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绘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睡前故事成语故事书籍
  • 三字成语:杯中物
    三字成语:杯中物

      词目:杯中物   发音:bēi zhōng wù   释义: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出处:晋·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示例:赖有杯中物,还同海上鸥。(唐·杜甫《巴西驿亭观江涨》诗)   近义词:杯中之物   

  • 三字成语:不成器
    三字成语:不成器

      词目:不成器   发音:bù chéng qì   释义: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出处:《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示例:这厮不成器,如何却在这里。(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四回)

  • 三字成语:闭门羹
    三字成语:闭门羹

      【注音】bì mén gēng   【出处】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   【解释】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用法】作宾语;用于口语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抵掌谈兵、新学小生、一介儒生、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此时无声胜有声、苟且偷生、梦撒寮丁、励志如冰、夜寝夙兴、狗吠不惊、......   【年代】古代   【谜语】铁将军把门   【邂逅语】铁将军把门   【英文】closethedooronsomebody         【德语】vorverschlossenenTürenstehen   【日文】門前払(もんぜんばら)い   【俄语】поцеловáтьзам&oa

  • 三字成语:东道主
    三字成语:东道主

      词目:东道主   发音:dōng dào zhǔ   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三字成语:一风吹
    三字成语:一风吹

      一风吹 (yī fēng chuī)   (惯)1.比喻一勾销,一律不算数:咱们之间的恩怨,从此之后一风吹,一切向前看。   2.比喻一种风气很快就流行起来:现在社会也不知怎么了,不管什么都一风吹。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后世不论官宦和平民人家,只要是有产业的,兄弟叔侄争产,势同仇人,平日所讲的仁义忠信,兄友弟恭,全都一风吹了。”   3.一种磨面粉的设备。   4.煤矿中一种瓦斯排放的一种不当方式。具体是指,在排放瓦斯时,不考虑瓦斯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一次性集中地排放所有集聚的瓦斯,容易造成回风流中瓦斯超限而发生瓦斯事故。

  • 三字成语:一刀切
    三字成语:一刀切

      【注音】 yī dāo qiē   【释义】 比喻不顾实际情况,用同一方式处理问题。也说一刀齐。流行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被认为是官僚主义的思想方法,其含义是不对具体事务作具体的分析,一律同样对待。这样的思想方法对工作带来的损失是很明显的。反对 “一刀切”,就是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方法。   【造句】CNNIC对中国域名实行一刀切管理方式。

  • 三字成语:笑面虎
    三字成语:笑面虎

      读音:xiào miàn hǔ   释义:比喻外貌和善而内心严厉凶狠的人。笑脸相对、两面三刀的人。   原意:表面和善,其实和老虎一样凶猛。(原无贬义)   出处:宋,庞元英 《谈薮》:“先墓在会稽西山,为掌墓人奚泗所发,公衮诉之郡,杖之而已,公衮愤甚。奚泗受杖,诣公衮谢罪,公衮呼前劳以酒,拔剑斩之,持其首诣郡……公衮性甚和平,居常若嬉笑,人谓之笑面虎。”   示例:   洪深 《五奎桥》:“周乡绅是最奸刁不过的,他是笑面虎。”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这位黎总编辑是一个出名的笑面虎,无论对人对事,表面的谦和,往往正表示他内心的不满。”

  • 三字成语:五里雾
    三字成语:五里雾

      词目:五里雾   发音:wǔ lǐ wù   释义: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出处《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示例:唐孔德绍《行经华阴》诗:“山昏五里雾,日落二华阴。”   邹韬奋《抗战以来》六:“究竟怎样,实使人如陷入五里雾中,无数青年及热心国事的人们便在这五里雾中遭到源源而来的无妄之灾。”

  • 三字成语:替罪羊
    三字成语:替罪羊

      名称:替罪羊   拼音:tì zuì yáng   解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替人服罪的人。   造句:我不想成为你的替罪羊。   近义词:替罪羔羊。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代人受过。   成语典故:   圣经中后世关于“替罪羊”的记载:   在《新约》中又说,耶稣为救赎世人的罪恶,宁愿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为“牺牲”(祭品)奉献天主,并嘱咐他的十二门徒,在他死后也照样去做。因为这是仿效古犹太人在向主求恩免罪时,往往杀一只羔羊替代自己供作“牺牲”,所以教会通常又称耶稣为赎罪羔羊。   我国类似记载:   《孟子·梁惠王上》中载:“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rsq

  • 三字成语:耍花腔
    三字成语:耍花腔

      词目:耍花腔   拼音读法:shuǎ huā qiāng   解释意思:用虚假而动听的话骗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欺骗人。

  • 三字成语:试金石
    三字成语:试金石

      词目:试金石   发音:shì jīn shí   释义: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试金石的故事:据说当宏伟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失火以后,有一本书幸免于难。但这本书非贵重之物,于是,一个识不了几个大字的穷人花了几个铜板就把它买下了。   这本书并没多大意思,但是书页之间却藏着很有意思的内容,在一条薄薄的牛皮上面写着关于“试金石”的秘密!   试金石是一块能够把任何普通金属变成纯金的小鹅卵石,书上写着试金石和许许多多跟它看起来一模一样的石头混在一起。但是这个秘密就在于:真正的试金石摸起来是温暖的,而普通石头摸起来是冰冷的。   于是这个人卖掉了他屈指可数的几件财物,买了一些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在海边住了下来,开始寻找试金石。   他知道如果他捡起来的是摸起来冰冷

