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学前教育> 教案> 传统和现代教育方式哪种好

传统和现代教育方式哪种好

2006年11月14日 00:00 出处:温州儿童网 作者:亲亲宝贝网 阅读次数:208
今天,在教育中出现了一种“还是过去的方法好”的潮流。  是什么让我们对现代教育产生了这种失落感?  我们的孩子被宠坏了,没有规矩,不懂得尊重师长……  从广播中
今天,在教育中出现了一种“还是过去的方法好”的潮流。

  是什么让我们对现代教育产生了这种失落感?

  我们的孩子被宠坏了,没有规矩,不懂得尊重师长……

  从广播中听到的,从杂志上看到的,和从心理学专著里读到的,使我们越发对儿童教育不知所措。

  是不是要退回到过去?

  不一定!让我们清理一下思路,然后告别这种怀旧的情绪。

  孩子的眼里不再有权威了

  一些心理、教育专家提出,如今,由于父母教育的缺失,尤其是在建立规矩、让孩子体验挫折感和建立父母权威方面的欠缺,使得孩子变成了“家庭中的暴君”。

  到底是该树立权威,建立规则,还是强调民主、平等?其实,这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矛盾。因为权威并不意味着专横,规矩也不是束缚孩子的武器。

  无论是民主型的家庭,还是权威型的家庭,规则都是必须建立的。就像孩子必须知道过马路要一看二慢三通过一样,对睡觉、看 电视、做作业,以及在某些场合必须遵守的礼仪等,都应该有一定的规定。

  建立规则,说到底,是让孩子觉得生活中有一个固定的结构,在心里形成一个稳定的感觉,知道有些事是有章可循的。当他逐渐自觉地遵循这些原则的时候,他不但不会感受束缚,反而能获得最大的自由。

  正因为如此,父母切忌根据自己情绪随意改变规矩。试想一个开汽车的人,每次开车都重新创造新的交通规则,那将是个什么样的情景!父母权威,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学会遵守交通规则,自己首先就应该是一个遵守交通规则(言行一致)的人。然后,再决定什么时候可以把方向盘交给孩子。

  要什么就给什么!

  因为曾经生活在物质匮乏时代,所以对于孩子的要求,许多父母会在第一时间满足。除了物质方面,另一个最突出的表现便是事无巨细地包办代替。

  爱孩子并没有错,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没任何要求。同时,更具有时代意识的父母会发现,目前在家庭和学校里,“自主独立”同样是个很流行的词汇。

  自主是什么?自主在希腊语中的含义是“对自己的规定”,而心理学家布赞的解释也许对父母更有帮助:“对孩子来说,自主就是指既能脱离大人,同时又能够坚信,只要自己需要,父母就在身边。”

  一些父母总是喜欢替孩子去做事情,如为孩子穿鞋、穿袜等,仿佛只有这样才是爱孩子的表现。但心理学家建议,最好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自我服务的事,然后利用剩下的几分钟给他讲个故事。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他不需要通过父母的帮助,也能知道他们是爱自己的。

  他集中不了注意力

  他不停地动、不停地玩、不停地……他是不是多动症?今天,只要孩子一动,或者顽皮一点,就会马上被冠上多动症的帽子。

  事实真的有这么糟吗?还是我们做父母的过于焦虑?

  其实,好动就是儿童的主要特点之一。真正的多动症不但好动,还伴有许多其他障碍,如冲动,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散漫等。这种学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症发病率并不像人们想象的提 得那么快,近20年来一直保持平稳,仅占人口的3~5%。

  父母对于孩子好动的焦虑往往产生在孩子将要入学或刚入学的阶段。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安静下来呢?第一课就是要帮助他学会从头到尾不中断完成最简单的任务,如收拾自己的 书包,或者餐具,准备几件物品等等。

  这个方法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事先要评估怎么下达指令对于孩子来说更清晰、准确?任务难度是否适中?同时一定掌握注意力集中的节奏。

  打一顿屁股,挺管用的?

  过去,在一家之长面前,孩子一定要老老实实的,否则小心你的屁股!今天,我们听到的是“立体声环绕”,一只耳朵听到的是心理学家疾呼父母的权威,另一只耳朵听到的是对儿童虐待的报道。幸运地是,在放任自流同暴力的无底深渊之间,还有余地。

  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如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奥地利等,是绝对不许动孩子一根汗毛的,他们有不同的研究作为支撑。研究表明,即使“打一下屁股”在短期能收到效果,但是当打屁股成了习惯之后,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


  2004年11月初,英国围绕着体罚问题进行了辩论,最终议会投票通过了绝对禁止对儿童实行体罚,可同时,他们又认为打一下屁股也是可以接受的。在法国2002年进行的调查中,74%被寻问的父母承认“打过孩子的屁股、手和脸”。当然,这些父母同时也承认,当忍不住伸出手打孩子的时候,他们也感到了一丝失败。

  那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不少心理学家一致建议,应该实行三次警告:要求孩子马上停止,否则他将受到惩罚!如果孩子没有改变行为,我们就应该毫无负疚感地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因为,要想让孩子懂得你说的话,父母说话时需要带有一定象征性的手势。

  当然,心理学家同时也强调,不要在冲动下采取行动,因为这样教育的价值等于零。

  由以上的几个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无法清晰地界定哪种方法更好。关键在于哪种方式更适合于孩子。在这一点上,父母往往比心理学家更有发言权。就像心理学家索龙说的那样:“让我最开心的是,今天,我遇到的父母不再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专家的论点。在育儿的过程,他们在试着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正因为这样,他们的经验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更有效,也更灵活。”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