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道德教育视个体道德品质的培育为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由此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道德教育理论。这种道德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最好运用是在书院中。其中某些理念和方式,对于今天的德育仍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 其一,“明人伦”的核心目标。所谓“明人伦”,就是明确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安身立命,如何为自己定位。其核心是树立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完善人的内在道德品格,使人在日常生活中能恰当地处理好各种关系,进而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促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谐有序的良好状态。宋代到清代的书院,书院老师通过传授“圣贤之道”,希望生徒能够“尊德性”、“明人伦”,塑造理想人格,提高应对世事的能力。为了实现书院个体品德培育的核心目标,书院老师提出了“明道&
早教就是“背唐诗”“学英语”?日前,中国早期教育趋势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上,美国著名早教机构金宝贝发布的2012全球早期教育比较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儿童学习时间提前,但户外运动时间全球最少,睡眠时间较少。 专家指出,过早让孩子学各种技能,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中国家庭需要转变早期教育重点,还孩子童年。 中国孩子室外活动时间最少 该报告调研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五大洲14个国家数千个儿童的生活状态、早期教育方法和各国的早期教育理念。 调研显示,全球儿童最早开始学习识字的国家都在亚洲,中国排名第一,其次是韩国与日本。中国的家庭最喜欢用识字游戏、唐诗教育孩子;教授孩子第二门语言的意愿也居于全球前列:北京家庭喜欢教孩子背诵唐诗、上海家庭偏向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句话对中国父母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在拼中学、拼小学、拼幼儿园之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又将视线对准了还没上幼儿园的孩子。 近日,广东省妇联、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课题组对广州、佛山、东莞三市5所幼儿园中500多名0~6岁孩子的家长进行的一项名为“早教的认识误区对家庭教育影响”公布调查结果,调查发现,广东80后父母虽然在教养方式上已经倾向于民主,但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过高。只有三成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正常发展,七成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超常儿童,最好是神童。 这种对“神童”的期望自然而然带动了各种早教机构的发展,一时间,早期MBA、国外挂牌早教机构……各种噱头让家长看得眼花缭乱,昂贵的价格也让家长瞠目结舌。 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必
到一所幼儿园去讲课,课堂的内容是“0~6岁孩子的性发展”,来听讲座的是父母和老师,由于这所幼儿园有近一半的家庭是外籍人士,那天来听讲座的多为中国父母,其中有一位爸爸是德国人,他听不懂中文,特地有一位老师做他的翻译。 在我的讲座讲到了3~4岁的孩子可以独立洗澡、洗屁股、穿衣吃饭等内容时,一位妈妈举手要求发言,我停下来,她说她要进行一个现场调查,于是她问在坐的家长们:“你们有谁的孩子在3~4岁的时候就独立洗澡、洗屁股了,请举手”现场一片沉默,没有一位家长举手,这位妈妈对我说:“看,胡老师,让3~4岁的孩子自己独立洗澡,没有人能够做到,孩子做不到,父母也做不到!这就是现实啊!”我当时多么希望有一位家长能够举手啊!我明白这位妈妈的意思:“你的说法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rd
为什么过去的人大多能吃苦耐劳,而现在的孩子大多却像一根柔软的柳条,需要春风的拂动才会绿树盈盈?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父母应该更注重孩子哪些方面的培养?这是需要父母们深思的问题。 贫乏的物质生活,比如太热也不立即开空调的生活习惯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拼搏精神。所以现在的父母应该注意下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为培养孩子的拼搏精神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位朋友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总结出来“过去的妈妈比起学习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意志”。这位朋友在小时候,每次一待在家里,即使是自己原本打算学习时,他的妈妈总是建议他到外面去玩,还说孩子就应该在外面玩。为什么这位妈妈要这样做呢?后来才得知她认为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把孩子培养成健康活泼开朗的人。虽然现在社会有这种想法的妈妈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付诸行动的妈妈却没有多少,她们总是过多
