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小鸟为什么喜欢树?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
活动目标: 1、知道吃饭前后不能做剧烈运动,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2、通过谈话、讨论等方式,了解吃饭前后适宜的和不适宜的活动。 3、提高对人体的认识,懂得自我保护。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小朋友运动----不想吃饭。小朋友吃饭----小朋友追逐跑----手捂着肚子。 2、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了解吃饭前后剧烈运动带来的危害。 1、教师:图上有谁?小朋友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不想吃饭? 2、教师:图上的小朋友吃饭后,在场地上干什么?为什么他捂着肚子? 二、教师进行简单小结。 1、剧烈运动需要大量的体
活动目标: 1、通过大胆表现、自主想象和同伴互动理解儿歌。 2、用比较丰富简洁的语言展开对好玩的圆的丰富想象。 3、能主动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想象表现的乐趣。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普米软件、白板。 2、幼儿每人一只笔、一张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幼儿想象:看谁说得多。 1、幼儿想象一个圆像什么。 2、幼儿想象二个圆像什么。 3、幼儿想象三个圆像什么、 4、想象四个圆和五个圆会变成什么。 (二)肢体表现:看谁演的好。
活动目的: 1、通过反复感受,使幼儿知道名称,理解内容,对表演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掌握各角色的对话及动作。 3、知道各角色的出场顺序,能集体分大组表演。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游戏场景,小熊、小猫、小狗、小鸡、狐狸的头饰。 2、活动前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及排练好《小熊请客》的表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字卡“小熊请客”进行认读,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第一遍观看表演,并提问。 1、提醒幼儿看时要做文明的观众。 2、刚才表演的叫什么? 3、小熊请了谁到它家做客? 三、第二遍观看表演。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投掷能力及动作的灵敏度。 2、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黄色和蓝色报纸球若干、网、大蘑菇、蓝白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跑步进入活动场地。幼儿自由散开,教师组织在相应的位置上站好。 2、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扩胸运动、头颈运动、腰背运动、跳跃运动、分别活动脚腕、手腕、膝盖、前后压腿、左右压腿。 二、自由探索。 1、出示报纸球,启发幼儿想一想它的多种玩法。 2、让幼儿自由玩耍,大胆探索各种不同玩法,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更多新的玩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躲闪跑能力。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3、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产生一定的兴趣。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沙包若干。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1、复习民间游戏“丢手绢”,在玩“丢手绢”的游戏中引出活动材料。 2、引出沙包,介绍游戏。 游戏重点,幼儿俩俩合作,各站一头,其中一人向对方扔沙包,被扔者应尽量避免被扔到沙包,没砸到者就拿起沙包反扔过去,若被沙包砸中者,就为输者,游戏重新开始。 集中,讲解游戏中的不足点,游戏再进行一遍。 难度加深,三人一组,两头个站一人,中间站一被扔者,沙包在谁的手里,中间人脸就看谁,
游戏目标: 1、幼儿对线条图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促进幼儿发散性、求异性思维的发展。 2、幼儿能清楚地将想象出的词语运用到语言活动中。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游戏准备: 组合图两人一幅,木珠两人一筐。 游戏方法: 1、两人一组,轮流看线条组合图,说出像××,并利用××词汇说一句完整的话。说对者可得一枚木珠,得木珠多者为胜。如:我看这幅图有点像“骆驼”,骆驼喜欢在沙漠中生活。 2、猜拳决定看图说的先后次序,轮流进行。一次只能说一个词,一句话,说对者才可获得木珠。每次所说的词与句子都不能重复或雷同,每次所说的词要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
活动目标: 知道夏季要少吃冷饮;简单了解几种防暑降温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自编故事:《噜噜变成冰激淋了》 2、自编游戏棋:《防暑降温我知道》、骰子若干。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噜噜变成冰激凌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1)根据故事情节提问: ①天气热了,噜噜想用什么办法降温? ②噜噜吃了冰激淋发生了什么事情? ③小猪噜噜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引导幼儿讨论,夏天吃过多的冷饮有什么危害? (3)教师小结:夏天不能吃过多的冷饮,要用正确的办法来降温。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述:夏天天气热了我们可以怎样做? (1)鼓励幼儿说出各种防暑降温的方法。 (2)教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火的一些知识,懂得火对人们的好处和危害。 2、了解防火的简单方法,培养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火柴、蜡烛,大小不同的三个玻璃杯,防火、灭火挂图。 活动重点 了解火的用途,掌握简单的防火措施,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红光光,大大篷,见风它就更逞凶;无嘴能吃天下物,最怕雨水不怕风。 2、出示挂图,了解火的发展。导语:火是怎么来的呢? 最早是钻木取火,后来从打火石发明了火柴,科学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打火机,现在我们能用电子打火。 3、通过实验了解火的特点。 a、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火苗的颜色(蓝色、黄色、红色),并通过观察说出火能发光。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一样大小的瓶子、瓶盖(孔的大小相同、数量不同)、大小粗细相同的针管、水、水盆、地毯、报纸、记录表格、抹布。 2、幼儿经验准备:会玩喷泉。知道用力大,水喷得高;用力小,水喷得低。 活动过程: (一)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 1、提出问题: 幼儿充分体验玩“喷泉”的乐趣,并提问:“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为什么?” 2、幼儿猜想并记录: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实验验证:
