接的影响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性格习惯、为人处事方式……一辈子! 父母自己都不遵守规则,我们怎么让自己的下一代做一个文明有素质的人? 在日常生活里,很多时候都能看到父母和孩子讲述规矩,但自己却在破坏规矩的例子: 跟孩子说红灯停绿灯走,然后自己看到别人走了,也跟着上去,还美名其曰的说:“这是中国式过马路”。 和孩子逛商场,明明墙上贴着“禁止吸烟”标志下,照样大模大样地吞云吐雾。 带孩子去旅游,当着孩子
爸爸们不要再用“烂借口”来拒绝参与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机会,当年以后回想的时候,爸爸的影子在童年的时光里只是很模糊,很模糊... 一个总统都肯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一个明星都甘愿退出娱乐圈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场的爸爸们,你们还敢用“忙”这个烂借口缺席孩子的成长吗? 很多时候,忙不应该成为缺席孩子成长的借口,更不应该成为忽略家庭经营的理由。 那么,父亲参与育儿的家庭里的孩子,往往会在哪些方面更出色呢? 一、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爸爸的陪伴,会提升孩子幸福的能力。大多数爸爸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状况相对理性,对孩子不吝啬鼓励与支持,充满正能量,利于孩子幸福指数的提高。 二、孩子会更加懂得感恩 爸爸大多喜欢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看待事物和问题角度,更积极更乐观,容易获取满足感,影响孩子
面对人来疯的孩子,相信很多家长都是一筹莫展,手足无措的,那么,家长们到底该怎么教育呢? 我家儿子小宇今年3岁了,平时规规矩矩的,可是家里一来客人,他就一反常态,表现得很淘气。 有时会把玩具丢得满屋都是,或者在客人面前跑来跑去,甚至还拿着枪对着客人乱射一通。 每当这时,我们都感到很尴尬。 因为有客人在场,我们也不好训斥他,不管他吧,他的行为又太令人生气了。 有时候我都觉得孩子这种淘气、出格的行为好像是故意做出来给外人看的,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过小宇妈妈这样的体验。 当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孩子就会表现得特别活跃淘气,甚至会异常的兴奋。 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之为“人来疯”。 “人来疯”多出现于3~6岁期间,它是孩子情感上表现出的一种近似胡闹的过激现象。
很多新手妈妈,在刚开始带娃时都是手足无措的,但她们都希望能打怪升级、通关不断地带娃积累经验,越带越轻松。 然而有些宝妈觉得,娃儿小的时候一把屎一把尿的养大,到了年纪大一点儿,还要张罗着辅食,哪有轻松的时候。 但是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不哭不闹的,宝妈带起来好似也并没有像自家娃那么难,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说到底,这其实还是带娃方法不同。带娃虽然人人都会,但是又技巧的带起娃来,宝妈们会轻松省事儿许多。 宝宝的好习惯会慢慢养成,等宝宝能很好的配合妈妈照顾自个儿的时候,宝妈们也就省事儿多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哪些累死累活带娃的宝妈们的几个误区了,正是这些错误,让她们带起娃儿来一点也不轻松! 1.抱着宝宝睡觉 现在谁家的孩子不是个宝!抱着娃娃入睡也成了很多累死累活的宝妈们每天必做的功课。
近来年,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还有最近高发的各种性侵事件,家长们开始意识到从小教会孩子怎么保护自己。 当然,在这个重要的课题之前,我们得先谈论一个问题,怎么从小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在这一点上,家长们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鼓励自己的女儿成为“假小子”,认为女儿做出像男孩一样的举动是天真活泼,大方外向的表现。 但是另外一方面,家长们却接受不了自家的儿子具有女性化色彩,介意自己的孩子像个女孩一样害羞腼腆。 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女孩和男孩一样,需要由父母亲自引导,建立起正确的性格意识。 作为一个女孩子,不应该像个“假小子”那样不拘外表,和男孩子在一起疯玩。 这可不是传统的老观念,相反作为一个女娃,女孩子们需要按照她们自己的意愿成长。没有一个女孩子内心中不渴望可爱的布娃娃,粉丝蕾
