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按数取物,按数字顺序进行排列。 2、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一张接龙图片,数字1-5的扑克牌;课件;写有数字1——5的扑克牌的盒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熟悉扑克牌 1、教师介绍扑克牌,让幼儿认识。 教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玩具,看看这是什么?(出示扑克牌) 扑克牌上有什么?(引导幼儿看数字和花纹) 2、请幼儿说说,自己见过、玩过扑克牌吗,是怎么玩的。 二、找扑克牌 1、按照数字找扑克牌: 提问:看看是数字几,应该放几张扑克牌?请幼儿找出对应的几张扑克牌。 2、按照扑克牌上的物体数量找出对应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水果的色、味、外表及内部形态特点,感受水果外在和内部结构的美感。 2、了解水果的多种吃法、知道多吃水果营养好。 3、学习用形容词表述观察结果。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一个水果。教师准备不同种类的水果各一个,一把水果刀。每组一个盘子、盘子里有许多切好的水果块,牙签一盒。水果宝宝外衣的图片一套,水果胸饰。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七个妞妞来摘果》引出主题。 师生共同念儿歌。师:七个妞妞摘了哪些水果?这些水果穿着怎么样的外衣呢? 二、幼儿交流自己带来的什么水果?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你带来的是什么水果?它穿着一件怎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现与了解吸铁石,知道它能将铁制品吸住。 2、愿意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饼干铁盒、回形针、小积木、硬币、旺仔牛奶罐、布头、石头等小玩意每组一篮;人手一块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饼干盒,问幼儿“这是什么?”故作神秘跟幼儿说“今天老师给大家来变一个魔术,老师不用手指抓饼干盒,只要把手放在盒面上,盒子也会跟着老师的手慢慢地起来!” 1、请个别幼儿试试老师做的魔术 2、引导幼儿发现老师手中的吸铁石 二、认识吸铁石 1、请幼儿看PPT,各种吸铁石图片
活动目标: 1、认识点卡,给3以内数量的物体匹配相应的点卡。 2、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正确地说出总数。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在上学期感知过3以内的数量。 物质准备: 教具:创设《娃娃家》厨房。桌子上有:三个碗、三把勺子、二个盘子、二个杯子、一口锅等,1-3的点卡各两张。 学具:《幼儿用书》(P1-2页)人手一册,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1、整理娃娃家。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家”的场景中。 (1)师:娃娃家的妈妈打扫厨房啦!瞧,妈妈把家里的东西都抹干净了,都放在了这张桌子上。引导幼儿说一说桌子上有些什么呢?(碗、勺子、盘子等等)
活动目标: 1、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物体下落的现象。 2、动手制作降落伞,观察降落伞慢慢降落的现象。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彩色卡纸、塑料袋、沙包、夹子、羽毛、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沙包和羽毛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样东西你们看(出示沙包和羽毛),请小朋友想一想沙包和羽毛在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它们落下来的样子一样吗? 2、教师示范,幼儿观察谁是慢慢落地的。 3、请小朋友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下落过程,学一学羽毛和沙包落下来的样子。 二、出示同样的沙包,给其中一个绑上降落伞 1、小朋友请看,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沙包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植物花(樱桃花,油菜花,桃花,梨花,小凳子)挂图;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油菜花开了,樱桃花也开了!瞧,小蜜蜂嗡嗡嗡地飞来采花粉了,你们也想当小蜜蜂采花粉吗?” 二、游戏;学做蜜蜂采花粉。 1、出示蜜蜂图片,让小朋友学做小蜜蜂。要求;两只小蜜蜂就是两个朋友手拉手,三只、四只分别是三个、四个手拉手,练习1至4数与量的关系。口令;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两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三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四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左飞飞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各种颜色,感知野花和野草的色彩。 2、学习从上至下地观察感知野草和野花的特征,知道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小草。 3、有探索自然的兴趣,感受体验大自然中的美丽色彩。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认识常见的颜色。 物质准备:选择有野花和野草的地方、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大自然色彩的美。引导幼儿到草地上,观察周围的花和草,感受周围环境的美,引起幼儿想坐一坐、躺一躺、看一看的欲望。 师:这里可真美啊!你们想在这里坐一坐、看一看吗? 二、认识野花和野草。 1、寻找自己喜欢的野花。 师:这
