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学前教育> 教案> 父母可以向教练学的7大金牌教养术

父母可以向教练学的7大金牌教养术

2016年09月26日 17:16 出处:亲子天下 作者:亲子天下 阅读次数:8
每一位奥运夺牌选手,背后总少不了一位懂得带人、更懂带心的专业教练。父母和教练最大的不同在哪里?教练会衷心的给父母哪些小提醒?资深金牌教练大方公开私房教养术,告诉你成功的秘诀。

大多数的教练本身没拿过金牌,却有能力看出选手的潜力,慧眼识英雄,给予合乎期待的训练和磨练,最终将选手推向人生的巅峰。家长们也多数希望孩子能够“青出于蓝”,比当年的自己表现更好,有哪些珍贵的教练精神,是值得现代家长学习的呢?

培养出台湾第一位奥运金牌得主的教练陈伟雄(2004 年陈诗欣),和国际级马拉松好手林义杰、陈彦博的高中教练潘瑞根,提供专业教练培养顶尖人才的七大心法如下:

1.用心观察孩子特质与学习态度。唯有在自己擅长、喜爱的领域里投注所有心力,一直努力下去,才能有发光发热的一天,因此教练对每一位孩子的观察力就显得特别重要。陈伟雄举例,当年5岁的陈诗欣在跆拳道馆里,就展现出比同龄孩子更高的专注度,对这项运动有天份、有兴趣、肯吃苦、能坚持,担任教练同时也是陈诗欣父亲的陈伟雄看出这点,就全力支持她继续走下去。

2.拟定个别化训练与短期努力目标。每一个人先天条件不同,起跑点也不同,教练通常会依照个别标准,为孩子客观拟定不同阶段目标,例如 :一开始先设定短期目标,从地区型小比赛得到奖牌开始,逐步建立“我可以做到”的自信心,就能一步步迎战更大的舞台。

(好教练知道如何拿捏分寸,在合理范围内激发出孩子的潜能;亲子天下杨焕世摄)

3.拿捏分寸与合理要求。 任何的学习都有辛苦的地方,尤其是运动场上必须一再自我突破,教练经常需要有“适度的残忍”,把选手逼到临界点,激发出孩子的潜力。当孩子说他不想再练习的时候,专业的教练可以看出他只是一时的撒娇、想休息一下,还是真的已经做到了极限?“分寸的拿捏非常重要”,陈伟雄强调,好的教练不会做无理要求,否则物极必反,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建立信任感与适时放手。潘瑞根总会带着每一届学生,从校园里最脏乱的角落下手,由学生规划该准备哪些道具,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然后全体一起努力完成任务,“当所有的陈年污垢被清除,可以坐下来欣赏成果,那是我们觉得最幸福的一刻”,教练日日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分享所有的心情,一点一滴,就这样建立起情同父子的信赖感。

教练与选手建立互信和荣辱与共的情感后,真正上场时就要适时放手了。陈伟雄说,优秀的选手都很有主见和组织力、判断力,因此教练只需在赛前做简短的重点提示,再讲太多反而会扰乱选手的临场心情,毕竟在场上对战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

5.从失败中养成抗压性。 抗压性如何养成?潘瑞根回忆,陈彦博刚进高中时,还是个很皮的大男孩,叫他去刷洗小便斗,也会想办法唬弄教练,但潘瑞根毫不放松,注重每一个小细节,甚至用镜子去探照出看不见的脏垢,要他鼓起勇气伸手去清扫,“这就是在养成他日后面对困难和失败时的勇气”;陈伟雄则是要求陈诗欣与其他女选手,和比自己量级更高的男选手对战,“不能退缩或放弃,越输越要不服输,这就是意志力与抗压性的养成”,教练们希望父母,不要太多的“舍不得”, 放胆让孩子去尝试,就算输了,也可以从中培养出比一般人更强的韧性,这会让孩子一生受用无穷。

6.提供赢的策略。专业教练的认真程度不输选手,在赛前早已做好对手的敌情分析,加上临场的敏锐观察、随时应变,最终为选手找出可以赢的策略。此时教练的角色有如顾问,累积多年实战经验,一次派上用场,也更能让选手们信服。

7.以身作则成为典范。教练能带给孩子的除了技术上的指导与精进,还有更重要的人格养成,从身教中塑造典范。陈伟雄说,他当教练四十年来,从不迟到早退,总是第一个进道馆开门、最后一个离开锁门,而且以身作则带头扫厕所,学生看着教练认真的身影,便会任劳任怨的分摊扫地工作 。“现在很多小孩在家都是唯一的宝贝,是金孙、公主,连扫把都没拿过,叫他们扫个地,还跟我要吸尘器”,面对现代小朋友,陈伟雄觉得好气又好笑,但他不说教,在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天里用心做示范。

家长们不妨向教练学习这七大心法,也能成为改变孩子生命的好教练。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