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电 综合消息: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8月9日9时00分,经初步核查,地震已致13人死亡,175人受伤。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启动国家Ⅱ级地震应急响应。 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图为进沟公路上落石满地。 那么,在地震来临时,我们一定要有一颗清醒的头脑。如果是轻微的震动感,那不用逃;但是是强烈地震的话,要逃还是要躲取决于所处的环境。 同时也有很多孩子因为没有安全意识,在灾难面前因为不会自救而遇难的例子也是有很多。所以家长要教孩子,教他们如何逃生,以及如何保护孩子。 防震自救儿歌 大地晃,桌椅摇,地震危险躲再逃。 披着被子遮住头,蹲在床边把空留。 厨房里,远离火,卫生间站
昨天晚上21点,四川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时此刻,小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灾区人民平安,祈祷伤亡人数不要再上升。 灾难一旦发生,生死存亡就在瞬息之间。地震来时,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伤害?如何躲避?如何自救?我们一起来看看: 如果人在室内 1、蹲下: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 2、掩护:找到合适的掩护,例如桌子、写字台、长凳等家具,尽量让身体躲到这些家具下面;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家具,就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 PS:有些地方千万不能躲: A、没有固定住的大家电、家具(例如冰箱、没有固定在墙上的大衣柜等):一旦这些物体倒了,将对躲避的人造成致命伤害; B、窗户边或灯具下:地震摇晃时,窗上的玻璃容易掉下来,砸伤
从昨晚到今天。关于四川和新疆的地震消息,一直牵动着全所有人的心。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正式测定: 8 月 8 日 21 时 19 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 33.20 度,东经 103.82 度)发生 7.0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 千米。甘肃陇南、兰州、天水、平凉多地有震感。 8 月 9 日 7 时 27 分,在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北纬 44.27 度,东经 82.89 度)发生 6.6 级地震,震源深度 11 千米。 地震如此可怕又难以预测,不论我们所处的城市是否是地震多发区,关于防震自救的正确知识,都必须了解的,关键时刻能救命。 面临地震,我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孩子? 地震发生时,不管你在室内还是室外,保持冷静并采取相关行动,是保护自己和孩子最好的方法。 室内安全提示
看到微博上面有这样的信息,当妈的居然把孩子放在二楼护栏上睡觉?不考虑孩子的安全问题,也是胆子够大,当妈的怎么没有一点安全防范意识,又该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昨天看到这样一条微博,心情复杂。 对,大家没看错,这两位妈妈让孩子在商场二楼的护栏上睡觉,除了妈妈的两只手(还是在孩子身下),没有其他任何保护措施,孩子酣睡,两个妈妈谈笑风生…… 这两张相片真的是看着人心惊胆战,生怕两个孩子一不留神就翻身栽到楼下,而这几张相片也是引发舆论爆炸,大家都被这两个妈妈的「自信」惊呆。 今年年初,天津大悦城的幼童商场坠亡悲剧还还没有完全淡忘,如今有关孩子父亲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的舆论未消。 相比天津大悦城那位未有及时拉住孩子父亲,微博中
地震自救小常识:发现震前的特定征兆时 {insc m="8" i="915584"} 1、保持镇静: 地震发生时,首先要迅速判断是近震还是远震。如果只是感到左右摇摆或轻微振动,说明地震震中较远或刚刚开始,一般有十几秒钟的“预警时间”,这时可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逃出户外。如果你感到上下颠,左右摇,而且很厉害,说明震中很近,那就要灵活应对,经验告诉我们,惊慌失措地乱跑,盲目地跳楼是地震灾害中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 2、“逃”好还是“避”好: 地震发生时,“逃”好还是“避”好,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如果居于平房,且不牢固,而屋外空地开阔,一旦发生地震,当然毫不犹豫地冲出屋外。但经验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就近躲避为好,尤其对居住楼房的更应如此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在灾难中将