活动目的: 1、引导孩子尝试在多种途径信息收集的基础上交流爸爸工作和生活中的本领。 2、萌发幼儿亲近爸爸、尊敬爸爸的情感。 3、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录像:爸爸生活中的本领 2、“爸爸在工作”的照片展览会 3、三位爸爸现场说说他们工作中的本领 4、收集爸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如:公文包、袜子、剃须刀、打火机、男士皮带、领带、皮夹子、地图、保温杯、男用美容品、手表、报纸、书、高尔夫球棒、运动帽、球鞋、葡萄酒、营养品、各种饮料等等) (二)经验准备: 1、幼儿在主题开展前期已用“爸爸调查表”向爸爸进行过采访,了解爸爸的姓名、年龄、生肖、工作、喜欢做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爸爸戴的各种各样的领带图案和色彩。 2、幼儿感受父亲节的意义,并说出自己想对爸爸说的话,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引导幼儿理解父亲节,尝试用线条组合勾勒绘画,为爸爸制作父亲节礼物。 4、幼儿认识领带的外形、勾勒绘画,并用色彩进行装饰,体验给爸爸设计、制作父亲节礼物的快乐。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6、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1、领带实物若干 2、水彩笔、油画棒、卡纸 3、范画一幅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出示领带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物品吗? (2)你们知道这是
活动目标: 1、在互动交流中感受爸爸的本领,激发幼儿爱爸爸的情感 2、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表达爸爸的本领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爸爸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表。 物质准备:爸爸调查表(姓名、属相、爱好、本领)、几位幼儿的爸爸等。 活动过程: 一、爸爸调查表: 1、“前几天请宝宝们回家对爸爸进行了采访,你们知道了爸爸的哪些事情? (幼儿自由讲述) 2、出示幼儿共同收集的调查表。 (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 3、小结:“宝宝们真厉害,你们知道了爸爸的许多事情,有的知道爸爸的生肖,有的知道了爸爸的
活动目标: 1、喜欢边看图边听故事,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 2、愿意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的爸爸,能向同伴介绍爸爸的职业。 3、感受爸爸的爱,大胆表达对爸爸的爱。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采访自己的爸爸,了解爸爸的职业与兴趣爱好。用班级微信录制爸爸对孩子的一句话。 2、物质准备:PPT《我爸爸》、音乐《好爸爸、坏爸爸》、钢琴曲、每人准备一张自己爸爸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我的好爸爸 1、说一说 幼儿与同伴介绍自己的爸爸,并自由交流爸爸的职业和爱好(通过交流分享引导幼儿了解爸爸们从事的职业、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 2、猜一猜
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增加对爸爸关爱的意识 2、尽可能让幼儿体会父爱的情感,让孩子知道爸爸工作的辛苦,自己也应该多多关心爸爸,并能用相应的语言把关爱表达出来。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父亲节的由来: 1910年,美国最先提出庆祝“父亲节”的倡议,并从1934年开始,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日本从1950年左右开始,将“父亲节”正式定为国民的节日。 日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惯例是爸爸在外工作,妈妈在家料理家务,教育孩子。经常是爸爸每天天不亮就去上班,孩子还未醒;晚上回到家时,孩子早已入睡。到了星期天,父亲蒙头大睡,真正陪孩子的时间很有限,因而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比较轻,爸爸与孩子的感情也比较淡薄。针对这种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绘画形式大胆地表现“六一”活动中的愉快气氛。 2、学习根据自己的想法作画,并能合理选色和布局。 3、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4、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活动准备: 有参与六一活动的经验,画纸、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经验唤醒。 提问:六月一日到了,你想怎么过这个节日?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活动?为什么? 请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可给予一些提示。 教师:我们今天就把快乐的六一画下来吧。 二、交流画法。 1、讨论:怎样把“六一”活动中,兴的事画下来?并要让人一看就明白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活动。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事要画大,并画在纸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结合经验,通过讨论与协商,共同确定演出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与同伴友好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品质以及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的积极性。