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要有宽容、理解的心 学龄前的小孩,由于认知能力发展的限制,往往把别人的家当作自己的家看待。他们的控制力比较差,只顾玩得高兴,为所欲为,加上孩子天性好奇,这捅捅那动动,把玩具摔了、拆了都不稀奇。此外,一群孩子在一起,相互模仿,彼此比赛,比单个孩子要淘气得多。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平时和小朋友能自由地玩的时间实在太少。一旦拥有机会,必然格外放肆。但是从考虑培养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出发,家长们千万不能因噎废食,不让孩子邀请小客人。 2.不要指桑骂槐 有的父母不好意思直接说小客人,就“杀鸡给猴看”,责骂自己的孩子不乖。可是,学龄前的孩子通常听不出父母的弦外之音,自尊心大为受损,快乐荡然无存。而其他的小客人也根本意识不到是自己不乖。
建议1:家庭传统意味着快乐“长久” 无论是每天共进晚餐,还是每年一起庆祝生日或节日,对一个家庭而言,没有什么比建立家庭传统更有价值的了。过春节时的饺子、鞭炮,或是过生日时的蛋糕、蜡烛,这些传统都十分重要,因为它们赋予孩子生活的意义,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教给孩子“长久”的含义。 同样珍贵的是每个家庭独特的小传统,例如每个周末全家外出晚餐,每个月末全家一起看一场儿童电影等等,这些熟悉而亲密的传统习惯会带给孩子强烈的安全感。 建议2:歌唱的鸟儿最快乐 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点儿也不错。在古代,西方人坚信音乐可以医治一个人肉体和心灵的创伤。而在现代,儿童医学研究发现,给患病的孩子听他们喜爱的歌曲,可以减轻他们
1.不摆父母架子,理解尊重孩子 好父母既是孩子的保护者,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既尊重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又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好父母是平易近人和宽容大度的,是孩子心目中能够依靠的一座大山。孩子最渴望父母能真正走进自己心里,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从而理解、支持自己的选择和追求。可惜很多父母并不懂得这一点。他们只关心孩子的生活、成绩,却不去了解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 2.善于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 夫妻的恩爱,父母对孩子的慈祥和挚爱,会在家庭中营造融洽温暖的气氛,这样的气氛必定会成为孩子身心发育最好的土壤。孩子得到关心和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就会心情愉快,身心皆健;反之则影响孩子的发展,甚至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 3.真正关心和赏识自己的孩子
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幼儿园也不怕麻烦,饲养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过程,有条件的还须做好“饲养记录”。 孩子正式入学后,他们的日记或作文中,则会常常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的作文会被教师推荐为范文在壁报发表。此外,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动物也是德国小学生一项常见的有意义活动。 德国的中小学校还经常开展有关“善待生
我先生和儿子对此曾经有过一段交流,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先生摆好姿势,右腿在前,左腿在后,走着步子,右手遮面,左手挡着生殖器,两手握拳,声称双手握拳有力量。先生喊着口号,让儿子学着他的样子挪动换着步子,亦步亦趋。 先生告诉儿子:“如果有大于你、高于你、强壮于你的任何人袭击你,你都要这样做。上面的手用来挡住面部,保护你的五官,下面的手保护生殖器,这上下两处是不能让人碰撞的部位,这非常重要。” 先生反复强调:“你看到足球比赛上,对方罚任意球时,球员站在一排,手都是这个样子的吗?”先生站直两腿略分开,双手依次放在生殖器的部位挡住,儿子立刻边学着动作边说:“没错!我看见他们就是这样。” 我的同事们经常对我说:&