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总有一些鲜活的小生命因为溺水而离开,给家庭带来巨大的悲痛。今年上半年临安市5岁以下儿童溺水死亡已经2例,溺水是儿童意外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当看到儿童溺水时,往往手忙脚乱的把孩子救出,然后花大量的时间给儿童挤压腹部,前段时间还看微信朋友圈在说,是倒挂控水救了2个孩子的命,还说只要溺水不超过1个小时就可以救活,真实的情况真是这样的吗? 溺水的致命威胁是什么? 溺水的致命威胁是缺氧窒息!而窒息的关键并不是因为水进入肺里把肺堵了不能呼吸,而是在最初溺水的时候,呛了几口水以后,气管反应性的痉挛收缩,水不再进入,同时氧气也不能再进入导致的缺氧,采用倒挂法主要是倒出了消化道的水,对于解决缺氧并没有什么用。挤压腹部虽然可能通过增加负压排出肺里的水,但是并不是最优的选择,而且可能会耽误抢救,因此不推荐。 从淹溺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本领也在一天天增大,若宝宝三个月之后,长了会翻身的本领,这件事宝妈们还没有重视起来,宝宝可能要受委屈了。 宝妈郑女士留言讲,儿子4个月了,昨天睡觉前她去倒水,把儿子一个人留在床上,没想到自己前脚刚走,儿子扑通一声就掉下来了,当时还直接摔到了儿子的后脑勺,心都快疼死了。事后想,都怪自己太疏忽大意,没想到孩子刚会翻身,速度能这么快,说掉就掉下来了。 说到宝宝掉床,很多宝妈都太有同感了。 @嘟嘟妈。宝宝会翻身后,没少掉了床,每当摔到头部,心疼的眼泪都快出来了,真怀疑自己是个假妈妈,怎么能让宝宝掉那么多次床。 @喇叭花。我们家宝宝从4个月之后没少掉床,每次也是心疼的抱起宝宝后就责怪自己,前一分钟怎么就不注意,看孩子真是一点大意不得。 宝宝从百天之后,身体就逐渐硬朗起来,力气也大了,等宝宝学会翻身的
暑假儿童乘车安全问题频发,妈妈们都在群里转发各种如何保障暑期安全的推文,其中有一个消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我们可以看到灰色轿车在急转弯的时候,孩子被飞甩到了马路上。幸好后方没有车辆,执勤交警救援迅速,最终没有酿成悲剧。 那些关于「车里」的安全问题,还是要先帮大家在这里划下重点: 1. 孩子在车内玩尖锐的玩具,紧急情况下可能会扎伤自己。 2. 孩子单独上下车,容易被车门夹伤手指或被路过的其他车撞到。 3. 孩子把身体探出车外,会被夹伤或引发其他意外。 4. 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5. 孩子不坐安全座椅,发生车祸的死亡率比坐安全座椅的孩子高 70%。 用安全座椅 车祸时能让孩子保命 我国每年超过 1.85 万名 14 岁以下儿
8月3日下午4点14分左右,浙江义乌某8层楼的服装市场内发生一起儿童坠落电梯井事件,而事件的前因后果令人唏嘘。 记者赶到时,警方已将现场封锁,小孩也已被救出送往医院,现场还有不少围观市民在议论。事故电梯位于该市场2号中庭,对于事情发生经过,围观的人都说没注意,没有人看到孩子什么时候、怎么掉下来的。 而据靠近电梯的一家店铺老板讲述,最先看到电梯井里有小孩坠落的是她儿子,她听儿子说后立即报了警。 事后,记者跟随市场工作人员查看了当时的电梯监控。根据监控录像显示,小男孩是下午4点14分进入观光电梯的,电梯在上行过程中时,孩子往电梯控制主板位置撒尿。 电梯突然发生故障,之后孩子又在电梯里蹦跳了几次,随后电梯就在7楼和8楼之间悬停,电梯门处于半开状态,孩子多次按电梯按钮、呼救均没有人发现。4点18分,孩子爬入电梯内
又到了暑期,很多孩子都爱在游乐场里玩耍。的确,游乐场是孩子们户外玩耍的好地方,孩子们在这里开心嬉戏,也能够锻炼身体。不过,很多意外事故都是在游乐场里发生。 根据澳大利亚的一项统计显示,仅仅在2012-2013年中,有超过6,300名儿童因为从游乐设备上跌落受伤入院。因此,只有在游乐场给予孩子恰当的监督保护,才能够确保安全,并且防止户外伤害。 一般来说,在游乐场里面发生的伤害往往会是轻微的割伤或者擦伤,但是有时候孩子也会因为从游戏器材上摔下来而受伤。 很多孩子会从“猴架”(游乐场中常见的小型攀爬架,见下图)上因为错误地判断了横栏的高度而摔伤,也有些孩子会从滑梯、秋千、蹦床或者爬架上摔下来而受伤,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骨折或者脱臼的情况。 学龄前的儿童是最容易受伤的人群,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肌肉发育尚不
