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性,大人讲的通常是“绝对不可以”。孩子问为什么,接下去通常是“因为你还没准备好,不管生理上,心理上,还是知识上。”这么讲有个问题:搔到青少年迫不及待想长大的痒处:“你愈是说我还没准备好,我就愈想证明我已经准备好了。”
大人如果懂法律,可能还会告诫孩子,对象只要未满十六岁,就算你情我愿,也算刑法上的妨害性自主罪,是告诉乃论。译成白话,一旦女方爸妈要告你,你就完了。触法者未满十八岁虽可免刑,但还是会留下前科。
这么说可加强孩子的法律常识,当然是好事,但别指望保证有用。青少年是同侪认同最强的阶段,在他眼中,大人都“不是我们这国的”。他们尤其讨厌大人制订一大堆口口声声为你好,自己却不必遵守的规则。大人凭什么自己尽享乐趣,视为夫妻之间理所当然的义务,却立法吓阻两小无猜?这是只许州官放火,孩子不会心服。
吓阻还有个缺点,就是会增加禁忌感。偏偏在青少年眼中,“很敢”一向是值得羡慕的特质,敢就是酷。为一种行为添上禁忌色彩,又讲不出道理,等于是邀请青少年去冲撞它。
就算父母很开放好了:“我知道你偷看A片,我们就从A片开始来聊聊情欲吧。”这只会让孩子浑身起鸡皮疙瘩。爸妈既然是孩子世界的最重要权力角色,自然也是孩子捍卫自我领域最百般防范的对象。孩子虽然喜欢聊情欲,却绝不想跟父母聊。没办法,这是自我保护本能。
偏偏,青少年正处于性功能快速发育的关头,又没有亲身经验,对性当然充满好奇。大人担忧的,正是孩子会出于好奇和一时冲动,做出将来后悔的事。不聊聊,怎知孩子对这么无比重要的一件事是何种态度?
我的建议是利用孩子对性的无限好奇,纯粹把性当做一种知识探索的题目。青少年可能不再把你当做道德权威,但如果你说的是他有兴趣的知识,你又能证明你懂的比他多,他还是很乐意跟你聊的。
我说可以拿来跟青少年聊的性知识,不是色情网站常见的各种体位,或学校性教育不可或缺的性病防治、避孕。我指的,是把性当做科学家想要探究的一种生物现象,或社会现象。
例如,我们可以从语言心理学切入,请孩子想想,人类有哪一种行为,有这么五花八门的同义词,明明同一件事,寓意却相差十万八千里?有些很美妙且带感情(缝缮、缠绵、做爱),有些很美妙但只指向愉悦,并不带感情(交欢、云雨),有些连愉悦都没有,而且有痛苦联想(F开头的英文四字母,经常在骂人时以对方母亲为受格的中文动词),有些带暴力意味(打炮),有些纯描述机械动作(炒饭),等等不一而足。
用词的复杂度,就可以要孩子思考这件事的后果绝不仅仅是怀孕、性病而已。它的发生既可重如泰山(互许终身),也可轻如鸿毛(嘿咻)。它往往是两性之间误解的最大来源,例如你这边是献身,对方却只当你是“饭饭之交”。因为两人关系的质变,当下的缝缮缠绵事后回忆起来可能空空如也,甚至变成一种侮辱。青少年往往以为性行为可以用来确定两人关系,词语多样性却说明它什么都不能确定。
从生物学切入,可讲的有趣知识就更多了。请孩子观察一下猫狗,就会发现人类性欲在动物界算是相当奇特。猫狗在排卵以外的时间都没性欲。它们不与交配对象形成长期稳定关系,生出宝宝来,也只有猫妈妈、狗妈妈在照顾,猫爸爸、狗爸爸不是不见踪迹,就是毫不关心。
不只猫狗如此,猫熊也是。台北市立动物园的团团圆圆虽然同处一馆,但一向各过各的,哪像夫妻?生出来的圆仔也是妈妈圆圆在照顾而已,爸爸团团根本事不关己,继续过自己的日子。而且,猫熊一年只排卵一两天,排卵期也不见得有性欲。因此猫熊无论送去哪一国,性事都会成为举国瞩目的大事。