活动目标 1. 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能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2. 激发幼儿对水的变化的兴趣和好奇。 活动准备 幼儿在家里冰箱做过结冰的实验;酒精炉、烧水的壶或其他容器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回忆水变冰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讲述自己是怎样把水变成冰的。教师小结:水在0℃以下会结冰。 2. 幼儿操作实验,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① 激发幼儿讨论水遇热会发生什么变化。介绍操作材料及用法,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水在加热后发生的变化。 ② 提问: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水气是从哪里来的?(水变成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后到哪里去了? (飘散到空气中去了。)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恐龙的名称以及生活习性。 2、有主动探究恐龙秘密的积极性,能大胆表达对恐龙的认识。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恐龙》图片 大记录纸一张;幼儿用书2、在家和父母一起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尝试提出问题。 活动过程: 1、 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恐龙吗?现在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知道有哪些恐龙?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本领? ——幼儿交流讲述。 2、 设疑:我还想知道什么。 ——教师:小朋友真能干,已经知道了这么多恐龙的知识。那除了这些我们已经知道的,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恐龙的知识呢?你可以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大胆地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无味的,是会流动的,具有浮力和溶解性的特点。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碗各一个,在水中会下沉的小物品(如石子、玻璃珠、麻将牌等)两个;示范用的各组实验用具一套。 (2)幼儿材料准备:盛水的大脸盆四个;小脸盆两个;塑料小篮、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白糖、盐、奶粉等若干;筷子、汤匙及装有半杯清水的小杯等若干;泡沫板、大花片、小石子、玻璃珠、螺丝帽、吹塑纸等各种不同质量的物品或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猜谜活动:一开始,教师就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谜来请出小客人,然后请
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大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记录材料:标有上下标记的记录卡、记号笔。 活动过程: 1、 猜测活动(指导语: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 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塑料摩擦后能吸住细小的东西。 2、激发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更多类似现象的能力。 活动准备: 塑料尺子若干把,碎纸屑,大块的厚卡纸,泡沫渣,毛线头、细羽绒、小石子、水彩笔、铅笔等。 活动过程: 1、先由老师演示给幼儿看。 2、用绸子布擦塑料棒,再拿塑料棒去粘碎纸片。碎纸片粘不上,说明塑料棒不带电。 3、再用绸子布擦塑料棒塑料棒,粘上了碎纸片,说明成功了。 4、告诉幼儿,因为塑料棒上有了电才能将纸片吸起。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幼儿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隙。 2、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能利用空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幼儿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了解空隙,会充分利用空隙节省空间; 活动难点: 利用空隙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准备:人手核桃、黑豆、小米若干、记录表,共20份; 2、教师操作材料准备:幻灯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引题: 师生问好! 小乌鸦想去看妈妈,它准备带些什么,让我们来看看?有核桃、有黑豆、还有一个瓶子,小乌鸦想用这个瓶子把粮食全部装进去,你们猜,能装的下吗?你说能,那你想怎么装?哦,你是这样想的,你说不能,那你想怎样装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大熊猫的主要外形特征,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2、让幼儿知道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是国宝,应保护大熊猫。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丰富词汇:珍贵、竹笋。 活动准备: 大熊猫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 一、用谜语引出课题,让幼儿猜:"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当粮食,竹林里安家。"(大熊猫) 二、出示大熊猫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教师出示大熊猫玩具,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大熊猫的头、嘴、眼睛、耳朵、鼻子、身体、四肢、尾巴等。 小结:大熊猫的头是圆形,头上有嘴、鼻子、眼睛、耳朵。一张嘴,一对小眼睛周围长着黑色的毛,像带黑色的眼镜。鼻子是黑色的,在脸的中央,两只小耳朵是黑色的
活动目标: 1、了解乒乓球的基本特性,会创造性地玩球。 2、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体验探索、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乒乓球若干、布袋一只、玩球材料:乒乓拍、垫板、水彩笔、音乐磁带、筷子、橡皮泥、胶水、皱纹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老师今天要送大家一件小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好,我请几个小朋友来摸一摸,如果能讲出自己摸到的这个东西的感觉来,我就送给他一个! 1. 幼儿摸以后说出这东西的感觉:你摸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2. 让幼儿双手合拢了取回,不能给别人看到。 3. 猜一猜是什么?揭晓谜底:打开看看?是个乒乓球。 4. 让每个幼儿取到球。 二、这一个小小的,轻轻的、圆溜溜的乒乓
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妈妈的简单特征。 3、体验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1、事先让幼儿回家观察妈妈 2、请幼儿带妈妈的或者全家的照片来幼儿园 重点难点: 能用语言表达妈妈的简单特征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介绍节日教师用清楚简洁的语言向幼儿介绍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提问幼儿:你回家观察妈妈了吗?她长得怎么样?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头发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说一说。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妈妈的工作及职业。 4、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垃圾分类标记,尝试按标记给垃圾进行分类。 2.懂得垃圾分类的方法,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类实物垃圾,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等。 2.2只垃圾分装桶,上贴2种标志。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活动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在随地丢垃圾的地方走走,提问:"你们看,地上是什么呀?"幼:垃圾。 2)教师:"小朋友想象一下要是你住的地方到处都是这种垃圾,你觉得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办?" 3)引导小朋友尝试发言。幼:应该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教师:"对,我们就应该把这些垃圾宝宝放到垃圾桶里,把它们送回家!" 2、认识垃圾分类的标记。 1)教师展示垃圾宝宝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