每个孩子最信任、崇拜的人就是父母,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与行为规范,最初都来源于父母。因此,如果父母对自身严格要求,熟悉道路安全知识与规则,并严格遵守,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安全教育。 一个经常闯红灯的父母,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教育孩子要遵守规则。所以,做好自己,是我们给予孩子无声但最有力的教育。 做好自己,从以下开始! 开车系好安全带(主动提醒后座系好安全带) 要求孩子坐上安全座椅的你,开车时必须养成系好安全带的习惯,这是对你和孩子的安全保障,也是为孩子做了很好的行为示范。 驾驶过程中不做低头族 回忆一下自己曾经是否在驾驶汽车的时候发微信、打电话?这种“解放双手”、低头开车的行为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记得,开车要专心、专注! 荷兰式开门 很多父母可能
暑期已经来临,相信已经有很多家庭在蠢蠢欲动,计划着带上孩子来一场自驾周边游,周边美丽的风景,孩子灿烂的笑容,在旅行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这一切,光是想想就让人向往! 但是,带孩子自驾出游前,可千万要记得让孩子坐安全座椅! 据交通部数据报告显示,中国每年近两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而这些悲剧也至少让5万个家庭支离破碎,痛苦万分。而这些事故中,研究人员发现,车内未配有儿童安全座椅的婴童受伤率是配有儿童安全座椅的3倍,死亡率甚至高达8倍!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在我们国家,即使每家每户都几乎拥有私家车,但是为车配置婴童安全座椅的家庭却少之又少,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甚至不足20%。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已经超过了90%。 车祸数据都统计于你我身边 曾听闻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
智能手机时代,加上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刷屏爸爸”“刷屏妈妈”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我们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也在逐渐受到影响,更严重的甚至危及到到孩子生命安全。 一周前,一篇“妈妈玩手机,孩子手夹电梯里了”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又把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所以,今天我特地编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01▼一位妈妈带着女儿乘电梯的时候,忙滑手机。 ▼妈妈根本没有注意到,孩子把手放到了电梯的门缝里面。 ▼结果电梯门打开瞬间,连带着将小女孩的手夹了进去,妈妈见状就赶紧拉孩子的手,使劲按开关门键,但电梯门是有感应的,有物体挡在中间,电梯门是不会关上的。 视频中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统一:“爸爸妈妈忙吗?”“忙!”“爸爸妈妈玩手机时间多,还是陪你时间多?”“玩手机时间多。”孩
据悉,每年暑假都是儿童出现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正潜伏在孩子的周围,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被引爆。因此,暑假期间,爸爸妈妈可得打醒十二分精神,做足儿童安全防范功课哦。 1.消除居家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暑假期间,宝宝在家中逗留、玩耍的时间会大大增多,许多爸爸妈妈以为宝宝在家中很“安全”,其实隐患重重。 注意1:方形桌角、茶几等家具边缘都有尖尖的角,宝宝在一旁玩耍十分危险,建议妈妈们使用软布、海绵或者安全防撞角,将四角包裹起来,避免宝宝撞伤。 注意2:宝宝被反锁屋内的事情时有发生,而最好的解决方法当然就是备好备用钥匙,随时从外面开门,又或是准备一个安全挡门器,防止门被反锁同时还可以防夹手。 注意3:宝宝好奇心强,喜欢攀爬窗户,殊不知这是极为危险的。爸爸妈妈可以加装窗户围栏,增加一层安全保障,当然最为有效的当然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前几个月有这样一条新闻:一个父亲带2岁女儿去银行办事,没想到小女孩在银行大堂玩耍时,拉动银行的填单台,导致填单台倾覆,把小女孩压死了! 家具把孩子压死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宜家就曾爆出的连环吃人衣柜事件。 因为六屉柜没有被固定,导致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名22个月的男孩在拉抽屉时,不慎被压倒造成死亡。类似的事件在美国共造成了6名儿童死亡,36名儿童受伤,最后宜家不得不召回涉事的全部衣柜并做出赔偿。 那么,除了没有固定会倒塌的柜子,还有那些家具有安全隐患呢?今天馨妈就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会要娃性命的家具,父母们赶紧查查看家里有没有。 1 老式的电视机 现在的电视机通常是又轻又薄的液晶电视了,但以前那种笨重的老式电视还有不少仍在使用。有的孩子比较调皮,喜欢拉一拉,扯一扯,如果把老式电
