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心理创伤治疗连续培训项目”的外国专家中,索桃丽更像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的确是一位祖母,但也是一位儿童精神治疗专家。在德国一家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治疗医院,索桃丽当了十几年院长,她的医院里有很多受过心理创伤的孩子,小的3岁,大的18岁。“不仅如此,在那些需要治疗的成年人中,也有许多人小时候受过伤害。”索桃丽说。
索桃丽把对儿童的暴行分为三种:躯体暴力、性暴力和情感暴力。“躯体暴力总是和情感暴力连在一起。一个孩子挨打时不仅仅是躯体疼痛,受到鞭打的还有灵魂。”
和躯体暴力、性暴力比起来,情感暴力会隐藏的更深,持续的时间更长,更难以避免。“很遗憾,在情感暴力中,妈妈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不管多好的母亲,都可能对孩子施加情感暴力。比如,一个追求完美的妈妈,当孩子哭个不停时,就会感到很挫败。处在这种情绪当中,她就可能对孩子吼叫或者重重地把孩子扔在床上。”
这就是情感暴力吗?就会使孩子产生心理创伤吗?
索桃丽告诉我们,人际间的沟通,只有10%通过语言,其他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信息传达的。因此,即使是新生儿,也是非常敏感的,可以从妈妈的语调、动作中感受到自己是否被接纳。如果情感施暴持续发生,就好比用小刀一刀刀地割孩子。小小的创伤累积起来,也会对人造成伤害。索桃丽比喻说,躯体的创伤不治疗会得败血症,情感的创伤也会让人得心理败血症。
怎样才能避免对孩子造成情感伤害呢?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让父母头疼,而且也是不对的。
作为一位母亲和祖母,索桃丽也面对过这样的尴尬和冲突。有一次,她和女儿带着5岁的外孙女到西班牙度假。在一家商店里,外孙女非要买滑板,但妈妈说:“你已经有两个了,不能再买。”小女孩一下就躺在地上尖叫起来:“我就要,现在就要!”索桃丽说:“作为一个儿童精神心理专家,我感到十分羞愧,我就走出去了。”在外面站了一会儿,索桃丽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就进去对外孙女说:“我知道你很伤心,很生气,有的时候生活就是这么让人沮丧。不过我有个好主意,你愿意试试吗?”小女孩觉得外婆理解她,又想尽力帮自己,就停止了尖叫。索桃丽说:“你想要滑板,可我和你妈妈都不愿意给你买。我们可以到别的商店看看,有没有商店愿意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小女孩高高兴兴拉着外婆的手来到另一家商店,外婆把她介绍给售货员,问是否能满足孩子。售货员说“不,我们没有。”两人走了四家商店都碰了钉子,到了第五家,小女孩说:“我不买滑板了,我还是玩家里的那个吧。”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呢?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反应都是‘STOP’,我们会说‘你不应该尖叫’、‘不许哭’。但是作为一个人,出现这些情绪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允许他们表达。如果我们不许孩子表达情感,他们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我错了,居然会有这样的想法;要么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了。慢慢地,他们就会习惯把情感藏起来。同时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允许自己有情感体验。我们不能禁止我们的情感涌现,只是我们不要把情感付诸行动。”
索桃丽很坦诚地告诉我,她也曾经想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妈妈,后来才意识到这也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孩子需要接受的,是一个不完美的母亲。许多追求完美的妈妈常常都认为自己无所不能(All Might),一遇到挫败又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No Might)。其实,我们只要能尽我所能(Full of Might)就行了。对自己过高的标准,就是对自己无声的暴力。当达不到时,又感到自己不好,把对自己的愤怒向外投射,好像都是孩子的错。“我们每个人都能做承受挫败的母亲该有多好!”索桃丽这句没有一点学术味道的话,令人深思。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