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孩子胆小怕说话、脾气差、厌学怎么办?
    孩子胆小怕说话、脾气差、厌学怎么办?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家的孩子胆很小,有时候看到生人还不太敢说话,脾气差,成绩也不太好,面对这种情况的话,家长需要怎么办?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变化,以及学习上产生的压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原因,使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负面影响,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给家长提供了几点处理方法: 厌学心理 厌学是很多学生都有过的不良心理。具体表现就是不愿意上学,惧怕学习和考试,学习效率低,即使很努力地学习仍然没有效果,对学习感到厌恶,无兴趣可言;父母督促就学一点,父母不督促就不会主动学习,其他方面的学习更不会主动涉及;不爱思考,对不会的问题不去弄懂为什么;一学习就会感到疲劳,一提起学习就头疼,不愿意触碰有关学习的任何东西,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娱乐、电视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不愿意学习却常常幻想自己如何成功。

  • 家长有没有想过,你凭什么打孩子!
    家长有没有想过,你凭什么打孩子!

    虽然现在很多家长不再那么信奉“棒棍之下出孝子”了,但还是会有不少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了,家长有没有想过“你凭什么打孩子呢”? 在美国,一位5岁的女孩儿被妈妈击打头部致死,然后被爸爸妈妈用盐裹满身体,“腌制”在自家中餐馆的冰柜里。 差不多的时间,在国内,同样发生了一起让人心痛的惨案。一位9岁的男孩,因为弄丢了妈妈的手机,被妈妈绑起手脚,打了几个小时。最后妈妈把孩子抱到床上去的时候,孩子和她说:“妈妈,我不想看到你”。 妈妈很生气,就自己回房间了,而孩子的这句话成了妈妈最后听到的一句话,如果这句话是孩子的心愿,那么,他的心愿实现了,以让人无比痛心和揪心的方式…… 写到这里,我实在忍不住流泪,我相信这两个孩子都是妈妈抱着怀孕时的美好期待(“希望孩子健健快乐”)生下来,也曾经被父母呵护着捧在手心,父母也曾每天为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欣喜,还时不时发个照

  • 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根本办法!
    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根本办法!

    很多父母只是一味的想尽办法让孩子努力学习,却从未考虑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觉得学习只会是一种负担,并没有在学习上感到快乐。 孩子只是机械的复制老师的教授内容、父母的讲解,学习能力却没得到任何提高,真正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根本无从下手,又怎么可能会获得真正的知识,考出好成绩呢? 儿童学习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他在校园环境中是否优秀,并且关乎孩子成长中的发展状况,而学习能力的强弱和感觉统合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知道,感觉统合和大脑身体一起协作,由人体各方面共同完成而发挥作用的。只有感觉统合发展良好,才能发挥儿童的学习才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眼、耳、口、鼻和各种感觉器官来接收外界环境中的信息,并将其传入大脑,再经由身体协调完成一系列的动作来对环境做出反应,这也是学习的必要过程。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接收经由眼睛或耳朵等器官传来的信息,那一定会非

  • 为什么有些孩子一转就晕,有些久转不晕?
    为什么有些孩子一转就晕,有些久转不晕?

    每次上课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孩子做旋转运动一转就晕,而有的孩子怎么转都不会晕,那就有家长问了,一转就晕和久转不晕哪个是正常的啊? 其实,一转就晕和久转不晕都是前庭系统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前庭是人体感觉、运动觉的中转站。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接受脸部正前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觉讯息,并及时作出过滤和辨识,然后再传入大脑,从而保证大脑不那么忙碌。 侦测地心引力,是前庭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而我们人类正因为有这样的功能,在人体做各种活动时,才能及时调整头的方位,来维持身体的平衡,与此同时,前庭系统本身还具有调节功能,当外界刺激太多时,前庭会发挥抑制功能,自动过滤过多的刺激,当外界刺激过少时,它会发挥促进作用,主动扩大神经传导的通道。 而久转不晕属于前庭抑制过度,在进行爬高、跳跃、旋转、摇晃等活动的时候,无法像一般孩

  • 孩子的无理取闹,其实是有原因的!
    孩子的无理取闹,其实是有原因的!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很多家长的做法是,要么一顿训斥要么就是一顿揍。其实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其实是有原因的,只是被粗心的你给忽略了。 寒假到来,出笼的娃们成天在眼前晃悠,小的在身边纠缠折腾,大的要么带着耳机自嗨,要么沉迷于电子产品,妈妈们想必随时处在崩溃边缘吧。忍字大旗下,放任自流相安无事三五日之后,战争一触即发。遇上个性要强的孩子,更是硝烟四起。 这不由得令我想起前些日子看过的一段视频。视频中,犯了错的孩子坚持自己已经认识到错误并请求大人让自己静一静,父母则坚持认为孩子态度不端正,还没认识到错误,双方因此僵持不下。 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虽然司空见惯,却依然引发了集体大讨论。不同家庭的教育观念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观点一:这娃欠一顿胖揍 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们认为:造成孩子这么肆无忌惮地和大人咆哮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平日里家庭太过宠爱,

  • 对孩子的兴趣不应该否定,跟多的是支持!
    对孩子的兴趣不应该否定,跟多的是支持!

