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复习基本舞步,并会合拍的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发出信号,不提前,不落后的发出:“嘭”、“啪”声。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会基本舞步。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看两位叔叔在干什么?什么时候会放炮仗?过年,开店,结婚等。炮仗会发出什么声音? 二、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听教师范唱,说出所唱歌曲内容。 (2)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熟悉歌词和旋律。 三、练习螺旋形走。 (1)从炮仗顶部往下观察:你看到了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圆怎么变螺旋形?(课件演示)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地听故事,能记住故事的名称、角色,理解其内容,对故事有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找出故事中优美的语句,并能初步理解其词义。 3、在一边听、一边议论故事的过程中,知道公鸡因为贪吃,又爱听恭维的话才上当受骗。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金鸡冠的公鸡》故事图片、道具:公鸡木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交代任务,教师出示公鸡木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啦?它不是一只普通的公鸡,它是一只“金鸡冠”的公鸡。 二、基本部分: 幼儿听故事。 1、教师结合图片讲故事一遍后提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帮助鸭妈妈想象和分析安全藏蛋的可行方法。 2、体验鸭妈妈爱宝宝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手偶台、手偶(鸭妈妈、小熊、小鸭) 2、自制蛋宝宝人手一个,展示板一块 3、电脑和相关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手偶表演,体验鸭妈妈爱蛋宝宝的情感。 1、鸭妈妈是怎样喜欢蛋宝宝的? 2、如果你是鸭妈妈,你会怎样爱你的蛋宝宝呢? (用动作表现妈妈爱宝宝的情感) 二、讨论藏蛋的可行方法 (一)家中藏蛋 1、师:有一天,鸭妈妈要出远门,自己不在家看着蛋宝宝鸭妈妈有点担心。鸭妈妈担心什么呢?你有什么办法帮助鸭妈妈? 2、引导幼儿观察鸭妈妈家里的家具、物品,引发思考并讲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筷子的方法,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 2、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主要工具,初步了解使用筷子的安全及礼仪常识。 活动准备: 1、筷子人手一双,每组一盆豆子。 2、ppt:美丽的筷子、外国人进餐、筷子的发展,图片:握筷姿势图。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兴趣 1、猜谜:兄弟两个一样长,上下饭桌总成双,酸甜苦辣好滋味,都请它们先来尝。 2、幼儿学习正确表述:两只筷子,一双筷子。 二、欣赏筷子,了解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主要工具 1、欣赏筷子。 (1)提问:谁家里有筷子?你家里的筷子是怎样的?谁来介绍一下。 (2)看ppt“美丽的筷子”,认识各种各样的筷子。 2、了解筷子是中国人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乐于大胆表达。 2、了解几种常见农作物成熟后的可食用部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小鼹鼠和小熊。 2、图片:小鼹鼠、小熊、玉米、红薯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朋友,引出故事。 1、出示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对可爱的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小鼹鼠和小熊) 师:这两个好朋友在商量什么? 2、分清“地上”和“地下”。 二、倾听理解故事,初步了解玉米和红薯成熟后的可食用部分。 1、种玉米,知道玉米的可食用部分在“地上”。 (1)师:小鼹鼠和小熊谁拿地上的、谁拿地下的? (2)师:谁拿到了玉米? 2、种
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摆放动物卡片,进行叠罗汉组合造型,丰富造型经验。 2、在看看、摆摆、说说中感受叠罗汉造型的多样与有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收集“叠罗汉“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开展谈话、区角等相关活动。 2、物质准备。有部分绘本画面制成的ppt,几种典型的叠罗汉造型的ppt,操作材料(有月亮画面的底板、封塑的动物角色卡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产生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尝过月亮的味道吗?(出示画面一“月亮和问号”。)师:想尝一尝吗?你们想,我也想,有一群动物更想。有那些动物呢?(出示画面二“月亮和动物的眼睛”。)师:找到它们了吗?数一数,有几双眼睛?这么多动物会有谁呢? 二、引入情境,交流经验。
活动目标: 1、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知道报纸有再次利用的价值。 2、积极与同伴讨论,想出各种让废旧报纸"变宝"的方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感受活动的乐趣,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配套CD,记录表,旧报纸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 出示报纸,提问: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报纸?你们家里谁喜欢看报纸? 人们都喜欢看报纸,报纸上有哪些内容呢?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报纸主要板块,如新闻、广告、天气预报、日期等。 教师小结:报纸的用处真大呀,我们能从报纸上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 2、倾听故事,知道旧报纸有再利用的价值。 出示一张画有不高兴表情的报纸:这张报纸怎么啦?你是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发展观察、比较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2、小朋友用书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二、幼儿分组操作。 1、玩雪花片:提供红、黄两色或其它的两种颜色的“雪花片”,引导幼儿按规律排序。 2、围围墙:提供三种颜色拼搭玩具,让幼儿按玩具的颜色及节数等规律排序。 3、串彩珠:提供不同长短颜色的长条手工纸,让幼儿根据纸条各种特征串成彩链条。 三、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是按怎么规
活动目标: 1、将收集来的种子进行排列,并能进行分析比较。 2、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花生、黄豆各8颗)。 2、人手一张操作卡,一支铅笔。 3、每组在备有同样的种子一盆。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小朋友,你们的桌子上都有哪些种子呢?请你们来说说看?(有蚕豆、花生、黄豆) 二、第一次排队。 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的长短不一样。 1、小朋友‘这些种子都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蚕豆是扁扁的,黄豆是圆圆的;蚕豆大,黄豆小等)。 2、说的很对!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的关系。 2、学习查找日期,了解爱心月历的意义。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自制十二座房子。 2、幻灯片。 3、爱心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 今天,徐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年妈妈,她有365个宝宝。年妈妈给她心爱的宝宝们造了12座房子。瞧,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房子一样吗?这些房子上有什么?(幼儿到前面来指) 小结:年妈妈造的房子很特别,有的大有的小,上面还有许多的数字呢。 年妈妈还给这12座房子取了不同的名字
