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表达情感的八种方式: 1、通过行为来表示,比如愤怒地撞墙、挥打沙袋等; 2、延迟表达自己的感受 男孩在事发的时候不能立即体会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在事情结束一段时间后(有时甚至滞后一周),他才能体会到自己当时的情感是什么; 3、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表达。 有时,男孩自己无法表达内心的感受,但他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把自己的感情和其他的物品建立起联系,通过表达其他的物体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男孩的家长及老师特别不能逼男孩即时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一定要给男孩回味自己情感的时间;而女孩往往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可以清楚地表达,而且不用成人问就可以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4、男孩更善于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愤怒和狂打,非常的喜爱和拍打(这一点男孩家长在界定男孩是否爱
养育男孩的四个侧重点: 1、男孩需要多抱。 在孩子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都是不过分的,特别对于男孩,因为他们跟成人对视的时间短,成人要特别注意多抱抱男孩,让他们的肌肤得到触摸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2、男孩需要独立的空间。 男孩成长到大约2岁时,开始了独立的第一步脱离。从这时开始,男孩的父母要有意识地给他创造适当的身心独立空间。不要压制他的反抗,而要观察思考和理解他反抗后面的心理原因和意义,找到缓释和解决的办法,否则可能会阻碍他内在自我的发展。要逐步放手。 3、在放手的同时,要反复强调妈妈爸爸会永远在他身边,永远陪伴他,让他有充分的安全感。 这种
当孩子有问题向你提问时,父母们应当把握机会,让孩子不放弃好奇、不放弃探究,这样才能保证他的好奇心不被泯灭: 1.认真倾听孩子的问题 无论孩子的问题是属于对一些事物不认识而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是属于要究其根源问“为什么”、“怎么回事”,父母首先应当做的就是,耐心地听完。这样,才不会扼杀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 如果父母没有听明白孩子的问题,可以让他重复一遍。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清楚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愿望,也不能清楚地提出问题。所以,父母此时就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2.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 接下来,你就要回答孩子的问题了。如果他的提
1-3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推荐 家庭教育对宝宝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的性格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性格。亲情,是孩子成长道路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孩童时期,适当的家庭亲子游戏,不但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更有助于开发宝宝的智力,现在就为你推荐适合1-3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 第一部分:1~2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 游戏名称:推车走 游戏目标:发展走的能力 游戏玩法: 宝宝双手扶这适合她高矮的小车,家长在前面拿着玩具,吸引宝宝推车往前走,当推到你前面时,将玩具放在小车里,可继续推车向前,边走边放玩具。 游戏名称:小鸡吃米 游戏目标:练习走和弯腰动作,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游戏玩法: 家长扮鸡妈妈,孩子扮鸡宝宝。家长教孩子把两个手指相抵放在嘴边,带孩子走或绕圈走,边走边说:“小鸡小鸡叽叽叽,跟着妈妈去找食,小鸡小鸡叽
1.不能威胁要打孩子“还不睡觉?要打你了啊”。 2.不能为赶时间而中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别玩积木啦,要出门了”。 3.不能代替已有说话能力的孩子回答客人提出的种种问题“他上幼儿园大班了”。 4.不能催促孩子“快点!走快点”。 5.不能阻止孩子做他真心喜欢做的事情“太脏了,不要玩”。 6.不能在他人面前评价孩子“唉,我的孩子很调皮、不听话”。 7.不能用不耐烦的口吻回答孩子的提问“怎么老问这个?我也不知道”。 8.不能打断孩子间的交谈“小明,说完了没有?要回家啦”。 9.不能辱骂孩子是“笨蛋&rd
如果孩子大声嚷嚷“我讨厌奶奶”,你是不是会很自然地批评他:“奶奶是长辈,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接下来就是一顿教育。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问他:“为什么呢?”他也许就会说,“因为奶奶更喜欢小弟弟,她都没有抱我那么多次”。这样,你是不是就不会怪他是个不懂规矩的“小恶棍”了?而他的不满也会在这样温和的引导下很快过去。 对孩子的情绪和想法表示理解,大概是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专家告诉我们,情绪得到理解和尊重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快乐和健康,更愿意与别人合作,将来学习成绩也会更好。而情绪理解的关键就在于父母应当毫无疑问、毫无指责地接受孩子的情绪,特别是他们的负面情绪。比
