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真的会死吗? 人死了会不会再有一个我? 一年级小朋友想不通很崩溃很崩溃 爸爸妈妈也解释不了很担心很担心 昨日10:40,叶女士来电:我的小孩子读一年级,最近他无意中发现人老了要死,这两天都非常害怕这个问题。整个人跟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我怀疑可能是看电视看到了。他成绩很好,也没有什么烦恼,最近被这个人老要死的问题一直困扰。他当时问爸爸,人老真的会死吗?他爸爸很直接就说是的,他当场吓哭了,然后天天在说做人没有意思。我们最近有个朋友因为人太胖了突然死了,我儿子更加害怕了。他问人死了以后不会再有一个我吗?他爸爸又很直接地说不会,他整个人都崩溃了,是不是他爸爸回答太直接了,吓到小朋友了,哎哟,担心死我了。叶女士和丈夫都是广东人,十几年前来到浙江诸暨,做建筑工程的生意,现在,叶女士一家在诸暨
在社会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谈家庭教育中的惩罚多少有点不合时宜。然而,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在孩子长长的成长道路上,却又实实在在难以避免。当代著名儿童教育家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由此看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适当惩罚孩子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样惩罚孩子,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被罚。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有效的时间较短,不能持久。很多时候,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却没有明白事理,所以今后还有再犯的可能。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在惩罚孩子前,家长要跟孩子讲清楚为什么惩罚他。惩罚后,最好强化一次,确认一下孩子是否记住了自己错在哪里。 其次,合理把握惩罚的“度”。因为家长
我是一位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家长,儿子开始爱交朋友本来是好事,但是他却总跟一些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考虑到孩子这个年龄心智还很幼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很反对他和这些孩子玩。虽然也跟孩子谈过跟这些孩子玩的后果,但是儿子却总是持一种不理解的态度,说的多了他还很不高兴,生出逆反心理,反而和之前那些学习优秀的同学也疏远了。真的很担心长此下去儿子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 无所适从的家长: 很理解您对儿子与成绩不好的孩子交朋友表现出来的担心,您的做法也反映出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共同心声想让自己的孩子与品学兼优的伙伴儿玩。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小学阶段,孩子的身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未成型,所以多交益友会让他们获益良多
十二个星座各不相同,教育的方式也有不同,在性教育方面也是如此,我们来看一下,详细解析十二星座的性教育建议。 白羊座 非常喜欢跟女性亲近,又拥抱又亲吻的,从小就对性充满好奇。男的爱看色情录像带,女的爱接近男生,所以父母全然禁止有关性信息是没有用的,而是教育他们保护自己与保护女方,比较有用。 金牛座 并不特别追求性的生活与满足,但是同意性和抚摸是表示高度亲密友好的方式。男生比较心智早熟,女生比较在意打扮及突显第二性征。当父母的要及早开始性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和异性的分别。可辅助正面的性思想。 双子座 对任何事都有兴趣,求知角度四面八方。对他们而言,性不过只是其中一个探索的目标罢了。对付双子座,隐瞒会造成反效果。反而公开讨论,主动提供信息。是教育
为什么现在女性不能和男性拿一样多的薪水呢?有的人表示是女性不擅长谈判或者女性承担过多家庭责任,可能这一切都是对的。但是也可能这与女性从小被父母潜移默化灌输的观念相关。到底哪些教育方式可能会毁掉你女儿的未来呢? 1教导她有礼貌且沉默寡言 举止得体和沉默寡言之间有天壤之别,但是女孩子似乎都被推进了后者的范围。我们经常用“女孩是蜜糖是香料是一切美好的事物”来教导她成为一个“可人儿”。我们用各种方式教导女孩要友善、避免一切冲突、不要麻烦别人、要安于现状,这样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 但是,这样会让女孩长大后不敢在课堂上及工作会议中发言,以免被视为不淑女。她们也不敢在职场上争取更高的薪水,因为不愿意得罪潜在雇主。 2给她买性别色彩鲜明的玩具 &nb