相信大家都看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告诉宝宝学会分享,直到现在还是会有很多父母拿这个典故来教育宝宝“让”。 分享是宝宝人生中的一门大课,宝妈淳淳一直这么觉得。让她欣慰的是,在教会宝宝分享之后,宝宝的行为也很符合她的教导,不论是面对同龄的孩子还是长辈,都能谦和有礼,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分享给旁人。 直到有一天,宝妈淳淳感觉不是那么回事。那天再一次宴会上,安排自己和儿子坐在几个带着孩子的妈妈中间。 大家都带着孩子,本来应该分外的和谐。眼看着火腿的盘子就要见底了,最后一块被宝妈淳淳夹给了自家的儿子。 儿子喜欢吃鸡腿,就要开吃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年级稍大的小男孩大声囔囔着要吃鸡腿,本着分享的原则,淳淳的儿子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把碗递给了那个男孩子。 结果那个熊孩子把淳淳儿子的鸡腿吃了,还随手把淳淳的碗顺手丢在了地上
当下,有许多父母常常处于焦虑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自己孩子也要学什么,别人家孩子有什么,自己孩子也要有什么。 从来不管孩子是否需要,是否适合;还有一些家长一生都在为子女服务,忙忙碌碌,自己却从未真正活过。 这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很常见的两种误区。家长们费劲心血,培养出来的孩子却不懂得感恩,反而觉得父母管束太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太少。 这一切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如今,提倡做智慧父母,势在必行。那么,怎么样才是好的教育,做父母的应该如何爱孩子才是科学的呢? 今天,我们要跟大家分享“知心姐姐”卢勤总结的家庭教育中六种“爱的智慧”,告诉家长们该如何真正爱孩子。 智慧的爱,知道使用孩子 愚蠢的爱,总爱伺候孩子 刀不磨会变钝,孩子不用会变懒。 不聪明的父母心甘情愿做孩子
在国内,将孩子养育成才,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孩子的成长经历来看,父母注入的财力和精力也是相当多的。 1、对孩子期望太高 在绝大多数有孩子的中国家庭里面,孩子都是中心中的中心。父母们整天围着孩子转,事事为孩子筹谋,从未生、出生、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高中,直到上大学、孩子工作、结婚、买房、孩子自己生孩子,几乎无一日间断。 如此心力交瘁地几十年,怎么能不累? 这么累的根源,就在于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既包括对孩子自己发展的期望,也包括对孩子回报父母的期望。 期望如此之高,压力山大的不但是父母,还有孩子。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期望这么高呢?他能成为独立的、自主的、幸福的成人,不是已经很好了吗? 如果爸爸妈妈能够看开这一点,抛开对孩子所有外在功名利禄的期待,关心孩子和父母自己内心的安宁和满足,育儿
在我们的家长群里经常看到很多爸妈一起聊天:其中一个家长说:“还是养女儿好,看看你们家娜娜,乖巧听话,懂事体贴,成绩又好,还是班干部。我们家壮壮就不行了,就是一个混世魔王,整天给我制造麻烦。”为什么很多父母更喜欢女儿,也请珍爱我们的男孩子! 又一个家长接茬道: “我们家儿子也一样,淘气得不行,今天老师还给我打电话说上课趴着睡觉,睡的是东倒西歪,不成样子!” 其他家长们也都纷纷附和,女孩多么多么省心,男孩多么多么难管。 其实,这些家长基本代表了大多父母的潜意识: 男孩的问题比较多,普遍不如女孩优秀; 与养育女孩相比,养育男孩带给父母的挑战要大得多。 就连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2300多年前也这样认为: “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马上就快春节了,那时,亲戚朋友们就互相串门拜年,孩子们肯定也会去。不过当孩子学会这这三件事,一定会更招人喜欢哦! 1.不随便动别人东西 说到这一点,我不得不佩服表姐的孩子乐乐。因为特别懂礼貌、有素质。我闺女虽然要比乐乐要小,但是她爸给她买的玩具可不少。光车就有好几辆,都是不同类型的,乐乐看到这么多玩具十分开心,不过没有上来就那去玩,而是问我女儿,“妹妹,我能玩吗?”我立马说当然能啊,跟妹妹一起玩吧! 然后两孩子就玩得不亦乐乎了,等表姐跟乐乐说要走了之后,乐乐就将玩具放回了原来的地方。不过,我能看出她非常喜欢那辆红色的遥控小车,于是就跟她说这辆车拿去玩吧!没想到小家伙说,我拿走了妹妹就没了我说没事,你先玩着,妈妈还有其他车,以后妹妹要玩了再去你家拿,你不用自己送回来的。乐乐这才放心地开心拿着小车走了,还说