二三岁的孩子每天都会有一些让父母发火的表现,面对孩子的那些“无理”,父母该如何理解,又该如何解决呢? 表现1:总把玩具占为己有 案例:两岁的津津在解 决问题的时候,总是用手多、用嘴少。见到别的小朋友拿着他的玩具玩,常常走上前去大声喊叫:“这是我的!”然后不由分说把小朋友推倒,夺回玩具。 分析:这么大的孩子还不太懂得“与人分享”的道理,所以,父母要逐渐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并且给他一些时间。随着他慢慢长大,他会懂得这个道理的。如果在他四五岁时还是欺负小朋友,那么父母要坚决制止,并一定要让他道歉。 提示: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对3岁以后的孩子,还应指出他的行为已经伤害了其他小朋友。如
美国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健康研究所的弗雷德里克·齐默曼教授与同事调查了1000多名父母,发现使用开发智力的软件,对2岁以下儿童的正常发育并无好处,甚至还可能影响到他们学习文字的能力。 英国儿童专家研究发现:近年来,14岁少年的“高层次思考”能力,只抵得上1976年时12岁孩子的水平,而这与电视和电脑游戏的普及,以及学校频繁考试都有关系。 更有许多心理教育和医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使用电子产品过多的孩子,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低;自我控制水平低;意志力薄弱;且易情绪不稳。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朱彦丽说,过早、过多接触电脑、电视,还有导致多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可能。 孩子4岁前学电脑弊大于利 许多家长为了在启
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可以更多,可以更持久,可以更深刻。提高全民保护少年儿童的法律意识,在法律和制度上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将保护孩子、尊重孩子的理念渗入家庭生活、社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 上周,接连有媒体曝出上海、温州等地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的恶劣事件。人们谴责这些恶劣行径的同时,整个社会也在反思:我们该怎样呵护这些祖国的花朵? 诚然,物质上的支持必不可少。但是,光有好的校舍,却没有好的老师;光提供物质,却缺乏精神上的关怀;光不停地填鸭式给予,却忽视孩子的真实感受和内心需求……这些,都是一种缺失、一种片面的关心。很多时候我们有意无意忽视了孩子想要的东西——我们精神上的关怀,这样的关怀源自尊重与平等的爱。 弄清楚孩子想要的,才能搞清楚我们如何能更好地呵
近日,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指出,“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教育部表示,实施《指南》原则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近年来在青少年教育中广为流传的名言与口号。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让其健康发育,虽然是人人都懂的大道理,却未必能成为家长们的共识。基础教育的超前化与重压,显然已成为当下幼儿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意见,也算适逢其时,有其必要性。 譬如“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
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以怎样的方式接受教育?这些话题一直饱受关注却又争议不断。 一方面,“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过度的早教显然违背了孩子的玩耍天性。那么,孩子从小学音乐、练舞蹈,这类学前艺术教育,究竟是快乐教育,还是牺牲孩子快乐的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艺术教育直通孩子的心灵,能使小天使们练就积极心态、培养“自理自主自信,大胆大方大气”的气质——艺术教育能否对孩子“润物细无声”,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印度哲学家奥修在《当鞋合脚时》一书中写道,“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人人都说爷爷好,只有孙儿心明了。假日陪着练书法,辛苦几何天知道。 年轻人将孩子寄养在老家或托付给父母,老人安享天伦,儿女专心打拼,这是一举多得还是无可奈何 在城市中,由于年轻父母工作忙、经济条件有限等原因,许多孩子被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养育,这种方式被专家称为“隔代寄养”。调查显示,隔代寄养正成为当今城市年轻父母的主要育儿方式。 比起农村留守儿童,寄养儿童要幸福得多,他们不缺吃少穿,祖辈们给他们倾注了全部的爱。但是,有关他们的教育、心理健康,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远远超过了个体家庭。“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对此做了一番调查。 1替儿养娃甜中有苦 5月31日,太航幼儿园门口,60岁的李师傅在人
据中新网报道两个或者多个家庭把自身资源组合起来,分配时间和分享教育理念,变独生子女“独养”为“群养”,这种既解决双职工家庭带孩子难问题,又组建起“准兄弟姐妹”关系的“家庭互助”模式,正在榕城的一些家庭中试水。 而这种教育模式不尽让人想到了近期比较火爆的拼客一族,有拼车的,有拼房的,有拼饭的,难道这教育也能拼上一拼不成? 经过了暑期的磨合,“群养”初见成效,不仅解放了家长,孩子们的一些良性变化也让家长倍感欣慰。一群孩子经常在一起生活学习,并不总能和谐共处,时间一长就容易生事,甚至可能争执打闹起来。“有一次,几个小孩因为看哪个频道的电视争执起来了,你一句我一句,哭哭闹闹的。”李女士回忆说
家庭太宠爱男孩难“长大” 王泽希,一个2岁的小男孩,从他出生那天开始,就已经取代了他的爷爷,成为家里的“老大”。 这是张店区的一个中上等家庭,爷爷奶奶都是退休教师,爸爸妈妈都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每月一家人收入总和接近2万元。这些钱中,要拿出多于1/4花在王泽希身上。 王泽希的爸爸王俊估算出的账单上,每月2000元的意外、医疗、教育储备金等商业保险花销雷打不动;每月1500元花在名牌奶粉、鱼肝油、钙片、儿童酸牛奶等吃喝用度上;另有1500元给孩子买衣服、玩具、早教书籍等其他用品。所有这些还不包括孩子时不时感冒、发烧等小病花销。 作为“老大”,主要并不表现在每月的花销额度上,而在于在家里的地位。