有时候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家长被逼得实在没办法可能就会吓唬他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这下,孩子就乖乖地就范了。有些父母看到这招管用后就经常使用。但是专家提醒,在适当时候说反话,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正常的是非观念,因此建议家长和孩子交流时,最好是正面引导、直面交流和坦诚相待。 案例 家长说反话,孩子很听话 欢欢今年5岁,性格开朗,天性好强,在同伴中,总是扮演“大姐大”的角色。“欢欢很听话,也很懂事,有一次,欢欢小伙伴的玩具坏了,她主动把自己的玩具给小伙伴玩。”欢欢妈说,可是最近她发现欢欢变得很贪玩,叫她去写作业,她却拖拖拉拉不肯去,手脏了让她去洗也不去洗。 有一次,欢欢
时代、文化和隔代抚养加剧了溺爱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荣伟玲说,至少有三个原因促发了溺爱在中国的流行: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隔代抚养。 首先是时代背景 改革前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一直生活在物质生活条件非常匮乏的条件下,而且每个家庭一般都有多个兄弟姐妹,我们不仅分到的物质关爱很少,就算精神关爱也偏少。这样一来,我们的很多渴望都没有得到满足,而这些没有被满足的渴望藏在我们内心中,就成了我们“内在的小孩”的重要内容。现在,我们身为父母了,却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相对非常丰盛的时期,于是我们“内在的小孩”的未被满足过的愿望被充分唤起。并且,因为现在主要是独生子女,于是至少父母两个人的“内在的小孩”被投射到一个独生子女身上了,这就很容易导致溺爱。现在的父母经常感叹:&ld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总是反应慢、做事磨蹭,妈妈们经常会说“准备离开啰!”“怎么还在玩?现在都几点了!”“好了没?要走了!”。可到底是你太急?还是孩子太会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检视篇:急惊风父母VS。慢郎中孩子 Check1、你是“急”父母? 孩子玩具收得慢,会忍不住过去帮忙收。 孩子吃饭拖拖拉拉,会认为妈咪来喂你比较快。 每天都在对孩子说“赶快”、“快一点”! 孩子自己穿衣或穿鞋的过程,经常让你等得很不耐烦。 不论吃什么、穿什么、买什么…,总
第一大错:家长专制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 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大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
[现场声音] 家长有无“陪读”必要 反方:家长没必要“陪读”孩子自立最重要 王女士的儿子John从小一开始,班主任就在家长会上明确提出家长的“陪读”要求,有一本专门的“作业记录本”,每天由孩子带给家长,里面是每天的作业清单,不但会布置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完成的作业,如默写单词、背课文,还要求家长每天要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签名确认。王女士告诉笔者:“我属于少数不配合的家长,学校想培养乖宝宝,可我要的是自立的孩子,有主见有思想。我几乎不会去检查他的作业,除非他遇到问题主动提出需要帮助。”王女士一直认为孩子的成绩差不多就行了,升学的关键时候认真点就没问题。“以后走上社会,&ls
老话常说:骂人不揭短。在行事风格上,成年人早已熟悉这样的一套不成文的“潜规则”———那就是不要触碰他人的底线和短处。其实,何止成年人有底线,孩子同样也有自己的“底线”!做个合格父母,就请别进雷区! 底线一:某些丢人的毛病 某些“丢人的毛病”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今年读四年级的男孩大军在母亲的陪同下到心理咨询中心看病。心理师在聊天后发现,大军的母亲特别爱唠叨,在诊疗室她就没有停止过说话。据大军说,相同的话母亲每天会重复几十遍,不厌其烦。因为母亲的唠叨,大军的父母关系并不好,大军的父亲经常在外面喝得醉醺醺的才回来。看到丈夫喝醉酒,大军的母亲就开始数落起来,有时候能说几个小时。因为受不了母亲从早到晚的唠叨,从今年暑假开始,大军就整日沉迷于打游戏,不愿意回家。开学后还经常逃学,与同学打架。 没有办法,大军的母亲只好带他来做心理咨询。医生诊断,大军患上的是焦虑症,而母亲的唠叨是儿子发病的主要原因。 现在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90%的心理疾病病因都在父母身上,其中因母亲唠叨而发病的占60%。 心理专家认为,唠叨与人的生理状况有关。年长之后,神经系统的自控能力降低。不但想到什么就得说出什么,甚至即使周围没有人也会唠叨不停。大多数唠叨
星期六下午,张珊去楼下的小杂货店买鸡蛋,5岁的小胖也跟着去了。在回家的电梯里,张珊发现小胖正津津有味地嚼着泡泡糖。张珊没给小胖买泡泡糖,那他的泡泡糖是哪来的?很快,张珊猜到是小胖乘店主与自己闲聊不注意自己在货架上拿的。 回到家里,张珊打开电视,调到小胖喜欢看的少儿频道。一边看动画片,一边与小胖聊天。 “小胖,你这泡泡糖是自己从刘阿姨(杂货店店主)那里拿的,对吧?”张珊问。 “嗯。”小胖点点头。 “我小时候也拿过别人店里的橡皮擦,现在还觉得不好意思。” “为什么呀?”小胖扭过头来问张珊。 “因为我没给人家钱。”  
