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行为心理> 性教育> 家长如何让孩子认识性别?远非男女这么简单

家长如何让孩子认识性别?远非男女这么简单

2017年09月25日 15:40 出处:亲亲宝贝网 作者:亲亲宝贝网 阅读次数:979
作为家长有义务教孩子认识性别,那么性别,就是男女差异吗?女孩就应文文静静、男孩就要调皮吗?男孩比女孩更聪明些吗?

作为家长有义务教孩子认识性别,那么性别,就是男女差异吗?女孩就应文文静静、男孩就要调皮吗?男孩比女孩更聪明些吗?

当然不是。

孩子的性别意识远非性别那么简单,也不是原来我们认为的女孩文静,男孩调皮这样的固有印象,性别意识和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都不无关系。

性别意识影响孩子成长

″你家的女孩子好可爱啊″、″男孩嘛,就要坚强些。″

孩子在无数次听到类似的话后,慢慢知道自己是女孩或者男孩,有了初步的性别意识。

但是,性别意识的含义,或者说作用远远超过性别标签本身。

孩子不仅是自称″男孩″或″女孩″,而且是把性别这个标签,和社会群体联系起来,影响他们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也就是说,他们怎么看待自己,怎么和他人交往都会和性别认同有关。

所以,性别意识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性别意识当然和生理因素分不开。同时,心理学家也提出社会环境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影响,大到整个社会,比如广告、社会新闻、文化等等,小到一个家庭,比如父母等,都会对成长施以影响。

性别意识是逐步发展的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孩子们先有行为,然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性别。

小朋友会模仿和观察别人的行为,并且周围的环境,比如父母、同伴,鼓励他们符合性别的行为,不鼓励不符合性别的行为。通过这些强化和惩罚,他们慢慢理解了和性别有关的行为,然后通过整合这些行为和对性别的认识,发展出自己和性别有关的看法。

与之相反,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自我的性别意识的建立早于行为。

这一派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必须先认识到性别永久性,也就是说,他们认识到,我的性别不会因为我换了发型、衣服,或者我玩什么玩具就会改变。获得了性别永久性的儿童才会利用这个指导他们的行为,就是说,他们的行为符合他们对自己的性别认同。

大家可能也常常观察到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性别永久性。他们会说:我的老师是个女孩子,因为她有长头发。哪一天这个老师换了短头发,孩子们会一下觉得很困惑。当你问一个女孩子:″等你长大了以后,你有可能变成爸爸吗?″她们极有可能回答:可以。一般认为,儿童到 6 岁以后才掌握性别的永久性。但大量研究发现,6 岁之前,儿童已经通过观察和奖赏,已经获得了一些符合性别的行为,所以总体上,性别永久性对性别行为影响不是很大。

而性别图示理论结合前两种理论,认为孩子一方面通过观察他人获得和性别相符的行为;另一方面,自己在不断建立对性别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性别图式。

总之,性别意识是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孩子几岁会有性别意识

那么,当孩子第一次称呼自己男孩或者女孩时,你是不是很惊喜?

当他们知道自己性别的同时,他们会区分自己和别人的性别,会有目的地运用性别的知识和信息。

Zosuls 和同事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发现,1 岁半 - 2 岁之间,大部分宝宝已经会使用″男孩″或者″女孩″这样的称呼。这跟他们语言的发展和物品分类的发展是同步的。

2 岁的孩子使用″男孩″或″女孩″的称呼时,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而是他们理解了这是一个种类,有一定的特征。

当然, 2 岁的孩子对性别的理解还是很简单,停留在表面。比方说,他们会觉得,″男孩短头发,喜欢玩汽车″等等。相比而言,女孩理解性别类型比男孩要早得多。

研究者还通过玩玩具来观察宝宝是不是有了最初的性别意识。研究小宝宝比较困难,因为宝宝不能头头是道地告诉别人″我是这么想的″。

17-21 个月的男孩,玩卡车远远多过女孩。而 21 个月的女孩,玩娃娃远多过男孩。所以 21 个月的宝宝,已经受到性别的影响,选择社会上认同的、符合自己性别的玩具。

而且在这 4 个月当中,如果他们越来越认识到性别的不同,越来越多地用″男孩″或″女孩″来指代自己,他们就会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性别类型的游戏和玩具。

所以,通过宝宝的语言发展以及对他们游戏的观察,很有可能 2 岁之前宝宝就认识到性别这个社会类别,以及这个社会类别的重要性。

女孩比男孩的数学更差吗

以上结论告诉我们,在养育小宝宝的过程中,不要去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即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特征固有的印象,这往往是种偏见。

比如,女孩就要安安静静,干干净净;男孩就不要哭鼻子,要有男子气。这些养育方式不知不觉会影响孩子对自身的看法。

不止一个研究发现,女孩和男孩数学分数其实一样好,但是让他们讲出对数学的感受,比如,″你喜欢数学吗″、″你觉得你的数学能力怎么样″,女孩比起男孩更加不自信,对数学抱有更多的消极情绪。

男女的差别多少会有,我们要承认它。但是,不要有意无意传递一些性别刻板印象,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把自己限制住了。

父母可以减少这些和性别有关的刻板印象:

比如,在一个家庭父母分担家务,以身作则,减少一些传统的刻板印象;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女孩可以学跆拳道,男孩可以学做饼干;在媒体传播一些刻板印象的时候可以和孩子讨论,比如对于职业,可以讨论某个职业需要什么技能,而不是仅仅基于性别做判断。

当然,第一步是,在我们在和孩子交流时,首先放下自己对性别的成见。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