过年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出去走亲戚,但是调皮的孩子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行为呢?才能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按照惯例春节期间爸爸妈妈们会带着宝宝四处串门子走亲戚,但是由于宝宝天性好动、自控能力比较弱加上人多又比较兴奋,不经意中会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招来主人的厌烦,也让爸爸妈妈们当场就会情绪失控,颜面扫地。究竟宝宝的哪些行为会惹来主人的不高兴呢? 1、东翻西翻:宝宝到了新的环境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大家是都能理解的,但是一进别人家东瞅瞅,西看看,看到新奇的东西,也不问主人家同意不同意,就自己动手去拿,拿了之后也不知道放回去,丢的哪儿哪儿都是。这样的宝宝会显得很没有家教。 2、上窜下跳:宝宝坐不住,进了别人家的门,坐不到5分钟,就开始彰显本色,在沙发上来来回回的蹦跶不停,不得消停,蹦跶完了还不算,继续到卧室去蹦跶,
有位妈妈问我: “我的女儿六年级了,成绩不错,一般在班上总能在前五名。平时和我也很亲热,无论什么事都愿意告诉我。 前两天带女儿去同事家做客,同事家孩子和我家女儿一样大,期中考试得了年级第一。 我真是很羡慕,说了自己女儿几句:要好好向人家学习,不能光满足班级前几名,要争取年级第一!女儿满脸不高兴,回家后几天了也不理我,我不知道做错了什么?” 看起来这位家长和女儿相处得很好,女儿成绩好,也让妈妈非常骄傲。 家长关注孩子的成绩,在与同事、朋友谈论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说起孩子成绩如何,是十分正常的。同事间聊天常常提到孩子的成绩,往往都会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又常常把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家孩子的缺点相比较。 如果孩子不在场,孩子成绩好些的家长似乎表现得很“谦虚”,孩子成绩差些的家长往往表现出羡慕,这是无可厚非的。但
跟10岁之前的孩子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不仅关系到孩子如何建立跟这个世界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建立跟其他个体的关系。因此家长应该在10岁前学会接纳孩子。 什么才是有效的亲子沟通? 儿童教育专家总结为:有情绪时先不沟通,避免情绪化导致无效沟通;在公众场合单独沟通,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情绪给予及时关注;每次沟通结束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回馈,形成完整的沟通。 专家建议家长要在孩子10岁之前学会接纳孩子,才能建立起有效的亲子沟通。 给孩子说“不”的权利 很多妈妈一边指责孩子不干事,一边大包大揽把事情干了。等孩子好不容易出去干了一件事,妈妈又说孩子干得不够好。建议父母反省一下,如果有担忧、恐惧和害怕的情绪,到底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 父母的内心往往都期待能说服孩子,要让孩子听自己的。长此以往,孩子就慢慢变成了一
我们都知道,和孩子共情,更容易拉近和孩子自己的亲子关系。可是你知道吗?只做一半的共情,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我中心。 周末的午后,我带着小D在儿童博物馆玩沙。这时,一个大概也是3岁的小男孩饶有兴趣地走过来,把手伸向一个小D自己的模具,似乎也想和小D一起玩。小D一把揽过模具,特别警惕地看着男孩说:“这是我的。”男孩一听,顿时大哭起来。 这时,男孩的妈妈走了过来,说:“我知道你很伤心,因为你也想玩她的挖沙工具。”男孩边哭边喊:“我也要玩!我也要玩!”这位母亲似乎有点慌了,一个劲儿地对男孩说:“我知道你非常难过,因为你太想玩这个玩具了。你不要乱叫,因为姐姐并不知道你想玩,你要好好说。” 我刚要说话,就见这位母亲对小D说,“小妹妹,你看,弟弟很喜欢你的玩具,你和他一起玩好吗?”小D想了几秒,拿出几个工具给了他。这位母亲松了一口气,接过玩具递给了男孩,“你看,姐
有不少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在家活蹦乱跳的,可是一到外边就十分胆小。让他和别人打招呼,他都不会去叫人,这是为什么呢? 1、当要求孩子叫人时, 我们内心在发生些什么? 第一,我们心底的养育焦虑在作祟。 “如果不要求孩子打招呼,那就是我这个做家长的有问题了,别人会说我不懂得教孩子。” “我是懂教育的,我是一个会管教孩子的家长。你看,我要求他主动叫人了。” “你们不要指责我。不管孩子最终叫不叫人,我是尽力了呀。” 只要我发出了这个动作,我的教养工作就完成了,我给自己贴上了“懂礼貌的好家长”的标签,我安全了。 一切的负向舆论 - -诸如“这孩子不叫人,没礼貌,是因为他妈妈纵容他”–都跟我没有关系了。 只要孩子乖乖叫人了,场面就不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篇文章其实是来自一个父亲对女儿的信,“女儿,我宁愿你不结婚!”,看完后,真真感觉父爱如山。 女儿,今天是你的30岁生日。 时间真快啊,一转眼,当初非闹着要坐在爸爸肩膀上的小丫头,就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也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了。 你肯定又以为我是在催你结婚。 不,不是的。 我知道你压力很大,尤其你今天和朋友庆祝完生日回家后,你喝醉了靠着爸爸哭着问:爸,我是不是该结婚了?她们都嘲笑我是大龄剩女。 那一声声都像针一样扎在爸爸心里,太疼了。女儿,你要知道,不管你今年多大,你在爸爸心里还是那个小丫头啊。 我知道不管你外表多坚强,心里还是一个渴望被人爱的小姑娘。可等了那么久,你心里也会有困惑。 每次过年过节,串门的婶子,舅妈都会问你:找男朋友了吗?眼光别太高了,都老大不小了。