有一天早上醒来,你会惊奇地发现:昨天那个乖巧而听话的小宝贝,突然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个脱缰小野马。就在昨天,你们还彼此微笑,亲密地在一起玩耍,而今天,他变了!不用大惊小怪,一切都不是无缘无故。只是你的小宝贝在逐渐长大,伴随而来的成长危机更需要你这个妈妈了解和面对。 什么是“成长危机”? 成长危机——是指孩子从一个成长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时候的异常表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心智的日趋成熟,会在心理上出现“从平静→骚动,又从骚动→平静”的周而往复的过程。这是孩子在面对不断扩大的世界和不断增多的接触人群时,心理进行调试的过程。 俄罗斯心理学家、教育家叶夫根尼娅佩列古多娃划分了5个危机年龄段,阐述了“成长危机”的所在、告诉妈妈们:如何在这个时候,跟我们的
培养儿童的责任感 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做敢当。家长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这样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激发儿童的
案例:5岁的明明坐在餐桌前,慢吞吞地吃着早点。妈妈在着急:“明明,快点,我要迟到了。再不快,妈妈被开除怎么办?” 明明好象真的不关心妈妈似的,仍在慢慢地 “品尝”那点粥。 “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 明明妈妈在叹气。 晚上,明明的妈妈生气地把明明的事告诉爸爸。爸爸更加生气对明明说:“早知这样,不如不生你。”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 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 明明妈妈只是告诉明明, “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她并没有传达出来。 第
孩子遇事说“自己来”终归是好事。毕竟孩子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就是这样来的,家长不要认为代劳就是对孩子好。用4个方法,引导孩子独立再好不过了。好的家庭教育应当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己来”。 遇到事情,成人想要帮助宝宝,宝宝却愿意“自己来”,这并非坏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自己来”标志着宝宝自我意识及独立意识的萌发和增强;从教育的角度讲,“自己来”有益于宝宝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及自信心的培养。那么,如何因势利导把宝宝的意向“自己来”变成正向的力量促其更好地成长发展呢? 1、更新爱的观念,改变爱的方式,把学习的机会交给宝宝,培养宝宝自理的能力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为其今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对宝宝理智的爱
要孩子具备公正的能力,父母必须能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保持一种公正的相处状态,既不强迫孩子,也不迁就孩子。尤其是爸爸在孩子早教时,一定要清楚需要教孩子什么?来自爸爸的启蒙教育对于孩子一生有重大影响,看看在宝宝早教过程中,爸爸应该具备哪六项素质。这六项不仅是作为一个爸爸需要的品质,也是宝宝情商的基础建立。 1开心 一个人首先要开心,如果连开心都做不到,那什么也谈不上了。有人说,有些时候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暂时忍耐痛苦,虽然不开心,但是也很有意义。其实,为了一个目标而忍受的一些东西,并非不开心,他可是身体上苦一点,情感上孤独一点,但是他的内心并非不开心,因为有希望在安慰和召唤他。真正的不开心就是对自己的彻底失望、被动的屈辱和内心不可挥散的空虚与恐惧。 没有谁愿意不开心,为什么还有太多的人拥有很好的生活依然不开心呢?其实,开心与否
宝宝长大会跑后,家长们往往觉得非常操心,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什么。对于宝宝的“失控”状况,爸妈们该如何给孩子下指令呢? 家长们都喜欢孩子听话,听到家长的指令后能立刻跑到家长这边来,或者立刻听家长的安排去做某件事。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孩子们也都有自己的事情,孩子如果正专心搭一个积木,这边妈妈突然喊自己停下来,心里自然会不乐意的。所以做为家长,也要多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对于一个呼之即来的孩子,还有没有自己的独立性呢? 有研究显示,现在的孩子不再像他们的父母小时候那样--家长一叫,就立刻过去。几十年前,没有汽车、电视、漫画等数不清的好玩的东西吸引着孩子。那时候孩子的生活比现在要简单很多,甚至连像样的玩具都没有。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家长召唤孩子的次数远不像现在的家长召唤自己孩子的次数那么多。
也许妈妈没有爷爷奶奶陪孩子的时间长,也许妈妈没有家中的保姆做饭好吃,但是,血浓于水,教你三招,无论你是周末家长,还是全托宝宝,让你的孩子最最喜欢妈妈! 总有很多原因,让我们离孩子越来越远,我们会发现,宝宝怎么跟我不亲了?这曾是我很长时间以来的困扰,我每天上班都只想着孩子,给她买世界上最漂亮的衣服,最好玩的玩具,最美味的食品,我把一切都给了她,为什么孩子还是往别人怀里钻? 也许妈妈没有爷爷奶奶陪孩子的时间长,也许妈妈没有家中的保姆做饭好吃,但是,血浓于水,教你三招,无论你是周末家长,还是全托宝宝,让你的孩子最最喜欢妈妈! 一、百说不厌我爱你 只要有空,一定要说的一句话:“妈妈最喜欢宝宝,妈妈最爱宝宝了。”相信这句话一定是发自妈妈的内心,怎么不好意思说出来呢?我坚持每天都会说,晚
宝宝心中有一把无形的秤,会对父母给的爱秤斤算两的,有时会产生“爸爸妈妈不公平”的错觉,导致心理、情绪上的不满。 1岁7个月的小可很喜欢抢别人手上的玩具,也很爱打人,出门会乱打别的小孩,有时候还会推别人。或是妈妈抱别的小孩时,就边哭边伸手要妈妈抱;把别的小孩放下后就不哭了,还笑了。 宝宝心中有一把无形的秤,会对父母给的爱秤斤算两的,有时会产生“爸爸妈妈不公平”的错觉,导致心理、情绪上的不满。 爱争宠的原因 8个月大宝宝能体会到爱和满足。1岁半左右宝宝慢慢有了愤怒、恐惧、不安等情绪,并渴求爱,发展出嫉妒的情绪,恐惧、愤怒和对亲情的渴望。 1.对亲情的渴望 像小可一样的宝宝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是我的爸