  • 三字成语:肉中刺
    三字成语:肉中刺

      词目: 肉中刺   发音: ròu zhōng cì   释义: 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常与"眼中钉"连用).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小衙门云:我见了那穷汉似眼中疔,肉中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快叫个人牙子来,多少卖几两银子,拔去肉中刺,眼中钉,大家过太平日子。”   成语造句示例:那晓得这位黎小姐相貌虽丑,性情却是极其凶悍。看着伍琼芳这四个小孩子,真是眼中钉,~。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三回

  • 三字成语:敲竹杠
    三字成语:敲竹杠

      【词目】敲竹杠   【注音】qiāo zhú gàng   【释义】利用他人的弱点或找借口来索取财物或抬高价格,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英文对应词为gouge。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   【示例】你怎么敲竹杠敲到我头上来了?   【成语故事】   说法一   清朝末年,鸦片走私十分严重,走私贩子为躲避关卡检查,挖空心思藏匿鸦片。水上走私的贩子把毒品密藏在竹制的船篙里,随船从水路运往各地。一天,一艘商船驶至浙江绍兴码头,缉私官带人上船检查,查遍了船舱的每个角落也没发现鸦片。这时,一个师爷吸着长烟筒,漫不经心地走到船艄,信手在撑船的竹篙上敲烟灰,敲得竹篙“嘟嘟”直响,别人没有反应,船主却吓得

  • 三字成语:敲边鼓
    三字成语:敲边鼓

      词目:敲边鼓   发音:qiāo biān gǔ   释义: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这话须得你老哥自己去找他,我们旁人只能敲敲边鼓。”   成语造句:这件事你出马,我给你敲边鼓。

  • 三字成语:跑龙套
    三字成语:跑龙套

      【词目】:跑龙套   【拼音】:pǎo lóng tào   【解释】: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出处】:沈从文《跑龙套》:“跑龙套在戏台上象是个无固定任务角色,姓名通常不上海报,虽然每一出戏文中大将或寨主出场,他都得前台露面打几个转,而且要严肃认真,不言不笑,凡事照规矩行动,随后才必恭必敬的分站两旁。”   【示例】你记得吧,在文工团里时,一唱平戏就叫我跑龙套。

  • 三字成语:迷魂阵
    三字成语:迷魂阵

      【词目】:迷魂阵   【拼音】:mí hún zhèn   【解释】: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出处】:《全元散曲·点绛唇·赠妓》:“使了些巧心机,那里有真情实意。迷魂汤滋味美,纸汤瓶热火猥。”   【地名】迷魂阵位于阳谷县城北6公里处。有大、小迷魂阵之分,相传是孙膑智斗庞涓的古战场。众多学者专家与军事研究者称其为战国故垒,是中国军事文化的活化石,是当今保留最好最完整的军事旅游村。迷魂阵村建筑格局奇特,全村路径斜曲,由东西并列的两大块分成前后两街,中间折—个大弯,整个呈牛梭子形。房屋则随街道走向而建,斜度不一,定向各异,一条街的两旁都称堂屋(北屋)的,却正好差90度,犹如迷宫一般。外来人入村,不论空间感(方向感)还是时间感都会产生错觉,正所谓“进了

  • 三字成语:迷魂汤
    三字成语:迷魂汤

      【词目】:迷魂汤   【拼音】:mí hún tāng   【解释】: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出处】:《全元散曲·点绛唇·赠妓》:“使了些巧心机,那里有真情实意。迷魂汤滋味美,纸汤瓶热火猥。”   【示例】:'你甭给我灌~哩!'梁三老汉严肃地警觉着自己不被软化。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7章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近义词】迷魂药   【成语传说故事】 传说人死后,魂灵要到孟婆庄报到,把生前的善、恶、功、罪登记一番,并在轮回簿上注册,然后投胎转世。   投胎时间一到,魂灵由黑白无常押至孟婆庄,有老妪殷勤迎入门内。此时,三位千娇百媚的丽人孟姜、孟庸、孟弋帘姗姗而出,丫环玉瓯备茶,三姝含羞劝饮。红袖雪肤,香气袭人,怎不让人魂夺神迷?于

  • 三字成语:闷葫芦
    三字成语:闷葫芦

      词目:闷葫芦   发音:mèn hú lú   释义:   1、比喻极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好着我沉吟半晌无分诉,这画的是徯幸杀我也闷葫芦”。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八回:“这个鸟闷葫芦教我如何猜得破?”   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怎的又合他皮松肉紧的谈了会子道学,又指东说西的打了会子闷葫芦呢?”   2、比喻不爱说话的人。   例子:他是个闷葫芦,一天到晚难得张口。

  • 三字成语:门外汉
    三字成语:门外汉

      门外汉:mén wài hàn   成语解释:指外行人。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竺证悟法师》:“‘祗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说:‘是门外汉耳。’”   成语繁体:门外汉   成语简拼:mwh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外行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朱自清《温州的踪迹》:“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   英语翻译:layman   成语故事: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在造访江州东林禅院常总禅师时,因悟禅理,写下了《宿东林偈》诗:“溪声便是

  • 三字成语:马前卒
    三字成语:马前卒

      词目:马前卒   发音:mǎ qián zú   释义: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近义词:无名小卒

故事绘本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