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全新的时代
孩子本身具备的某项技能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
创造性思维会比任何能力都重要
而且只会越来越重要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今天变化的更快。黑天鹅不断涌现,以前我们所熟知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统统面临着瓦解,当智能AI时代到来,当机器人赋予了人类的学习能力进而取代大量的技术工作岗位,当司机被无人驾驶取代、当工人被机器人取代、甚至当智能医生基于你身体大数据对你做出医疗诊断时....等等,那么我们还剩下什么?
以前我们的父辈靠着一门手艺干一辈子可以过的很好,所以我们的父辈教导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把一门技术练好就能一辈子无忧。但下一个时代,如果没有创造力和强大的学习能力,只是一个“手艺人”,分分钟被取代让你迷茫致死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很遗憾的是,现在很多父母的思维模式还没转过来,有时候用自己的“聪明”去教育孩子快捷的达到目的而表现的沾沾自喜,有时候对于孩子的不同想法和行为直接打压,完全不给解释的机会,这都是抹杀创造力行为,当然创造力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今天我们主要阐述创造力是什么,让父母更好的理解它以便达到日常生活中有效保护孩子创造力的目的,它可能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创造力是什么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既然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它最大的敌人就是思维定式,不懂得变通,不能快速理解事物的本质。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规定很多的条条框框,一旦孩子的行为超出他的限定范围就很生气,甚至孩子基于自己的兴趣把衣服弄脏了也会被说一顿。不得不说控制欲较强的父母,完美控的父母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当然在失控的教育下纵然孩子再有创造力可能也不能发挥到正途,所以这是一个平衡的把握。还有一点补充是要想有效的发挥和应用创造力还必须有2个其他的条件,1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2是必须具备独立的人格和坚韧的意志,一个硬一个软。
创造力的组成分3个大项:
1.基础的认知与理论学习,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培育出一颗前所未有的新物种,可能你得事先掌握一些基本的培育技术和理论。当然这也是目前中国父母们最为关注的,例如孩子的学习或者说是成绩。还有很多层面的认知并不一定来源于书本,生活中处处皆是,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提倡在生活中去学习和认识事物。但是就算有好的基础的理论知识,距离拥有较强的创造力还有很远很远的路,中国孩子会背,会做题,会考试但普遍缺乏创造力是不争的事实,就像一个孩子会利用所学的重力原理创造一个很有意思的玩具,而很多孩子只会记得公式而已。
(就像这个风靡全球的重力迷宫,设计之精妙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这并不代表中国人天生就没创造力,只是一直以来在实践和应用层面的教育太弱,大部分人真正开始应用知识也是在工作以后(甚至相当部分技术专业的人工作后与专业知识毫无关联),而不是在最具想象力的学生时代,现在的情况要好一些但大多数父母的观点还是比较固化,不能很好的接纳孩子奇思妙想的“错误”。我一直认为中国人的聪明程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排的上名号的,30多年的发展让中国从一个极其贫穷的国家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绝对是人民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是创造力的核心能力,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哪怕掌握再多的基础理论知识也发挥不了其最大的能量。创造性思维使人们能够看清事物本质的同时又能跳出固定的思维,它能使人们利用掌握的知识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解决方案、重新排列组合等等。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一样,发明电灯之前他必定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理论,但电灯对于当时的人们基本是一个认知黑洞,一般的人根本不会想到能有这样的一个存在和应用。当然创造力并不是体现在发明新事物上,就算是同一个项目,你能想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或者跟别人截然不同的方案,这也是创造力的体现。
3.人格的塑造与培养:这也是很多父母都不理解的地方,认为创造力和人格怎么会有这么强的关联。可以说这也是创造力应用和发展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就像是一个电脑系统的运行环境,如果运行环境有BUG,哪怕软件本身的功能再强大也面临着时刻崩溃或者卡死的情况。它主要表现在孩子的进取心、求知欲、抗压能力和独立的人格等,它是创造力内在驱动力,如果没有这些品质为基础,孩子极容易放弃、沮丧和精神崩溃,从而不能让孩子很好的发挥其理论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量。
想必大家对创造力已经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系统的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同时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能较好的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