    面对孩子的兴趣,如果偏离了学习轨道,很多父母会选择“掐断”,其实这样做无意是在伤害孩子的内心。对孩子有兴趣做的事情,孩子才会努力去完成去珍惜,请尊重孩子的选择! 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每对父母都懂得欣赏并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更有甚者,还会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打压。“殊不知,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表示支持是情感式沟通中一种很好的方式。反过来,如果家长带着自身的成见强制孩子终止-他的爱好,或是强制他学习某种他并不喜爱的“爱好”,那便是关上了惰感式沟通的一扇门。 那么,怎样才能以支持孩子兴趣爱好的方式来增强亲子间的情感沟通呢? 1. 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鼓励 凡是孩子真心喜爱的的兴趣爱好,又是对他自己有利的,父母都应该多支持、多鼓励。父母不要因为自己不喜欢某件事情或者自己对某件事情带有偏见而去阻止孩子,这是一种很错误的做法。

  • 用肢体语言表达爱,让孩子在爱抚中成长
    用肢体语言表达爱,让孩子在爱抚中成长

    我们总是习惯于用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爱,询问他们的冷暖,叮嘱他们注意安全,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可是孩子有时候并不觉得这是一种爱。相比语言,肢体上的爱抚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比如5~6岁的孩子,在他们闹情绪的时候,你用言语上的安慰来平复他们情绪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拥抱和亲吻能让他们很快地开心起来。 10岁以上的孩子往往会比较害羞,不太愿意和大人太亲密,这时,我们可以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膀,以此来增进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1. 拥抱,孩子的本能需要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每一个年幼的孩子都患有皮肤饥渴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彼得·古帕斯给父母的忠告是,0-3岁的婴幼儿必须要有父母拥抱,因为孩子在婴幼儿期,比较喜欢让家长抱着. 2. 试着给孩子一个吻 所谓爱,绝不是简单的物质提供和奖励,更多的是家长给予孩子

  • 增进亲子互动,在互动中穿插沟通
    增进亲子互动,在互动中穿插沟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如果能够及时引导孩子,帮助孩子,那么孩子将会少走很多弯路,同时也能够增进彼此的距离,让家人更加亲密。 情感是亲子沟通的基础,父母要想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就要重视平日里与孩子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在日常生活中,亲子沟通的方式不仅仅是面对面的交流,父母还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阅读、一起旅行等多种方式来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从而与孩子成为心灵上的好伙伴。 亲子阅读是父母与孩子情感沟通的方式之一。在阅读过程中,父母可以借着故事中传达的道理引导孩子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当然,亲子阅读只是亲子沟通的一种方式,除此以外,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做实验,陪孩子去郊游等亲子互动都可以作为亲子沟通的有效渠道。在亲子沟通中,最关键的是,父母要注意与孩子的互动性,要站在与孩子平等的角度去感应孩子的心理,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增进亲

  • 尊重孩子的想法,跟孩子一起探讨交流
    尊重孩子的想法,跟孩子一起探讨交流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常会走入误区。认为自己的经验完全可以可以说服自己的孩子听自己的话。自己说的一切都是对的,孩子就只有服从。其实这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教育要以尊重为前提才行。 尊重,是一切人际交往的基础。亲子沟通同样需要以彼此尊重为前提。很多父母在与孩子说话的时候,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想法,不是呵斥孩子“你在瞎想些什么,别胡说了”,就是对孩子的话置之不理,当成没听见一样就过去了。这些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等到孩子渐渐长大,自主意识逐渐增强,父母对孩子缺乏尊重会导致亲子关系更为紧张,更不利于亲子沟通的进行。 面对多姿多彩的世界,孩子会有很多奇思妙想,他们会问一些无厘头的问题,也会做一番没道理的辩解。这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先父母要认真倾听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然后与孩子共同探讨问题,让孩子在亲子沟通中进一步加深对世界和自我

