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学前教育> 教案> 学做“一分钟”妈妈

学做“一分钟”妈妈

2006年11月08日 00:00 出处:瑞丽女性 作者:亲亲宝贝网 阅读次数:141
        一分钟的威力是很巨大的,所谓的一分钟母亲,关键旨在提醒
一分钟的威力是很巨大的,所谓的一分钟母亲,关键旨在提醒妈妈,无论多么忙,都应该每日抽出时间来,哪怕只是一分钟的时间,也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和表达你的爱。

“一分钟母亲”的内涵

  优秀的一分钟母亲,每天真的只花一分钟的时间去教育孩子吗?

  具体点说,是花很少的时间,去启发指导孩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当然这是在孩子懂得自己教育自己和约束自己之后。通用的法则是:孩子到了能听懂或者能领会到父母的话语和形体语言的意义的年龄,他们就能自己教育自己和自己约束自己了。一般的宝宝在一岁半和两岁之间就能明白与听懂父母的话了。

  通过父母的启发与教育,孩子们一旦拥有某一知识和懂得某一道理,自然就会主动地也可以说是下意识地运用它们并教育自己。

比如7、8个月大的宝宝没有“火会烧伤手”的知识,他会伸手去抓火苗,即使被烫了一次,他仍会去抓,因为他还不具备懂得这一知识与道理的能力,但小学生没有一个会用手去抓火苗的。

 一分钟实践

1、孕期一分钟交流法

  在怀孕期间,准妈妈与胎儿的交流大都是在下意识的状态完成的,主动地或有意识地让胎儿与自己交流或自己主动地与胎儿交流所占的比例很小。

  如果你能巧妙地利用一分钟的时间与胎儿交流,那可是一种品质的胎教。方法是:每等到一有胎动,你可以轻轻地触碰,心里想着或直接告诉胎儿:你真棒,妈妈知道你睡醒了,正在锻炼身体哩!或者:我知道你又长大了一点,现在你想告诉我什么信息呢? 

  只需要花一分钟,你的心中就会充满幸福与喜悦!

2、幼儿期一分钟交流法

  * 抱抱宝宝或亲亲宝宝的小脸蛋;

  * 低下头来逗逗宝宝,哇哇地学着宝宝的发音;

  * 在地板上与宝宝一起爬,一起疯,拉着他的手鼓励他迈步等等。 

3、儿童期一分钟交流法

  再大一点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孩子的小脑袋里有着数不清的问号,你可以利用一分钟的时间来回答孩子的提问并及时表扬他善于动脑筋,你也可以引导他在书中寻找答案,去探索更辽阔的知识海洋。

4、一分钟目标管理

  一分钟目标,也就是简单的目标,强调的是母亲在自己的孩子还不懂得为自己确立目标时,替孩子设立一个他可以在一分钟内记住也有可能达到的目标,比如今天开始学习自己穿袜子,或者自己学会用小便盆。同时,提醒孩子完成目标。

  当孩子到了少年期,阶段性简单的目标的确立和长远目标的确立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协助孩子向更的目标进军。

视觉交流

  婴儿出生一月左右,视网膜已经形成,但中心凹尚未发育成熟,故其可见距离不会超过40厘米,可见区限于45度,几乎只能见到眼睛正前方。

不过,此时他们对于人脸,特别是人眼已有识别能力。母亲在喂奶时,总会发现婴儿边吃边用眼睛直视着自己的眼睛,这是婴儿情感发育过程中的视觉需要。因此,婴儿可在吃奶速度和进奶量上,达到所需要的标准;失去这种交流,婴儿吃乳时会频繁转身摇头,甚至烦躁不安。当然,除授乳以外,平时多与婴儿作对视交流,也有益于其心理健康发育。对于 人工喂养的婴儿,母亲在使用奶瓶授乳时,更应有这种视觉交流。

嗅觉交流

  生物学研究证实,人类在视觉相当发达后,嗅觉便开始退化了。但是,婴儿的嗅觉却相当灵敏。刚出生几天的婴儿,便能闻出气味的好坏。在试验中,如果把浸过母乳的布片靠近婴儿鼻端,婴儿会顿时止哭而做出寻乳的姿态。由于婴儿能嗅出是不是母亲,故桥提出,婴儿期由母亲陪睡可产生良性刺激,有利于其智力发育。他指出,那种不停更换陪睡者的婴儿,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睡眼时间和质量均大幅度下降。这对其身心发育不利,严重者可导致婴儿发育迟缓和幼儿期心理障碍。

听觉交流

  研究表明,婴儿出生一周后,即能分辨出人声或物声。这是因为,婴儿自出生起,便有声响需要,并能从各声响中产生“诱发效应”,从而很快以声音辨别是不是母亲。可别小看母亲与婴儿间的“对话”,细心的母亲会发现,在对婴儿说话时,他会动手动足,一副满足的模样。更重要的是,多与婴儿“对话”,可使大脑正处在急剧发育中的婴儿,很快牙牙学语,为日后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事实上,缺乏母婴语言交流的婴儿,发语均迟于有母婴语言交流的同龄儿,且发语不清,表情不活泼。

  由此可见,年轻妈妈和婴儿的密切接触与交流多么重要。千万不要囿于快节奏生活等种种原因,忽视了身边的小宝贝。别忘记,婴儿需要母亲带他认识这个新鲜世界。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