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n有个两岁的妹妹,妈妈经常带两兄妹来图书馆玩,因为妹妹和苏宝差不多大,两家一来二去就熟悉了。Aden全家都是名校毕业的,他爹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爷爷也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妈妈辞职带娃前是德勤的咨询顾问,一家人动不动就跑去法国南部度假,简直是高帅富标配啊啊啊。
我们每次遇到Aden, 他都会大大方方的打招呼,还爱主动把自己的玩具给小苏宝玩。不过苏宝很高冷,不怎么搭理男神的一腔热情……还好男神并没有心灰意冷,转身就把玩具送给别的MM玩去了??
Aden在图书馆很受欢迎,很多人都叫得出他的名字,不过真不是因为他家有钱。他让整个图书馆老师和家长为之倾倒的,是他的好性格。随便举个例子。
有次A妈邀请我去喝下午茶,顺便聊聊育儿经。Aden特别喜欢乐高积木,经常能全神贯注的搭上半小时,他家有一个让苏妈叹为观止的大型乐高桌(土豪就是这么任性)。有一次问他在搭什么,他说battleship(战舰),但是搭了很久都四不像。后来司机来接他去练习棒球了,但是他的战舰还没能搭成功,不像战舰,倒有点像一座没完工的楼房。
我想大部分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会说:孩子,你搭得已经够好了。Aden妈妈没这么说,她只是说,你努力了。Aden想了下说:No big deal, I’ll just keep trying (没什么大不了,我再努力尝试就是了)。然后小男神高高兴兴的出门了。给苏妈留下一大碗正能量。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Aden,我想可以用阳光吧。如何定义阳光?我认为阳光的孩子的共同特点是积极看待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无论好坏,都不会被轻易打败,喜欢把挑战和困难当做成长的机会。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这样乐天又坚韧吧。这种阳光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机智的) 苏妈为了学习Aden妈的育儿经,一秒钟把A妈变成了我的剁友(一起逛街剁鞋子的好友),啊哈哈
我想起苏宝有一次也是搭积木,试了很久也搭不到她想要的高度,最后很生气的把积木一推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当时我有些不知所措,该如何引导她面对这个“挫折”。后来和Aden妈聊天的时候,她告诉我自己一直在有意识的引导两个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其实苏妈在学生时代也接触过这个概念,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最早是斯坦福教授Carol Dweck提出的。
她的代表作《看见成长的自己》里专门有一章是讨论父母和老师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乐观的心态。最早看她的书,因为没有娃,就只是快速略过了“养育成长型思维小孩”那部分的内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特地把《看见成长的自己》和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系列(也是培养正向思维的佳作)翻出来读了一遍,收获很大。
成长型思维的定义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能力。具备成长型思维能力的小孩往往会意识到,天赋不是最重要的,努力、坚毅、会管理时间等品质是成功的关键。
具备成长型思维的小朋友会这样看世界:
我只要坚持练习棒球,就可以不断进步
攀岩有难度,但好好玩啊,我喜欢自我挑战
我不会编程,但只要我想学,就能学会
犯错是好的,因为我可以从中学习
积木没搭好,可能是我方法不对,再找找原因吧
成长型思维的反面是僵固性思维(fixed mindset),两者的区别在于:
想养个成长型思维的宝宝,试试这些方法:
说话方式能改变思维模式
在哥大教育学院读书的时候,有一次访问美国的小学,教室墙上的一张海报吸引了我的注意,海报的大标题叫做Change Your Words, Change Your Mindset (换种说法,换种思维)。举个例子,凯文输掉了足球比赛,他可以对自己说:我真差劲,我天生不适合踢球!也可以选择说:我抓紧时间练习,下次上场就能表现得更好了。
后来才知道,很多学校都有类似的海报,鼓励孩子们用正向思维来看待问题:
再举几个栗子:
我们每天都会说话,语言是我们大脑想法的一种输出形式,但语言同时也在影响和塑造我们的思维模式。一个成天对自己说“我不行”的人,不太可能达成自己的目标。要教孩子为自己注入正能量,心理学家的建议是教他们改变说话的方式,用成长型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学龄前的宝宝,大脑在海绵吸水一样的在吸收信息和模仿大人。家长平时聊天时,经常有意识的用积极的角度去描述一件事,长久下去能创造一种家庭氛围,塑造孩子的思维习惯,让孩子耳濡目染的受益。
夸孩子聪明不如夸努力
有趣的是,僵固性思维的表达不一定都是负面的,一个成天觉得自己特别聪明的孩子,也有形成僵固型思维的危险。因为”聪明“是一种先天能力,过度强调聪明,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成功的原因是聪明。如果有一天失败了,那么自己就”不聪明“了,努力也没用,不如放弃。因此,Carol Dweck在书中建议,如果孩子做成了一件事,赞扬他时,要强调他努力的过程,而不是他先天有什么过人之处。
记得苏宝很小的时候每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比如翻身、独自坐稳、第一次在小木琴上敲出声音,我都会赞扬她好棒!好聪明!后来我看到美国的学者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他们找了一批1-3岁之间的宝宝,记录母亲和他们之间的互动。其中一些母亲经常赞扬孩子的努力过程(比如:宝宝真有耐心),而另一部分母亲倾向于赞美孩子的先天才智(比如:宝宝你棒呆了)。
五年后,专家们重新采访了这些孩子,发现那些经常被表扬”努力“的孩子,比被表扬”聪明“的孩子,更乐于接受挑战,也更具备成长型思维。美国社会多年来一直推崇正面教育,经常过度赞扬孩子“棒呆”,这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种空洞无物的赞美对孩子没什么好处,也在逐渐引发美国家长们的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要培养成长型思维,可不是夸努力就够了,还要及时帮助孩子找对努力的策略和方向,瞎努力而无法达成目标,只会让孩子沮丧。
当然,方法有没有效果,还要看父母是否能以身作则。成长型思维与其说是教出来的,不如说是示范出来的。假如我们一边在用各种策略教孩子“成长型思维”,但自己遇到一点难事就怨天尤人轻易放弃,那再多方法也没用。这就和成天玩手机的爹妈教不出一个爱看书的孩子,是同样道理。
写到这里,又想起最近刷爆朋友圈的洪荒少女傅园慧,她满满的正能量让人随时能笑出声。接受采访时她说:对我来说,只要比之前的成绩好就够了,因为这就是进步,并不是拿金牌才是最好的。她还说,我不喜欢那种我是最快的感觉,我希望有更多人的人比我快,这样游起来会比较开心。享受努力的过程,对她更重要。也许读完这篇文章的你,也会同意。(全文完)
参考资料来源:
Dweck, C. S. (2006).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New York: Random House
Seligman, M. E. P. (2006). Learned optimism: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and your life. New York: Vintage Books
figur8.net/change-your-words-change-your-mindset/
news.stanford.edu/news/2013/february/talking-to-baby-021213.html
huffingtonpost.com/entry/growth-mindset_us_565f315de4b072e9d1c455d4
khanacademy.org/educator/reference-for-coaches/how-to/a/growth-mindset-lesson-plan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