晚上吃饭的时候,上初一的小胖说:“我们学校的数老师太差劲了,是个作业狂,总是搞题海战术,真让人崩溃!” “你说什么怪话呢,小胖!”张珊马上严厉地打断了小胖的话。“老师要你们多做些作业,那是为了你们好!再说了,你数学成绩一向不错,你崩溃什么呀?” 见妈妈这么说自己,小胖只好闭上了自己的嘴。 张珊以为自己的批评小胖端正了对数学老师的态度,也就没再说什么了。在她看来,小胖说数学老师怪话的事到此为止了,所以她再也没把这事往心里去。然而,这个故事不仅没有结束,它才刚刚拉开序幕。两个月之后,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原来数学成绩稳居班上前五名的小胖,这次只考了七十七分,位列班上倒数第五名! 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最近有一篇博客《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引起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文章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该让孩子成为“英雄”,还是就让他做一个“当英雄走过时,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是只注重智商的培养就够了,还是要兼顾情商的培育、品德的教育? 情商(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是心理学家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关于情感和理智的较量和思辨古已有之,弗兰西斯·培根先生曾说过:“爱和理性不能并存”,柏拉图说:“爱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这些名言似乎都在说明理智和情感的不兼容性。苏格拉底曾这样描述灵魂,“人的灵魂犹如一辆由两匹马驾驶的战车,一匹白马代表
硬件设施较好、师资水平较高的幼儿园(尤其是公办园)将亲子班与入园招生挂钩,使得家长们被迫以报名上亲子班的途径,提前在这些幼儿园“占坑”,将本是轻松愉快的亲子教育异化为入园的“敲门砖”。家长慨叹—— 教育资源的争夺在一些大城市愈演愈烈,甚至到了“异化”的程度。 为了进好的中学,社会有了各种各样的“占坑班”,让孩子与家长不胜其累,如今,这种现象正在向优质幼儿园蔓延。 “幼儿园也要‘占坑’,只有报了幼儿园的亲子班,才可以进他们的幼儿园,如果不报,不保证你能进园,指标都留给花钱报了‘亲子班’的孩子。”近日,北京东城区家长刘新
硬件设施较好、师资水平较高的幼儿园(尤其是公办园)将亲子班与入园招生挂钩,使得家长们被迫以报名上亲子班的途径,提前在这些幼儿园“占坑”,将本是轻松愉快的亲子教育异化为入园的“敲门砖”。家长慨叹—— 教育资源的争夺在一些大城市愈演愈烈,甚至到了“异化”的程度。 为了进好的中学,社会有了各种各样的“占坑班”,让孩子与家长不胜其累,如今,这种现象正在向优质幼儿园蔓延。 “幼儿园也要‘占坑’,只有报了幼儿园的亲子班,才可以进他们的幼儿园,如果不报,不保证你能进园,指标都留给花钱报了‘亲子班’的孩子。”近日,北京东城区家长刘新
拼吃、拼玩、拼车……现在流行“拼”,最近有些年轻父母开始“拼养”孩子了。 这个暑假,下沙不少家庭,组成一个个小圈子,将几家孩子集中起来,由每家大人轮流照看。 这些父母为什么喜欢“拼养”?“拼养”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拼养”有什么利弊?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几家“拼养”孩子的家庭,并采访了有关心理专家和律师。 样本一 “拼养”让父母省事不少 多多的父母都不是新潮的人,不过因为多多,他们在“拼养”上新潮了一把。
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扮演着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主要角色,母亲被认为是担任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角色的一方,母亲与父亲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所以母亲要重视孩子的教育。 母亲被认为是担任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角色的一方,母亲与父亲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扮演着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主要角色,这令许多女士感到无所适从。“我所读过的书告诉我:孩子们需要的是这样、那样。”一位母亲告诉我:“这使我感到我永远都做得不够,有时我感到自己像一块洗碗布被挤干了,但我仍然想为我的孩子做一切事。” 然而孩子们所需要的并不是等同的,作母亲的必须考虑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我曾与成百上千位母亲及成千上万个孩子作过交谈并参阅了有关育儿方面的研究资料
深秋的阳光从窗户洒进来,使客厅显得格外温馨。 某个周末下午,我应邀到朋友小徐家里做客。小徐和小刘夫妻在同一个出版社工作,都做过我的书的责任编辑。正当我们在客厅闲聊时,他们十来岁的儿子小胖上补习班回来了。 “美女,请签字!”儿子拿出一份成绩单递给小刘,让她作为家长在上面签字。 “小胖,不错!上回考85分,这次考了92分!”小刘签过字后说:“小帅哥,过来,美女奖励你一个Kiss!”说着,她抱过儿子的头,在他额头上亲了一下。之后,小胖蹦蹦跳跳地出去玩了。 看这情景,我只能用“目瞪口呆”形容我的表情。 见我这付样子,小徐笑着说:“我们家一向都是这样子。我俩一直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