  • 教会孩子弥补错误的方法
    教会孩子弥补错误的方法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不犯错误的。当孩子犯错误以后,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弥补错误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尽管很多父母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会看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并从中学习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但一遇到实际情况,还是会回到老路上去警告、挖苦、责骂。 美国儿童教育家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所以说,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应做的是引导而不是惩罚,即运用同理心与孩子进行沟通,教会孩子弥补错误的办法。 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只有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有时候,虽然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却由于某种原因并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时,父母不妨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母考,

  • 真正平等的沟通,是建议而非命令
    真正平等的沟通,是建议而非命令

    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父母就应该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积极地引导孩子,而不是命令孩子。这也是平等的沟通的第一步。 为家长,我们一定不会对这样的情况感到陌生:你刚说完“做作业的时候把头抬高一点”,孩子就将头拾得更低;你越是说“快起床把饭吃了”,孩子越赖在床上不起;你越是苦苦哀求“别闹了,消停一会,-会儿不行吗”,孩子却闹腾得更欢……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孩子对父母简单粗暴的命令感到反感,于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和父母唱反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能够以建议的方式委婉地说出自身的想法,孩子也许更容易接受,更乐于采纳。 实际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会用建议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呢?大多数父母都会说自己很尊重孩子,不会干涉孩子的事情,可一旦遇到大事,需要做出选择时,便马上独揽大权,而且还会说“孩子年纪小,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他好”。

  •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用游戏的方式教育孩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用游戏的方式教育孩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玩耍了,它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在孩子的生活中必不可少。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用游戏的方式教育孩子? 玩是一件非常放松而享受的事情,孩子可以从玩耍中得到许多新的体验,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认知。如果父母意识到这一点,便可以在游戏时光中与孩子进行无障碍沟通,这样既能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又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只有在游戏中,父母才可以与孩子进行真真正的角色互换,孩子都有着很强的幻想能力,所以他们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不一样的一面,会发现他们富有同理心,想要照顾别人,积极努力地思考,想要拥有和父母或是影视作品里的角色一样的能力。 父母在和孩子一起游戏的时候,可以利用游戏中所需要的情节对孩子进行因势利导的沟通,这样既能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许多知识和感受,也避免每孩子由于缺少同伴而产生孤独感。

  • 家长的换位思考,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家长的换位思考,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家长总是用爱的名义来要求孩子做这做那,但是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束缚,换位思考,如果自己就是那个孩子,面对家长的种种管束,还会觉得这是爱吗? 角色互换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换位思考。当然,不仅仅孩子需要理解父母的良若用心,父母也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心中怎么想。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要求孩子理解自己,却从没有想过理解孩子。 父母与孩子由于处在不司的年龄、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同的年龄、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常常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与感受。果父母能运用同理心,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自然会产生想要和父母沟通的欲望。 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即使在面对我们心爱的孩子时,也很难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然而,要想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对孩子多一分理解与体谅。 很多时候,亲子沟通之所以难以进行,

  • 就事论事,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就事论事,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孩子做错事,很多家长也会把之前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一起翻出来,把孩子说的没有一点用处,这样会伤害到孩子内心,觉得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从而打压了孩子的内心,背负着一个原本不属于他的标签。 有些父母认为,挑孩子的毛病、否定孩子能够让孩子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孩子改正以后会越来越优秀。殊不知,父母的否定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负担,孩子会在“我是罪恶的”“我是无能的”的自我谴责和自我否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卑的心理。 比如,当一个男孩因为挫折而伤心难过时,父母告诫他“哭是不好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如此反复的结果便是孩子变得喜怒不形于色,甚至干脆变得冷酷、冷漠,从掩饰、逃避自己内心的感受,发展到自我封闭,让自己变成一个冷漠、僵化、呆板的人。 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孩子的一切事情。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对身边的事情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当孩子想对

  • 角色互换,让彼此之间的误解在沟通中消除!
    角色互换,让彼此之间的误解在沟通中消除!

    孩子不理解父母这样做,父母不理解做这么多,孩子依然是这样的。如果进行角色的互换是不是会好一点呢?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俗话说,“知子莫若母”,可如今很多母亲都在感叹:“我家的孩子真是不懂事,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么,我每天辛辛苦苦的还不是为了他,他却一点也不理解。”同样的,现在的孩子也在抱怨父母:“他们总是说为我好,处处管着我,这样到底是为了我好还是为了他们好? 我需要平等,需要自由,我想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其实,代沟之所以会产生,就是因为父母与孩子双方都缺乏对彼此的理解。父母总是先入为主,不管孩子是对是错,直接给孩子做决定、下命令,却忽视了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孩子认为父母太古板,不尊重自己,也就无从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父母和孩子之间许多误解的产生是由于双方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而一旦有了角色互换的想法和行动,误解自然会消除。日常生活中

  • 教育孩子,从家庭成员意见一致开始!
    教育孩子,从家庭成员意见一致开始!