亲子观点 “学校教育和亲子教育犹如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只翅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汇东实验小学副校长余凡这样形容学校教育和亲子教育的关系。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她发现,接受亲子教育较多的孩子性格积极乐观,擅于沟通合作,学业成绩也较好。亲子教育缺失的孩子则或多或少带有性格缺陷,譬如偏执孤僻,缺乏安全感,依赖性较强等。 “这些缺陷都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余凡说。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将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孩子都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而父母就是他们主要的参照物。”余凡说。 因此,她认为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正面积极的能量影响孩子的成长。
妈妈变成“母老虎”?恐怕很多母亲都不能接受这样一种说法,反而觉得孩子太不理解父母的心意:“我如此严格地要求他,都是为了他好啊!要知道‘爱之深,责之切’,我要是不为了他好,我何必要如此辛苦照顾他呢?”吃亏不讨好,估计很多妈妈都不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俗话说“严父慈母”,但现在不少母亲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却大打折扣。有一个学校命题作文,名字叫《妈妈,你是……》,全班竟然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写的是——《妈妈,你是母老虎》。仁慈的母亲从什么时候起在孩子面前变成凶 狠的“母老虎”呢?这个问题值得家长们深思。 教育学专家认为,母亲对子女要求过高、以急功近利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过程,不能容忍孩
婴儿期是宝宝人生中的第一个成长高峰期,这一时期宝宝的各项发育指标都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而爬行,是婴儿时期一项特殊的身体活动,是介于“坐”与“走”之间的一种活动形式,对婴儿的体智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爬行的作用 首先,爬行是一项全身运动,不仅有助于颈部,胸部肌肉及臂力的发育,也有助于腰部肌肉及腿部肌肉的发育。其次,爬行是手脚并用,手脑并用的运动,利于宝宝身体的协调性,也有助于走路姿势的协调。再次,爬行需要宝宝保持身体的平衡,有利于宝宝左脑右脑、大脑小脑以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平衡发育。 最后,爬行是一项消耗体力的运动,能锻炼宝宝强健的身体,也能让宝宝胃口大开,吃得香睡得好,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父母如何帮助宝宝爬行
西安市一小学给差生戴“绿领巾”引发的争议还未消散,“差生”被不公平待遇的事件又陆续上演:江西南昌市一中学的初三年级“差生”被安排在教室外、冒着寒风考试;无锡部分学校老师要求班级里的差生去医院做“智商测试”。 在家长、老师眼中,平时过度活跃,爱玩不爱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低下,或老是无法按时交作业等等,是常见的“差生”标签。孩子因此常被扣上“笨”、“蠢”的帽子。然而有多少人会注意并了解到,“差生”中间,有相当比例的人其实未必不爱学习,智力未必比别人差,在这些标签、帽子背后,其实隐藏鲜为人知的心理因素。 患病孩子智商
上周,佳佳妈留言说,3岁的佳佳占有欲特别强,自私、小气,甚至霸道,不懂得分享,佳佳妈很担心孩子以后交际能力有问题。一些妈妈就此谈了自己的看法,专家观点是,孩子太小的话,不要强迫她去“分享”。 强制“礼让”占有欲会更强 月月妈:我的经验是,如果孩子经常抢夺别的小朋友的玩具,需要父母适当注意。可以让他多与稍大于他的孩子在一起玩,较大的孩子懂得如何保卫自己的权利,制止他的抢夺行为。反之,如果孩子的玩具经常被别的小朋友抢走,孩子无力保护自己,父母则应避免让他和较大的孩子在一起,并设法引导他,在和小朋友相处时,大胆些,泼辣些。 我听说,2岁左右的孩子,常常不情愿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这是正常的心理。当其他小朋友想玩他的某个玩具时(尤其是他正在玩的玩具),父母不应强制他
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总是不遗余力。但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才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 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同
勤快是一种伴随终生的美德,孩子如果能拥有勤快的特质,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家长如想培养出一个勤奋的孩子,用上这10个好方法,绝对见效。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生活就是游戏,学习做家务也是一种游戏。要他收拾玩具的时候,你可以这样说:“玩具宝宝玩累了,他们要回家睡觉了,让我们送他们回家吧。 开饭的时候你可以说:“妈妈当厨师,你当服务员,请服务员帮忙把菜端出去。”当孩子感觉做家务就像玩游戏那么有趣时,他们一定会喜欢。 1.抓住学习动机最强烈的时机。 从孩子的发展过程来看,孩子都是喜欢做事的:开始学走路就不要大人抱,学吃饭的时候不要人喂,要自己舞匙弄筷地吃;给他穿衣服,他还会抢着自己套上身……这些时候,便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