昨日,同事抱怨,孩子在家整天就想打开少儿频道看动漫片,同事直觉,如此下去,危害不小但尚无良策,显得非常无可有奈何。 其实,同事反映的已非个体现象。透过媒体报道,我们发现,宝宝粘缠电视已是普遍化的现象(对于此类宝宝,专家称之为“电视宝宝”),而求助如何教育“电视宝宝”的帖子在各大育儿论坛上也已比比皆是。幼儿过于着迷看电视,对其身心健康并益处。其一,电视节目会影响幼儿心智的健康成长,电视节目的不健康言语与不健康的场景会无益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正确人生观的培养。其二,看电视过多,电视屏幕长时间闪烁会让孩子的视力受损,也会使大脑长时间紧张,不利于大脑的正常发育。 专家认为,“让幼儿远离电视,做一个健康宝宝”,可以
CASE1 美容广告语脱口而出 欧女士透露,她家5岁孩子经常在家唱着各种各样的广告语,诸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有斑的妈妈难看了……” 专家解读:孩子只是记起广告语的外在形式,并未像成人一样能准确领悟到广告语的内涵。广告语通俗明了,琅琅上口,在孩子看来,很有兴趣,孩子只是把广告语当作一种另类玩具。孩子这样表达,恰恰说明母子之间的关系好,孩子并未把广告当真来伤害妈妈的自尊,不必过分担忧。 CASE2 模仿电视广告情景 一则电视广告:“一奥运冠军和好朋友争一瓶饮料,两人从餐桌斗到田径场又斗到大街上,互不相让,最后奥运冠军突然挤上公交车,终于得以独享该瓶饮料,最后屏幕打出一行字‘要爽由自己’…&
0—10秒:迅速行动 如果孩子正拿着口红或吃着饼干,首先应该将口红、饼干立即拿走,而不是呵斥。自己也要暂时离开孩子制造的狼藉环境,以免忍不住心烦气燥,做出不当的举动。 10—20秒:保持冷静 保持冷静才能处理好问题。如果大发雷霆,甚至说他“你这个不懂事的孩子”等,只能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而且这会让孩子只专注于你的激动情绪,却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20—30秒:了解状况 孩子乱发脾气可能因为饥饿;看似不堪的涂鸦可能源于某个神话故事的启发……发现原因后,你就会更加理解孩子的行为,从而帮助他们改善。 30—40秒:简短对话 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为什么做错及其后果。注
玩石子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间游戏,能锻炼孩子身体的各项协调能力,闲暇之余,爸爸妈妈不妨跟着宝宝一起玩吧! 准备: 1、每人五颗石子光滑、均匀,大小如玻璃球; 2、也可以是人数的一半,音乐伴奏带。 3、在室内的课桌上或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石子的玩法。如:抛、接、碰、滚着玩…… 2、《玩石子》游戏,讲述玩法与规则: ㈠用右手把5颗石子随意撒在地上,5颗石子间的距离要均匀。 教师随意拿起1颗,抛向空中,在石子落下之前把地上的任意1颗抓起,在接住空中落下的石子,依次把地上的4颗石子一一抓起。如果在抓起地上的石子时,来不及接住空中落下的石子,就算失败。 ㈡5颗石子随意撒在地上,两两在一起,一个单独的。(需要技巧) 教师拿起单独的一个抛向空中,然后抓起地上的任意两个,再接住空中落下来的石
1.规则 就像需要自由一样,宝贝是非常需要规则的,规则告诉他们做事情的底线和是与非的标准。如果在一个没有规则的环境中,宝贝会缺乏安全感和方向感,反而无所适从了,这会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宝贝习得环境中的规则,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和尝试的方式来获得的,那些经常触犯规则的宝贝,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并非坏事。只要对待他们的方法得当,他们是有更多的机会更深刻了解规则的人。 对妈咪的建议: 成人要做的是,为环境建立合理的规则,并让这些规则有效实施。 建立规则3注意 1.规则并非越多越好 规则并非越多越好,要给宝贝充分的自由,这样他才愿意遵守规则。建立规则尽量以安全及不干扰他人为原则,不要过多地限制宝贝探索的行为和乐趣。 2.规则要从少到多 如果一下
为孩子的“错误行为”多份理解 策略之一:给孩子的“错误行为”找个正当的理由 平平是个圆脸的男孩子,他每天都带好几样玩具去幼儿园,经常和朋友互换玩具玩,甚至还常常掉了一两个玩具。咪咪也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但在小小班的时候她从来也不带玩具到幼儿园来,也不爱与其他孩子交往。在老师的要求下,她的父母每天都尝试着鼓励她带玩具到幼儿园去,但她说什么也不愿意,逼得急了,她就边哭边喊:“他们要抢我的玩具呀!” 为什么有的儿童可以和别人一起玩自己的玩具,而有的儿童从不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和别人一起玩呢?我们如果按成人的规范来判断,会认为前者大方、慷慨,而后者自私、不友好,于是我们很可能会向后者提出要求,要他“试一试和别