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努力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感受到自身在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在家收看过有关文娱演出的电视,对演出的节目种类、演出形式、主持人的话、演员的化妆造型等都有比较粗浅的认识与了解。 (2)幼儿曾有过舞台表演的经验。 2、物质准备: (1)活动过程中积累的各种表格、单子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绘画来表现不同的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的基本特征和简单的动态。 2、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角度构思画面,表现节日喜庆场面,发展幼儿绘画表现能力。 3、引导幼儿大胆选用色彩,渲染节日气氛。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节日活动照片、示范画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学习用绘画来表现不同的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的基本特征和简单的动态。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角度构思画面,表现节日喜庆场面,发展幼儿绘画表现能力。 活动过程: 一、用“六一”儿童节的照片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展示“六一”活动的照片,与幼儿交谈,进一
活动目标: 1、会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 2、在歌唱活动中体验节日的幸福和快乐感。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活动准备: 1、用彩色声线(毛线、塑料包装绳等)和塑料浴帽做成的发套若干。 2、配套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1、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自由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感受理解新歌。 (1)提问: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最喜欢干什么?交流已有的有关六一活动经验,与幼儿共同理解歌词,跟着音乐旋律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2)教师完整地演唱歌曲,幼儿欣赏并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学唱歌曲。 (1)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尝试与歌词进行匹配。
活动目标: 1、营造宽松、舒适的,让孩子感受“六一”儿童节的快乐。 2、体验精彩、多变的六一演出活动。 3、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4、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表演时间:5月29日下午3:00——4:30 表演地点:体育馆 六一主题:让阳光穿透每一个角落 节目流程: 1、领导致辞 2、孩子代表讲话 3、教师代表讲话 4、节目演出 演出节目单: 1、开场舞:《跳到北京》 2、中班教师《老师的童年》 3、小班音乐剧《小青虫的梦》 4、大班教师舞蹈《锉冰进行曲》 5、中班家长《紫竹调》 6、大班家长《阳光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让幼儿、家长感觉到节日的来临,在游戏中表现自己,体验到通过自己积极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环境(班级环境及全园周围环境)。 2、以班为单位作好参加活动的准备。 3、由幼儿园准备活动奖品和礼品。 4、幼儿凭得奖券获得不同的奖品。 活动内容: 1、时间:2012年6月1日。 2、对象:本园全体教师、幼儿。 3、活动组织者:各班教师。 4、活动地点:各班活动室。 5、活动流程: ▲ 8:30 全体幼儿集中各点大
幼儿园六一儿童节亲子活动方案 活动安排: 8:00 由医院儿保医生为家长做讲座。 9:30 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亲子游戏。 11:00 结束活动。 游戏流程:各班搬小椅子到活动场地,大班过小河,中班借我一双眼睛,小班搭房子,一个游戏完后按从小到大循环。椅子不动。 游戏内容: (一)过小河 方法:幼儿从后一个圈跳到前一个圈,家长帮忙把后圈拿到前面,变后圈为前圈,幼儿再跳,一路跳到终点,到终点后,家长和幼儿交换角色,由家长跳,幼儿搬圈。 (二)搭房子 方法:家长和幼儿成接力状态,从起点开始每次运一块积木到终点,运完十块积木后搭成一幢三层楼,以速度快的为胜。 (三)借我一双眼睛 方法:幼儿戴上眼罩家长拉着孩子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数学游戏。 2、能用视觉、触觉正确感知圆形和方形。 3、能按图形的形象特征进行分类。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圆形和方形的东西若干;百宝箱;熊猫和猴子的头型盒(猴子的嘴是圆形的,熊猫的嘴是方形的);圆形和方形的“饼干”;圆形和方形的塑料拼图 活动过程: 1、引入:熊猫和猴子过生日,老师和小朋友准备去参加生日宴会。 2、感知圆形和方形。 (1)老师准备了许多圆形和方形的礼物,看小朋友能否说出它是圆的或方的,然后把这些礼物送给熊猫和猴子当礼物。 (2)、喂饼干。 百宝箱里有许多“饼干”,请小朋友拿着圆形的饼干喂猴子(猴子的嘴是圆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