活动目的: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习。 3、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4、培养运算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习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出九方格图案。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3、能在记录单上记录并拼出多种组合方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三)九方格图案1张,各种颜色,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图板若干,图板上有不同的数字。 2、幼儿用书第13、15页的操作材料。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九方格图案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各种方块拼图板。 1、教师出示各种方块拼图板,引导幼儿观察每块拼图板上的正方形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教师出示九方格图底板。 3、请个别幼儿运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无处不在的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可以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白色塑料袋、吸管用具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气球、蜡烛、火柴、小杯子、充气玩具。 3、大玻璃瓶、小塑料杯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透明玻璃杯,告诉幼儿玻璃杯里盛着非常宝贵了东西,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做实验,请幼儿细心观察,证明实验用的杯子里有空气 1、玻璃杯子里面放一张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玻璃瓶中,过一会将杯子垂直
活动目标: 1、听辩音乐,感知乐曲ABA结构,并能根据音乐做相应的小鸡和老鹰的动作。 2、乐于参与表演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老鹰图1张; 2、小鸡图2张; 3、小鸡嘴图6个,小鸡屁股图4个,肚子图1个,躲藏图1个,滑翔图1个,飞翔图1个; 4、音乐; 5、2双手套。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你们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吗?游戏里谁和谁在玩呢? (1)音乐欣赏,感知ABA结构 (2)完整欣赏音乐,感知ABA结构。 (3)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熟悉歌曲内容,了解歌曲旋律; (2)能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进行歌表演; (3)体验与朋友和睦相处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Ⅰ、导入 (1)情景表演"拉拉勾",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他们怎么了?拉拉勾表示什么意思?"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知道拉拉勾的意思。 Ⅱ、幼儿第一次操作 (2)学习歌曲,熟悉歌词内容,了解歌曲旋律。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内容,了解歌曲旋律。 Ⅲ、分享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基本节奏,感受进行曲坚定有力的风格。 2、理解图谱,能看图做动作。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ppt、图谱。 活动重点:熟悉乐曲的基本节奏,感受音乐。 活动难点:看图谱,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做律动进活动室。 听小铃铛声音的快慢,幼儿做快快走和慢慢走,感受节奏的快慢。 二、欣赏音乐、感受音乐。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谁在干什么?” 师:“那这段音乐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三、看视频
教学目标: 1、锻炼幼儿运用味觉来对食物进行辨别的能力。 2、丰富幼儿有关食物味道的感知及形容词,丰富词:酸的、甜的、香的。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 布娃娃一个,录音机、音乐磁带,有关甜味、酸味、香味的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1、出示各种味道的食物,通过给凡凡小朋友过生日,来引出课题:尝尝味道。 今天是我们班凡凡小朋友的生日,我们一起给他庆祝生日好不好?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小朋友吃的时候,看看你吃的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边吃边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2、讨论食物的味道: (1)请小朋友说说,你刚才吃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
活动目标: 1、尝试模仿老师用彩泥、纸片自主装饰小石头。 2、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对石头有初步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玩过小石头的感觉游戏,对石头有简单的整体印象; 在区角活动中使用过彩泥。 2、材料准备: 石头小作品ppt、小石头人手1至2块、彩泥每人一团、桌垫、小垃圾桶、展示架(布置成鱼缸); 小花园情境创设,人手一只小纸盒(装石头用)、半成品的鱼尾巴(纸片,后面有双面胶)、“鱼游”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到小花园里去做游戏,高兴吗?每个小朋友要在花园里找到一块小石头。(播放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进场并寻找小石头。) 2、哇!每个朋友都找到石头了,赶
活动目标: 1、能用前后,中间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故事情景中,感知动物的不同特征,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究兴趣。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角色导入,激发情趣主要提问: 森林里有个动物学堂,学堂里也有老师和小朋友,它们会是谁呢?(鳄鱼老师、小蛇、螃蟹、变色龙)小结:鳄鱼老师和它的三个学生各有各的不同特点。 过渡:要给三个那么不一样的学生上课,真不容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来听听故事吧! 二、观察画面,理解内容故事讲述第一段 1、主要提问:鳄鱼老师要教大家什么本领?它是怎么说的?你学会了吗? 2、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树木生长需要的自然条件,激发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学说短句:春天到,桃花开,XXX来XX。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桶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幼儿听着音乐,边唱边跳走进教室。 2、刚才我们唱了一首春天的歌,春天真美呀!你们喜欢春天吗?你喜欢春天的什么呀? (引导幼儿连贯表述短句) 二、互动学习:桃树的朋友 1、观看课件Ⅰ: 观察指导:这是一棵什么树?它长得怎么样?(引导幼儿跟桃树姐姐打招呼) 互动讨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