问题1:凭哭闹想得到东西 情景:妈妈带5岁的天天去同事家吃饭,席间天天看见小弟弟手里有个弹跳球,便执意要那球玩。妈妈说等吃完饭就去买。可天天哭闹着就要小弟弟手里的那个。妈妈只得跟小弟弟商量,把他的球让出来给天天玩。小弟弟虽有些不愿意,但还是让给了他。拿到球后,天天马上笑了。 专家评析:天天在这件事上的情商表现属于不及格。因为他没有学会什么东西是可要的,什么东西是不可要的。他也不懂得在一定的场合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不能分清自己的情绪是对是错。他认为凭哭闹就能得到所要的东西。 提示:如果父母仍一直这样惯着孩子,孩子长大后,由于他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得到想要的东西,常会采用胡搅蛮缠的做法,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而他本人也会因此被挫折所困扰。 问题2:不如意就大发脾气
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是通过对63名5~6岁儿童进行测试得出这一结论的。其中一所学校对违规学生实行体罚;另外一所则采用非体罚措施管理学生,所有的孩子生活的地区和家庭背景都大致相同。研究人员通过让这些孩子完成一系列任务测试其行为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受到体罚的孩子行为能力明显不如未受过体罚的孩子。这表明严酷的体罚可能损害儿童的表达能力和行为能力,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儿童的情商会受到负面影响。 研究人员称,体罚能使儿童迅速服从,但不能使他们明确理解规则和标准,所以可能导致儿童的自制力随年龄增长降低。体罚并不能教会儿童适当的行为,也无助于改善他们的学习。
坦率地说,人们智商一般远远超出所需,而情商则恰恰相反。 高智商的人经常遇到,而情商高的人则十分少见。因此,在普遍具有足够的智商的前提下,高情商的人就具有明显的优势,他们比别人拥有更好的人脉,比别人更少地遭受情绪的破坏,也更容易适应环境、把握机遇。情商高的人不仅不做情绪的奴隶,而且能够转化自己的情绪,改变别人的情绪。从普遍的意义上讲,情绪控制人们的时间远远多于理智。所以有人说,成功与否百分之八十取决于情商,我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很遗憾,尽管情商比智商在人生中发挥着更普遍、更重要的作用,但它还是经常被人们忽视。人们在学校里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学科的开设来提高人的思维水平,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课堂专门教孩子如何提高情商。生理的成熟可谓水到渠成,而心智的成熟却需要特殊的磨练。而且假如缺乏
1、同情心和爱心 孩子从出生起就具有同情心,一个9个月的婴儿在看到另一个婴儿啼哭时也会触景生情,毫不吝啬地落下眼泪,这是同情心最简单、最原始的表达方式。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你应该帮助他在平常的生活和玩耍中进一步培养这种好的品质。你可以不定期地问孩子:为了让其它小朋友开心、快乐,你该怎样做?今天你怎么惹小朋友生气了?你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与他人的融洽关系,培养孩子不断为他人付出爱心。 2、理财习惯 通过带孩子一起购物来让他潜意识中懂得每一元钱的价值,开始孩子还惊讶钱消失的那么快,现在他会明白并很高兴钱帮了他们这么多忙!另外,你可以把钱交给孩子(至少8岁的儿童),并让他买一些自己喜爱的东西。孩子第一次成为钱的主人并亲自支配它,定会不知所措,你可以为他做一些精心的场
1.提高宝贝对情绪的认识能力 宝贝的情绪是丰富的,要让宝贝充分地体验各种情绪,让他感受到快乐是什么样的,痛苦是什么滋味的。而且宝贝不仅要认识自己的情绪,还要学会理解别人的情绪。这就要求父母在与宝贝相处的过程中不要刻意地去隐藏、掩饰自己的情绪,要让宝贝去理解、体会父母的情绪。当宝贝做的不正确的时候,父母要让宝贝觉察到父母的生气,而且要告诉宝贝:“你这样做是不正确的,妈咪会很生气!”或者是宝贝表现好的时候,父母也要告诉宝贝:“你这样做,妈咪感到很开心”,而且要从姿态、表情方面让宝贝能真正感受到你的喜悦。 对宝贝情商的提升作用: 这样,宝贝就能更进一步地理解和分析别人的情感,可以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2.教宝贝表达自己的情感