    孩子小的时候懵懂无知,言语、举动都是模仿学习父母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认为父母无所不能,近乎于“言听计从”。所以家庭成员意见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孩子,家庭成员意见一致的重要性 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感叹过孩子教育很难。其实,最难的是家长如何做好自己。祁祁老师创建这个平台,引导帮助大家来破解这个难题,就是通过大家的探讨、交流和分享汲取宝贵的经验或失误的教训,达到取长补短,改过自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为我的教育无方,没有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故而常常反思,问题究竟出在哪?差距何在?原因何在?今天就分享我关于家庭成员之间保持意见一致的重要性的一些思考认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怎样才能意见一致?家长、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父母,首先必须通过学习谋求正确的、合理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理念和方法,是正确前提下的一致,而不是盲目地一致。

  • 大宝二宝手足相争,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大宝二宝手足相争,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当大宝和二宝在闹矛盾的时候,作为家长的你,会怎么办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是从教育小孩开始。接下来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大宝二宝手足相争,父母怎么办? 一、有心有情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 有心有情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呢?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大家所见的定义理论多如繁星,祁祁根据自己的育儿体验,以及近年深入跟进部分问题家庭的经验,从而概括了有心有情父母的四个特征: 特征一:没有父母是完美的 有心有情的父母首先是不完美的,而反倒是追求完美的父母会催生问题家庭、问题孩子。 有个90后妈妈,叫安雪,吃穿打扮玩,安雪样样都是拔尖儿。吃穿打扮玩之外的事,安雪就成了懒癌患者。有回大家一起出行,她家刚三岁半的小女孩哼哼唧唧特别黏人,一步路都不肯走,就是要抱抱。她二话不说响应女儿的号召抱着走,可走了不到100米她就给放下来了,不只把小女

  • 与孩子相处怎么相处?“较劲”不如“从命”!
    与孩子相处怎么相处?“较劲”不如“从命”!

    作为家长,应该做到的是放弃与孩子“较劲”,因为孩子从来都值得我们信任和尊重!接下来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与孩子相处,“较劲”不如“从命” 一.睡与不睡的较量 小孩子精力旺盛,从小到大没有睡过午觉,上了初三课业很重,尤其数学换了老师,对过去拉下的课程进行全面补课,大家清楚的知道,我上次和石上柳老师的微课中提到孩子经常晚上熬到一两点钟,作为妈妈,我认为午睡天经地义,每每到了中午,家里人总是想方设法地让他睡,却总是事与愿违。终于,我对这睡与不睡的斗争忍无可忍,大光其火。显然,我已经远离午睡的初衷,和儿子较上了劲。但是,面对我的声嘶力竭,儿子始终微笑着坚持他的立场,继续看着他的午睡时间小说。两相比较,我惨败—失态,没有达到目的;他完胜—彬彬有礼,不睡到底。 终于就在近期,在初三课业越来越紧张的时刻,儿子深感疲惫,脸色很差,有时候吃着吃着就

  • 你就是那个,唤醒孩子内心种子的人!
    你就是那个,唤醒孩子内心种子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啊,父母的涵养、学识、待人接物等等都会像春雨一样慢慢润入孩子的心田,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言传身教之中,身教更重要。 一、挖掘孩子的优点 第一,多陪孩子。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都有不一样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特长,或许有的孩子成绩并不优秀,不是那么的乖巧。但是每个孩子就像我们精心养花一样,挖掘培养适合他自己的土壤。老一辈的人希望孩子养老,所以生的孩子多,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培养孩子向更优秀的方向发展,只是养活顺其自然发展,经常用人的命天注定来安慰。但现在每个家庭基本上是一个或两个,也不用愁孩子饿肚子,只把自己娱乐的时间抽出来一部分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化、长大,是很美妙的事情,等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或者年龄更大些,这样的机会就几乎没有了,还是趁孩子小多享受上天赐的幸福快乐。在陪的过程中培

  • 家庭教育,主要是教导什么呢?
    家庭教育,主要是教导什么呢?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怎么教育孩子的,孩子今后的发展就是什么样的,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度,流传下来了许多家喻户晓与家教相关的经典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燕山教子、范仲淹划粥等。家教,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基础,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 孩子的成长阶段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眼下的学校教育实质是应试教育,核心任务是教孩子知识和技能,比的是成绩、分数,评的是升学率、上线率。说实在的老师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心力,细腻而耐心地针对每个学生来启发、感化、“因材施教”、塑造人格。孩子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身体、心理、秉性、能力、特质形成的基础阶段,孩子的这些基本素质主要通过在家庭教育中来完成,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也可以说家庭教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