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治疗原则结合临床根据辨证后的属型拟定以下各种治疗原则,寒湿泻者,治宜温中散寒,化湿止泻;湿热泻者,治宜清热利湿,调中止泻;伤食泻者,治宜消食导滞,和胃止泻;脾虚泻者,治宜健脾益气,温阳止泻;脾肾阳虚者,治宜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常用穴位腹、脐、七节骨、龟尾、脾土、大肠、足三里等穴。
3.常用手法摩法、揉法、推法、按法、擦法、捏脊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治疗法:患儿取仰卧位(可以家长抱在怀里,亦可躺在治疗床上,以下均类同)。医生坐于患儿右侧,用一手在患儿全腹部做掌摩法,手法宜轻,要有定向(即始终是顺时针方向的摩动);上腹、下腹和全腹部三者要有机结合,反复循环进行,约8~10分钟。继以上体位,医生用食、中、环三指分别安置于脐,左右天枢穴作三指揉,约l~2分钟。继而治疗手部穴位,补脾经100次,推大肠100次。最后再按揉双侧足三里穴1~2分钟。
患儿取俯卧位(同样可以家长抱在怀里,亦可躺在治疗床上,以下均类同),医生先揉龟尾300次,再推上七节300次。
(2)随证加减:
寒湿泻:加揉外劳宫100次,推上三关300次,再补脾经 100次。
湿热泻:加清牌经200次,清大肠200次,清小肠2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下六腑300次。
伤食泻:加补牌经3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300次;按揉脾胃俞穴各1分钟。
脾肾阳虚泻:加补牌经300次,补肾经300次,补大肠200次;按揉肾俞穴1分钟,横擦八髎穴以热为度。
注意事项: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