高情商宝贝具有的5种能力 1.自我情绪的认知能力 就是宝贝对自己喜怒哀乐等积极或消极情绪的觉察、认识和体验的能力,这是宝贝能了解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感受的基础。只有对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了切身的体验,才会在别人有同类情绪的时候能感同身受。 2.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 就是宝贝根据自身情况、环境状况、把握、控制、适当表现、发泄自己情绪的能力,自我情绪的控制不等于压抑正常情绪的表现、发泄,而是要根据外部环境尺度与自己的内部尺度统一来适当控制或合理发泄情绪。 3.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就是宝贝能够通过别人的姿态、语气、表情、动作等了解、体察别人情绪的能力。了解他人的情绪要求有“同情心”“同理心”,这是了解他人情绪,控制自我情绪,
美国心理协会终生成就奖获得者丹尼尔·戈尔曼在其所著的《EQ》一书中清楚地指出:“家庭是培养EQ的第一所学校,有高EQ的父母,才有高EQ的小孩。” 父母是孩子“EQ”基因的慢养者 EQ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Quotient/Intelligence)。简单来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它不同于IQ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EQ的高低主要还是靠后天的培养。丹尼尔·戈尔曼发现每个人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理情感的能力大部分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如果妈妈生气时会乱摔东西,那宝宝看样学样,也会用极端的方式发泄不满;如果妈妈独立孤僻,不愿与人合作,那宝宝将来很有可能也会“与世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从一出生开始,就有人为宝宝们打理好了一切。从宝宝开始学说话,学走路,到学吃饭,学系鞋带...这些都有大人帮忙,以至于宝宝的动手能力很差,一位幼儿园的教师说过,爱孩子,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上午,小朋友们上厕所时都各自忙碌着:自己褪下裤子,小便完后,又赶紧用双手抓住裤腰带,使劲往上提——提提两侧,提提前面,提提后面;然后往下拉拉上衣。看到大部分孩子能麻利的完成这些动作,我从心里感到:孩子们的确比刚入园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正当我暗自高兴时,听见天宇说:“老师,我提不上裤子。”只见天宇两手张开,胳膊伸向两侧,裤子停留在膝盖部,摇摇摆摆的从厕所里走出来,眼睛望着老师,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眼睛里充满了期盼和求助的眼神;再看看身边的宇轩,也正束手无策的看着老师,说:“老师,我提不上裤子。”问
经历了幼儿校车事故、幼儿性侵、幼儿走失...这些事情,总结出一点,父母千般照顾,不如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是的,只有学到手的本领才是真正的本领,很多时候,父母的千般照顾,反而害了孩子,很多孩子一开家人的视线,就会显得手无足措,社会这么复杂,让孩子学习自我保护,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如今的幼儿多是独生子,爷爷、奶奶、姥姥、老爷、爸爸、妈妈六个大人看着一个宝贝,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着,不但幼儿的衣食起居照顾的无微不至,同时也肩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总是“不厌其烦”的告诉幼儿:“当心,这样太危险,不能做。”又或者明知是危险的事情,为了让孩子高兴达到孩子的要求,在自己保护的前提下依然去为之,孰不知在没有大人保护的前提下,难道孩子就不会去做?将孩子裹在这种爱的保护罩中。却不知是溺爱,这种保护要么使幼儿更加胆小,不敢探索;要么使幼儿更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