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领导孩子的科学启蒙教育
当然,与青少年相比,幼儿的科学教育重点并不在于教授科学原理,而是透过实际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建立观察自然、爱护自然、探索自然的正确态度,从而培养其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倾听。当孩子问到“为什么我不能像蝗虫那样把草当作粮食”,“眼泪是从哪儿来的”,“蜘蛛怎么会吐出这么多丝”等问题时,你能马上作答当然好,但如果你自己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那么最好直率地承认你也不知道,然后肯定孩子的提问,并和孩子一起,通过请教专家、查阅图书来得到解答。
鼓励探索。不少孩子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有位母亲曾看见她3岁的女儿向厨房的地板上掷鸡蛋,并天真地发问:“这些蛋为什么不能像乒乓球那样弹起来呢?”在大人们听来,这似乎十分荒唐,但有心的家长就应该发现:孩子已经找到了科学之门的钥匙——亲身实验。
仅此一点就值得嘉奖,它所产生的价值比十几枚鸡蛋要宝贵得多。
不要随问随答。过去30年的一项专题研究证实,在孩子问完问题后,家长通常只等待1分钟就急于作答了。而专家们建议:不妨等待3分钟以上——这样,孩子们才有可能较完整、较逻辑、较有创造力地作出反应。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家长还可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思考,并启发性地提出几个问题。
评语不要绝对化。不少家长喜欢动辄便对孩子做出“很好”或“完全错了”等绝对化的评语。这不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因为绝对化的评语就意味着关闭了讨论的大门。不妨多给出一些“这样的回答很有意思”等建议,以使讨论继续下去,或在孩子错误的回答中发现某些合理的成分,以鼓励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 “循循善诱”的目的是能让孩子明白: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绝对完美、绝对准确的答案实际上并不存在。
常去博物馆。博物馆是引导孩子走进科学世界的最好课堂,参观时不妨启发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
寓教于乐。在游玩中最能开启儿童创造力的大门。比如,放飞风筝,可以帮助孩子学到许多科学知识,他们会通过手中紧握的牵引线,具体又真切地感受到风向和风力在不同高度的变化,还会在玩耍中不断改进技艺,把风筝做得越来越好,放飞得越来越高。再如在搭积木时,家长可引导孩子去发现:什么样的造型盖起的房子最为稳固?尤其是那些可自行拆装的玩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不要总以为科学研究距离孩子还太过遥远,是他们长大以后的事。特别是在幼儿期,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正确的科学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开启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真的等到长大以后才来做这些工作,未免为时太晚.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