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邻居的家里有一把木制尺子,那是专门用来打孩子手的。只要我听到隔壁传来##的哭声,我就知道##被打手了,那种凄惨的哭声也一直留在了记忆中。我庆幸身为知识分子的爸妈不用这个家伙对待我,一想起他们尽是浓浓的深情。而今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那么多年过去了,家长打孩子手的现象是多了还是少了?近日接触到的两个例子,使我有意要写出此文。
饭馆里,我的邻桌一家三口在吃饭,小女孩大概2岁多,坐在小孩餐桌椅上,她的妈妈给她碗里加饭和菜。小孩刚开始还吃,后来可能吃饱了,就玩上了饭。她把碗里的饭一样一样地往地上扔,她妈妈说了几遍不要扔,这个小女孩相反更使劲地扔,她看妈妈捡还咯咯地笑。
她妈妈有点生气了,跟孩子喊了起来,她让孩子伸出扔饭的手,然后打了下去,小女孩扯开嗓子嚎啕大哭。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到了这桌,那位爸爸有点尴尬,他数落起了妈妈:“在公众场合哪有你这样教育孩子的!”妈妈也不服气:“我让她停她就不停,她哪只手犯错了我就应该打哪只手,给她一个教训,看她下次还敢。”“要管回家管去,别在这现眼。”爸爸说完抱起孩子又搂又亲:“宝宝乖,宝宝不哭,咱一会找地儿玩去。”妈妈在一旁说:“你总拦着我教育孩子,以后就不好管了。”爸爸说:“你懂什么,她那么小,以后长大就好了。”我无意听到这些,但他们就在旁边,那么大的说话声音直直地往耳朵里钻,我感叹:从父一辈母一辈那里沿袭下来的打孩子手的方法,还是大有市场啊。
被打手的孩子会从中学到什么呢?
第一,犯错是个很糟糕的事情,会被说,会被打。从父母的态度上,犯错不是一个学习如何正确去做的机会,犯错很有可能是一个受到羞辱的机会。事实上,错误是孩子获得经验获得技能的大好时机,父母要感谢这些错误的出现,因为锻炼的机会来了,但父母的态度和做法,使孩子对犯错的认知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上述的例子,爸爸又把妈妈否定了一番,孩子又得到了另一个误解——我可以犯错,因为我会得到补偿——爸爸会带我去玩,那我下次还要继续犯错!
第二,孩子会复制你的方式。你打我,那我就打你,孩子学会的是以暴制暴。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例子:孩子在撒泼的时候会动手打你的手,孩子跟其他小孩儿闹不愉快时,会攻击其他小孩儿。那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举动?跟家长学来的!
我接触过的另一个案例是这样,爸爸教训男孩的方式就是打手,哪只手惹的事就打哪只手。这个男孩潜移默化学到了这个行为,现在十多岁了,在跟妈妈的一次争论中,动手打了妈妈。那个爸爸为了给妈妈树立威信,同时给孩子一个教训,以更大的劲儿痛打了孩子的手。现在这对父母跟孩子沟通很困难,因为孩子关上了这扇门,恶果已经显现,他们要花很多心思和时间调整自己,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关于上面那个小女孩的事情,建议父母这样做——
第一,给孩子盛饭后,问孩子能否吃得了,若多则拨出,不够再加。不要武断地强塞给孩子那么多的饭,如果孩子吃饱了,就不要再往碗里加了,再加不仅对身体不好,也是浪费,更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家里有老人的要注意这一点)。
第二,孩子往地上扔饭,家长和善而坚定地告诉孩子:饭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扔的,再扔,饭就被拿走了。
第三,对于已经扔在地上的饭,家长不要代劳去收拾,让孩子从餐座椅上下来,去捡去打扫,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用这种承担自然后果的方式,代替打手,代替惩罚。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