虽然孩子年龄尚小,但是家长们也要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在某些事情上要注意分寸,免得伤了孩子的自尊。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一对母子在公园玩时,不知孩子做错了什么,妈妈就当众教训起孩子。 那位妈妈对孩子又是提耳朵又是拽衣服,孩子跪在地上拉着妈妈的腿,哭着躺在地上,一切都被围观群众看在眼里。 看着孩子羞愤、伤心的神情,我为这对母子感到痛心。 这位妈妈也许不知道,看似只是平常的一顿教训,孩子的自尊心却已经被狠狠地碾碎在地,成为一道难愈的伤疤。 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17世纪英国着名哲学家约翰·洛克有句名言: “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也会更小心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之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养女儿比儿子省心多了。”那么,你认同吗? 其实不然。家有女儿,父母也有操不完的心,担心她会被人欺负,担心她在外面受了委屈,担心她未来走错路。 养出一个幸福的女儿,有3点不容忽视。 1、父亲,影响女儿一生的幸福 一位好父亲,在女儿的一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女孩的人生路上,父亲是女儿接触的第一个男人。爸爸能够指引她对男性怀有健康的认识,让女儿懂得怎样与异性相处。 英国达勒姆大学的心理学家 Lynda Boothroyd 研究发现:父亲如何对待女儿,会影响女儿未来如何选择人生伴侣。 简单来说,女孩对伴侣的标准,总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参考自己的父亲。 不仅如此,爸爸对女儿的影响,存在于生活的细节之中,比如做家务这件小事。国外就有这样的一条广告,引发了无数
有句话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它是与生俱来的,可是你知道吗?爱的教育,不是只有“付出”。 “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孩子,确是一桩伟大而有意义的公共事业。” 高尔基 爱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天性,也是作为父母的重要责任。 但是关于爱的教育,我们学得太少太少; 第一个方面:让孩子得到爱、享受爱、满足爱。 这是所有情感教育的基础。 大部分的父母都能做到这一点,舍得给孩子花钱,给孩子吃最好的、用最好的,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咬着牙供孩子读最好的重点学校、不惜举债让孩子出国留学、用养老钱给孩子买房结婚,怎么付出都不觉得过分。 甚至于有一位母亲,在被儿子捅了9刀险些丧命之后,仍然是后悔和自责,觉得自己做母亲的“不称职”,不能满足他所
如果孩子总是做错事而且还不愿自我反省,那么你们会怎么做?我想不少大人都会去批评或者威胁孩子,觉得这样做他就不会再犯错。 但是因为威胁孩子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目的,还可能会让孩子心生畏惧,所以这并不是一个明智和有效地方法。 1、换个方式跟孩子说话 威胁和吓唬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会伤害自尊心,让孩子变得害怕父母,从而产生一种叛逆心理。威胁吓唬孩子其实就是因为不相信孩子,想以此来控制自己的他们,但这是一种很不理智的方式。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首先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不要说一些威胁孩子的话,比如当孩子不认真写作业的时候,很多家长会说:”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就告诉老师!”这样也许会让孩子好好写作业,但是这种方法下一次还会有用吗?。所以家长不妨换个方式,问问孩子为什么不想做作业,是不是遇到了难题,还是什么原因。家长对孩子说话的语气不要总是高高在上,要用一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