人类却随时都可以有性欲,这点跟其他动物很不像。其他动物的雌性都知道自己何时排卵,雄性也都能接到讯息,这就是所谓的发情期。唯独人类,女人从来不确定自己何时排卵,男人也不知交媾对象能否受孕。换句话说,禽兽交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繁衍后代,人类却不是。
戴蒙( Jared Diamond)《第三种猩猩》(The third chimpanzee)一书有提出演化学的解释。不需要爸爸的动物,成长期往往较短,照护也单纯,对妈妈的需要差不多都是到断奶为止。雄性的猫、狗、猫熊不关心自己骨肉,因为不需要。
人类成长期却特别长久,饮食取得也比较复杂,需要运用工具,小孩断奶后仍无法独立自主,需要爸爸一起帮忙抚养。这是婚姻制度的起源,也是人类不排卵也能交媾的原因:猫、狗、猫熊不需要经营亲密关系,人类却需要。
以生物学为基础,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一些性禁忌的起源了。雄性的猫、狗、猫熊不需要当爸爸,当然就不会焦虑孩子是不是自己的,男人却会有这种焦虑。这是贞操崇拜的起源。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每次私密影片流出,受伤的总是女生。虽然如今青少年的性观念已很开放,校园霸凌中骂女生最难听的话依然是“公厕”,骂男生则没相对的词语。
跟孩子说这些,表面好像只是分享知识,却是在启动孩子的道德思考,让孩子理解为什么男女对性的看法往往南辕北辙。虽是两人的共同行为,社会观感对男方与女方却有差异对待。从这里开始思考,孩子就可以推理出性行为不该出于一时冲动,不然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或自己喜欢的人。
在这里孩子可能会说:“我绝对不会伤害到我喜欢的人,因为我们将来确定会共组家庭。”讲这种话的孩子应该至今只谈过这一场恋爱。大人在此应该忍住不要取笑,只要以权威口气告诉他,谈过一场恋爱就结婚的人是绝少绝少,结婚后不后悔的更是几乎没有。
只要确认孩子的避孕知识正确,孩子也知道堕胎不只比拔牙恐怖,也有后遗症,大人的提点应该到此为止。讲再多就变成说教。大人总以为青少年讨厌被说教是因为不会想。事实正相反,孩子正是有了道德思考能力,才讨厌被说教。
跟孩子谈语言心理学与生物学,是很费周章没错,爸妈本身也必须做足功课。但如果不想触犯孩子的私领域,又想启动孩子的道德思考,这点辛苦应该是值得的。
另外要补充的是,此文主题是“应该跟孩子怎么说”,而不是“怎么说才可让孩子不想有性行为”。一来,我认为无论怎么说,有些孩子还是会有性行为。二来,万一真有一种说法,功效奇大,真的让听者不想有性行为,那不怕孩子可能因此一辈子不想结婚生子?这是父母想要的吗?
三来,不该有的性行为,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频率并没特别高。打开报纸,跟情欲有关的社会新闻主角九成九都是成年人。他们有的痛失钱财,有的痛失美满家庭,甚至痛失生命。他们为什么走上这条路,绝对不是别人“怎么说”这么单纯。
因此我劝父母,要让青少年延缓性行为的最好方式,重点并不是怎么说,而是怎么给他一个支持充足的家。孩子有自信,就懂得如何明书拒绝,不会屈从己意去配合别人,也不会想要透过性行为去证明自己。孩子有足够安全感,自然不会那么渴求性欲维系的依附关系。
我也不赞成父母把青少年性行为看成莫大禁忌,这只会增加亲子沟通的阻碍。时代不一样了。它就是一种话题,一种关于人生智能的话题。父母这边只要该说的都说了,该给的支援都有给,就够了。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