儿童走失多久可以报案 立即报案!立即报案!立即报案!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其中规定,接到儿童失踪或者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妇女失踪报案的,公安机关应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迅速开展侦查工作。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处理。 近日,南京严女士发现一名走失的3岁男孩,不过将孩子交给民警后,民警却没查到相关报警记录。等找到孩子的父母,那位母亲说她以为要丢失24小时才能报警。“等24小时再立案”是误区!孩子失踪后的24小时是黄金寻找期,儿童走失,立即报警! 妇女儿童失踪多久可以报案 最高法院、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的《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具有下列情形之
儿童走失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0万儿童被拐卖。暑期孩子走失事件屡屡发生,面对惊险一幕父母该怎么防?下面4岁女童这句话救了她自己。 “我不认识这个人”4岁被拐女童一句话 网约车司机及时报警 据深圳新闻网报道:2017年4月20日,深圳一位4岁女孩阿芸在自家餐厅附近的路边独自玩耍时,被一名陌生男子抱走并坐上了路边的一辆网约车。 路上,阿芸不停地哭叫着要妈妈,司机秦师傅随口问了问,你妈妈在哪里呀?阿芸立马就说“妈妈在做饭”。秦师傅又问“那爸爸呢?”,阿芸又说:“爸爸也在做饭,我不认识这个人。” 秦师傅意识到可能遇到了拐骗孩子的,便将车门反锁快速下车,打电话报警。民警接报后火速赶往现场,和秦师傅一起抓住了企图从车窗逃跑的男子。 民警盘问嫌疑人“女孩是从哪里抱来的”时,男子低头始终不吭声。这时坐在车内的阿芸准确地
类似事件经常发生,停车场内、路口转弯处,由于汽车盲区,看不到低幼的孩子而导致碾压事故发生的案例,已经不再稀奇了。小编在这里列举出家里家外可能误伤到孩子的地方,请家长们好好记住并提高警惕。 孩子不能单独呆的地方NO.1:路口、停车场 血的教训:父亲路口生气甩娃 后车将娃直接碾死 2015年2月,家长带孩子通过停车场入口,走到门口时,家长与孩子似乎发生了争吵,这时两人都没有注意到正在入口处等待的车辆,随后家长赌气将孩子放下,此时由于驾驶员视线看不到身高不足的孩子,选择了继续前行。带等家长回过神来时,孩子已经倒在了车轮下。 父母请牢记: 从这个案例让我们不难看出,在右前方出现盲区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细微观察或电子系统的辅助,驾驶员很难察觉到低于车身的障碍物。同时,家长也并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责任,首先不应该在马路上放任孩子
在朋友圈里,总是会有一些家长喜欢晒自家的娃娃,表达一下自己对自家孩子的喜爱心情,上学,吃饭,睡觉,穿衣,几乎每一个动作都要晒,最不能忍的就是居然还每天要给她家的娃娃投票,你能想象那个场景吗? 其实,在朋友圈发自家孩子的照片,是一件很不明智的做法,因为可能会有出乎你想象的事情发生。 自家娃自己喜欢,可是别人不一定 经常在朋友圈里晒娃的家长,你知道吗,可能别人真的不像你那样的喜欢自家的娃。因为有些生过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孩子在闹人的时候,真的不好哄,很多家长都已经怕孩子了;还有万一是熊孩子的话,那感觉真的是只能用“酸爽”来形容了。 可能泄露孩子的信息 在朋友圈发娃娃的照片,可能会让一些居心叵测的人留意,孩子长的什么样子,什么时候放学,什么时候出门玩,有没有家长陪着,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给人贩子带
“触电”永远是一个家长们谈之色变的话题,相关统计显示,儿童触电死亡人数超过青少年死亡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孩子因触电而失去生命?家中有哪些用电隐患一直被忽视?且为大家分析、支招。 原因一:家中随易摆放的充电器 支招:不充电时,要把各种充电器从插座上拔下来并合理收纳,不要放在宝宝拿得到的地方。 原因二:老化剥脱的电线、坏掉的电器都容易引发触电 支招:首先,家用电器的电线不能私接乱拉。其次,定期对家电线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老化、外皮剥脱的现象,要及时更换、维修。儿童房内尽可能少地使用电器,尤其避免使用落地电器,如落地的加湿器、电风扇等。调试、维修电器时,应让宝宝尽可能远离此区域。 原因三:不合格的电动玩具漏电造成的触电 支招:为孩子购买电动玩具时,选择可靠的大品牌,并留意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