家长在教育孩子途中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如果将不良情绪传给了孩子,教育结果可以说等于0。该用怎样的态度去教化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呢?不妨看看本文。 “这里是半杯水,不同的人看到这半杯水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人会说:渴死了!怎么只剩半杯水?而有的人却会说:渴死了,还好,还有半杯水。”为什么人的情绪差异会如此之大?老师指出:这是想法控制了我们的情绪。当遇到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想法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合理的想法使我们产生积极情绪,而不合理的想法则会导致消极情绪。生活中家长如果时常出现消极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控制好自我情绪是做到“零吼叫”教育孩子的第一步。那么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怎样做到“零吼叫”? 第一招:审视自己的
孩子的一些言行,让大人吃惊又尴尬,源于他们“懂得太多了”。家长请先卸下自己的负担,自然而科学的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从婴儿时期开始引导。这样,家长在回答关于“性”的问题时也不会过于敏感和不自在。 孩子在长大后都会知道有性别之分的,家长们应该知道该怎么去和孩子讨论性别的差异。几个妈妈关于孩子早熟的问题头疼不已,她们在QQ上展开这样一段对话。 邀月:“前段时间我儿子问我:男生和女生睡觉就可以生宝宝,爸爸和妈妈睡生了我,为什么我和妈妈睡没有宝宝呢?搞得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啊!” 憧憬:“我也很想找这方面的知识来看,有一次,我跟孩子出去,看到狗在交配,他对我说它们在交配呢。当时我都愣住了:才9岁,就懂啊?” 我为卿狂:
除了在生活上关心宝宝外,父母也要与宝宝有情感的交往。平时要用亲切的语调多和孩子说话,2个月的宝宝会模仿发音,在宝宝咿呀自语时,妈妈要与宝宝主动交流,当小儿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时,你要用同样的声音回答他,以提高宝宝发音的兴趣,并会模仿大人的口形发出不同的声音。 即使母亲做家务时也可在宝宝看不到的地方与宝宝进行交流,或放一些胎教音乐儿歌之类,让他在欢乐气氛中自己咿呀学唱,为以后说话打下基础。 家长还应多逗引小孩,多逗小儿笑,3个月时小儿能笑出声。对小儿的情绪家长要有相应的反应,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不同情况下的哭声,掌握他的规律,尽量满足他们需要,在与母亲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好最初的母子感情,让宝宝学会主动与大人交往,在看到爸爸妈妈时能主动发音,逗引大人讲话。
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说吃哪样,就吃哪样,说不吃哪样,就不吃哪样。几乎所有美国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美国父母尽管也知晓青菜的营养价值,但绝对不会强迫孩子吃。美国孩子吃饭,一说吃饱了,就可以放下刀叉,甚至离桌。 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体现了美国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 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如果明明没有饱,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挨饿,就活该。美国人爱说,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儿童教育学对这一认识尤其重视。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美国孩子从小懂得,自己有能力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不想吃就说不想吃,吃饱了就说吃饱了,他们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也知道父母对他们有充分的信任。
一旦失去控制,宝贝的胡闹就会令头痛的父母无所适从。如果恰好在公共场所,父母更是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既不想当众惩罚宝贝,又不想轻易放弃原则,于是,他们的头痛就会一再升级。那么,怎样才能让宝贝有效地控制自己呢? 宝贝为什么容易失去控制? 虽然父母为宝贝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规则,但是宝贝常常会失去控制,无视规则的存在,给父母带来很多烦恼。尤其在公共场所,比如商场或者饭店,因为这些地方有太多诱惑宝贝或者让宝贝犯混的元素,要履行规则也就会遇到更多的阻力。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控制力也比较弱,所以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不喜欢的事情都会以比较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时候,规则对他们来说就很容易失去它本该有的约束力了。 防止宝贝失去控制的12条妙计 1.了解宝贝能够控制的极限 &
或许,你在孩子没出生前就做好了当妈妈的充分准备,但等到孩子真的跟你见了面,事情却总会变得超出想象。下面列举了6点忠告,给还在迷茫中的妈妈们。 1.没有规律可循 遇到问题,你从来都不会有得心应手的感觉。 解决方法:精神疗法,如借助儿童音乐和书籍来解决问题。 2.被禁锢在无休止的循环中 你要在不停的喂奶、换尿布和哄孩子睡觉之间重复。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工作,这个漫长的、无休止的循环,常会令母亲们感到沮丧和麻木。 解决方法:当你意识到已经失去控制的时候,其实代表事情还没有失控。这时,你要对自己说:“OK,我就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处理就好。” 3.有时候,你会感到无助 你希望孩子能安全、快乐。但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